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鼻炎的湯劑配方及其製備方法
2023-11-03 23:34:07 4
專利名稱:治療鼻炎的湯劑配方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配方,具體是一種治療鼻炎的湯劑配方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鼻炎指的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組織的炎症。表現為充血或者水腫,患者經常會出現鼻塞,流清水涕,鼻癢,喉部不適,咳嗽等症狀。鼻炎屬中醫學鼻淵範疇。其病因病機多為感受風熱之邪或風寒之邪入裡化熱,熱毒濁涕阻閉鼻竅而成。慢性者多因脾肺虛弱,肺氣不足至衛外不固,易感外邪。脾虛則運化失職,痰溼滯留,困結鼻竅,浸淫鼻竇黏膜而成鼻淵。因此慢性鼻炎應清肺益脾進行調理。中醫藥治療鼻炎療效可靠,毒副作用小,具有廣闊的前景,但現有技術中治療鼻炎的中藥療效不是很明顯,仍可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鼻炎的湯劑配方及其製備方法,以解決鼻炎較難醫治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治療鼻炎的湯劑,其配方為蒼耳子40g,白芷40g,薄荷40g,蒿本40g,麻黃30g,桂枝IOg,川彎8g,甘草3g,杏仁8g,細辛2g,防風8g,紫蘇葉8g,桔梗5g。治療鼻炎的湯劑配方製備方法是將蒼耳子40g,白芷40g,薄荷40g,蒿本40g,麻黃30g,桂枝IOg,川彎8g,甘草3g,杏仁8g,細辛2g,防風8g,紫蘇葉8g,桔梗5g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飲用水,加入的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4cm為宜,浸泡20-30min,然後用大火將其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煎熬20-30min後停止,每劑藥煎至250_350ml,濾去藥渣,取湯劑即可。其中,配方中蒼耳子,為菊科植物蒼耳帶總苞的果實。性甘、溫,散風,止痛,祛溼;治風寒頭痛,鼻淵,齒痛,風寒溼痺。(《中藥大辭典》1071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的根。性辛,溫;祛風,燥溼,消腫,止痛。治頭痛,齒痛,鼻淵。《中藥大辭典》675-677頁。薄荷,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葉。性辛、涼。疏風,散熱,闢穢,解毒。治外感風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癤,癮疹。(《中藥大辭典》2648-2650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藁本,為傘形科植物藁本的根莖及根。性辛、溫,散風寒溼邪。(《中藥大辭典》2674-2675,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川芎,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行氣開鬱,祛風燥溼,活血止痛。《中藥大辭典》220-221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狀莖。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中藥大辭典》567-571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發汗,平喘,利水。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頭痛比賽、骨節疼痛;咳嗽氣喘。(《中藥大辭典》2221-2223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乾燥種子。性苦,溫,有毒。祛痰止咳,平喘,潤腸;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痺,腸燥便秘。(《中藥大辭典》1100-1101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細辛的帶根全草。性辛、溫;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溼痺痛。《中藥大辭典》1477-1479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性辛甘、溫;發表,祛風,勝溼,止痛。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風寒溼痺。(《中藥大辭典》985-986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紫蘇葉,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等的葉。性辛、溫;發表,散寒,理氣,合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中藥大辭典》2356-2357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性辛甘、溫;發汗解肌,溫經通脈。(《中藥大辭典》1771-1772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桔梗,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性苦辛、平。開宣肺氣,祛痰排膿。(《中藥大辭典》1775-1776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本發明通過把具有消炎、通竅,溫中扶正祛邪功效的中藥有效地搭配在一起,從根本上進行調理,從而達到治療鼻炎的目的。本配方藥材易得,且成本低廉,製備方法簡單,易於操作,治療效果較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
張某,從1996年起患有鼻炎,以鼻癢、多次陣發性噴嚏、大量水樣鼻漏和鼻塞為主要症狀;時有咳嗽、多痰。嗅覺遲鈍。採用本發明的配方將蒼耳子40g,白]E 40g,薄荷40g,蒿本40g,麻黃30g,桂枝IOg,川彎8g,甘草3g,杏仁8g,細辛2g,防風8g,紫蘇葉8g,桔梗5g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飲用水,加入的水量以能浸過藥面3cm為宜,浸泡20min,然後用大火將其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煎熬20min後停止,每劑藥煎至300ml,濾去藥渣,取湯劑服用。服用方法
I、用量每日一劑,將頭煎、二煎兩次的湯劑混合後,分三次服用。2、時間一日三次,飯後I小時服用。禁忌日常飲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少吃魚蝦等腥味的食物;不要吃高脂肪、高熱量等油膩的食品;禁食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少食寒涼食品;要提防感冒。服用後的效果服藥10天為I療程;服用I療程後有好轉;服用3個療程後體溫恢復正常標準。在臨床治療中,對20位鼻炎患者採用本湯劑治療,服用I療程後,鼻癢打噴嚏和鼻塞症狀減輕者16例,接近正常者I例,沒有好轉3例;連續服用3個療程後鼻癢打噴嚏和鼻塞症狀有明顯好轉者18例,另2例無療效。
權利要求
1.治療鼻炎的湯劑配方,其特徵在於所述配方為蒼耳子40g,白芷40g,薄荷40g,蒿本40g,麻黃30g,桂枝IOg,川彎8g,甘草3g,杏仁8g,細辛2g,防風8g,紫蘇葉8g,桔梗5g。
2.治療鼻炎的湯劑配方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它是將蒼耳子40g,白芷40g,薄荷40g,蒿本40g,麻黃30g,桂枝IOg,川彎8g,甘草3g,杏仁8g,細辛2g,防風8g,紫蘇葉8g,桔梗5g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飲用水,加入的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4cm為宜,浸泡20-30min,然後用大火將其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煎熬20-30min後停止,每劑藥煎至250_350ml,濾去藥渣,取湯劑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鼻炎的湯劑配方及其製備方法,它是將蒼耳子40g,白芷40g,薄荷40g,蒿本40g,麻黃30g,桂枝10g,川芎8g,甘草3g,杏仁8g,細辛2g,防風8g,紫蘇葉8g,桔梗5g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飲用水,加入的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4cm為宜,浸泡20-30min,然後用大火將其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煎熬20-30min後停止,每劑藥煎至250-350ml,濾去藥渣,取湯劑即可。本發明是從根本上進行調理,配方藥材易得,且成本低廉,製備方法簡單,易於操作,治療效果較好。
文檔編號A61K36/736GK102716224SQ201210235259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9日
發明者梅桉銘 申請人:黃平縣潤發藥業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