太陽能充電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00:56:4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充電電路,具體是一種太陽能充電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系統,屬於太陽能充電系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電池和照明是新能源和節能高效技術的典型應用,太陽能照明是利用太陽能將大自然中的太陽能轉換為電能,提供給照明光源。
隨著無線技術的發展,無線網絡技術越來越多投入到實際應用中,無線傳感器網絡一般分布較廣,架設供電線路,投資大,維護成本高,如採取乾電池方式供電,則每個節點的電源供電能力有限,對每個節點更換電池不僅費時、費力,增加成本,而且影響工作效率,且其也不能夠進行穩定持續的供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充電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系統,該電路系統,工作性能穩定,運行安全可靠,可以自動跟蹤太陽,充分利用太陽能,具有高精度的恆壓、恆流輸出。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充電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系統,包括太陽能組件、供電網絡、充電管理電路、電壓調節器、鋰電池組件、過電壓警示電路、過電壓保護電路、外部緊急充電接口電路、過放電警示電路、無線設備和過放電保護電路,太陽能組件通過供電網絡連接過電壓保護電路,過電壓保護電路外接過電壓警示電路,過電壓保護電路通過外部緊急充電接口電路連接充電管理電路,充電管理電路通過電壓調節器連接鋰電池組件,所述的鋰電池組件連接過放電保護電路,過放電保護電路外接過放電警示電路和無線設備,還包括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太陽能組件通過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與鋰電池組件連接;
所述的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包括晶片U1、光敏電阻RT1-RT4、電容C1-C6、電阻R1-R8、二極體D1-D3、三極體Q1-Q2、繼電器JDQ1-JDQ2、電位器R11和電位器R12,晶片U1的管腳1分別連接電阻R6的一端、電阻R7的一端,晶片U1的管腳2分別連接晶片U1的管腳6、電阻R1的一端、電阻R2的一端、二極體D1的一端,晶片U1的管腳3分別連接電容C2的一端、電位器R12的觸點,晶片U1的管腳4接地,晶片U1的管腳5分別連接電位器R11的觸點、電容C1的一端,電容C1的另一端連接電容C2的另一端,晶片U1的管腳7分別連接電阻R2的一端、電阻R4的一端,電位器R11的一端連接光敏電阻RT1的一端,電位器R11的另一端連接光敏電阻RT2的一端,光敏電阻RT2的另一端分別與光敏電阻RT3的一端、二極體D1的另一端、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後接地,光敏電阻RT3的另一端通過電位器R12連接光敏電阻RT4的一端,電阻R4的另一端分別與電阻R5的一端、電容C4的一端連接,電容C4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5的另一端連接三極體Q1的基極,電阻R7的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8的另一端、電容C3的一端,電容C3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三極體Q2的基極,三極體Q1的集電極分別連接電容C5的一端、二極體D2的一端、繼電器JDQ1的接口2,電容C5的另一端與二極體D2的另一端連接後與繼電器JDQ1的接口1連接,三極體Q1的發射極與三極體Q2的發射極連接後接地,三極體Q2的集電極分別連接電容C6的一端,二極體D3的一端、繼電器JDQ2的接口2,電容C6的另一端與二極體D3的另一端連接後與繼電器JDQ2的接口1連接,繼電器JDQ1的接口3通過電機連接繼電器JDQ2的接口3,繼電器JDQ1的接口4與繼電器JDQ2的接口4連接後接地,繼電器JDQ1的接口5分別連接繼電器JDQ2的接口5、電阻R6的另一端、光敏電阻RT4的另一端、晶片U1的管腳8、電阻R2的另一端、電阻R1的另一端、光敏電阻RT1的另一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晶片U1的型號為LM2903。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二極體D1為穩壓二極體,型號為IN4681。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二極體D2、二極體D3的型號為IN4001。