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網安裝結構和室外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4:04: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調節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護網安裝結構和室外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室外機的後護網是安裝在室外機後面的。其作用包括:其一是裝飾作用,其二是保護室外機的冷凝器翅片,同時後護網的大小應設計為不擋住冷凝器的進風面積,其三是由於外機電器盒安裝在室外機的後側,因此容易暴露在室外機外面,當電器盒被人接觸時,容易造成安裝隱患。
現有的後護網,為了裝拆方便,一般是通過卡扣等結構安裝定位在機殼上,由於後護網容易拆卸,因此會由於人為原因,導致後護網從機殼上脫離,或者是偏離原安裝位置,不能再起到防護作用,導致後護網的安全防護功能大大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護網安裝結構和室外機,可以有效解決護網容易從機殼上脫離導致護網的安全防護功能大大降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護網安裝結構,包括後護網、第一安裝側板和第二安裝側板,第一安裝側板與後護網的第一側卡接,第二安裝側板與後護網的第二側固定連接,第一安裝側板與後護網其中之一的內側設置有卡槽,另外一個上設置有卡鉤,卡鉤或卡槽的安裝側設置有導向部,卡鉤卡入卡槽內後,卡鉤的卡緊側和卡槽的卡緊側均為止擋平面。
作為優選,第二安裝側板與後護網的第二側之間螺接。
作為優選,後護網為注塑件,第一安裝側板為鈑金件。
作為優選,後護網的第一側的安裝板上設置有卡槽,第一安裝側板設置有與卡槽卡接配合的卡鉤。
作為優選,安裝板的側面設置有彈性的側向凸塊,卡槽設置在側向凸塊上。
作為優選,卡槽的卡鉤脫離側設置有止擋突起,止擋突起的外側設置有傾斜導向面。
作為優選,止擋突起的外側通過加強筋與後護網的安裝板之間連接,加強筋為三角形,加強筋的斜面形成傾斜導向面。
作為優選,護網的第一側設置有卡鉤,第一安裝側板上設置有卡槽,卡鉤與其所在的安裝板上形成有限位槽,卡槽的側壁嵌入限位槽內。
作為優選,卡鉤的截面沿安裝方向遞增,卡鉤的末端與安裝板連接的位置處收縮,形成限位槽,卡鉤的內側設置有偷料槽。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室外機,包括護網安裝結構,該護網安裝結構為上述的護網安裝結構。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護網安裝結構包括後護網、第一安裝側板和第二安裝側板,第一安裝側板與後護網的第一側卡接,第二安裝側板與後護網的第二側固定連接,第一安裝側板與後護網其中之一的內側設置有卡槽,另外一個上設置有卡鉤,卡鉤或卡槽的安裝側設置有導向部,卡鉤卡入卡槽內後,卡鉤的卡緊側和卡槽的卡緊側均為止擋平面。該護網安裝結構的第一安裝側板與後護網之間卡接,且卡鉤或卡槽的安裝側具有導向部,可以方便卡鉤卡入卡槽內,而卡鉤卡入卡槽內之後,由於卡鉤的卡緊側和卡槽的卡緊側均為止擋平面,因此可以通過止擋平面形成止擋,由於卡緊側為止擋平面,沒有設置導向,因此可以形成不可逆卡接,使得卡鉤卡入卡槽之後,在沒有工具的幫助下無法從卡槽內脫離,或者卡死在卡槽內,從而能夠有效防止後護網從機殼上脫離,保證後護網的安全防護功能。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護網安裝結構的第一安裝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護網安裝結構的後護網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護網安裝結構的第一安裝側板與後護網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C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護網安裝結構的第一安裝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的D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護網安裝結構的後護網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的E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護網安裝結構的第一安裝側板與後護網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圖11的F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護網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後護網;2、第一安裝側板;3、第二安裝側板;4、卡槽;5、卡鉤;6、導向部;7、安裝板;8、側向凸塊;9、止擋突起;10、加強筋;11、限位槽;12、偷料槽;13、卡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結合參見圖1至圖13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護網安裝結構包括後護網1、第一安裝側板2和第二安裝側板3,第一安裝側板2與後護網1的第一側卡接,第二安裝側板3與後護網1的第二側固定連接,第一安裝側板2與後護網1其中之一的內側設置有卡槽4,另外一個上設置有卡鉤5,卡鉤5或卡槽4的安裝側設置有導向部6,卡鉤5卡入卡槽4內後,卡鉤5的卡緊側和卡槽4的卡緊側均為止擋平面。
