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頸椎治療儀的製作方法
2023-11-04 06:16:52 2
專利名稱:一種頸椎治療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頸椎病用儀器,具體涉及一種頸椎治療儀。
背景技術:
在頸椎病的保守治療方法中,為使治療效果明顯,經常採用專用牽引設備進行配合矯正治療。目前,市面上有多種針對頸椎病的治療儀器,而均存在弊端,其中,具有氣囊串聯的頸椎治療儀,由於要同時向多層氣室充氣,既費時又費力,而且在治療的過程中,氣囊對人頸部的擠壓會導致頸部血流不通暢,甚至導致頭暈噁心等不適症狀;另外,有許多高端頸椎治療儀,造價過高,一般人群不能夠承受,不適於普及。時下,隨著社會的進步,已進入了資訊時代,電腦的使用非常之廣泛,無論是工作還是業餘生活都離不開使用電腦,那隨即的問題就產生了,臨床上患有頸椎病的人群日益加大,那麼,要想控制頸椎病的發病率,生產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在家裡就能使用的頸椎治療儀是大勢所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療效顯著的頸椎治療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頸椎治療儀,包括上支杆、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拉帶機構;第一支臂包括伸縮杆機構和卡扣機構,伸縮杆機構包括套筒和伸縮杆,套筒和伸縮杆滑動配合,套筒下端設置有內卡,伸縮杆上端設置有外卡,防止伸縮杆脫落,套筒內部能夠設置氣缸或者彈簧,當設置有氣缸時,與氣缸配合的活塞杆與伸縮杆連接,通過氣缸與活塞杆的配合產生對頸部的牽引力,當設置有彈簧時,彈簧的下端抵頂在伸縮杆上端的外卡上,通過彈簧壓縮後的彈力提供牽引力,卡扣機構包括扣環和內扣,內扣包括套圈和多個墊片,套圈套裝在套筒壁上,且套圈能夠在套筒壁上滑動,套圈和多個墊片為一次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扣環套裝在套圈上,扣環能夠向下滑動與墊片卡合,用以固定卡扣機構;第二支臂與第一支臂結構相同;上支杆兩端分別設置有凹槽,第一支臂的上端與上支杆的一端的凹槽處通過第一螺栓活動連接,第二支臂的上端與上支杆的另一端的凹槽處通過第二螺栓活動連接;拉帶機構包括頸部託帶和下顎託帶,頸部託帶和下顎託帶的兩端活動連接,頸部託帶和下顎託帶的兩端連接後通過吊帶分別與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上的扣環相連接,且頸部託帶、下顎託帶和吊帶的長度均可調節;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下端杆分別通過可旋轉多卡軸與肩託連接。頸椎病的形成是「靜」,那麼就用「動」來預防。所謂動就是鍛鍊頸部肌肉,使頸部肌肉發達來增加血液循環,進而讓血液帶走多餘的贅生物鈣和磷,來抑制頸椎病的形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人們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只要坐在家裡休息時使用,來活動頸椎,增加血液循環,便達到了預防頸椎病形成的目的;而對於已經患有頸椎病的人群來說,使用本實用新型亦有顯著的療效,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氣缸產生的牽引力,對頸椎病的治療非常有效。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可用於預防或治療使用操作方便,能夠根據病情自我調節治療,療效顯著,在治療過程中不會產生副作用,適用人群廣泛,適於大批量生產。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頸椎治療儀,包括上支杆1、第一支臂2、第二支臂3和拉帶機構;第一支臂2包括伸縮杆機構和卡扣機構6,伸縮杆機構包括套筒4和伸縮杆5,套筒4和伸縮杆5滑動配合,套筒4下端設置有內卡,伸縮杆5上端設置有外卡,套筒4內部設置有彈簧,彈簧的下端抵頂在伸縮杆5上端的外卡上,卡扣機構6包括扣環7和內扣,內扣包括套圈8和多個墊片9,套圈8套裝在套筒4壁上,且套圈8能夠在套筒4壁上滑動,套圈8和多個墊片9為一次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扣環7套裝在套圈8上,扣環7能夠向下滑動與多個墊片9卡合,用以固定卡扣機構6 ;第二支臂3與第一支臂2結構相同;上支杆1兩端分別設置有凹槽,第一支臂2的上端與上支杆1的一端的凹槽處通過第一螺栓10活動連接,第二支臂3的上端與上支杆1的另一端的凹槽處通過第二螺栓11 活動連接;拉帶機構包括頸部託帶12和下顎託帶13,頸部託帶12和下顎託帶13的兩端活動連接,頸部託帶12和下顎託帶13的兩端連接後通過吊帶14分別與第一支臂2和第二支臂 3上的扣環7相連接,且頸部託帶12、下顎託帶13和吊帶14的長度均可調節;第一支臂2和第二支臂3的下端分別通過可旋轉多卡軸15與肩託16連接。