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23 21:54:41 3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液晶層、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連結件。第一基板具有至少一個通孔、多個電極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這些電極設置於第一表面,通孔貫通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設置,液晶層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連結件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並圍設於液晶層的周圍,其中通孔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與連結件的接觸區域中,且通孔與其中一個電極電性連接,以將電極電性連接至第二表面。本發明另外公開一種顯示裝置。
【專利說明】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進步,使用者對於顯示裝置的需求越趨於輕薄,進而對於顯示面板的需求也越趨輕薄。然而,在輕薄化的需求下卻又為觀賞上的方便,同時希望具有較大顯示區以呈現較大的影像畫面。
[0003]以液晶顯示裝置而言,其具有顯示面板及驅動電路板,而顯示面板中的矩陣基板具有交錯排列分布的電極,並通過軟性電路板而與驅動電路板電性連接,以控制顯示面板顯示畫面。然而,驅動電路板具有一定的體積,其配置方式是影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體積大小的主要原因。已知技術將驅動電路板設置於顯示面板的背面,並以可撓性電路板電性連接電極及驅動電路板,以節省顯示裝置整體的空間。
[0004]圖1為已知顯示裝置的部分俯視示意圖,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I包括顯示面板
11、驅動電路板12及可撓性電路板13,顯示面板11包括彩色濾光基板111及薄膜電晶體基板112,兩者通過框膠S而連結。由俯視方向看來,顯示面板11由畫面顯示方向上來看可分為顯示區AA及非顯示區BBl,顯示區AA為觀賞者實際可看到畫面的區域,大致在框膠S的範圍以內,非顯示區BBl則是指顯示面板11的顯示表面中,排除了顯示區AA以外的區域。
[0005]在已知技術中,非顯示區BBl具有外引腳接合(Outer Lead Bonding, 0LB)所需預留的空間,也就是位於薄膜電晶體基板112上的行、列電極113分別延伸併集中至非顯示區BBl的OLB部中,以與可撓性電路板13電性連結。可撓性電路板13對應非顯示區BBl且設置於顯示面板11的外周緣,且可撓性電路板13的其中一端與延伸至非顯示區BBl的電極113端部電性連接,另一端則與驅動電路板12電性連接,使驅動電路板12可控制並驅動顯示面板11顯示畫面。
[0006]然而,為了確保與可撓性電路板13電性連結的可靠度,行、列電極113的端部需延伸出顯示區AA相當距離,而使得位於非顯區BBl中的OLB部的寬度增加,而使得顯示裝置I的邊框寬度也增加,在視覺官感上就使得顯示裝置I不夠輕巧、美觀,且邊框的大小也影響了顯示裝置I的顯示區AA的面積大小。
[0007]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可具有較窄邊框,已成為重要課題之
O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可具有較窄邊框。
[0009]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液晶層、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連結件。第一基板具有至少一個通孔、多個電極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多個電極設置於第一表面,通孔貫通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設置,液晶層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連結件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並圍設於液晶層的周圍,其中通孔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與連結件的接觸區域中,且通孔與其中一個電極電性連接,以將電極電性連接至第二表面。
[0010]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背光模塊以及顯示面板。顯示面板設置於背光模塊的一側,顯示面板包括液晶層、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連結件。第一基板具有至少一個通孔、多個電極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多個電極設置於第一表面,通孔貫通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設置,液晶層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連結件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並圍設於液晶層的周圍,其中通孔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與連結件的接觸區域中,且通孔與其中一個電極電性連接,以將電極電性連接至第二表面。
[0011 ]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及非顯示區,通孔位非顯示區中。
[0012]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通孔的內部或孔壁上設置有導電材料。
[0013]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基板為薄膜電晶體基板,第二基板為濾光基板。
[0014]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當通孔的數目為多個時,所述多個通孔分別與其中一個電極電性連接。
[0015]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多個電極包括至少一個行電極或至少一個列電極,通孔與行電極或列電極電性連接。
[0016]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電性連接件,其一端設置於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並與通孔電性連接。
[0017]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電性連接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為反射面。
