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凸輪軸模鍛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07:13:57

本發明涉及到熱處理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凸輪軸模鍛工藝。
背景技術:
凸輪軸是發動機中的重要部件,對於一些鑄鐵類的凸輪軸,一般採用鑄造成型,但這類凸輪軸壽命不高;目前凸輪軸設計中,一般採用高碳鋼或者採用低碳鋼後續滲碳的模式,對於碳鋼類的凸輪軸,為了提高其壽命,一般毛坯採用鍛造,目前鍛造也是最節約能源的工藝選擇,為了提高加工效率,對凸輪型面一般採用模鍛,但現有的模鍛工藝中凸輪軸出現裂紋的機率為70%,並且這些裂紋中,長度40mm、深度6mm以上的佔40%,這些裂紋都是在後續加工中難以去除了,最終導致產品報廢。所以現有的模鍛工藝存在著凸輪型面裂紋較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模鍛工藝存在著凸輪型面裂紋較大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凸輪軸模鍛工藝。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凸輪軸模鍛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下料;
S2:鍛模預熱,所述預熱溫度為200℃~250℃;
S3:模鍛,所述模鍛的始鍛溫度為1100℃~1200℃;
S4:翻轉切皮;
S5:退火,所述退火溫度為1150℃~1250℃;
進一步的,所述模鍛上模的加載速度為0.4m/s~0.6m/s。
進一步的,所述退火保溫時間為30min~40min。
進一步的,所述模鍛間隔冷卻時間為18s~20s。
本發明產生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模鍛前將鍛模預熱到200℃~250℃,保證金屬變形的均勻性;為了保證鍛件質量,同時還減少模鍛次數,將模鍛的始鍛溫度設置為1100℃~1200℃;通過翻轉切皮,去除模鍛過程中產生的飛邊;為了有效消除裂紋,鍛造後進行退火,退火溫度為1150℃~1250℃。根據上述工藝,解決了現有模鍛工藝存在著凸輪型面裂紋較多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凸輪軸模鍛工藝的凸輪軸鍛件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凸輪軸模鍛工藝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根據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詳細地描述:
一種凸輪軸模鍛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下料;
S2:鍛模預熱,所述預熱溫度為200℃~250℃;
S3:模鍛,所述模鍛的始鍛溫度為1100℃~1200℃;
S4:翻轉切皮;
S5:退火,所述退火溫度為1150℃~1250℃;
本發明在實際運用中,本實施例採用的凸輪軸軸頸尺寸為φ80mm,凸輪基圓半徑為R50mm,凸輪偏距為19mm。通過在模鍛前將鍛模預熱到200℃~250℃,在本實施例中,預熱到220℃~225℃,保證金屬變形的均勻性;為了保證鍛件質量,同時還減少模鍛次數,將模鍛的始鍛溫度設置為1100℃~1200℃,在本實施例中,始鍛溫度設置為1150℃~1160℃;通過翻轉切皮,去除模鍛過程中產生的飛邊;為了有效消除裂紋,鍛造後進行退火,退火溫度為1150℃~1250℃,在本實施例中,退火溫度為1200℃~1210℃。根據上述工藝,對所鍛造出來的凸輪軸鍛件進行超聲波探傷檢測,產生裂紋的鍛件佔30%,沒有發現尺寸在長30mm,深5mm以上的裂紋,對於尺寸在長15mm,深3mm的裂紋在裂紋總量的70%,解決了現有模鍛工藝存在著凸輪型面裂紋較大的問題。
進一步的,為了讓坯料在型腔中變形更加均勻,同時防止上模接觸坯料後打滑,所述模鍛上模的加載速度為0.4m/s~0.6m/s,在本實施例中,上模的加載速度為0.5m/s。
進一步的,為了有效的消除模鍛裂紋,所述退火保溫時間為30min~40min,在本實施例中,退火保溫時間為35 min,同時,所述模鍛間隔冷卻時間為18s~20s,在本實施例中,每次模鍛間隔冷卻時間為19s。。
應理解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任何各種改動和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