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
2023-11-03 23:24:42 1
專利名稱::一種含有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和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1、在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的創傷癒合因子(細胞生長因子)顯得並不十分重要。但對患有多種慢性難癒合創面的患者來講,創傷癒合因子則顯神奇功效,因此這才是各種細胞生長因子的主要應用方向。在患有某些疾病時,如糖尿病、動脈硬化、慢性靜脈擴張與阻塞、褥瘡、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老年人等,可能因代謝異常,局部或全身營養不足而造成創傷難以癒合。如糖尿病患者的腿足傷可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不癒合。Knighton研究小組曾使用病人自體的血小板源創傷癒合因子(Platelet-derivedwoundhealingfactor,PDWHF),實際上是多種生長因子的混合物,治療難癒合的創傷,包括糖尿病人的腿足傷、褥瘡、動脈供血不足及靜脈回流不暢患者的潰瘍等。結果獲得預想不到的效果,治癒率達97%,平均治療時間為10.6周。接著又報導用PDWHF治療的19個病人中有14人痊癒,而給安慰劑的對照組12個病人8周後仍有9人未癒合。某些治療措施也會引起創傷不愈症,如接受化療、放療和類固醇治療的病人,因體內某些細胞受到抑制而失去分泌某些生長因子的作用,致使病人的創傷難以癒合。如接受皮質激素治療的病人,體內的巨噬細胞受到抑制,失去了分泌TGF-I5的功能,因而影響創傷癒合,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創傷癒合因子將更顯必要。有些組織的損傷本來就較其它組織難以癒合,如角膜損傷、顱骨損傷等,這也是使用創傷癒合因子的首選病例之一。2、隨著生長因子在臨床的應用,給這些難癒合創面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表皮生長因子(EGF)是表皮細胞的有絲分裂原,能促進表皮細胞的分裂與增殖。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能有效地促進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分裂與增殖。這兩種生長因子在創面癒合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兩種生長因子的聯合使用在臨床治療上已獲可喜的效果。薛斌等人對58名有慢性難癒合創面的病人同時使用EGF和bFGF發現,聯合使用這兩種生長因子明顯促進傷口癒合。(薛斌等,中國臨床康復第8巻第2期2004-01-15)3、EGF和bFGF等生長因子在創傷主動修復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廣泛地被人們認識,但大多數生長因子的活性在常溫下會迅速下降。作為液體藥劑使用時在傷口處又易流失。所以,在臨床使用時有諸多不便,不能充分發揮其療效。
發明內容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促進慢性創面癒合並具有主動修復功能的含有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1、用動物的皮或結締組織生產膠原蛋白酶解液;2、用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分別加入膠原蛋白的酶解液中,表皮細胞生長因子的濃度為120IU/ml—250IU/ml,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濃度為200AU/ml—350AU/ml;3、將含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酶解液經真空冷凍乾燥成海綿狀;4、將含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切割、包裝、鈷60照射滅菌。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膠原蛋白海綿的基礎上提供了一個表皮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膠原蛋白海綿的新組合材料,這種新材料作為外科敷料對於傷口特別是慢性創口的癒合有促進作用。這種含主動修復活性的生物源敷料正在臨床上使用,效果明顯。經實驗表明,由於本發明中使用的兩種因子主動修復功能的互補性,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聯合使用製成膠原蛋白海綿在臨床應用上有更好的療效。尤其是對慢性難癒合創面的修復是其它創傷敷料所不能及的。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1、膠原蛋白酶解液的製取將去脂肪清理乾淨的新鮮的豬皮或牛皮或結締組織放入不鏽鋼桶中,加入碳酸鈉溶液浸泡15-30分鐘。撈出後,用純淨水反覆衝洗,瀝去水分,將動物結締組織切碎,稱重。放入絞肉機中絞碎。加入75%的乙醇溶液浸泡10-25分鐘。撈出後用純淨水洗淨。瀝去水分,稱重。按lkg皮/15-30L水的比例加入純淨水,轉至攪拌鍋中。在勻漿液中加入適量鹽酸溶液使溶液呈酸性。加入適量胃蛋白酶溶液,在室溫下,密閉攪拌15-24小時,使成粘稠,膠質流體。加入適量飽和氯化鈉溶液,攪拌3小時。