[0018]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驅動電路板,電性連接件的另一端電性連接於驅動電路板。
[0019]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驅動集成電路,設置於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並與通孔電性連接。
[0020]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驅動電路板設置於背光模塊相對於顯示面板的相反側,電性連接件穿過背光模塊而與驅動電路板電性連接。
[0021 ] 承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中,顯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且第一基板具有通孔的設計,使位於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電極,可電性連接至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如此一來,即可利用第二表面的空間來進行驅動電路的連結,而不會增加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的非顯示區寬度。相較於已知技術,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還可縮減非顯示區的寬度,並使得顯示區相比顯示面板具有更大的比例,使得顯示裝置具有較窄的邊框,以增加顯示畫面的尺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已知顯示裝置的部分俯視示意圖。
[0023]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0024]圖2B為圖2A所示的顯示面板的部分俯視示意圖。
[0025]圖2C為圖2A所示的顯示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0026]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0027]圖3B為圖3A所示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0028]圖4A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0029]圖4B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0030]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0031]【符號說明】
[0032]1、D:顯示裝置
[0033]ll、2、2c、2d、2e:顯示面板
[0034]111:彩色濾光基板
[0035]112:薄膜電晶體基板
[0036]113、222、222c:電極
[0037]12、26:驅動電路板
[0038]13:可撓性電路板
[0039]21、21c:液晶層
[0040]22、22c、22d、22e:第一基板
[0041]221、221c、221d、221e:通孔
[0042]222a:行電極
[0043]222b:列電極
[0044]223、223c:第一表面
[0045]224、224c、224d、224e:第二表面
[0046]225、225C:導電材料
[0047]23,23c:第二基板
[0048]24,24c:連結件
[0049]25、25d:電性連接件
[0050]251d、261、27e:驅動集成電路
[0051]3:背光模塊
[0052]31:殼體
[0053]32:光源
[0054]AA:顯示區
[0055]BB、BBl:非顯示區
[0056]S:框膠
【具體實施方式】
[0057]以下將參照相關附圖,說明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本發明所有實施方式的附圖僅為示意,不代表真實尺寸與比例。
[0058]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A所示。顯示面板2包括液晶層21、第一基板22、第二基板23以及連結件24。第二基板23與第一基板22相對設置,液晶層21設置於第一基板22與第二基板23之間。連結件24設置於第一基板22與第二基板23之間,並圍繞環設於液晶層21的周圍,以連接第一基板22與第二基板23並封住液晶層21。
[0059]其中,第一基板22與第二基板23的材質可包括玻璃或其它透光基板,且玻璃的材質可為相同或不相同。本發明並不限定第一基板22與第二基板23的尺寸關係。換言之,第二基板23的尺寸可小於、等於或大於第一基板22的尺寸。在此,以第二基板23的尺寸小於第一基板22的尺寸為例。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22為薄膜電晶體(Thin-FilmTransistor, TFT)基板,而第二基板23為彩色或單色的濾光基板,在此,以彩色濾光(ColorFilter, CF)基板為例。當然,第一基板22與第二基板23也能對調。而在其它的實施例中,彩色濾光基板上的黑色矩陣(black matrix)層及濾光層也可分別設置於薄膜電晶體基板上,使得第一基板 22 成為 BOA (BM on array)基板,或成為 COA (color filter on array)基板。在此,均不加以限制。
[0060]此外,連結件24為一種黏著劑,且又可稱為框膠,可例如但不限於熱硬化型框膠或UV硬化型框膠,用以連結第一基板22與第二基板23,同時用以與第一基板22及第二基板23形成容置空間。一般而言,第一基板22與第二基板23的結合,是在第一基板22或第二基板23的上表面的四個側邊,以點膠方式設置一圈的連結件24後,接著在真空腔室中將液晶滴入在第一基板22或第二基板23上,再將第一基板22及第二基板23對齊黏合。
[0061]圖2B為圖2A所示的顯示面板的部分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A及圖2B所示。第一基板22具有至少一個通孔221、多個電極222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223及第二表面22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22具有多個通孔221,且通孔221貫通第一表面223及第二表面224,並可以玻璃穿孔工藝在第一基板22形成可垂直導通電氣的孔洞後,並在孔洞的孔壁或孔洞內設置導電材料,以形成導電的通孔221,其中,導電材料可例如但不限於金屬材料、導電銀漆或各式的導電膠,且優選可為各向異性導電膠(Anisotropic ConductiveFilm,ACF),以確保電極222在第二表面224與其它元件電性連接。以俯視的角度看來,通孔221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基板22與連結件24的接觸區域中,如此一來即可省去電極222延伸至非顯示區的空間,以獲得較窄邊框的設計。在本實施例中,通孔221部分位於第一基板22與連結件24的接觸區域中,另一部分則位於連結件24的外面。優選的,顯示面板2具有顯示區AA及非顯示區BB,顯示區AA為顯示面板2顯示畫面的範圍,非顯示區BB如先前技術的內容所述其為排除顯示區AA以外的區域,亦為外引腳接合(OLB)部所需預留的空間,一般稱之為顯示面板的邊框,而通孔221位於非顯示區BB中。
