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肺部疾病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5:51:16 2
本發明屬於中藥領域,主要是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肺部疾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社會人口老齡化等諸多社會問題,慢性肺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肺癌、肺部彌散性間質纖維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有增無減。在所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營養治療是重要的治療部分。營養不良可減弱呼吸肌強度,改變通氣能力及損害免疫功能,引起肺功能下降。營養狀況的恢
復能改善受損肺功能,提高療效。這就需要廣大醫務工作者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做好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慢性肺病具有良好預防及治療作用的治療慢性肺部疾病的中藥。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治療慢性肺部疾病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原料中的藥材組成和重量份配比為:葡萄乾150 份-200 份、花椒5 份-8 份、芫荽籽10 份-20 份、鮮百合50 份-100 份、白木耳20 份-30 份、黑芝麻10 份-20 份、大棗30 份-50 份、阿膠50 份-80份、酥油60 份-100 份,加入蜂蜜5-10ml。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原料中的藥材組成和重量份配比優選為:葡萄乾200 份、花椒5 份、芫荽籽10 份、鮮百合100 份、白木耳30 份、黑芝麻20 份、大棗50 份、阿膠50 份、酥油60 份,加入蜂蜜5ml。
製備方法:將酥油於鍋內置文火上融化、燒熱,再將葡萄乾、花椒、芫荽籽同時放入鍋內,稍加大火力,炒炙,至葡萄乾充分脹大即可;將白木耳、鮮百合、黑芝麻、大棗(切塊)加水800-1000ml 用文火煮燉20-30 分鐘後與上述成分及溶化的阿膠混合均勻,冷卻冷藏(保質7 天)。
本發明的用量及用法:食用前,取本產品50-80g 於容器內,加水少量,隔水蒸30 分鐘,取出後待溫度低於50℃時與蜂蜜5-10ml(一湯勺)調和,每晨空腹食用1 次,30 天為1
療程。每年秋季開始,可以連續食用2-3 個療程。
本發明根據中醫理論,組方以健脾、益肺平喘為主,兼顧補腎;根據五行配屬及生克理論,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土生金,金生水;健脾則培土生金,脾氣健旺,肺氣充足;益肺則金生水,腎氣旺盛,納氣功能正常,維持正常呼吸功能,達到治療的目的。本發明中藥以改善全身營養及局部歸經藥物治療相結合,採用天然純中藥合理組方,食用時以蜂蜜作為藥引子,引領諸藥到達病所,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配方有效成分分析,君、臣、佐、使配伍關係如下:
君藥:葡萄乾、花椒為本方君藥。葡萄乾入肺脾腎經。既補先天之本腎,又補後天之本脾;腎氣充足,納氣功能旺盛,有助於肺氣功能恢復;花椒散寒除溼,殺蟲,增強中性白細胞的殺菌力,並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免疫力。花椒酥油炒炙後,其有效成分花椒油溶於酥油,協同發揮治療作用,對慢性肺部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葡萄乾:葡萄乾性平,味甘、微酸,入肺、脾、腎經。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等功
效,是一種補諸虛不足,延長壽命的良藥。中醫認為葡萄乾具有「補血強智利筋骨,健胃生津除煩渴,益氣逐水利小便,滋腎益肝好臉色」的功效,吃葡萄乾可以緩解手腳冰冷、腰痛、貧血等現象,提高免疫力。
花椒:味辛,性熱。主要功效是溫中止痛,散寒除溼,殺蟲。傳統主要用於治療脘腹冷痛,寒溼洩瀉,蟲積腹痛等病症。花椒主要含揮髮油及花椒油素等成分。其中花椒油對氣管平滑肌具有很強的解痙作用,強於氨茶鹼,因而具有平喘效果。花椒油平喘作用還與抑制肺肥大細胞產生的過敏介質SRS-A 的釋放有關。同時增強中性白細胞的殺菌力,並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免疫力;還具有較強的抗菌和抑制真菌作用。花椒酥油炒炙後,其有效成分花椒油溶於酥油,協同發揮治療作用,對慢性肺部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臣藥:鮮百合、白木耳、阿膠為本方臣藥。鮮百合、白木耳均入心肺經;阿膠為肺經要藥;三者入方即可輔助君藥葡萄乾提高療效,同時對肺部症狀有直接治療作用。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虛強身的功效,可治療由體虛肺弱引起的肺結核、咳嗽等症狀。中醫認為,「秋冬養陰」,所以,在乾燥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食用該配方效果更佳。
