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7 18:14:27 1
專利名稱: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配電用的開關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配電用手車式 中壓開關裝置。
背景技術:
在高壓電器技術領域中,交流高壓真空接觸器一熔斷器組合電器是一種 三相交流戶內高壓真空開關設備,通常作為高壓開關成套裝置中的主要部件, 屬於一種控制和保護電器。
目前,中壓(3.6kV 12kV)真空接觸器為空氣絕緣,敞開式結構。現有 手車式中壓真空接觸器一烙斷器組合電器多為落地式,但其存在以下缺點
三相真空接觸器和熔斷器用分離元件分體式安裝,佔用空間大;同時,為了 滿足安全的絕緣距離的要求,不同規格的真空接觸器和熔斷器組成的組合電 器具有不同的固定結構,導致所配的開關櫃尺寸變動很大,櫃型複雜,防護 等級低,標準化程度低。
但市場上開關櫃標準化程度高,而相應的10kV中置式開關櫃中部手車室 空間有限,無法容納落地式中壓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車式中壓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以解決現 有手車式中壓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結構複雜、難於安裝在10kV中置式
開關櫃中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該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包括一個真空接觸器、三個熔斷器、 一臺 手車和設於手車後端的面板模塊,其中真空接觸器由三個真空滅弧室和控制 組件組成;真空接觸器與三個熔斷器聯接成三相一體裝置,設置於手車上; 真空接觸器的一個真空滅弧室與一個熔斷器串聯組成交流迴路;三個真空滅
4弧室固封在絕緣滅弧室殼體中組成固封極柱,固封極柱平行固定於外部框架 上端面;三個熔斷器模塊固定在固封極柱上;控制組件由控制三個真空滅弧 室分合閘的永磁操動機構組成;控制組件水平固定於外部框架底部;手車上 固定有外部框架;熔斷器模塊由一個絕緣筒和設於絕緣筒中的熔斷器組成, 絕緣筒開口端套裝絕緣後蓋。
以上所述所述熔斷器模塊分別平行設於固封極柱上端平臺上。 以上所述外部框架是後側開放的盒式結構,其兩側壁分別設有控制器和 儲能電容,側壁的前端設有驅動軸;驅動軸下端拐臂與永磁機構動鐵心輸出
軸連接,驅動軸上端拐臂與真空滅弧室的動端絕緣拉杆連接。
以上所述真空滅弧室外壁與固封極柱的絕緣殼體之間可設有矽橡膠緩衝層。
以上所述的熔斷器模塊的絕緣筒底部設有梅花觸頭的前導電塊;所述絕 緣筒開口端設導電件;熔斷器後端安裝在導電件上,前端插入梅花觸頭內。
以上所述的熔斷器模塊中絕緣筒外周有一個向外凸起的底座,導電件延 伸部從底座內部穿過並從底座的底面引出;所述固封極柱滅弧室動端導電塊 的位置設有過孔,導電件延伸部穿過過孔聯接真空滅弧室的動端導電塊。
以上所述熔斷器模塊中絕緣筒的上部設有通氣口;絕緣筒內壁與熔斷器 外周設有通氣的間隙。
以上所述熔斷器模塊中絕緣筒的後端設有一個可翻轉的舌形頂塊;以上 所述絕緣後蓋上對應舌形頂塊設有導引孔,導引孔內設有絕緣頂杆,絕緣頂 杆的上端頂在舌形頂塊上。
以上所述的真空接觸器前面板有手動分閘按鈕,通過推桿與永磁操動機 構手動分閘裝置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
1、 熔斷器模塊和固封極柱採用臥式排列的疊置結構,電氣連接關係簡 潔,與開關櫃結構的配合合理,可直接安裝在10kV中置式開關櫃 中。2、 整機的通用性及標準化程度高,便於維護。
3、 相互獨立的各模塊適於用模具製造,產品互換性好,可靠性高。
4、 熔斷器模塊中可更換不同規格的熔斷器,永磁操動機構結構簡單,
可靠性高,壽命長。
圖1是本實用新型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l、圖2所示
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由手車1,面板模塊2,三個熔斷器模塊3, 固封極柱4和外部框架5組成,手車10kV中置式開關櫃配備的標準手車1, 手車1後端安裝面板模塊2,手車1上方在面板模塊2後面有三個熔斷器模塊 3安裝在真空接觸器的固封極柱4上。固封極柱4安裝在框架5上,且該框架 5固定安裝在手車1上方的面板模塊2後下方部位。真空接觸器的固封極柱4 與三個熔斷器模塊3聯接成三相一體的交流迴路。
每一相交流迴路由真空接觸器的固封極柱4的一個真空滅弧室6與一個 熔斷器模塊3中的熔斷器7串聯;三個熔斷器模塊3前端的導電臂8分別與 開關櫃中相應的上靜觸頭相連通;固封極柱4的三個真空滅弧室6前端的導 電臂9分別與開關櫃中相應的下靜觸頭相連通。永磁操動機構控制組件10控 制三個真空滅弧室6分合閘。
每個熔斷器模塊3有一個熔斷器7裝在一個環氧樹脂絕緣材料的筒體11 中。筒體ll的頂部有通氣口,後端埋設導電件12。導電件12伸出端與真空 滅弧室6動端連接形成迴路。筒體11後部安裝舌形頂塊13。筒體11的開口 端套裝一個絕緣材料製成的後蓋14,內穿絕緣頂杆15。當熔斷器7熔斷,撞 針伸出,頂推舌形頂塊13翻轉,推動頂杆15,拖動手車1上的聯動脫扣機構 16,並使永磁操動機構10中動鐵心17動作,實現熔斷器7熔斷後的真空接觸器分閘操作。
