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18:51:11 2
專利名稱: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膠帶施用器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
已知的避免刀具傷害使用者的膠帶施用器,一般有兩個設計方向一是為設置一保護蓋蓋住刀具,相關的發明有美國專利第5,928,466號、第5,456,790號以及第5,393,367號等。二是為使刀具在膠帶施用器處於不使用的狀態時是收藏於殼體內,需要切斷膠帶時才伸出,相關的發明有美國專利第6,17b.40981號、第4,065,519號以及第57288,362號等。
較引起創作人的發明為美國專利第5,288,362號發明案,其提供一按壓板,可在預定距離內作直線運動,一搖擺塊,其中段位置樞設於膠帶施用器的殼體內,以及一刀具座,其一端設置一刀具,亦可在預定距離內作直線運動。
由此,當該按壓板被按壓而向內移動後,會推抵該搖擺塊的一端。此時,該搖擺塊的另一端會推抵該刀具座向外移動,以切斷膠帶。
創作人實際使用前揭發明所提供的膠帶施用器後,發現在長期使用後該按壓塊有時會無法確實驅動該搖擺塊,致使該刀具無法順利切斷膠帶。
此外,該膠帶施用器在裝設膠帶後,並將膠帶拉出殼體,被拉出的膠帶並未受列任何拘束,因此很容易又縮回殼體內,由其是在切斷膠帶後。
發明內容
緣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創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手特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可確實驅動刀具伸出切斷膠帶。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當膠帶被拉出後會受到適當的拘束。
為達成前揭的創作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包含有一殼體,是由一第一殼件以及一第二殼件併合所組成;該殼體的一端具有一開口,而在一側端設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該殼體內具有一座件,位於該第一開口的後方,以及該殼體內樞設有一第一滾輪;一膠帶座,具有一底牆以及二概呈平行並列的側牆;一膠帶輪,以可分離的方式設置於該二側牆之間,並可自由轉動;一第二滾輪樞設於該底牆的內側;該膠帶座由該殼體的開口處與該殼體以可拆離的方式相互結合,使該膠帶輪與該第二滾輪收容於該殼體中,且該膠帶座的底牆與該殼體的側壁之間形成一第三間開口,該第二滾輪概位於該第三開口的後方,並與該第一滾輪對應;一連動連杆,其中段位置樞設於該殼體內部,該連動連杆以其樞接點的二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段以及一第二段;一按壓件,以可滑移的方式容設於該殼體的第一開口中,並具有一部份裸露於該殼體外;該按壓件的內端與該連動連杆的第一段相互樞接;一刀具,容設於該殼體內;該刀具具有一刀刃端,對應於該殼體的第二開口,而其另一端則與該連動連杆的第二端相互樞接,以及一彈性件,其一端抵靠於該殼體內的座件,另一端則抵靠於該按壓件。
其中該第一殼件的內側設有一長形導引槽,該按壓件的一側設有一凸柱,容設於該導槽中。
其中該按壓件的內端具有二連接臂,各該連接臂的外端各具有一樞接孔,用一供一銷插入該二樞接孔以及該連動連杆第一段外端的穿孔。
其中該按壓件的內端具有一凹槽,該座件具有一凹槽,該彈性件是為一彈簧,一端容設於該按壓件的凹槽,另一端容設於該座件的凹槽。
其中該刀具相對於該刀刃部的另一端具有二連接柱,分別插入該連動連杆第二段外端的穿孔的二端。
其中該殼體的第一與第二殼件的內側分別設有一軸柱,分別插入該連動連杆中段的一穿孔的二端;該連動連杆的第一段與第二段分別位於該穿孔的二側,二者呈一預定角度彎折。
其中該殼體內設有一分隔牆,位於該第一開口以及該第二開口之間。
其中該殼體的第一與該第二殼件分別具有一溝槽,由該殼體的開放端向內延伸,該膠帶座的二側牆分別位於該殼體的第一與第二殼件的外側,該底牆則封閉該殼體的開口。
其中該膠帶座的側牆內側各設有一承置座,該膠帶輪的二端各具有一軸柱,分別容設於該二承置座中。
請參閱圖4,該第一殼件11的內側具有一分隔牆112,位於該第一與該第二開口13、14之間。一座件113,位於該第一開口13的後方。該座件113具有一凹槽114,其開口端面對該第一開口13。一滾輪座115,約略位於該分隔牆112的下方。一軸座116,位於該座件113的後方。一導引槽117位於該第一開口13的內側。