白木耳:性涼味甘鹹,入心肺經。具有益氣除熱,止汗鎮靜之功效。甘涼入心, 能益心氣、斂心液;輕浮走表,能實腠理、 固皮毛、為養心斂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傳統處方主要用於治療自汗,盜汗,骨蒸虛熱等。中醫認為,皮毛腠理不固則汗出不止。汗出過多則氣隨汗瀉,體虛易感外邪。本方配伍,則固密腠理皮毛。
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經。《本草綱目》載:「凡治喘嗽,不論肺虛、肺實,可下可溫,須用阿膠以潤肺,其性和平,為肺經要藥」。
佐藥:酥油、芫荽籽、黑芝麻同為佐藥,輔助君臣要發揮功效,並制約君臣藥物燥熱、傷陰之弊,同時發揮諸藥療效,治療諸多兼症。
酥油:味甘、微寒,歸脾、肺及大腸經。具有補五臟,益氣血,養陰清熱,潤肺止咳,養
身肥體,軟筋松肌之效。對陰虛勞熱、肺痿咳嗽、失音、吐血、消渴及肌膚失潤均有良好治療效果。《藥物之秘》:「補腦增智,增強體外五力,增強性慾等。治腦虛智弱,視力、聽力下降,性慾減退等。」《本草經疏》:凡一切藥用酥炙者,取其潤燥,兼能益精髓,補血脈,又有滲入骨肉之功。可見,配方使用酥油,既可充分發揮酥油的藥用價值,又可增強葡萄乾、百合、花椒的治療作用。
芫荽籽:性溫、味辛,入肺、脾、胃、大腸四經。具有解表透疹,健脾和胃,辛散止痛,行氣止瀉之功效。臨傳統用於治療痘疹透發不暢。本配方根據《本草綱目》:「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及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等理論,芫荽籽治五臟,補不足,共奏通宣肺氣,止咳化痰之效。
黑芝麻:味甘性平,歸肝腎及大腸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之功效。白入肺,黑入腎,肺與大腸相表裡;黑芝麻與白木耳配伍,彰顯金水相生之效。
使藥:大棗、蜂蜜為使藥,引領方中諸藥到達病所,並能調和諸藥,協調發揮功效。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本草從新》:「大棗甘溫,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
營衛,生津液……和百藥」。
蜂蜜:味甘,入脾胃、大腸經。甘能補虛潤養,肺主氣、宣降,大腸主傳導糟粕,故具有滋潤補肺、潤肺止咳、滑腸通便之功,主治肺虛燥咳、腸燥便秘。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理想的滋補佳品。每天飲用5-10ml,既有滋補作用,又有調和全方之效。
配方優勢:配方合理,適宜於不同性別及年齡的慢性肺病人群。價格低廉,製備簡單,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在服用方法上,在服用方法上更加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理念,花椒去酥油腥味及油膩,與蜂蜜調和,共同食用,保證藥效,提高治療效果,患者容易接
受,可以長期服用,適宜於醫院、社區、家庭推廣,具有較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氣管及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老年人肺氣虛弱引起的咳嗽、氣喘等。
具體實施方式
用以下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制,實施例中的原料藥以重量g 計算。
實施例1
本發明配方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成分製成:葡萄乾150g、花椒5g、芫荽籽10g、鮮百
合100g、白木耳30g、黑芝麻20g、大棗30g、酥油60g、阿膠50g、蜂蜜5ml。
實施例2
本發明配方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製成:葡萄乾200g、花椒8g、芫荽籽10g、鮮百
合50g、白木耳30g、黑芝麻20g、大棗30g、酥油60g、阿膠80g、蜂蜜5ml。
實施例3
本發明配方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製成:葡萄乾180g、花椒8g、芫荽籽15g、鮮百
合180g、白木耳25g、黑芝麻10g、大棗40g、酥油100g、阿膠70g、蜂蜜8ml。
實施例4