[0062]請同時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其中圖2B為圖2A的俯視示意圖。多個電極222交錯設置於第一基板22的第一表面223,使多個電極222形成如圖2A所不的導電層,其可例如但不限於為銦錫氧化物(indium-tin oxide, ΙΤ0)、銦鋅氧化物(indium-zincoxide, ΙΖ0)、金屬、石墨烯或其它導電材料,直接形成於第一基板22的第一表面223上。在本實施例中,電極222包括至少一個行電極222a或至少一個列電極222b,至少一個通孔221與其中一個電極222電性連接,當然在具有多個通孔221時,這些通孔221分別與行電極222a或列電極222b的端部電性連接,以將電極222的電性由第一表面223連接至第二表面224。由於本發明的顯示面板2通過第一基板22具有通孔221的設計,使位於第一基板22的第一表面223的電極222可電性連接至第一基板22的第二表面224。如此一來,即可利用第二表面224的空間來進行驅動電路的連結,而不會增加非顯示區的寬度。換言之,本發明的顯示面板2的非顯示區BB小於已知技術的非顯示區BBl (如圖1)。因此,本實施例可形成較窄邊框的顯示面板2。
[0063]圖2C為圖2A所示的顯示面板的仰視示意圖,其中圖2C所示的視角為第一基板22的第二表面224,請同時參考圖2A及圖2C所示。電極222可通過通孔221電性連接至第一基板22的第二表面224,而顯示面板2還可包括電性連接件25,電性連接件25便可在第二表面224上經由通孔221而與電極222電性連接,而為求附圖明顯,圖2C僅示其中一側的通孔221及電性連接件25。其中,電性連接件25可例如但不限於為數據總線、軟式印刷電路(Flexible Print Circuit,FPC)板或軟硬結合板。在本實施例中,電性連接件25為軟式印刷電路板,其一端設置於第一基板22的第二表面224,並與通孔221電性連接。除此之外,顯示面板2還包括一驅動電路板26,電性連接件25的另一端電性連接於驅動電路板26。驅動電路板26的驅動集成電路261則可經由電性連接件25與電極222電性連接,使驅動集成電路261得以控制第一基板22上電極222的操作,進而使顯示面板2顯示畫面。
[0064]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顯示面板的俯視不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A及圖3B。本實施例的顯不面板2c以第_■基板23c的尺寸實質上等於第一基板22c的尺寸為例。同樣的,液晶層21c、連結件24c設置於第一基板22c與第二基板23c之間,第一基板22c具有多個通孔221c及電極222c。本實施例中,通孔221c完全位於第一基板22c與連結件24c的接觸區域中,其它相關結構及連結關係可參考前述,在此不加贅述。在此實施例中,顯示面板2c的非顯示區BB實質上等於連結件24c的區域,使顯示區AA相比顯示面板2c具有更大的比例。
[0065]圖4A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仰視示意圖,即圖4A所示的視角為第一基板22d的第二表面224d,如圖4A所示,電性連接件25d可直接設置驅動集成電路251d,即以薄膜覆晶封裝(Chip on Film, COF)工藝將驅動集成電路251d封裝於電性連接件25d,使得驅動集成電路251d可通過各個通孔221d與位於第一表面的電極222電性連接(可參考圖2A所示),使驅動集成電路251d可控制第一基板22d中的電極222的操作。
[0066]圖4B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仰視示意圖,同樣的,圖4B所示的視角亦為第一基板22e的第二表面224e,請參考圖4B所示。顯示面板2e還包括驅動集成電路27e,設置於第一基板22e的第二表面224e,並與通孔221e電性連接。詳細而言,驅動集成電路27e以晶粒與玻璃接合(Chip On Glass,COG)技術,將驅動集成電路27e直接設置於第一基板22e的第二表面224e,並通過通孔221e與電極222電性連接(可參考圖2A所示)。使得驅動集成電路27e可與第一表面上的電極222電性連接,使驅動集成電路27e可控制第一基板22e上的電極222操作。在其它實施例中,其驅動集成電路的封裝方式可為前述的電性連接件搭配驅動電路板(如圖2C)、薄膜覆晶封裝工藝(如圖4A)或晶粒與玻璃接合技術的任意組合,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0067]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5所示。本發明還提出一種顯示裝置D,其包括背光模塊3以及前述的顯示面板2,即前述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2 (2c至2e,以下僅以顯示面板2說明)與背光模塊3搭配應用所組成的顯示裝置D。而顯示面板2的主要元件及連結關係可參照前述,在此不加贅述。其中,顯示面板2設置於背光模塊3的一側,而背光模塊3具有殼體31及多個光源32,顯不面板2對應這些光源32而設置於殼體31內。光源32可例如但不限於冷陰極突光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 CCFL)、熱陰極突光管(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HCFL)、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1de, LED)或電激發光(Electroluminescent, EL)模塊。另外,殼體 31 包覆顯示面板2的一部分,並露出顯示面,而使得顯示裝置D的殼體31為一體的設計。
[0068]另外,由於電性連接件25具有可撓的特性,故可通過該特性使電性連接件25在一端設置於第二表面224的情形下,另一端仍可反折至殼體31不具有光源32的一側,並電性連接驅動電路板26,使驅動電路板26可設置於背光模塊3相對於顯示面板2的相反側,電性連接件25穿過背光模塊3的殼體31上的破孔,而與驅動電路板26電性連接,以達到節省空間的功效。
[0069]優選的,電性連接件25的至少部分表面為反射面,而該部分表面優選為與光源32所相鄰近的部分。詳細而言,電性連接件25本身可具有反射材料,例如是具有反射層、或通過黏貼反射片、噴塗反射漆,使電性連接件25的部分表面為反射面。用以提升光線的使用效率。
[0070]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中,顯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且第一基板具有通孔的設計,使位於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電極,可電性連接至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如此一來,即可利用第二表面的空間來進行驅動電路的連結,而不會增加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的非顯示區寬度。相較於已知技術,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還可縮減非顯示區的寬度,並使得顯示區相比顯示面板具有更大的比例,使得顯示裝置具有較窄的邊框,以增加顯示畫面的尺寸。