實施例2一種頸椎治療儀,包括上支杆1、第一支臂2、第二支臂3和拉帶機構;第一支臂2包括伸縮杆機構和卡扣機構6,伸縮杆機構包括套筒4和伸縮杆5,套筒4和伸縮杆5滑動配合,套筒4下端設置有內卡,伸縮杆5上端設置有外卡,套筒4內部設置有氣缸,與氣缸配合的活塞杆與伸縮杆5上端連接,卡扣機構6包括扣環7和內扣,內扣包括套圈8和多個墊片9,套圈8套裝在套筒4壁上,且套圈8能夠在套筒4壁上滑動,套圈8和多個墊片9為一次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扣環7套裝在套圈8上,扣環7能夠向下滑動與多個墊片9卡合,用以固定卡扣機構6 ;第二支臂3與第一支臂2結構相同;上支杆1兩端分別設置有凹槽,第一支臂2的上端與上支杆1的一端的凹槽處通過第一螺栓10活動連接,第二支臂3的上端與上支杆1的另一端的凹槽處通過第二螺栓11 活動連接;[0029]拉帶機構包括頸部託帶12和下顎託帶13,頸部託帶12和下顎託帶13的兩端活動連接,頸部託帶12和下顎託帶13的兩端連接後通過吊帶14分別與第一支臂2和第二支臂 3上的扣環7相連接,且頸部託帶12、下顎託帶13和吊帶14的長度均可調節;第一支臂2和第二支臂3的下端分別通過可旋轉多卡軸15與肩託16連接。
權利要求1. 一種頸椎治療儀,包括上支杆(1)、第一支臂(2)、第二支臂(3)和拉帶機構,其特徵在於第一支臂(2)包括伸縮杆機構和卡扣機構(6),伸縮杆機構包括套筒(4)和伸縮杆(5), 套筒(4)和伸縮杆(5)滑動配合,套筒(4)下端設置有內卡,伸縮杆(5)上端設置有外卡,套筒(4)內部能夠設置氣缸或者彈簧,當設置有氣缸時,與氣缸配合的活塞杆與伸縮杆(5)連接,當設置有彈簧時,彈簧的下端抵頂在伸縮杆上端的外卡上;卡扣機構(6)包括扣環(7) 和內扣,內扣包括套圈(8)和多個墊片(9),套圈(8)套裝在套筒(4)壁上,且套圈(8)能夠在套筒(4)壁上滑動,套圈(8)和多個墊片(9)為一次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扣環(7)套裝在套圈(8)上,扣環(7)能夠向下滑動與多個墊片(9)卡合,用以固定卡扣機構(6);第二支臂(3)與第一支臂(2)結構相同;上支杆(1)兩端分別設置有凹槽,第一支臂(2)的上端與上支杆(1)的一端的凹槽處通過第一螺栓(10)活動連接,第二支臂(3)的上端與上支杆(1)的另一端的凹槽處通過第二螺栓(11)活動連接;拉帶機構包括頸部託帶(12)和下顎託帶(13),頸部託帶(12)和下顎託帶(13)的兩端活動連接,頸部託帶(12)和下顎託帶(13)的兩端連接後通過吊帶(14)分別與第一支臂(2) 和第二支臂(3)上的扣環(7)相連接,且頸部託帶(12)、下顎託帶(13)和吊帶(14)的長度均可調節;第一支臂(2)和第二支臂(3)的下端分別通過可旋轉多卡軸(15)與肩託(16)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頸椎治療儀,包括上支杆、第一、二支臂和拉帶機構;第一支臂包括套筒、伸縮杆和卡扣機構,套筒和伸縮杆滑動配合,套筒內部能夠設置氣缸或者彈簧,提供牽引力,卡扣機構包括扣環和內扣,內扣包括套圈和多個墊片,套圈套裝在套筒壁上,套圈和多個墊片為一次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扣環套裝在套圈上;第二支臂與第一支臂結構相同;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別與上支杆的兩端連接;拉帶機構包括頸部託帶和下顎託帶,通過吊帶分別與扣環相連接,且其長度均可調節;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下端杆分別設置有肩託。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可用於預防或治療使用,操作方便,在治療過程中不會產生副作用,適用人群廣泛,適於大批量生產。
文檔編號A61H1/02GK202191451SQ201120322598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
發明者李成棟 申請人:李成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