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針閥式熱嘴及熱流道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0:40:5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流道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針閥式熱嘴及熱流道系統。
背景技術:
熱流道系統是注塑模具系統的一個常用部件,它一般包括主唧嘴、分流板、氣缸(或油缸)、熱嘴、發熱元件等部件。熱流道系統通過加熱的方式保證流道和澆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狀態,根據熱嘴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開放式熱流道和針閥式熱流道。針閥式熱流道因具備諸多優點(例如:美化澆口、可採用大澆口直徑進膠、防止牽絲和流延、防止螺杆後退而造成物料反吸)而被廣泛應用。當閥針熱流道系統在產品表面進膠時,如果產品的表面為非平面結構,即進膠面為非平面結構,這時就需要熱流道系統的閥針端面來配合產品的非平面進膠面,閥針端面應該儘量與產品的進膠面保持一致。但是,在現有的針閥式熱流道系統中,閥針可以繞其軸線轉動,無法與進膠面保持一致。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針閥式熱嘴,該針閥式熱嘴的閥針同軸度好,閥針不能隨意轉動,可以實現在產品的非平面上順利進膠。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熱流道系統,該熱流道系統能夠防止閥針轉動,能在產品的曲面上順利進膠,且能夠保證閥針的同軸度,減少卡針及閥針被打偏的風險。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針閥式熱嘴,包括嘴身、嘴頭、嘴芯、導向套和閥針;所述嘴身、導向套、嘴芯和嘴頭均為上下相通的腔體結構;所述嘴身內上下依次設置有第一徑向限位面和第二徑向限位面;所述第一徑向限位面和所述第二徑向限位面之間形成有第一安裝位,所述第一安裝位內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一扁平內壁;所述嘴身匹配套設在所述嘴頭上,並與所述嘴頭固定連接;所述嘴頭的頂壁與所述第二徑向限位面之間形成有第二安裝位;所述嘴芯包括固定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設置在所述固定部下;所述固定部的上側形成有第三安裝位,所述第三安裝位內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二扁平內壁;所述嘴芯設置於所述嘴身內,且所述固定部匹配設置於所述第二安裝位內,使得所述第三安裝位與所述第一安裝位上下連通形成導向套安裝位;所述延伸部向下穿出所述嘴頭;所述導向套的外壁上側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一扁平外壁,其外壁下側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二扁平外壁;所述導向套內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三扁平內壁;所述導向套匹配設置於所述導向套安裝位內,所述導向套的第一扁平外壁與所述嘴身的第一扁平內壁匹配貼合,所述導向套的第二扁平外壁與所述嘴芯的第二扁平內壁匹配貼合;所述閥針上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三扁平外壁,所述閥針從上往下依次穿過所述嘴身、導向套和嘴芯,且所述閥針的第三扁平外壁與所述導向套的第三扁平內壁匹配貼合。
優選的,在所述導向套上,所述第一扁平外壁和所述第二扁平外壁位於同一個豎直平面上。
優選的,所述嘴身的上部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四扁平外壁。
優選的,所述導向套包括導向內套和導向外套;所述導向內套設置於所述導向外套的中央;所述導向內套和所述導向外套之間設置有若干連接筋條,所述連接筋條的一端與所述導向內套的外壁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導向外套的內壁連接;所述若干導向筋條之間形成有過膠孔;所述導向內套的內壁設置有所述第三扁平內壁;所述閥針穿過所述導向內套,且所述閥針的第三扁平外壁與所述導向內套的第三扁平內壁匹配貼合。