[0071]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括於所附的權利要求範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顯不面板,包括: 液晶層; 第一基板,具有至少一個通孔、多個電極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多個電極設置於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通孔貫通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 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相對設置,所述液晶層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及 連結件,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並圍設於所述液晶層的周圍,其中所述通孔至少部分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連結件的接觸區域中,且所述通孔與其中一個所述電極電性連接,以將所述電極電性連接至所述第二表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及非顯示區,所述通孔位於非顯示區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通孔的內部或孔壁上設置有導電材料。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為薄膜電晶體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為濾光基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當所述通孔的數目為多個時,所述多個通孔分別與其中一個所述電極電性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多個電極包括至少一個行電極或至少一個列電極,所述通孔與所述行電極或所述列電極電性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還包括: 電性連接件,其一端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並與所述通孔電性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電性連接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為反射面。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還包括: 驅動電路板,所述電性連接件的另一端電性連接於所述驅動電路板。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還包括: 驅動集成電路,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並與所述通孔電性連接。
11.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背光模塊;以及 顯示面板,設置於所述背光模塊的一側,所述顯示面板包括: 液晶層; 第一基板,具有至少一個通孔、多個電極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多個電極設置於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通孔貫通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 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設置,所述液晶層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及 連結件,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並圍設於所述液晶層的周圍,其中所述通孔至少部分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連結件的接觸區域中,且所述通孔與其中一個所述電極電性連接,以將所述電極電性連接至所述第二表面。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及非顯示區,所述通孔位於非顯示區中。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通孔的內部或孔壁上設置有導電材料。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為一薄膜電晶體基板,所述第~■基板為濾光基板。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當所述通孔的數目為多個時,所述多個通孔分別與其中一個所述電極電性連接。
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多個電極包括至少一個行電極或至少一個列電極,所述通孔與所述行電極或所述列電極電性連接。
17.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電性連接件,其一端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並與所述通孔電性連接。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電性連接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為反射面。
19.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驅動電路板,該電性連接件的另一端電性連接於所述驅動電路板。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驅動電路板設置於所述背光模塊相對於所述顯示面板的相反側,所述電性連接件穿過所述背光模塊而與所述驅動電路板電性連接。
21.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驅動集成電路,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並與所述通孔電性連接。
【文檔編號】G02F1/13GK104133307SQ201310166076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3日
【發明者】吳永良 申請人:啟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