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萱茶樹多茶類的制茶方法
2023-10-31 20:35:02
一種金萱茶樹多茶類的制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萱茶樹多茶類的制茶方法,利用金萱茶樹品種鮮葉在不同季節、不同嫩度內含物含量的變化情況結合不同茶類的加工工藝要求,根據鮮葉的實際情況,進行多茶類茶葉生產。本發明對促進茶葉產業結構的優化、提高茶葉生產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增加茶農的收入,具有積極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金萱茶樹多茶類的制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農產品加工領域,具體的是一種金萱茶樹多茶類的制茶方法。 【技術背景】
[0002] 金萱茶樹品種,是20世紀末我區從臺灣省引進,該茶樹品種具有易栽培、封行快、 產量高等特點。金萱烏龍茶產品價格每公斤在60?80元之間,效益遠高於傳統茶樹品種, 因此很快在區內形成種植開發熱潮,到2008年止,已推廣至廣西的10多個縣、市,種植面積 超過2萬多畝。此外,因其抗寒、抗逆性強,該品種在我區的種植面積也在逐年增加。
[0003] 過去只生產一種茶類,存在有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第一,茶樹新梢生長發宵在 一年或一個季節裡都表現出它本身固有的規律性,當外界條件適宜時大部分茶芽萌動,生 長,形成新梢,這樣每輪新梢萌發都有一定的集中期,便出現了生產洪埠。在生產單一烏龍 茶類的情況下,我們雖然採取了早,中,遲品種搭配種植,提高適當嫩採等措施來控洪峰,延 長採期,爭取採多一些適制某一茶類的鮮葉,但總是免不了不適制原定茶類的鮮葉出現,因 此,硬性規定始終生產一個茶類的辦法,顯然最終獲得的產品品質的總水平和其經濟效益 必然不高,如能在一年內或一個季節裡隨著新梢伸育的規律和鮮葉老嫩的變化;相應採取 二至三個茶類的搭配生產,則能充分發揮不同鮮葉最適制茶茶類的要求,從而可以提高几 個茶類品質和總經濟效益。改單一茶類生產為多茶類生產,降低單一茶的市場風險,解決我 區烏龍茶後中低檔茶資源浪費問題。同時又可以擴大市場範圍,增加市場份額,又能根據市 場的需求及時調整茶類結構,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0004] 為進一步拓寬金萱品種的利用途徑,本發明根據其鮮葉不同季節內含物不同的特 點,對金萱茶樹品種多茶類的加工技術開展研究,充分利用金萱茶樹資源的優勢,以探明金 萱茶樹品種製作多茶類的適制性,進行茶樹品種多茶類開發。 【
【發明內容】
】
[0005]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金萱茶樹多茶類的制茶方法,利用金萱茶樹品種鮮葉在 不同季節、不同嫩度內含物含量的變化情況結合不同茶類的加工工藝要求,根據鮮葉的實 際情況,進行多茶類茶葉的開發和生產。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0007] -種金萱茶樹多茶類的制茶方法,其特徵在於:根據茶葉鮮葉所處的不同季節,而 採取不同的制茶工藝將其製成不同的多茶類。
[0008] 所述不同季節為春季、春秋末期、夏季和秋季。
[0009] 所述不同的制茶工藝為綠茶制茶工藝、黃茶制茶工藝、紅茶制茶工藝、青茶制茶工 藝和黑茶制茶工藝。
[0010] 所述不同的制茶工藝為在春季生產綠茶、黃茶;在春秋末期生產紅茶和青茶;夏 季主要生產紅茶和黑茶;秋茶生產紅茶和黑茶為主。
[0011]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2] 1、本發明改金萱茶樹單一茶類生產為多茶類生產,降低單一茶的市場風險,解決 我區烏龍茶後中低檔茶資源浪費問題。
[0013] 2、本發明有助於擴大金萱茶的市場範圍,增加市場份額,又能根據市場的需求及 時調整茶類結構,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下面結合具體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5] 實施例:不同季節茶葉中內含物的含量研究
[0016] 1、試驗材料
[0017] 供試鮮葉原料以金萱茶樹品種為主。
[0018] 2、條件
[0019] 2. 1、金萱茶樹品種的無公害茶園基地
[0020] 2. 2、茶葉加工廠
[0021] 2. 3、多茶類的加工機械設備
[0022] 3、方法
[0023] 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嫩度鮮葉內含物含量的變化情況結合不同茶類的加工工藝要 求生產多茶類產品
[0024] 4、試驗結果與分析
[0025] 表1不同月份鮮葉生化成份分析結果
【權利要求】
1. 一種金萱茶樹多茶類的制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制茶方法是根據茶葉鮮葉所處 的不同季節,而採取不同的制茶工藝將其製成不同的多茶類。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不同季節為春季、春秋末期、夏季 和秋季。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不同的制茶工藝為綠茶制茶工藝、 黃茶制茶工藝、紅茶制茶工藝、青茶制茶工藝和黑茶制茶工藝。
4.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制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不同的制茶 工藝為在春季生產綠茶、黃茶;在春秋末期生產紅茶和青茶;夏季主要生產紅茶和黑茶;秋 季以生產紅茶和黑茶為主。
【文檔編號】A23F3/14GK104365901SQ201410572000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3日
【發明者】唐永寧, 黃秀蘭, 蘇毅, 黃水有, 覃月金, 鍾超, 曾曉吉, 張謙, 甘偉輝, 李昌娟 申請人:廣西農墾茶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