優選的,所述嘴身的外壁上向內凹陷設置有若干發熱絲安裝槽,所述若干發熱絲安裝槽沿所述嘴身軸向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熱流道系統,包括分流板、氣缸和所述的針閥式熱嘴;所述分流板固定在所述嘴身的頂壁上,所述分流板內設置有流膠道,所述流膠道與所述嘴身的內腔相通;所述氣缸設置在所述分流板上;所述閥針的上端與所述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其下端依次穿過所述分流板、嘴身和嘴芯;所述閥針能夠向下運動並與所述嘴芯的出料口密封配合,或者,所述閥針能夠向上運動脫離所述嘴芯的出料口。
優選的,還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內設置有與所述閥針匹配的通孔;所述分流板的上部設置有定位套安裝位,所述定位套設置於所述定位套安裝位內;所述閥針的上端與所述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其下端依次穿過所述定位套、分流板、嘴身和嘴芯。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1)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針閥式熱嘴,嘴身、導向套、嘴芯和閥針上均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扁平面,通過扁平面相互貼合設置,有效防止了閥針轉動,使得閥針能夠實現任何曲面上順利進膠。而傳統的熱嘴,一般各部件均是通過曲面進行配合,容易出現移動偏位現象。該針閥式熱嘴利用扁平面配合的方法防止閥針轉動,加工簡單,裝配方便。
(2)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針閥式熱嘴,嘴身的外壁上還設置有第四扁平外壁,第四扁平外壁與預設模具配合,有效防止熱嘴轉動。且嘴身上設置有若干發熱絲安裝孔,發熱絲可以盤繞在這些安裝孔內,安裝簡單方便,且穩定性好。
(3)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熱流道系統,通過設置扁平面來防止閥針轉動,而傳統的熱嘴要實現閥針防轉效果,一般是改變氣缸的結構,使缸芯和閥針之間不轉動,這樣的做法零部件加工比較困難,耗時,成本高。
(4)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熱流道系統,設置有導向套和定位套,這樣的設置方式,能夠保證閥針的同軸度。因為當閥針細而長時,閥針僅由定位套固定,下端無固定而處於懸空狀態,在注塑過程中閥針易彎曲變形,會引起卡針或閥針打偏損壞膠口的情況。此熱流道系統在嘴身內裝有導向套,增加了閥針的強度,保證了閥針的同軸度,避免了卡針及閥針被打偏的風險,提高了閥針熱流道系統的品質。當膠口需要關閉時,氣缸推動閥針沿著定位套及導向套滑動,導向套的扁位限制了閥針的轉動,同時保證了閥針的同軸度,從而實現閥針可在任何曲面上進膠,美化膠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熱流道系統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針閥式熱嘴的裝配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嘴身的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嘴身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嘴芯的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嘴芯的俯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導向套的俯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閥針的剖面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閥針的俯視圖;
圖中:10、嘴身;11、第一徑向限位面;12、第二徑向限位面;13、第一安裝位;14、第一扁平內壁;15、第二安裝位;16、第四扁平外壁;20、嘴頭;30、嘴芯;31、固定部;32、延伸部;33、第三安裝位;34、第二扁平內壁;40、導向套;41、導向內套;42、導向外套;43、過膠孔;44、第三扁平內壁;45、第一扁平外壁;46、第二扁平外壁;50、閥針;51、第三扁平外壁;60、分流板;61、流膠道;70、定位套;80、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2-9所示,一種針閥式熱嘴,包括嘴身10、嘴頭20、嘴芯30、導向套40和閥針50;嘴身10、導向套40、嘴芯30和嘴頭20均為上下相通的腔體結構。