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20:09:57
一種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屬於高速線材生產線夾送輥設備【技術領域】,用於引導成品線材順利通過夾送輥。其技術方案是:它由導向環、導向管、底座組成,導向環為帶有錐形內孔的圓環,錐形內孔的小直徑端的直徑與進入的軋件直徑相匹配,導向環的錐形內孔的小直徑端與導向管的前端相連接,導向管為圓形套筒,導向管的內孔直徑與導向環的錐形內孔的小直徑端的直徑相同,導向管外壁與底座相連接,底座與導衛底座的安裝平臺連接固定。本實用新型可使軋件順利導入到導向管內,確保軋件在統一的軋制中心線運行,並順利進入下一道工序。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導向效果良好,避免了導衛片出現錯位造成堆鋼事故,同時安裝也很方便,值得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引導成品線材順利通過夾送輥,進入下一道生產工序的夾送輥進口導位,屬於高速線材生產線夾送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高速線材生產工藝設計中,夾送輥進口導衛的設計形式普遍為左右兩導衛片的結構,在安裝過程中,通過導衛底座中的卡具,將兩導衛片固定於底座上。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於人員安裝水平的差別或是底座卡具螺栓的鬆動以及由於軋件對導衛的衝撞、摩擦,會導致發生左右兩導衛片出現錯位等現象,極易造成軋件頭部頂撞在左右兩導衛片交錯的縫隙時,由於產生較大阻力,形成工藝堆鋼事。同時由於導衛分為兩片,在實際安裝過程中,操作不便,以致每次更換用時較長。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夾送輥進口導衛,以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使軋件順利通過夾送輥,進入下一道生產工序的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
[0004]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它由導向環、導向管、底座組成,導向環為帶有錐形內孔的圓環,錐形內孔的小直徑端的直徑與進入的軋件直徑相匹配,導向環的錐形內孔的大直徑端的端面與夾送輥進口導衛前的設備銜接,導向環的錐形內孔的小直徑端的端面與導向管的前端相連接,導向管為圓形套筒,導向管的內孔直徑與導向環的錐形內孔的小直徑端的直徑相同,導向管外壁與底座相連接,導向管的後端與夾送輥的輥縫相對,底座由卡具與導衛底座的安裝平臺連接固定。
[0006]上述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所述導向環的圓環的外徑大於50mm,圓環的高度大於40mm,導向環的錐形內孔的小直徑端的直徑大於通過的軋件的直徑8-10mm。
[0007]上述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所述導向管的圓形套筒的壁厚為10_15mm,導向管後端外圓周有錐形倒角,錐形倒角與導向管軸線的角度為25-45度之間。
[0008]上述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所述底座的下部兩側為向外傾斜的斜面,斜面的傾斜角度與卡具向內的傾斜角度相匹配。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實用新型的導向環與導向管相連接,導向環的錐形內孔可使軋件順利導入到導向管內,導向管引導軋件的運行方向,確保軋件在統一的軋制中心線運行,並順利進入下一道工序。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導向效果良好,避免了導衛片出現錯位造成堆鋼事故,同時安裝也很方便,值得推廣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1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2]圖2是導向管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3是底座的安裝不意圖;[0014]圖4是底座與導向管的連接示意圖;[0015]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示意圖。[0016]圖中標記如下:導向環1、導向管2、底座3、錐形內孔4、錐形倒角5、凹槽6、卡具7、
鎖緊螺栓8、安裝平臺9、夾送輥輥環10、軋制中心線11。
【具體實施方式】
[0017]本實用新型由導向環1、導向管2、底座3組成。