本發明配方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製成:葡萄乾200g、花椒8g、芫荽籽15g、鮮百
合160g、白木耳20g、黑芝麻15g、大棗30 g、酥油60g、阿膠50g、蜂蜜10ml。
實施例5
本發明配方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製成:葡萄乾200g、花椒5g、芫荽籽10g、鮮百
合100g、白木耳30g、黑芝麻20g、大棗50g、酥油60g、阿膠50g、蜂蜜5ml。
上述實施例以實施例5—的組方效果最佳,以上實施例的製備方法:將酥油於鍋內置文火上融化、燒熱,再將葡萄乾、花椒、芫荽籽同時放入鍋內,稍加大火力,炒炙,至葡萄乾充分脹大即可;將白木耳、鮮百合、黑芝麻、大棗(切塊)加水800-1000ml 用文火煮燉20-30 分鐘後與上述成分及溶化的阿膠混合均勻,冷卻冷藏(保質7 天)。
本發明的用量及用法:食用前,取本產品50-80g 於容器內,加水少量,隔水蒸30 分鐘,取出後待溫度低於50℃時與蜂蜜5-10ml(一湯勺)調和,每晨空腹食用1 次,30 天為1
療程。每年秋季開始,可以連續食用2-3 個療程。
不良反應: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注意事項:痰多、溼熱內盛、過度肥胖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食用。
本發明藥物的臨床觀察
1. 一般資料
隨機對收治的48 例門診患者分為治療組26 例、對照組22 例。其中男性16 例,女性32
例,年齡36—72 歲,模糊病程5 個月—11 年。2 組患者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病程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治療組採用本方治療,對照組採用以往方案治療。
2. 診斷標準:符合內科學診斷標準慢性支氣管炎17 例、支氣管擴張11 例、慢性阻
塞性肺病9 例、支氣管哮喘6 例,其他診斷不明確的慢性咳嗽5 例。
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食用本配方,每日早空腹1 次,每次50-80g,與蜂蜜5-10ml(一湯勺)調和,共同
食用,30 天為一療程,最少食用2 個療程,最多食用6 個療程。每年食用2-3 個療程效果更佳;對照組採用已有治療方案。
4. 療效判斷
自擬療效判斷標準如下:
臨床治癒:症狀消失,正常工作生活 ,隨訪1 年未見急性發作;顯效:症狀減輕,基本正常工作生活,隨訪1 年急性發作少於2 次;好轉:症狀減輕,基本正常工作生活,隨訪1 年急性發作超過3 次;無效:症狀無改善,影響正常工作生活。
5. 結果:2 組療效比較見表一:
6. 典型病例
王某,女,46 歲,幹部。突然咯血1 次,約30ml,胸部CT 診斷為「支氣管擴張」。咯血控制後食用實施例五配方,每日晨空腹1 次,每次50g ,共3 個療程,隨訪1 年,未發生感冒及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症狀,自覺體力正常,精力旺盛,恢復正常工作生活。
張某,女,36 歲,教師。長期慢性咳嗽4 年餘,當地診斷為「特異性咳嗽」,多方治療
效果不佳。服用本發明實施例三配方,每日晨空腹1 次,每次50g ,1 個療程後症狀略有減輕,繼續服用2 個療程症狀明顯改善,再服用2 個月症狀完全消失,精力恢復,從事正常工作。隨訪2 年,自述未見咳嗽發作,很少感冒。
劉某,男,66 歲,幹部。慢性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伴心慌氣喘10 年餘,診斷為
「慢性阻塞性肺病」,多方治療效果不佳。服用本發明實施例四配方,每日晨空腹1 次,每次50g ,3 個療程後症狀減輕,繼續服用2 個療程症狀明顯改善。每年入秋後繼續食用3 個療程,連續食用3 年,症狀基本控制,從事正常工作生活。隨訪3 年,自述偶有輕微乾咳,患感冒比以前少了許多。
李某,男,53 歲,農民。每年入秋後稍有受涼即出現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每次發作至少2 個月症狀才能控制2 年餘,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服用本發明實施例二配方,每日晨空腹1 次,每次80g ,3 個療程後症狀減輕,繼續服用2 個療程症狀明顯改善。每年入秋後食用3 個療程,連續食用3 年,症狀基本控制,從事正常工作生活。隨訪3 年,自述偶有輕微乾咳,餘無異常。
蔡某,女,61 歲,農民。慢性咳嗽、咯痰,間斷痰中帶血絲1 年餘,診斷為「肺結核」,
服用抗結核藥效果不佳。服用本發明實施例一配方,每日晨空腹1 次,每次80g ,3 個療程後症狀減輕,繼續服用3 個療程症狀明顯改善。每年秋冬季食用3 個療程,連續食用2 年,
症狀控制。隨訪1 年,未見復發,偶患輕微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