如圖3-4所示,嘴身10內上下依次設置有第一徑向限位面11和第二徑向限位面12;第一徑向限位面11和第二徑向限位面12之間形成有第一安裝位13,第一安裝位13內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一扁平內壁14;嘴身10匹配套設在嘴頭20上,並與嘴頭20固定連接;嘴頭20的頂壁與第二徑向限位面12之間形成有第二安裝位15;嘴芯30包括固定部31和延伸部32,延伸部32設置在固定部31下;固定部31的上側形成有第三安裝位33,第三安裝位33內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二扁平內壁34;嘴芯30設置於嘴身10內,且固定部31匹配設置於第二安裝位15內,使得第三安裝位33與第一安裝位13上下連通形成導向套安裝位;延伸部32向下穿出嘴頭20;如圖2和5-6所示,導向套40的外壁上側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一扁平外壁45,其外壁下側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二扁平外壁46;導向套40內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三扁平內壁44;導向套40匹配設置於所述導向套安裝位內,導向套40的第一扁平外壁45與嘴身10的第一扁平內壁14匹配貼合,導向套40的第二扁平外壁46與嘴芯30的第二扁平內壁34匹配貼合;如圖8-9所示,閥針50上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三扁平外壁51,閥針50從上往下依次穿過嘴身10、導向套40和嘴芯30,且閥針50的第三扁平外壁51與導向套40的第三扁平內壁44匹配貼合。
如圖2所示,在導向套40上,第一扁平外壁45和第二扁平外壁46位於同一個豎直平面上。
如圖3-4所示,嘴身10的上部設置有左右對稱的第四扁平外壁16,第四扁平外壁16與預設模具配合,有效防止熱嘴轉動。
如圖7所示,導向套40包括導向內套41和導向外套42;導向內套41設置於導向外套42的中央;導向內套41和導向外套42之間設置有若干連接筋條,所述連接筋條的一端與導向內套41的外壁連接,另一端與導向外套42的內壁連接;所述若干導向筋條之間形成有過膠孔43;導向內套41的內壁設置有第三扁平內壁44;閥針50穿過導向內套41,且閥針50的第三扁平外壁51與導向內套41的第三扁平內壁44匹配貼合。
另外,嘴身10的外壁上向內凹陷設置有若干發熱絲安裝槽,所述若干發熱絲安裝槽沿嘴身10軸向分布,發熱絲可以盤繞在這些安裝孔內,安裝簡單方便,且穩定性好。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針閥式熱嘴,嘴身10、導向套40、嘴芯30和閥針50上均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扁平面,通過扁平面相互貼合設置,有效防止了閥針50轉動,使得閥針50能夠實現任何曲面上順利進膠。而傳統的熱嘴,一般各部件均是通過曲面進行配合,容易出現移動偏位現象。該針閥式熱嘴利用扁平面配合的方法防止閥針50轉動,加工簡單,裝配方便。
如圖1-2所示,一種熱流道系統,包括分流板60、氣缸80和所述的針閥式熱嘴;分流板60固定在嘴身10的頂壁上,分流板60內設置有流膠道61,流膠道61與嘴身10的內腔相通;氣缸80設置在分流板60上;閥針50的上端與氣缸80的活塞杆連接,其下端依次穿過分流板60、嘴身10和嘴芯30;閥針50能夠向下運動並與嘴芯30的出料口密封配合,或者,閥針50能夠向上運動脫離嘴芯30的出料口。
另外,該熱流道系統還包括定位套70,定位套70內設置有與閥針50匹配的通孔;分流板60的上部設置有定位套安裝位,定位套70設置於所述定位套安裝位內;閥針50的上端與氣缸80的活塞杆連接,其下端依次穿過定位套70、分流板60、嘴身10和嘴芯30。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熱流道系統,設置有導向套40和定位套70,這樣的設置方式,能夠保證閥針50的同軸度。因為當閥針50細而長時,閥針50僅由定位套70固定,下端無固定而處於懸空狀態,在注塑過程中閥針50易彎曲變形,會引起卡針或閥針50打偏損壞膠口的情況。此熱流道系統在嘴身10內裝有導向套40,增加了閥針50的強度,保證了閥針50的同軸度,避免了卡針及閥針50被打偏的風險,提高了閥針熱流道系統的品質。當膠口需要關閉時,氣缸80推動閥針50沿著定位套70及導向套40滑動,導向套40的扁位限制了閥針50的轉動,同時保證了閥針50的同軸度,從而實現閥針50可在任何曲面上進膠,美化膠口。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