[0018]圖中顯示,導向環I為帶有錐形內孔4的圓環,錐形內孔4的小直徑端的直徑與進入的軋件直徑相匹配。導向環I的錐形內孔4的大直徑端的端面與夾送輥進口導衛前的設備銜接,導向環I的錐形內孔4的小直徑端的端面與導向管2的前端相連接。
[0019]圖中顯示,導向環I的圓環的外徑大於50mm,以避免錐形內孔4的外壁太薄,耐磨度下降,降低使用壽命。導向環I的圓環的高度大於40mm,以避免錐形內孔4的開口度較小,不能有效引導軋件的運行。導向環I的錐形內孔4的小直徑端的直徑依據實際生產鋼種規格而定,要求比實際產品規格的公稱尺寸直徑大8-10_,以便軋件順利進入。
[0020]圖中顯示,導向管2為圓形套筒,導向管2的內孔直徑與導向環I的錐形內孔4的小直徑端的直徑相同,導向管2的前端與導向環I的後端連接為一體,導向管2外壁與底座3相連接,導向管2的後端與夾送輥的輥縫相對。導向管2的主要作用是引導軋件的運行方向,確保軋件在統一的軋制中心線運行,並順利進入下一道工序。
[0021]圖中顯示,導向管2的長度可依據實際進口導衛所在位置的長度進行設定,保證軋件能夠順利進入下一道工序。導向管2的圓形套筒的壁厚為10-15_,不宜太小,否則會降低使用壽命,同時不宜太大,避免影響安裝操作。導向管2後端外圓周有錐形倒角5,錐形倒角5與導向管2軸線的角度為25-45度之間,確保導衛出口能夠有效延伸到夾送輥的輥縫間,保證軋件順利導入下一工序。
[0022]圖中顯示,底座3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與原有導衛底座的卡具7相配合,將整個夾送輥進口導衛進行固定。底座3必須與實際進口導衛的安裝平臺9相適應,要求底座3的寬度和長度必須與安裝平臺9的寬度以及長度值保持一致,底座3的寬度設定要求必須保證底座I上所安裝的導向管2的中心線與生產線的軋制中心線11保持一致,依據不同的生產線進行相應調整。底座3的下部兩側為向外傾斜的斜面,斜面的傾斜角度不應小於45度,保證底座3與卡具7間保持良好接觸,確保底座3固定的牢固與穩定性。底座3的底部有凹槽6,保證底座3底部與安裝平臺9間存有縫隙,確保在正常生產過程中,底座3底部能夠進行有效散熱,避免底座3出現熱變形現象。
[0023]圖中顯示,底座3、導向管2兩部件通過焊接方式構成。導向管2為圓形管,底座3上表面為平面,在導向管2與底座3的接觸部位形成一自然坡口。在底座3、導向管2的連接過程中,在坡口處直接通過焊接方式便可實現。具體的焊接厚度以及焊接坡度,可根據實際焊接情況而定,最終保證底座3、導向管2焊接牢固即可。
[0024]本實用新型的導向環1、導向管2兩部分可用焊接方式構成,也可以用澆鑄方式統一構成。由於導向環I與導向管2與軋件進行劇烈摩擦,為了保證導衛的耐磨度,提高使用壽命,要求導向環I與導向管2的材質必須為耐磨合金鋼,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導向環I與導向管2的技術要求為:材料化學成份:C:0.6-0.8%, Cr 13-15%, Ni 13-15% ;熱處理硬度、HRC55-60。
【權利要求】
1.一種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其特徵在於:它由導向環(I)、導向管(2)、底座(3)組成,導向環(I)為帶有錐形內孔(4)的圓環,錐形內孔(4)的小直徑端的直徑與進入的軋件直徑相匹配,導向環(I)的錐形內孔(4)的大直徑端的端面與夾送輥進口導衛前的設備銜接,導向環(I)的錐形內孔(4)的小直徑端的端面與導向管(2)的前端相連接,導向管(2)為圓形套筒,導向管(2)的內孔直徑與導向環(I)的錐形內孔(4)的小直徑端的直徑相同,導向管(2)外壁與底座(3)相連接,導向管(2)的後端與夾送輥的輥縫相對,底座(3)由卡具(7)與導衛底座的安裝平臺(9)連接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環(I)的圓環的外徑大於50mm,圓環的高度大於40mm,導向環(I)的錐形內孔(4)的小直徑端的直徑大於通過的軋件的直徑8-10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管(2)的圓形套筒的壁厚為10-15mm,導向管(2)後端外圓周有錐形倒角(5),錐形倒角(5)與導向管(2)軸線的角度為25-45度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材夾送輥進口導衛,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3)的下部兩側為向外傾斜的斜面,斜面的傾斜角度與卡具(7)向內的傾斜角度相匹配。
【文檔編號】B21B39/16GK203400942SQ201320439912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3日
【發明者】張永飛, 張天亮, 陳建財, 邢浴鴻, 周全寶 申請人:宣化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