7000n)m離心,收集沉澱。溶於稀鹽酸溶液中。裝入透析袋中,用純淨水透析48小時。調至PH中性,得到膠原蛋白酶解液。在酶解液中加入生長因子,其中表皮生長因子終濃度為200U/ml,成纖維生長因子終濃度為250AL!/ml;攪拌均勻,放入不鏽鋼盤中。將不鏽鋼盤置於真空冷凍乾燥機中,凍幹10-16小時。取出凍幹蛋白海綿,按臨床需要切割成不同規格的產品。內包裝密封。將包裝密封的含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用鈷60照射滅菌。滅菌後的產品供臨床實驗使用。生長因子膠原蛋白海綿加速慢性難癒合創面癒合的臨床試驗1、材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本組28例共33個創面,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齡10-90歲;創傷性潰瘍12例,共14個創面;壓迫性潰瘍9例,共12個創面;糖尿病潰瘍4例;放射性潰瘍3例;病程最短者30天,最長者10年(表1)。在本項研究中,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經治療4周未癒合的創面定為慢性難癒合創面。本組33個創面均是經常規4周未癒合者。表128例共33個慢性體表潰瘍的相關資料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1.2材料來源:生長因子膠原蛋白海綿(生物蛋白海綿),由遼寧綠谷藥械有限公司製備。L3治療方法所有創面經生物蛋白海綿治療前均進行清創,常規消毒,對糖尿病潰瘍患者需同時控制血糖。生物蛋白海綿用前儲於4'C恆溫水箱。用時將生物蛋白海綿完全覆蓋創面,並略超出創緣0.5011。若創面滲出較少或炎症反應較重時,可用慶大黴素注射液溼潤後再覆蓋。同時,注意全身抗炎治療。每日一次,以7天為一個療程。同時,可視創面癒合情況,適當延長換用時間(2-3天>。1.4療效判定與統計學分析由於慢性難癒合創面病因、病程以及潰瘍分布的顯著差異,因而臨床實驗中很難合適的組間對照。由於本組入選病例為經常規方法治療4周未癒合的創面,故我們在研究中除統計每一創面完全癒合所需的時間外,還以4個療程(28天)為療效判定標準。表2生物蛋白海綿對不同創面的療效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本組28例33個創面中,應用生物蛋白海綿2周內癒合者20個創面,3周內癒合者3個創面,4周內癒合者8個創面,超過4周癒合者2個創面。全組總有效率100%,4周內總癒合率93.9%。有關不同病因創面的療效情況見表2。分析採用生物蛋白海綿對不同病因所致創面的癒合比例,可見U個創傷性潰瘍在治療早期(2周以內)癒合13個創面,佔92.9%,而糖尿病潰瘍和壓迫性潰瘍則分別為75%和25%,與創傷性潰瘍相比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生物蛋白海綿對不同病因的慢性癒合創面療效各異。權利要求1.一種含有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1)、用動物的皮或結締組織生產膠原蛋白酶解液;2)、用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分別加入膠原蛋白的酶解液中,表皮細胞生長因子的濃度為120IU/ml-250IU/ml,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濃度為200AU/ml-350AU/ml;3)、將含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酶解液經真空冷凍乾燥成海綿狀;4)、將含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切割、包裝、鈷60照射滅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酶解的過程是在室溫下進行的。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表皮生長因子終濃度為200IU/ml,成纖維生長因子終濃度為250AU/ml。全文摘要一種含有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涉及含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和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本發明就是提供一種促進慢性創面癒合並具有主動修復功能的含有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的製備方法。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1.用動物的皮或結締組織生產膠原蛋白酶解液;2.用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分別加入膠原蛋白的酶解液中;3.將含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酶解液經真空冷凍乾燥成海綿狀;4.將含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膠原蛋白海綿切割、包裝、鈷60照射滅菌。文檔編號A61L15/44GK101279104SQ20071001084公開日2008年10月8日申請日期2007年4月5日優先權日2007年4月5日發明者孫世章,慄田紅,王姍姍,袁寶翠,陳麗娜申請人:遼寧綠谷藥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