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簡介 在壓抑中扭曲的皇帝
2023-11-09 21:58:22 2
宋哲宗能當上皇帝,其實是他的祖母高太后一手導演。當時神宗病重,他最大的兒子,也就是宋哲宗趙傭才10歲,但是兩個弟弟,曹王和雍王年富力強,正值壯年。按道理說,趙傭的機會很渺茫,但是高太后卻很機智,她直接關閉宮門,以皇帝需要靜養為藉口,禁止兩個王爺出入皇帝寢宮,避免耳旁風,同時加快了立趙傭為儲的步伐,叫人秘密趕製了10歲小孩所穿的黃袍。
之後的幾個月,就開始給趙傭造輿論,高太后當眾誇讚皇子趙傭性格穩重,聰明伶俐,自神宗病後便一直手抄佛經,為神宗祈福,頗是孝順,還將趙傭所抄佛經傳給大臣們看。在獲得大臣們一致稱讚之時,就趕忙把趙傭抱出來,宣讀神宗詔書,冊立其為皇太子,改名趙煦。但是,這份詔書是不是真的,我們就沒辦法考證了。
趙煦上位,可是才10歲,於是高太后垂簾聽政,長達8年,在這期間,極力管教這個孩子,想要將他養成遵從祖宗、守舊守規矩之人,不僅派去的宮女都是年長許多的,還經常讓他晚上在自己榻前閣樓中睡覺,對待他的生母——朱德妃也極為嚴苛,兒子登上了皇位,不僅沒有母憑子貴,反而被打壓。這一次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高太后的垂簾聽政聽了太久,完全沒有理趙煦的想法,趙煦從小聰明伶俐,對是非善惡早已有自己的一套辯駁標準。在高太后垂簾時期,軍國大事都由她與幾位大臣處理,年少的哲宗對朝政幾乎沒有發言權。大臣們也以為哲宗年幼,凡事都取決於高太后。朝堂上,哲宗的御座與高太后座位相對,大臣們向來是向太后奏事,背朝哲宗,也不轉身向哲宗稟報,以致哲宗親政後在談及垂簾時,他只能看朝中官員的臀部和背部。到了哲宗17歲時,高太后本應該還政,但她卻仍然積極地聽政。而此時,眾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諭必聽太后之言,也不勸太后撤簾。看了整整8年大臣們的屁股,再加上自己年少多病,高太后甚至不讓人醫治,種種緣由,讓趙煦逐漸扭曲。
在最初,趙煦對父親的理解只是出於崇敬,在那樣混亂的年代能夠堅持變法,但在元祐年間被忽視和冷落的悽涼,讓他對那群大臣深惡痛絕,尤其是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中國歷史,朝廷紛爭,黨派之爭。
支持守舊的高太后在上位之後,重新重用司馬光,其實在哲宗初年,新黨和舊黨在變法的態度上都有所轉變(司馬光除外)。如蘇軾在給朋友的信中就表露出對神宗變法初期他的一些偏激言行的反思和自責,認為新法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司馬光在被貶謫25年之後變態了,對新黨一群人深惡痛絕,恨到了骨子裡,利用高太后同樣對新黨的不滿,捕風捉影,對整個新黨集團進行一次次斬草除根式的清算。並將蔡確貶往嶺南,那時候的嶺南可以說是貶官者的埋骨之地,沒有幾個人被貶到那兒還能活著回來。朝堂上風起雲湧,全部清算,令趙煦對於司馬光這群守舊派大臣更加不滿。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司馬光等人借著高太后的東風,大力清除新黨,等高太后病逝,哲宗親政,第一時間都是貶司馬光,將元祐大臣中凡是沒有正眼看過他的人,全部貶往嶺南,一個不留。正由於新皇帝的這種態度,朝中的黨政之爭越發激烈,新黨反撲。其實本來就是一群觸犯了互相利益的人,鬥鬥嘴,意思意思地貶個官就行了的問題,卻由於高太后的垂簾和司馬光的上臺使整個局面激化,新上任的趙煦在多年的壓抑環境之中長大,率領新黨人大力反撲。
哲宗的悲劇在於他沒有實戰經驗,8年的政治放養和孤立,使得他空有想效仿父親的心,而沒有相對應的能力,再加上高太后的後手,其事業心和實績,其理想和現實能力,反差太大,使其陷入悲劇而不能自拔。本來就年弱多病,還缺乏好好地調理,積鬱深重,於24歲時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