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12 03:57:12 4
專利名稱: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自行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普遍使用的後避震自行車大多為前後兩套中接頭,由前中接頭組件和後中接頭組件連結構成。前中接頭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前中軸棍、前中接頭、前左檔碗、前右檔碗、鋼球、前中軸鎖母;後中接頭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後中接頭、後左襯套、後右襯套、緊固螺栓;前、後中接頭組件通過左夾板、右夾板連接。騎行時,遇不同路況會產生上下不同的顛簸幅度,產生大小不同的震動力,然後通過後中接頭和避震器的共同作用,抵消和減少震動反力,實現避震和安全舒適的目的,但是,這種裝置外觀式樣傳統、結構相對複雜、製造成本高、強度和耐磨性不好,裝配與維修也都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設計提供一種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的技術方案,其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避震效果好。
所述的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車架管末端連接的中軸套設置於左平叉、右平叉前端之間,左平叉、右平叉前端孔內設置與其固定配合的中接頭,左平叉、右平叉通過中接頭與中軸套轉動配合,中接頭內通過右檔碗、左檔碗及鋼球設置轉動配合的中軸棍,左檔碗上設置中軸鎖母。
所述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左平叉、右平叉前端孔內壁與中接頭兩端外壁的對應位置通過相互配合的鍵、鍵槽固定配合。
所述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中軸套與中接頭之間設有尼龍套。
上述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設計合理巧妙,結構緊湊、簡單。採用該中接頭組合裝置可以將原有的前、後中接頭組件的功能合二為一,既簡化結構、降低了製造成本,又提高了避震效果,使整車的結構設計更加流暢、簡潔,裝配與維修方便,使用更為安全舒適。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如圖所示,車架管7末端連接中軸套6,中軸套6與車架管7採用焊接、鉚接或螺接的連接結構。中軸套6設置於連接成一體的左平叉1、右平叉12前端之間,左平叉1、右平叉12前端孔內設置與其固定配合的中接頭8,左平叉1、右平叉12通過中接頭8與中軸套6轉動配合。中軸套6與中接頭8之間設有尼龍套5,中接頭8與尼龍套5內壁轉動配合,尼龍套5外壁與中軸套6內壁相互緊配。左平叉1、右平叉12前端孔內壁徑向設置四隻相同形狀的鍵13,對應的中接頭8兩端外壁上設置與其相應配合的鍵槽9。所述的鍵13為平鍵、三角鍵、圓弧鍵或其它形狀,鍵13及對應的鍵槽9為一對或一對以上。中接頭8內設有右檔碗11、左檔碗2、鋼球3及與其轉動配合的中軸棍10,右檔碗11、左檔碗2與中接頭8通過內外螺紋螺接,左檔碗2上設置中軸鎖母4。
使用時,與中接頭8固定配合的左平叉1、右平叉12因受上壓力和下反力的作用,使其圍繞尼龍套5上下迴轉,形成左平叉1、右平叉12和車架管7之間的連續浮動現象,再通過避震器減少震動反力,提高了避震效果,使騎行更加舒適安全。本申請中涉及的技術方案不但適用於各種自行車,而且也適用各種電動自行車。
權利要求1.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車架管(7)末端連接的中軸套(6)設置於左平叉(1)、右平叉(12)前端之間,左平叉(1)、右平叉(12)前端孔內設置與其固定配合的中接頭(8),左平叉(1)、右平叉(12)通過中接頭(8)與中軸套(6)轉動配合,中接頭(8)內通過右檔碗(11)、左檔碗(2)及鋼球(3)設置轉動配合的中軸棍(10),左檔碗(2)上設置中軸鎖母(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左平叉(1)、右平叉(12)前端孔內壁與中接頭(8)兩端外壁的對應位置通過相互配合的鍵(13)、鍵槽(9)固定配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中軸套(6)與中接頭(8)之間設有尼龍套(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中軸套(6)與車架管(7)採用焊接、鉚接或螺接的連接結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鍵(13)及對應的鍵槽(9)為一對或一對以上。
專利摘要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屬於自行車配件技術領域。其特徵在於車架管末端連接的中軸套設置於左平叉、右平叉前端之間,左平叉、右平叉前端孔內設置與其固定配合的中接頭,左平叉、右平叉通過中接頭與中軸套轉動配合,中接頭內通過右檔碗、左檔碗及鋼球設置轉動配合的中軸棍,左檔碗上設置中軸鎖母。上述後避震自行車中接頭組合裝置,設計合理巧妙,結構緊湊、簡單。採用該中接頭組合裝置可以將原有的前、後中接頭組件的功能合二為一,既簡化結構、降低了製造成本,又提高了避震效果,使整車的結構設計更加流暢、簡潔,裝配與維修方便,使用更為安全舒適。
文檔編號B62K25/04GK2875932SQ20062010019
公開日2007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9日
發明者袁開靖, 袁義恆 申請人:浙江浦江力霸皇自行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