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接器自鎖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10 19:09:5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連接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連接器自鎖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連接器應用環境的複雜化,對電連接器插頭和插座的高可靠鎖定和快速分離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鎖定的可靠性,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連接器插合狀態的鎖定功能不保證,直接導致連接效果的可靠,嚴重的會造成連接器分離失效。
目前傳統電連接器在插頭插座插合的鎖定一般情況下可分為下述幾個類型:
一、卡口式:卡口式連接器插合分離速度較快。插合後的鎖緊力是靠連接卡帽內的波形彈簧產生壓縮力來保證的,它的不足之處在於:一是鎖緊力是彈簧產生的彈性力,不能做到剛性鎖定;二是有外力作用或是插頭、插座重量稍大時,容易出現鎖定不牢或是插頭、插座平行度不能保證,從而影響接觸件的可靠性。
二、螺紋連接式:螺紋連接式連接器插合分離速度一般。插合後的鎖緊力是靠連接螺帽與插座之間螺紋鎖緊力來保證的,它連接時鎖定效果好。不足之處在於不能有效達成螺紋的防鬆脫。雖然目前採用了彈性件和棘齒和辦法來增加鬆脫時的摩擦力,但這樣一來增加了產品的複雜程度、製造成本和分離力,可維護性差。在一定的插拔次數後,這種防鬆脫機構會產生摩損造成失效和增加多餘物。
三、直插推拉式:直插推拉式連接器說到底是一種彈子鎖緊方式。它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的特點,同時鎖定後不鬆脫。它應該說是介於卡口式和螺紋連接式之間的一種連接方式。不足之處是插頭插座插合鎖定後,因為殼體的間隙及彈子與鎖定孔位的間隙的存在,雖不能脫開,但插頭插間存在相對晃動和小範圍軸向位移,這些都是影響接觸件接觸性能的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連接器插合後鎖定時出現晃動、鬆脫、鎖定機構不可靠、解鎖和鎖定操作複雜、不能自動鎖定的不足,提供一種高可靠鎖定,除了實施解鎖動作時均可自動實現鎖定功能的連接器自鎖結構。
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連接器自鎖結構,包括插頭殼體、連接內套以及連接外螺帽,連接內套套於插頭殼體的外側,連接外螺帽套於連接內套的外側,插頭殼體上設有一圈凹型球面,連接內套上設有一個以上的臺階孔,各臺階孔位於同一圓周上,臺階孔為通孔,臺階孔與凹型球面的位置對應,臺階孔內安裝有彈子,彈子的直徑小於臺階孔的內徑,彈子在臺階孔內上下自由運動並與凹型球面配合;連接內套外壁上還上設有一對彈簧限位鍵,所述彈簧限位鍵平行於連接內套的軸線,兩彈簧限位鍵間安裝有迴轉彈簧;所述連接外螺帽的內壁上設有一個以上的彈子限位凸臺以及一個定位鍵,彈子限位凸臺數量以及位置均與連接內套的臺階孔對應,彈子限位凸臺對彈子檯階孔內的彈子限位,定位鍵平行於連接外螺帽的母線,定位鍵位於兩彈簧限位鍵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各彈簧限位鍵上分別至少設有一個通孔與一個盲孔,兩彈簧限位鍵上通、盲孔為位置相反,盲孔開口均朝向外側,所述迴轉彈簧為開口環狀簧片,開口環狀簧片的一端固定於盲孔,開口環狀簧片的另一端自由穿過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內套外壁上設置有彈簧分隔槽,所述彈簧分隔槽對迴轉彈簧軸向限位。
進一步地,所述插頭殼體的頭部外壁上設有第一擋圈槽,外連接帽端面設有第二擋圈槽,所述設有第一擋圈槽內安裝有擋圈,擋圈與第二擋圈槽配合限位。
再進一步地,所述開口環狀簧片的自由端抵緊定位鍵的側面。
採取以上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在連接外螺帽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連接外螺帽上的定位鍵的兩側分別受連接內套上的彈簧限制,連接外螺帽與連接內套位置相對固定。此時連接外螺帽內的彈子限位臺將彈子壓入連接內套彈子檯階孔與插頭殼體凹形球面內,使連接內套與插頭殼體達成鎖定狀態。解鎖(外力旋合分離)時,連接外螺帽與連接內套相對轉動,同時擠壓一側的迴轉彈簧,連接外螺帽的彈子限位臺離開彈子檯階孔的上方,接觸對彈子的擠壓,此時,連接外螺帽與彈子檯階孔間有較大空間釋放空間,彈子可自由上下活動並解除了鎖定,插頭殼體與連接內套相對轉動,實施解鎖。一旦解鎖動作停止,在彈簧的作用下,連接外螺帽回到與連接內套的位置相對固定位置,同時實現鎖定。由此,本結構除了實施解鎖動作時,可實現插頭殼體與連接內套相對轉動,可達成連接器插頭、插座的分離效果;其它情況下,均可自動實現鎖定功能。從而達到連接器高可靠鎖定和快速分離的目的。本結構加工簡易,操作方便,高效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插頭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連接內套的主視圖;
圖4為連接內套的俯視圖;
圖5為連接外螺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詳述:
如圖所示,一種連接器自鎖結構,包括插頭殼體1、連接內套2以及連接外螺帽3,連接內套2套於插頭殼體1的外側,連接外螺帽3套於連接內套2的外側,插頭殼體1的頭部外壁上設有第一擋圈槽12,外連接帽3端面設有第二擋圈槽33,第一擋圈槽12內安裝有擋圈,擋圈與第二擋圈槽配合33對外連接帽3限位。
插頭殼體1上設有一圈凹型球面11,連接內套上設有兩個臺階孔21,兩臺階孔21位於同一圓周上且相差180度,臺階孔21為通孔,臺階孔21與凹型球面11的位置對應,臺階孔21內安裝有彈子4,彈子4的直徑小於臺階孔的內徑,彈子4在臺階孔21內上下自由運動並與凹型球面11配合;連接內套2外壁上還上設有一對彈簧限位鍵22,所述彈簧限位鍵22平行於連接內套2的軸線,兩彈簧限位鍵22間安裝有迴轉彈簧23;所述連接外螺帽3的內壁上設有兩的彈子限位凸臺31以及一個定位鍵32,彈子限位凸臺31位置與連接內套2的臺階孔21對應,彈子限位凸臺31對彈子檯階孔21內的彈子4限位,定位鍵32平行於連接外螺帽3的母線,定位鍵32位於兩彈簧限位鍵22之間。各彈簧限位鍵22上分別至少設有一個通孔24與一個盲孔25,兩彈簧限位鍵22上通、盲孔為位置相反,盲孔25開口均朝向外側,所述迴轉彈簧23為開口環狀簧片,開口環狀簧片的一端固定於盲孔,開口環狀簧片的另一端自由穿過通孔後抵緊於定位鍵32的側面。所述連接內套外壁上設置有彈簧分隔槽26,所述彈簧分隔槽26對迴轉彈簧23軸向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