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組合供冷的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05:18:01 3
蓄冷組合供冷的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蓄冷組合供冷的空調系統,包括:一套水蓄冷裝置、一套冰晶蓄冷裝置和分別與水蓄冷裝置和冰晶蓄冷裝置連接的空調循環水裝置,所述的冰晶蓄冷裝置包括冰晶蓄冷主機和冰晶蓄冷池;所述的水蓄冷裝置包括水蓄冷主機和水蓄冷池;所述的空調循環水裝置包括集水器、多組風機盤管和分水器;所述的水蓄冷裝置通過板式換熱器與空調循環水的回水進行冷量交換,所述冰晶蓄冷裝置直接與流出板式換熱器的回水進行冷量交換。本實用新型通過水蓄冷裝置的間接供冷方式,和冰晶蓄冷裝置的直接供冷方式的組合,大大提高了中央空調蓄冷系統的總體效率,且節能省電。
【專利說明】蓄冷組合供冷的空調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製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蓄冷式中央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空調已經成為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設施,空調是重要的用電大戶,因此空調的普及導致了建築能耗的迅速增加。目前,空調夏季能耗高峰值大約佔建築能耗的85%,佔社會總發電量的20%以上,從而導致了電力峰谷差日益增大,出現電力高峰段供不應求,而電力低谷段過剩的現象,電力供應的發展極度不能滿足建築能耗的需求,開發和應用空調節能技術就變得非常必要和緊迫。因此,國家通過對電力政策的調整,鼓勵移峰填谷以充分利用電力資源,而蓄冷空調技術是目前調峰技術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0003]所謂蓄冷空調,即在夜間電網低谷時間,同時也是空調負荷很低的時間,製冷主機開機製冷並由蓄冷設備將冷量儲存起來,待白天電網高峰用電時間,同時也是空調負荷尖峰時間,再將冷量釋放出來滿足高峰空調負荷的需要或生產工藝用冷的需求。這樣,製冷的大部分耗電發生在夜間用電低峰期,而在白天用電高峰期只有輔助設備在運行,從而實現用電負荷的「移峰填谷」。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兩大類:冰蓄冷和水蓄冷。目前,水蓄冷由於其初投資低和運行維護方便,應用較為普遍,但水蓄冷系統的一個缺點是蓄冷密度小,需要較大蓄冷池容積,且不能完全利用夜間谷荷電力蓄冷。而冰蓄冷蓄冷密度大,蓄冰池容積相應較小。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蓄冷組合供冷的空調系統,該系統可以使中央空調蓄冷系統高效運行以及對用電量進行移峰填谷,降低使用成本。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出一種蓄冷組合供冷的空調系統,包括:一套水蓄冷裝置、一套冰晶蓄冷裝置和分別與水蓄冷裝置和冰晶蓄冷裝置連接的空調循環水裝置,所述的冰晶蓄冷裝置包括冰晶蓄冷主機和冰晶蓄冷池;所述的水蓄冷裝置包括水蓄冷主機和水蓄冷池;所述的空調循環水裝置包括集水器、多組風機盤管和分水器;所述的水蓄冷裝置通過板式換熱器與空調循環水的回水進行冷量交換,所述冰晶蓄冷裝置直接與流出板式換熱器的回水進行冷量交換。
[0006]所述水蓄冷主機出水口與水蓄冷池下部相接,水蓄冷池上部通過第一閥門和第一水泵與水蓄冷主機進水口相連接構成水蓄冷迴路;所述空調循環水的回水經集水器通過板式換熱器與水蓄冷池放冷水進行冷量交換,換熱後經第六閥門、分水器進入風機盤管,形成放冷迴路。
[0007]所述冰晶蓄冷主機出口與冰晶蓄冷池上部相接,冰晶蓄冷池下部通過第三閥門、第二水泵與冰晶蓄冷主機進口相連接構成冰晶蓄冷迴路;所述空調循環水的回水經集水器、板式換熱器、第五閥門與冰晶蓄冷池上部相接,冰晶蓄冷池下部通過第四閥門、第三水泵與分水器相連接構成冰晶放冷迴路。
[0008]所述的分水器和所述的集水器之間設有回水通道和閥門,該閥門由控制裝置控制 開閉。
[0009]本實用新型提出了水蓄冷間接供冷與冰晶蓄冷直接供冷組合蓄冷方式,將蓄冰池 與水蓄冷聯合使用,將能最大效率利用夜間谷荷電力蓄冷,而在冰蓄冷中冰晶蓄冷的能效 最高,而且製冰穩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蓄冷組合供冷的空調系統包括一套水蓄冷裝置、 一套冰晶蓄冷裝置和分別與這兩套裝置連接的空調循環水裝置。其中,冰晶蓄冷裝置由冰 晶蓄冷主機I和冰晶蓄冷池2組成。水蓄冷裝置由水蓄冷主機3和水蓄冷池4組成。中央 空調循環水裝置由集水器5、多組風機盤管7和分水器8所組成。水蓄冷裝置通過板式換熱 器6與中央空調循環水裝置的回水進行冷量交換,冰晶蓄冷系統則直接與板式換熱器6出 口的回水進行冷量交換。
