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滅絕的金剛鸚鵡(最高可賣上萬歐元)
2023-04-24 23:09:35 2
金剛鸚鵡原產於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圖據《國家地理》網站
金剛鸚鵡是色彩豔麗的大型鸚鵡,羽毛五彩斑斕,像彩虹一樣漂亮。平均體長在90-100釐米左右。它們智商很高,模仿能力超強,平均壽命有65年之久。由於廣受喜歡,金剛鸚鵡長期以來成為不法分子走私的對象。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隨著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劇,走私者現在採取了一種叫做「洗蛋」的方式來躲避打擊。如今,「洗蛋」活動在歐洲非常猖獗。
以為是走私毒品,結果卻是「洗蛋」
2010年的一天,瑞士蘇黎世機場的海關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名從巴西飛來的形跡可疑的男性乘客。由於這名男性乘客走路的姿勢非常奇怪,海關工作人員懷疑他可能走私了毒品,於是把他攔下來進行了檢查。
果然,海關工作人員從他的內褲裡面搜出了25個被膠布裹起來的神秘物品。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它們都不是毒品,而是原產於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野生鸚鵡的鳥蛋。這些野生鸚鵡的鳥蛋被綁在這名男子的小腹,經過了11個小時的飛行之後來到了瑞士。
類似的事情在歐洲其他地方的機場也時有發生。這些人為了躲避管制野生動物交易的《華盛頓公約》的限制,不是走私野生的鳥類,而是將鳥蛋偷出來再運到歐洲,然後再進行孵化。在歐洲,人工飼養下孵化出來的鳥是被法律允許買賣的。
就像「洗錢」一樣,這種走私野生鳥類鳥蛋的做法被稱為「洗蛋」。
金剛鸚鵡受追捧,最高或至數萬歐元
據了解,在蘇黎世機場被逮捕的這名男子供出了他在瑞士的另外一名同夥。這名同夥在山區居住,家裡飼養著其他一些珍貴的鳥類。瑞士聯邦獸醫局副局長布魯諾·馬伊尼尼在其家裡發現了數百隻野生珍稀鳥類。引起搜查官注意的是其中幾隻被稱為「鸚鵡之王」的金剛鸚鵡。
由於受到愛鳥玩家的追捧,金剛鸚鵡曾一度遭到人類的濫捕以至於幾乎滅絕。在直到上世紀90年代的10年裡,大約有1萬隻金剛鸚鵡作為寵物被捕捉,導致全世界野生的數量不足1500隻。後來由於受到《華盛頓公約》等國際條約的保護,野生金剛鸚鵡被禁止交易。但人工飼養的金剛鸚鵡則可以交易,價格至少要8千歐元,最貴的甚至高達數萬歐元。
然而,人工飼養的金剛鸚鵡繁殖能力極其低下,因此走私金剛鸚鵡鳥蛋呈泛濫之勢。布魯諾·馬伊尼尼等專家表示:「目前到處都沒有紀錄顯示人工飼養的金剛鸚鵡數量、繁殖成功的數量。由於繁殖能力低下,導致金剛鸚鵡的市場需求遠大於產量。」
要徹底杜絕「洗蛋」行為很難
荷蘭食品及生產廳(VWA)檢察官哈拉魯多·加勒特森對《國家地理》雜誌表示:「跟走私活體鳥類相比,走私鳥蛋就簡單的多了。鳥蛋比較小,容易攜帶。如果走私人員覺得有被發現的風險,事先也很好處理,從而輕鬆躲避檢查。所以,走私野生鳥類鳥蛋的事情非常多。」
加勒特森還表示:「要徹底杜絕這種『洗蛋』的行為是很困難的。許多歐洲國家對野生動物走私並不是非常上心,至於這種『洗蛋』的行為,執法機關基本上都不會特別過問。」
據《國家地理》報導,葡萄牙往往是這些「洗蛋」走私者的首選國家。運到歐洲以後,走私者再把這些鳥蛋送到合法機構孵化,孵化出來的鳥,會被安置一個迷你金屬牌,註明該鳥類的品牌以及血統。之後,這些鳥類就可以在世界範圍內被合法買賣。
而要識別這些交易是否非法,唯一的辦法是通過DNA進行鑑定。在上述瑞士的案件裡,調查人員把成年鳥和幼鳥的羽毛拔一根下來送到研究所檢驗,結果發現3隻屬於野生的金剛鸚鵡、4隻屬於指定保護對象,這些幼鳥的價格超過了8萬歐元。
也有黑手黨參與了「洗蛋」行動
據了解,2016年澳大利亞也查獲了一起野生鳥類走私案件。調查人員最後在奧地利首都維亞納郊外的一個倉庫發現了包括金剛鸚鵡在內的80多隻指定保護的野生鳥類。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還發現了「洗蛋」的行為。負責調查的安德雷斯·波奇哈卡表示:「有黑手黨參與到了其中,這是非常少見的。」
「Traffic」是一個專門負責監視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的民間團體,其南美分部前負責人貝魯拿魯德·奧菲斯·馮·黑爾表示:「歐洲是他們『洗蛋』的主要目的地,也是主要據點。他們有長期的繁殖、飼養經驗。」
根據黑爾的調查,從2003年到2015年,一共查獲了11起從南美向歐洲走私鳥蛋的案件,收繳了358枚鳥蛋。其中,大多數都是通過葡萄牙進行中轉的。金剛鸚鵡是一種非常稀少的鳥類,作為寵物,在歐洲很受歡迎。
位於美國華盛頓的非盈利團體國際動物福利基金對於德國、俄羅斯、法國、英國等進行了為期6周的瀕危物種銷售廣告調查,一共發現了2881個指定保護鳥類的銷售廣告。其中,有15個廣告是關於金剛鸚鵡的。該基金負責人塔尼亞·馬克蕾雅·斯蒂爾表示:「幾乎所有的鳥類都有證書,所以很難區分到底合不合法。」
野生動物保護者丹尼爾·約翰尼表示:「由於杜絕了活體交易,野生金剛鸚鵡的數量從1990年到2000年增加了2倍。現在大約有4300隻。但是,如果『洗蛋』得不到有效遏制,依然會對金剛鸚鵡造成很大傷害。尤其是巴西,走私鳥蛋成為了當地一些人的主要生活來源。就算被發現,往往也只是採取罰款作為處罰。所以,要禁止是非常困難的。」
紅星新聞記者 羅天編譯報導
編輯 張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