該護網安裝結構的第一安裝側板2與後護網1之間卡接,且卡鉤5或卡槽4的安裝側具有導向部6,可以方便卡鉤5卡入卡槽4內,而卡鉤5卡入卡槽4內之後,由於卡鉤5的卡緊側和卡槽4的卡緊側均為止擋平面,因此可以通過止擋平面形成止擋,由於卡緊側為止擋平面,沒有設置導向,因此可以使卡鉤5和卡槽4之間形成不可逆卡接,使得卡鉤5卡入卡槽4之後,不可拆卸或者使用工具才能拆卸,從而能夠有效防止後護網1從機殼上脫離,保證後護網1的安全防護功能。
優選地,第二安裝側板3與後護網1的第二側之間螺接。由於第二安裝側板3與後護網1的第二側之間螺接,因此在拆除後護網1時,必須先藉助工具拆卸螺栓或者螺釘,然後才能夠藉助工具等使後護網1與第一安裝側板2之間的卡接脫離,完成兩者之間的分離,提高了護網安裝結構的可靠性。當然,後護網1與第二安裝側板3之間也可以為卡接,但此卡接也應該為不藉助工具無法打開的卡接,如此一來,人手無法將後護網與第二安裝側板3之間進行分離,也可以保證護網安裝結構的穩定性,還可以實現無螺釘結構,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安裝效率。
後護網1可以為注塑件,第一安裝側板2為鈑金件。此種結構能夠降低後護網1的成本以及成型難度,而且可以通過鈑金件的第一安裝側板2與後護網1之間形成更加穩定的連接結構,提高後護網1安裝時的結構強度。
結合參見圖1至圖6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後護網1的第一側的安裝板7上設置有卡槽4,第一安裝側板2設置有與卡槽4卡接配合的卡鉤5。在將後護網1安裝至第一安裝側板2的過程中,可以方便地將第一安裝側板2的卡鉤5卡入到卡槽4內,完成後護網1與第一安裝側板2的卡接配合,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安裝效率。
優選地,安裝板7的側面設置有彈性的側向凸塊8,卡槽4設置在側向凸塊8上。在第一安裝側板2的安裝側設置有卡口13,卡鉤5設置在卡口13的側壁上,並從側壁上向卡口13的另一側延伸,側向凸塊8卡入卡口13內,在側向凸塊8卡入卡口13的過程中,當側向凸塊8上的卡槽4到達卡鉤5所在位置時,卡鉤5下壓,卡入到側向凸塊8上的卡槽4內,完成側向凸塊8的安裝定位。在卡口13與側向凸塊8的卡接作用下,可以對卡鉤5相對於卡槽4的相對運動形成限位,有效防止卡鉤5從卡槽4上脫離,使得後護網1卡扣在安裝方向上的結構具有不可逆性,保證第一安裝側板2的不可拆卸性。
優選地,卡槽4的卡鉤5脫離側設置有止擋突起9,止擋突起9的外側設置有傾斜導向面。在側向凸塊8卡入卡口13的過程中,卡鉤5與側向凸塊8的表面接觸,側向凸塊8下壓,並發生一定的彈性變形,在卡鉤5到達傾斜導向面所在位置時,可以沿傾斜導向面的導向運動,使得卡鉤5更容易到達卡槽4所在位置。在卡鉤5沿傾斜導向面運動過程中,側向凸塊8的變形量逐漸增加,當卡鉤5到達止擋突起9的頂端時,側向凸塊8的變形量達到最大,當卡鉤5越過止擋突起9後,側向凸塊8回彈,使卡鉤5卡入到止擋突起9背側的卡槽4內,由於止擋突起9的背側為直面,因此可以使卡鉤5很好地保持在卡槽4內,且無法手動完成拆卸,保證了後護網安裝結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優選地,止擋突起9的外側通過加強筋10與後護網1的安裝板7之間連接,加強筋10為三角形,加強筋10的斜面形成傾斜導向面。加強筋10可以增加止擋突起9的結構強度,並能夠增加止擋突起9與安裝板7之間的連接強度,防止止擋突起9受到卡鉤5的壓力而發生變形,提高止擋突起9的抗形變能力。
結合參見圖7至1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護網的第一側設置有卡鉤5,第一安裝側板2上設置有卡槽4,卡鉤5與其所在的安裝板7上形成有限位槽11,卡槽4的側壁嵌入限位槽11內。
卡鉤5的截面沿安裝方向遞增,卡鉤5的末端與安裝板7連接的位置處收縮,形成限位槽11,卡鉤5的內側設置有偷料槽12。偷料槽12使得卡鉤5可以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向裡收縮變形,能夠在安裝的過程中利用後護網1的卡鉤5收縮變形所產生的彈性以及卡鉤5的斜面導向方便地安裝入第一安裝側板2的卡槽4內,在卡鉤5完成安裝之後,卡鉤5在彈性作用下回復原狀,卡鉤5末端的限位槽卡入到卡槽4的側壁上,並通過卡鉤5的末端的止擋平面與卡槽4的止擋平面形成止擋配合,有效防止卡鉤5從卡槽4內脫離,形成不可逆的卡接結構。
在該結構中,也可以將卡鉤5做成錐形結構,在錐形結構的兩側形成向外突出的側翼,通過側翼完成卡鉤5與卡槽4之間的卡死。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室外機包括護網安裝結構,該護網安裝結構為上述的護網安裝結構。
當然,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