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個怎樣的人 為什麼項羽當不了皇帝
2023-11-07 07:56:52 2
歷史上很多人將項羽稱為「英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根據成王敗寇的規則來說,項羽最後是敗給了劉邦的,他是一個失敗者,一個在歷史角逐中被淘汰的人,他曾經與王位的距離那麼近,近到咫尺,伸手間就能觸碰的,但是項羽最後卻沒能走到那個榮耀的王冠前。
滅秦之後,項羽在軍事實力上佔了絕對優勢,而劉邦的軍隊,不論在勢力還是在實力上都要稍微遜色於項羽的軍隊,但是為什麼最後項羽還是敗在了劉邦的手裡,項羽自己的解釋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至於是不是這個原因,相信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項羽出生於公元前23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歷來兵家有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而項羽就是這兵形勢的代表人物之一。人們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司馬遷在《史記》裡專門為項羽單獨寫了一個本紀,要知道項羽是沒有當過一天皇帝的,到底項羽是個怎樣的人,讓司馬遷能夠為他破例。
項羽是個英雄,恐怕是大多數人心裡對項羽的評價。項羽出身貴族,他們項氏一族,一直都是楚國的將軍,項羽武藝超群,從小對兵法感興趣,他也的確是個可造之才,但是很可惜,項羽沒有好好利用他自身的優勢,他身材魁梧,英勇善戰。《史記》說他:「長八尺餘,力能扛鼎」,他武藝卓絕,氣蓋山河,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後世人稱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每次徵戰,都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線,貪生怕死不是他的性格,他的勇敢體現在七萬對近四十萬的「巨鹿之戰」之中,項羽率領著軍隊殊死搏鬥,氣蓋山河,那種滿腔熱血,那種勇猛,震懾了秦軍,「楚軍救趙時,諸侯軍皆作壁上觀」,等到項羽結束了這場戰爭後,諸侯將都對項羽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自身就帶著一種英雄氣概,似乎總是天崩地裂,他也要用扛過巨鼎的手臂,來支撐起整個天,腳踩山河,氣吞萬裡,他的身上散發著強大的王者的氣息,少年時曾見過秦始皇的陣仗,當眾人都雙膝跪地,莫敢直視的時候,項羽絕不故作姿態,反倒直勾勾地望著這個龐大的儀仗緩緩走過自己的面前,「彼可取而代之」,說出這個話時的項羽不過還是個少不更事的少年。而今,鬥轉星移,項羽已經成為了戰場上廝殺的大英雄。
項羽雖被稱為英雄豪傑,但是仍有他的缺點,他也是凡人,總有不足之處。他最大的缺點就是驕傲,「自矜功伐」對自己的戰功誇耀,從年少時他學習就能看出,項羽不是個能夠堅持和活用的人,他學東西只有三分鐘的熱度,對兵法也是學過皮毛,從不會深究,靠的是自己的匹夫之勇,「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這便是他勇而無謀。
其二是他優柔寡斷,在鴻門宴上,有很多機會將劉邦給殺了,但是他猶豫不決,在猶豫之間被劉邦趁機逃脫,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後果,劉邦這一走,項羽再無機會殺他,也錯失了項羽稱霸的良機,從此與王位失之交臂。多疑是他的第三個特徵,史書上說:「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見,項羽用人又是如此謹慎,謹慎得有些過頭了,反倒顯得多疑起來。
驕傲、孤僻、多疑,這些都是項羽的缺點,也是他不能做皇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