固封極柱4的三個真空滅孤室6外壁各包有一個矽橡膠的緩衝層18,然 後固封在一個環氧樹脂絕緣材料的殼體19中。固封極柱4平臥並行排列,頂 端安裝熔斷器模塊3。
框架5的兩側壁支撐安裝驅動軸組件20,驅動軸組件20中尼龍拐臂21 與真空滅弧室動端絕緣拉杆22連接,驅動軸組件20中拐臂23與永磁機構10 中動鐵心17連接。
合閘操作當接到合閘指令時,永磁機構IO的勵磁線圈得電勵磁,驅動 動鐵心17動作,推動驅動軸組件20,帶動絕緣拉杆22向滅弧室6 —側運動, 當動鐵心17運動到極限位置時靠永磁力將其保持不動。此時設備處於合閘位 置,同時切斷操作電流使勵磁線圈失電。
分閘操作當接到分閘指令時,永磁機構10的勵磁線圈得電勵磁,驅動 動鐵心17動作,推動驅動軸組件20,帶動絕緣拉杆22向滅弧室6反方向運 動,當動鐵心17運動到極限位置時靠永磁力將其保持不動。此時設備處於分 閘位置,同時切斷操作電流使勵磁線圈失電。
手動分閘操作按下面板上的按鈕24,推動永磁機構IO的脫扣裝置,解 鎖掣子25,短路環26在彈簧27的作用下向動鐵心17 —側運動,從而改變磁 路狀態,動鐵心17失去保持力並在分閘彈簧28的作用下運動完成分閘。
由於三個熔斷器模塊3的後蓋14都對著面板模塊2的面板,當有熔斷器 7熔斷後,打開面板模塊2的面板,就可以摘除該熔斷器模塊3的後蓋14, 同時拆下熔斷器,更換新的熔斷器,維護非常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包括一個真空接觸器、三個熔斷器、一臺手車和設於手車後端的面板模塊,所述真空接觸器由三個真空滅弧室和控制組件組成;所述真空接觸器與三個熔斷器聯接成三相一體裝置,設置於手車上;所述真空接觸器的一個真空滅弧室與一個熔斷器串聯組成交流迴路;其特徵在於所述三個真空滅弧室固封在絕緣滅弧室殼體中組成固封極柱,固封極柱平行固定於外部框架上端面;所述三個熔斷器模塊固定在固封極柱上;所述控制組件由控制三個真空滅弧室分合閘的永磁操動機構組成;所述控制組件水平固定於外部框架底部;所述手車上固定有外部框架;所述熔斷器模塊由一個絕緣筒和設於絕緣筒中的熔斷器組成,絕緣筒開口端套裝絕緣後蓋。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熔斷器模塊分別平行設於固封極柱上端平臺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其特徵 在於所述外部框架是後側開放的盒式結構,其兩側壁分別設有控制器和儲 能電容,側壁的前端設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下端拐臂與永磁機構動鐵心輸 出軸連接,驅動軸上端拐臂與真空滅弧室的動端絕緣拉杆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真空滅弧室外壁與固封極柱的絕緣殼體之間設有矽橡膠緩衝層。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熔斷器模塊的絕緣筒底部設有梅花觸頭的前導電塊;所述絕緣筒開口 端設導電件;熔斷器後端安裝在導電件上,前端插入梅花觸頭內。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熔斷器模塊中絕緣筒外周有一個向外凸起的底座,導電件延伸部從底 座內部穿過並從底座的底面引出;所述固封極柱滅弧室動端導電塊的位置設 有過孔,導電件延伸部穿過過孔聯接真空滅弧室的動端導電塊。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熔斷器模塊中絕緣筒的上部設有通氣口;絕緣筒內壁與熔斷器外周設有 通氣的間隙。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熔斷器模塊中絕緣筒的後端設有一個可翻轉的舌形頂塊;所述絕緣後蓋 上對應舌形頂塊設有導引孔,導引孔內設有絕緣頂杆,絕緣頂杆的上端頂在 舌形頂塊上。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真空接觸器前面板有手動分閘按鈕,通過推桿與永磁操動機構手動分 閘裝置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以解決現有手車式中壓配電用手車式中壓開關裝置結構複雜、難於安裝在10kV中置式開關櫃中的問題,並節省空間,實現了三個熔斷器和三個真空滅弧室之間相互絕緣。該開關裝置包括一個真空接觸器、三個熔斷器、一臺手車和設於手車後端的面板模塊,真空接觸器的三個真空滅弧室固封在一個絕緣材料的滅弧室殼體中,組成固封極柱,永磁操動機構控制組件置於外部框架中,固封極柱安裝在該框架上,且該框架固定在手車上。
文檔編號H02B11/167GK201393001SQ20092003252
公開日2010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0日
發明者杜仲江, 魯曉東 申請人:西安西能電器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