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三極體Q1、三極體Q2的型號為S805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工作性能穩定,運行安全可靠,可以自動跟蹤太陽,充分利用太陽能,具有高精度的恆壓、恆流輸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圖2是圖1中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中:1、太陽能組件,2、供電網絡,3、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4、充電管理電路,5、電壓調節器,6、鋰電池組件,7、過電壓警示電路,8、過電壓保護電路,9、外部緊急充電接口電路,10、過放電警示電路,11、無線設備,12、過放電保護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太陽能充電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系統,包括太陽能組件1、供電網絡2、充電管理電路4、電壓調節器5、鋰電池組件6、過電壓警示電路7、過電壓保護電路8、外部緊急充電接口電路9、過放電警示電路10、無線設備11和過放電保護電路12,太陽能組件1通過供電網絡2連接過電壓保護電路8,過電壓保護電路8外接過電壓警示電路7,過電壓保護電路8通過外部緊急充電接口電路9連接充電管理電路4,充電管理電路4通過電壓調節器5連接鋰電池組件6,所述的鋰電池組件6連接過放電保護電路12,過放電保護電路12外接過放電警示電路10和無線設備11,還包括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3,太陽能組件1通過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3與鋰電池組件6連接;
所述的自動跟蹤控制器電路3包括晶片U1、光敏電阻RT1-RT4、電容C1-C6、電阻R1-R8、二極體D1-D3、三極體Q1-Q2、繼電器JDQ1-JDQ2、電位器R11和電位器R12,晶片U1的管腳1分別連接電阻R6的一端、電阻R7的一端,晶片U1的管腳2分別連接晶片U1的管腳6、電阻R1的一端、電阻R2的一端、二極體D1的一端,晶片U1的管腳3分別連接電容C2的一端、電位器R12的觸點,晶片U1的管腳4接地,晶片U1的管腳5分別連接電位器R11的觸點、電容C1的一端,電容C1的另一端連接電容C2的另一端,晶片U1的管腳7分別連接電阻R2的一端、電阻R4的一端,電位器R11的一端連接光敏電阻RT1的一端,電位器R11的另一端連接光敏電阻RT2的一端,光敏電阻RT2的另一端分別與光敏電阻RT3的一端、二極體D1的另一端、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後接地,光敏電阻RT3的另一端通過電位器R12連接光敏電阻RT4的一端,電阻R4的另一端分別與電阻R5的一端、電容C4的一端連接,電容C4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5的另一端連接三極體Q1的基極,電阻R7的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8的另一端、電容C3的一端,電容C3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三極體Q2的基極,三極體Q1的集電極分別連接電容C5的一端、二極體D2的一端、繼電器JDQ1的接口2,電容C5的另一端與二極體D2的另一端連接後與繼電器JDQ1的接口1連接,三極體Q1的發射極與三極體Q2的發射極連接後接地,三極體Q2的集電極分別連接電容C6的一端,二極體D3的一端、繼電器JDQ2的接口2,電容C6的另一端與二極體D3的另一端連接後與繼電器JDQ2的接口1連接,繼電器JDQ1的接口3通過電機連接繼電器JDQ2的接口3,繼電器JDQ1的接口4與繼電器JDQ2的接口4連接後接地,繼電器JDQ1的接口5分別連接繼電器JDQ2的接口5、電阻R6的另一端、光敏電阻RT4的另一端、晶片U1的管腳8、電阻R2的另一端、電阻R1的另一端、光敏電阻RT1的另一端。
進一步,晶片U1的型號為LM2903。
進一步,二極體D1為穩壓二極體,型號為IN4681。
進一步,二極體D2、二極體D3的型號為IN4001。
進一步,三極體Q1、三極體Q2的型號為S8050。
工作原理:電位器R11檢測太陽光照,電位器R12檢測環境光照,光敏電阻RT1、RT2與電位器R11和光敏電阻RT3、RT4與電位器R12分別構成光敏傳感電路,當光敏電阻RT1、RT2、RT3、RT4同時受環境自然光線作用時,電位器R11和電位器R12的中心點電壓不變,當只有光敏電阻RT1、RT3受太陽光照射,光敏電阻RT1的內阻減小,晶片U1的管腳5的電位升高,管腳7輸出高電平,三極體Q7導通,繼電器JDQ1工作,繼電器JDQ1的接口3、5閉合,同時光敏電阻RT3內阻減小,晶片U1的管腳3電位下降,繼電器JDQ2不工作,電機M正轉,當只有光敏電阻RT2、光敏電阻RT4受太陽照射,同理,電機M反轉,當轉到垂直遮陽板兩側的光照強度相同時,繼電器IDQ1、JDQ2都導通,電機M才停止轉動,在太陽不停地偏移過程中,垂直遮陽板兩側光照強度不斷地交替變化,電機M不停的運動,使太陽能接收始終面朝太陽,其工作性能穩定,運行安全可靠,可以自動跟蹤太陽,充分利用太陽能,具有高精度的恆壓、恆流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