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導流器可升降的發射臺的製作方法
2023-11-12 07:55:32 4
本發明屬於運載火箭或飛彈地面發射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導流器可升降的發射臺。
背景技術:
運載火箭或飛彈發射過程中,一般均採用導流器將高溫高速燃氣流排導,以避免無序、反濺或漫延燃氣流燒蝕影響彈箭發射安全,同時對彈箭發射關鍵設備造成破壞性影響。
當前國內外,為提高飛彈發射裝置全天候機動打擊能力,普遍採用車載式發射臺。當要進行飛彈發射時,發射車將飛彈起豎到位後,飛彈發射燃氣流衝擊載荷直接作用於導流器,傳遞給發射臺或發射車,這種導流器與發射臺骨架固連、不可升降的結構形式可以滿足小噸位發射載荷需求。隨著飛彈或運載火箭噸位的提高,起飛質量大幅提升,傳統的載荷傳遞方式無疑增加了安全風險,極易造成發射臺過載,造成災難性後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導流器可升降的發射臺,解決支腿升降的同時導流器伴隨升降問題,實現發射燃氣流載荷順利傳遞至地面,同時保證升降裝置的結構簡單、適應性強。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一種導流器可升降的發射臺,由臺體、導流器、4套轉接架、4個腳盤和4套升降裝置組成,升降裝置包括:端蓋、軸承座、鍵、手柄座、手柄、防塵圈、軸承蓋、連接盤、軸承、密封墊圈、緊固件、限位環、絲杆、立管。升降裝置位於臺體的支腿和腳盤之間,絲杆對應固連在臺體支腿中央。立管為空心杆狀結構,上端孔內為螺紋結構,與絲杆螺紋連接,下端焊接限位環。限位環下方連接腳盤,限位環上方套有軸承座,立管與軸承座之間採用鍵連接。立管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絲杆邊旋轉邊升降。4套升降裝置均勻分布在臺體的支腿上,每套升降裝置通過連接盤和轉接架與導流器連接,實現導流器升降。
升降裝置軸承座為環形柱狀結構,其環內對稱設計有導向槽,上端和下端均布設置有螺紋孔,上端和下端分別與兩個端蓋採用螺栓連接,軸承座外側上部均布設置有四個圓形孔,四個手柄座分別焊接在軸承座上方四個圓形孔內,手柄座與手柄螺紋連接。軸承座外側中間設置有凸臺,凸臺與下端蓋將軸承內圈上下兩端壓緊,軸承外圈上下兩端採用軸承蓋壓緊,軸承蓋內側與軸承座和下端蓋之間分別採用防塵圈進行密封,軸承蓋外側與連接盤之間採用緊固件和密封墊圈連接,與軸承座外側組成環狀密閉空間,確保軸承內圈和外圈能夠相對運動的同時,防止沙塵水汽的進入,防止高溫發射燃氣流對內部結構的燒蝕。
軸承座內徑略大於立管外徑,操作手柄帶動軸承座轉動,軸承座通過鍵帶動立管旋轉而下降,軸承座帶動導流器下降至地面後位移受到限制,繼續操作手柄,鍵開始在軸承座導向槽內向下移動,軸承座由於向下位移受到限制,腳盤隨立管可繼續下降規定高度差,從而確保導流器、腳盤依次降至地面,並適應一定地面不平度。若繼續操作手柄,可始終保持腳盤與導流器置於地面,進而可對發射臺進行調平。導流器底面與各腳盤底面的高度差不大於50mm,
本發明一種導流器可升降的發射臺,通過手柄的旋轉動作而無需介入其他複雜操作,就可首先將導流器下降至地面,再將支腿腳盤下降至地面行成對發射臺的支撐作用,手柄的繼續操作,可始終保持腳盤與導流器置於地面,進而可對發射臺進行調平。也可根據需要在絲杆上裝配減速箱、電機,即可實現導流器的電動升降。
本發明一種導流器可升降的發射臺具有如下優勢:
(1)連接盤與上下軸承蓋用緊固件和密封墊圈連接,與軸承座外側組成環狀盒形件,確保軸承內圈和外圈能夠相對運動的同時,防止沙塵水汽的進入,防止高溫發射燃氣流對內部結構的燒蝕。
(2)導流器底面與各腳盤底面設計規定高度差,通過手柄的旋轉動作而無需介入其他複雜操作,就可首先將導流器下降至地面,再將支腿腳盤下降至地面行成對發射臺的支撐作用,手柄的繼續操作,可始終保持腳盤與導流器置於地面的同時,進而對發射臺進行調平。
(3)可根據需要在絲杆上裝配減速箱、電機,局部結構改進防止立管旋轉,如軸承內圈、外圈上的結構相對鎖定,即可實現導流器的自動下放。
本發明一種導流器可升降的發射臺,導流器升降裝置可利用支腿下放至地面過程中,導流器先下放至地面,實現發射燃氣流載荷經導流器快速傳遞至地面的功能,進而可大幅降低發射臺設計質量,使得通過車載方式提高機動性、發射大噸位箭彈成為可能。同時,大幅弱化發射陣地保障要求,降低發射成本。經過驗證,操作簡單方便、適應性強,更具經濟性和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導流器可升降的發射臺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藉助實施例更加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以下實施例僅是說明性的,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受實施例的限制。
如圖1所示,一種導流器可升降的發射臺,由臺體(18)、導流器(17)、4套轉接架(16)、4個腳盤(13)和4套升降裝置組成,升降裝置包括端蓋(1)、軸承座(2)、鍵(3)、手柄座(4)、手柄(5)、防塵圈(6)、軸承蓋(7)、連接盤(8)、軸承(9)、密封墊圈(10)、緊固件(11)、限位環(12)、絲杆(14)、立管(15)。升降裝置位於臺體(18)的支腿和腳盤(13)之間,絲杆(14)對應固連在臺體(18)支腿中央,立管(15)上端與絲杆(14)螺紋連接,下端焊接限位環(12)。限位環(12)下方連接腳盤(13),限位環(12)上方套有軸承座(2),立管(15)與軸承座(2)之間採用鍵(3)連接。立管(15)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絲杆(14)邊旋轉邊升降。4套升降裝置均勻分布在臺體(18)的支腿上,每套升降裝置通過連接盤(8)和轉接架(16)與導流器(17)連接,實現導流器升降。
升降裝置軸承座(2)上端和下端分別與兩個端蓋(1)採用螺栓連接,四個手柄座(4)分別焊接在軸承座(2)上方四個圓形孔內,手柄座(4)與手柄(5)螺紋連接。軸承座(2)外側設置的凸臺與下端蓋(1)將軸承(9)內圈上下兩端壓緊,軸承(9)外圈上下兩端採用軸承蓋(7)壓緊,軸承蓋(7)內側與軸承座(2)和下端蓋(1)之間分別採用防塵圈(6)進行密封,軸承蓋(7)外側與連接盤(8)之間採用緊固件(11)和密封墊圈(10)連接,與軸承座(2)外側組成環狀密閉空間,確保軸承內圈和外圈能夠相對運動的同時,防止沙塵水汽的進入,防止高溫發射燃氣流對內部結構的燒蝕。
導流器(17)底面與各腳盤(13)底面的高度差H不超過50mm,通過手柄(5)的旋轉動作而無需介入其他複雜操作,就可首先將導流器下降至地面,再將支腿腳盤下降至地面行成對發射臺的支撐作用,手柄的繼續操作,可始終保持腳盤與導流器置於地面,進而可對發射臺進行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