[0012]水蓄冷主機3出水口與水蓄冷池4下部相接,水蓄冷池4上部通過第一閥門Vl和 第一水泵Pl與水蓄冷主機3進水口相連接構成水蓄冷迴路;空調循環水的回水經集水器5 通過板式換熱器6與水蓄冷池放冷水進行冷量交換,換熱後經第六閥門V6、分水器8進入風 機盤管7,形成放冷迴路。
[0013]冰晶蓄冷主機I出口與冰晶蓄冷池2上部相接,冰晶蓄冷池2下部通過第三閥門 V3、第二水泵P2與冰晶蓄冷主機I進口相連接構成冰晶蓄冷迴路;空調循環水的回水經集 水器5、板式換熱器6、第五閥門V5與冰晶蓄冷池2上部相接,冰晶蓄冷池2下部通過第四 閥門V4、第三水泵P3與分水器8相連接構成冰晶放冷迴路。
[0014]工作時,系統運行分為夜間谷荷電力蓄冷和白天放冷,蓄冷和放冷過程包含水蓄 冷過程、冰晶蓄冷過程和水放冷過程、冰晶放冷過程。
[0015]水蓄冷過程:開啟第一閥門Vl和第一水泵P1,其它閥門、水泵均關閉。水蓄冷池 4上部高溫水由第一水泵Pl作用經第一閥門Vl進入水蓄冷主機3被冷卻成低溫水後從水 蓄冷池4下部返回,完成蓄冷過程。
[0016]冰晶蓄冷過程:開啟第三閥門V3和第二水泵P2,其它閥門、水泵均關閉。冰晶蓄 冷池2中的水溶液由第二水泵P2作用經第三閥門V3進入冰晶蓄冷主機I製取冰晶,製取 的冰晶從冰晶蓄冷池2上部返回,完成蓄冷過程。
[0017]水放冷過程:開啟第二閥門V2、第六閥門V6和第三水泵P3、第四水泵P4,其它閥 門、水泵均關閉。蓄冷水從水蓄冷池4下部由第四水泵P4作用經第二閥門V2通過板式換 熱器6與空調循環水回水換熱後從水蓄冷池4上部返回,完成放冷過程。
[0018]冰晶放冷過程:開啟第四閥門V4、第五閥門V5和第三水泵P3,其它閥門、水泵均關 閉。冰晶溶液從冰晶蓄冷池2下部由第三水泵P3作用經第四閥門V4,通過分水器8進入風 機盤管7向用戶供冷,供冷結束後的高溫水通過集水器5、板式換熱器6和第五閥門V5從冰晶蓄冷池2上部返回,完成放冷過程。
[0019]分水器8和集水器5之間設有回水通道9和閥門,使集水器中的部分回水通過該閥門直接到分水器8,該閥門由控制裝置控制開閉。
[0020]本實用新型不僅採用了水蓄冷方式,在水蓄冷基礎上還加設了一套冰晶蓄冷系統,通過水蓄冷裝置的間接供冷方式,和冰晶蓄冷裝置的直接供冷方式的組合,大大提高了中央空調蓄冷系統的總體效率,且節能省電。
【權利要求】
1.一種蓄冷組合供冷的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套水蓄冷裝置、一套冰晶蓄冷 裝置和分別與水蓄冷裝置和冰晶蓄冷裝置連接的空調循環水裝置,所述的冰晶蓄冷裝置包 括冰晶蓄冷主機(I)和冰晶蓄冷池(2);所述的水蓄冷裝置包括水蓄冷主機(3)和水蓄冷池(4);所述的空調循環水裝置包括集水器(5)、多組風機盤管(7)和分水器(8);所述的水蓄 冷裝置通過板式換熱器(6)與空調循環水的回水進行冷量交換,所述冰晶蓄冷裝置直接與 流出板式換熱器(6)的回水進行冷量交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水蓄冷主機(3)出水口與水蓄冷 池(4)下部相接,水蓄冷池(4)上部通過第一閥門(Vl)和第一水泵(Pl)與水蓄冷主機(3) 進水口相連接構成水蓄冷迴路;所述空調循環水的回水經集水器(5)通過板式換熱器(6) 與水蓄冷池放冷水進行冷量交換,換熱後經第六閥門(V6)、分水器(8)進入風機盤管(7), 形成放冷迴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冰晶蓄冷主機(I)出口與冰晶蓄 冷池(2 )上部相接,冰晶蓄冷池(2 )下部通過第三閥門(V3 )、第二水泵(P2 )與冰晶蓄冷主機(I)進口相連接構成冰晶蓄冷迴路;所述空調循環水的回水經集水器(5)、板式換熱器(6)、 第五閥門(V5 )與冰晶蓄冷池(2 )上部相接,冰晶蓄冷池(2 )下部通過第四閥門(V4)、第三水 泵(P3)與分水器(8)相連接構成冰晶放冷迴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水器(8)和所述的集水器 (5 )之間設有回水通道(9 )和閥門,該閥門由控制裝置控制開閉。
【文檔編號】F24F5/00GK203432006SQ201320354418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0日
【發明者】姚博, 王春生, 莊迪君 申請人:深圳市中鼎空調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