該第二殼件12的內側,與該第一殼件11相同,具有一分隔牆、一座件、一滾輪座、一軸座以及一導引槽。一第一滾輪16樞設於該第一與該第二殼件11、12的滾輪座115間。前述該第二殼件12的各元件的配置與該第一殼件11上對應的元件相同,因此未於圖中表示。
請參閱
圖1,一膠帶座20,具有一底牆21以及二概呈平行並列的側牆22。該二側牆22的內側各具有一承置座23(
圖1中僅表示其中一個),本實施例中該二承置座23為二凹槽。一膠帶輪24,是供膠帶卷裝設於其上,以可拆離的方式裝設於該膠帶座20的二側檣22間。該膠帶輪24的二端各具有一軸柱241,分別收容於該二側牆22上的承置座23中,使該膠帶輪24可自由轉動。該底檣21的前端樞設有一第二滾輪26。
該膠帶座20由其開口處與該殼體10結合,並呈幹涉配合的狀態,令該二側牆22分別位於該第一與該第二殼件11、12的外側,該膠帶座20收容於該殼體10中。該底檣21的前端與該殼體10的前側端壁留有一間隙,以形成一第三開口15,如圖3所示,該第一與該第二滾輪16、26則位於該第三開口15後方的二側。
一連動連杆30,其為一概呈V形的片狀元件,其彎折位置具有一中心穿孔31,而該中心穿孔的二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段32以及一第二段33,該第一與第二段32、33的外端分別具有一第一穿孔321以及一第二穿孔331。該般體10的二軸座116插入該連動連杆的中心穿孔31的二端,令該連動連杆30可以該中央穿孔31為軸心而擺動、一按壓件40,裝設於該殼體10的第一開口13中,具有一部份裸露於該殼體10外。該按壓件40的二側邊各具有一凸柱41,收容於該第一與第二殼件11、12的導引槽117中,令該按壓件40可於該二導引槽117的延伸範圍內移動。該按壓件40的內端設有一凹槽42。該按壓件40的內側具有二連接臂44,各該連接臂44的外端分別具有一樞接孔441,一銷45插入該按壓件40的樞接孔441以及該連動連杆30第一段32的第一穿孔321,以將該按壓件40樞接於該連動連杆30的第一段32,使該按壓件40移動時可確實帶動該連動連杆30擺動。
一刀具50,其為一金屬片狀元件,一端具有一呈具齒狀的刃部51,另一端具有二連接柱52,用以插入該連動連杆30的第二段33第二穿孔331的二端,以將該刀具50樞接於該連動連杆30的第二段33。該刀具50的刀刃部51對應於該殼體10的第二開口14,令該連動連杆30擺動時,可帶動該刀具50的刃部51由該第二開口14伸出該殼體10外或是縮入該殼體10中。
一彈性件60,本實施例為一壓縮彈簧,其一端抵靠於該殼體10的座件113的凹槽114中,另一端抵靠於該按壓件40內端的凹槽42中,以提供一彈力向外推抵該按壓件40。
請參閱圖5,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膠帶施用器在初始狀態下,該按壓件40在受到該彈性件60的推抵,會凸出該殼體10,但該按壓件40的凸柱41會被擋止於該導引槽117的一端。此時,該刀具50的刃部51會收藏於該殼體10內。
再請參閱圖6,當該按壓件40受到外力而向內移動一距離,該連動連杆30會被驅動,而使該第一段32向內移動,該第二段33向外移動。如此,該連動連杆30則可驅動該刀具50移動,令該刀具50的刃部51由該第二開口15向外伸出該殼體10。
當按壓該按壓件40的外力消失後,該彈性件60即會推抵該按壓件40向外移動。此時,該連動連杆30會被帶動而使該第一段32向外移動,第二段33向內移動,以帶動該刀具50的刃部51縮回該殼體10中,而回到如圖5所示的初始狀態。
以機構學分析,該殼體10,該按壓件40、該連動連杆30以及該刀具50形成一四連杆機構(four-1inkages mechanism),各運動元件僅具有一個運動自由度(1 freedom of motion)。因此,使用者可以按壓該按壓件40確實帶動該刀具移動。另外,各元件間的樞接關節(joint)均為確實連結;因此不會有作動不正確的情形發生。
靖參閱
圖1所示,在裝設膠帶卷時,先將一膠帶卷70裝設於該膠帶輪24上,再將該膠帶輪24裝設該膠帶座20上,並將膠帶71拉出使其具有黏性的一面貼附於該膠帶座20前側的第二滾輪26上。接著將該膠帶座20與該殼體10結合,此時,該膠帶71即會自動位於該第一與該第二滾輪16、26之間,並由該第三開口15伸出該殼體10外,如圖7所示。如此,被拉出的膠帶因貼附於該第二滾輪26上,因此較不會隨意移動。由其在切斷膠帶後,不會縮回該殼體10內。
