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的製作方法
2023-11-04 01:57:22 2
一種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其包括桿身和兩頂尖部,該兩頂尖部分別固定連接於所述桿身的兩端,所述頂尖部由圓錐體和測量頭組成,該圓錐體的大端固定連接所述桿身,該測量頭為球冠狀,固定連接於所述圓錐體的小端,所述兩頂尖部測量頭的頂端之間尺寸L的精度為±0.003mm。本實用新型具有測量精度高、操作方便安全、成本低廉的優點,取得了提高效率、保證質量的有益效果,適用於大孔徑零件的測量,尤其適合用於大型柴油機零件的測量。
【專利說明】—種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輔助測量工具,尤其涉及的是一種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屬於測量【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重型機械上大型零件的加工過程中,經常面臨大直徑孔的尺寸測量問題,如船用低速柴油發動機的氣缸孔,由於尺寸較大,因此往往缺乏既操作方便,又精度較高的量具。目前測量大孔徑用量具有以下幾種,其特點及特徵如下:1、捲尺(規格2.5米、5米、10米...),主要用於大尺寸的低精度測量,其優點是攜帶方便,缺點是測量精度差;2、直尺(規格50mm、200mm、300mm、500mm、1000mm...),其優點是比捲尺測量精度要高,測量方便,缺點是測量精度依然不高,受力後易變形影響測量精度;3、遊標卡尺(規格150mm、200mm、300mm、600mm、1000mm....),其優點是測量精度最高可以達到0.02mm,缺點是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測量力的不同會影響測量精度;4、內外徑千分尺,其優點是測量精度最高,缺點是需要熟練的工作經驗,每次測量使用前都必須重新調整內徑千分尺,復對基準棒,並且必須去除基準棒的誤差值,操作非常繁瑣。此外,船用低速柴油發動機的一些大型零件體積十分龐大,有的甚至是人體身高的幾倍,因此,在使用傳統量具時需要通過登高梯操作,這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各種大孔徑測量工具的不足,提供一種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達到提高測量效率、降低製造使用成本和保證產品質量的效果,更好地滿足大型零件加工的需要。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其包括桿身和兩頂尖部,該兩頂尖部分別固定連接於所述桿身的兩端,所述頂尖部由圓錐體和測量頭組成,該圓錐體的大端固定連接所述桿身,該測量頭為球冠狀,固定連接於所述圓錐體的小端,所述兩頂尖部測量頭的頂端之間尺寸L的精度為±0.003mm。
[0006]所述的桿身上設有標記部,該標記部為一平面,上面顯示有尺寸L的標識。
[0007]所述的兩頂尖部經過淬火處理,硬度達到HS=75以上。
[0008]所述的測量頭的球冠半徑R = IOmm,球冠底直徑D = 5mm。
[0009]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1、實用性強,操作快捷、方便——由於標準棒是根據所要測量的工件尺寸製作的,具有固定的尺寸,因此,測量時無需調節,相對於內外徑千分尺,每次測量使用前都需要重新調整,並與基準棒復對尺寸,然後去除於基準棒的誤差值,操作非常繁瑣,本實用新型操作十分簡便。
[0011]2、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本實用新型操作時無需登高,避免了人身事故隱患。
[0012]3、提升了產品質量一本實用新型的測量頭經過研磨,尺寸精度達到±0.003_以內,因此測量精度可以達到0.0lmm,同時所述標準棒上設有標記部,避免人員誤操作導致
質量事故。
[0013]4、製造與後期保養成本低一每根成本約10?30元。
[0014]總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使用最簡單的測量工具達到了最高要求的測量精度,具有測量精度高、操作方便安全、成本低廉的優點,取得了提高效率、保證質量的有益效果,適用於大孔徑零件的測量,尤其適合用於大型柴油機零件的測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頂尖部的局部放大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0020]請參閱圖1,圖示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01包括桿身I和兩頂尖部2。
[0021]所述桿身I的製造材料為常見的45#鋼,成本低易加工,可採用車床加工成型。所述兩頂尖部2分別固定連接於所述桿身I的兩端,該兩頂尖部2經過淬火處理,硬度達到HS=75以上,可以提高耐磨性,延長使用壽命。請參閱圖3,所述頂尖部2由圓錐體21和測量頭22組成,該圓錐體21的大端固定連接所述桿身1,並且其大端直徑與桿身I的直徑相同,所述測量頭22為球冠狀,固定連接於所述圓錐體21的小端,該測量頭22的球冠半徑R=10mm,球冠底直徑D = 5mm,所述圓錐體21的小端直徑與該測量頭22的球冠底直徑D相同。所述兩頂尖部2的測量頭22經過研磨,使兩測量頭22的頂端之間尺寸L的精度達到±0.003mm,高於內徑千分尺的精度。請結合參閱圖1和圖2,所述的桿身I上設有標記部3,該標記部3為一平面,上面顯示有唯一固定的尺寸L的標識,可以有效的防止操作者看錯尺寸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損失。
[0022]請參閱圖4,所述的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01根據待測工件02上的大直徑孔預先進行製造,然後由操作者根據待測孔徑尺寸選擇相應規格的標準棒01,然後與厚度塞尺配合進行現場試切測量。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0023]1、根據待測孔直徑選擇對應尺寸規格的標準棒01。
[0024]2、精鏜孔前,調整好刀具刀尖與主軸之間的間距至理想的尺寸。
[0025]3、工具機加工孔的前端,試切落刀3mm ;由於測量頭22圓弧測量面的直徑為D5,比內徑千分尺圓弧測量面的直徑DlO更小更細,故精加工時的試切落刀距離可以縮小到3mm左右,從而大大減小試切落刀誤差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0026]4、試將所述標準棒01放進待測孔內,請參閱圖4,若放不進,說明待測孔尺寸偏小,重新調整刀具刀尖至合適的尺寸,再次試切落刀;若能放進,說明待測孔尺寸稍偏大,使用厚度塞尺測量所述標準棒Ol測量頭22頂端與待測孔壁之間的間隙,然後加上該標準棒01的固定尺寸L,即可得出落刀試切孔的實際尺寸,重新調整刀具刀尖再次試切落刀,直至找到合適的落刀尺寸。
[0027]5、利用內徑千分尺複測待測孔直徑,確認無誤後進行全孔加工。
[0028]顯然採用本實用新型後,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高精度測量工具的採購成本,另一方面簡化了測量調整工具及操作的時間。實際加工中現場利用所述標準棒配合厚度塞尺操作方法簡單易學,有效的避免了看錯尺寸等誤操作,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提高了勞動效率。
[0029]上述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不僅限於上述實施例,也應包括其他對本實用新型顯而易見的變換和替代方案,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及修改,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範疇。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其特徵在於,所述標準棒包括桿身和兩頂尖部,該兩頂尖部分別固定連接於所述桿身的兩端,所述頂尖部由圓錐體和測量頭組成,該圓錐體的大端固定連接所述桿身,該測量頭為球冠狀,固定連接於所述圓錐體的小端,所述兩頂尖部測量頭的頂端之間尺寸L的精度為±0.003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桿身上設有標記部,該標記部為一平面,上面顯示有尺寸L的標識。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頂尖部經過淬火處理,硬度達到HS=75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於大孔徑測量的標準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測量頭的球冠半徑R = IOmm,球冠底直徑D = 5mm。
【文檔編號】G01B5/12GK203489820SQ201320564326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1日
【發明者】吳偉偉, 韓士強, 仲嘉嘉 申請人: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