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熊貓20年珍藏(從戰火中走向世界)
2023-11-04 06:46:53 1
哈嘍啊!今天是大年初四,不知道這兩天大家的餐桌上都有什麼美食?在我們雅安,過春節好吃的太多了,比如我知道的:雅魚、陰醬雞、甜水麵、棒棒雞、雨城獼猴桃、牛肉粉、躂躂面、木桶魚、酥盒鍋肉、春卷等,都是地道的川味兒啊!美食就聊到這兒吧。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那些從戰火的硝煙中走向世界的大熊貓。
抗日戰爭爆發後,獵捕大熊貓似乎沒有受到戰事的影響。位於成都,由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基督教教會聯辦的華西協合大學一度成了外國人捕獵中國大熊貓的中轉站。
▲ 這是1938年被偷獵並送往美國的大熊貓「潘多達」,它作為珍稀動物在芝加哥動物園展出。
▲ 1940年被帶到英國的大熊貓「明」,一度成為當時的流量明星。
▲ 伊莉莎白公主(左四)、瑪格麗特公主(左五)和大熊貓「明」在一起。
▲ 英國攝影家伯特·哈迪拍攝的照片,「明」在擺弄三腳架,為攝影師的幼子邁克拍照。
旅居英國的中國作家、藝術家蔣彝(江西九江人)看到英國民眾在大熊貓館外排起長隊,都在期待著與大熊貓「明」親密接觸。蔣彝隨後用英語創作了插圖童話《明的故事》和《金寶和大熊貓》等書,風靡一時。
雖然這些走出國門的大熊貓給當地的觀眾帶來快樂和戰爭中的慰藉,但對大熊貓種群來說,捕獵的背後卻少不了殘酷的殺戮。
雖然當時民國政府也出臺了一些保護措施,如當時的西康建省委員會頒布禁止獵捕訓令等,但由於戰事原因,訓令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 1938年11月,西康建省委員會頒布訓令,禁止獵殺白熊(大熊貓)和金線猴(金絲猴)。
新中國成立後,大熊貓的悲慘命運被改寫,他們不僅成為了受保護的「國寶」,還被譽為對外傳遞中國人民情誼的「友好使者」。
下期我們繼續為您講述大熊貓「外交」的故事。
(本文圖片由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提供)
- END -
顧問:高富華
責編:馬 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