使用時,請參閱圖8,將外露的膠帶71貼附於一預定物件上,拉動該膠帶施用器,即可將該膠帶71拖出,並直接粘貼於該物件上。如欲切斷膠帶,僅需略為轉動該膠帶施用器,使該按壓件40受到該物件的壓迫,如前所述,即可驅動該刀具50伸出該殼體10而切斷膠帶。
權利要求1.一種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一殼體,是由一第一殼件以及一第二殼件併合所組成;該殼體的一端具有一開口,而在一側端設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該殼體內具有一座件,位於該第一開口的後方,以及該殼體內樞設有一第一滾輪;一膠帶座,具有一底牆以及二概呈平行並列的側牆;一膠帶輪,以可分離的方式設置於該二側牆之間,並可自由轉動;一第二滾輪樞設於該底牆的內側;該膠帶座由該殼體的開口處與該殼體以可拆離的方式相互結合,使該膠帶輪與該第二滾輪收容於該殼體中,且該膠帶座的底牆與該殼體的側壁之間形成一第三間開口,該第二滾輪概位於該第三開口的後方,並與該第一滾輪對應;一連動連杆,其中段位置樞設於該殼體內部,該連動連杆以其樞接點的二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段以及一第二段;一按壓件,以可滑移的方式容設於該殼體的第一開口中,並具有一部份裸露於該殼體外;該按壓件的內端與該連動連杆的第一段相互樞接;一刀具,容設於該殼體內;該刀具具有一刀刃端,對應於該殼體的第二開口,而其另一端則與該連動連杆的第二端相互樞接,以及一彈性件,其一端抵靠於該殼體內的座件,另一端則抵靠於該按壓件。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第一殼件的內側設有一長形導引槽,該按壓件的一側設有一凸柱,容設於該導槽中。
3.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按壓件的內端具有二連接臂,各該連接臂的外端各具有一樞接孔,用一供一銷插入該二樞接孔以及該連動連杆第一段外端的穿孔。
4.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按壓件的內端具有一凹槽,該座件具有一凹槽,該彈性件是為一彈簧,一端容設於該按壓件的凹槽,另一端容設於該座件的凹槽。
5.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刀具相對於該刀刃部的另一端具有二連接柱,分別插入該連動連杆第二段外端的穿孔的二端。
6.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殼體的第一與第二殼件的內側分別設有一軸柱,分別插入該連動連杆中段的一穿孔的二端;該連動連杆的第一段與第二段分別位於該穿孔的二側,二者呈一預定角度彎折。
7.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殼體內設有一分隔牆,位於該第一開口以及該第二開口之間。
8.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殼體的第一與該第二殼件分別具有一溝槽,由該殼體的開放端向內延伸,該膠帶座的二側牆分別位於該殼體的第一與第二殼件的外側,該底牆則封閉該殼體的開口。
9.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膠帶座的側牆內側各設有一承置座,該膠帶輪的二端各具有一軸柱,分別容設於該二承置座中。
專利摘要一種手持式膠帶施用器的改良結構,包含有一殼體,由一第一、二殼件併合所組成;殼體的一端具有一開口,而在一側端設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一膠帶座,有一底牆以及二概呈平行並列的側牆;一膠帶輪,樞設於該二側牆之間;膠帶座由殼體的開口處插入殼體,膠帶座的底牆與殼體的側壁之間形成一第三開口;一連動連杆,中段位置樞設於殼體內部;一按壓件容設於殼體的第一開口中,其內端與連動連杆的一端樞接;一刀具其內端則與連動連杆的另一端樞接,以使刀具可受連動連杆的驅動而由第二開口伸出殼體以及收回殼體中,以及一彈性件,其一端抵靠於殼體,另一端則抵靠於按壓件。
文檔編號B65H35/06GK2538754SQ02229870
公開日2003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5日
發明者賴振元 申請人:賴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