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用戶發信號通知麥克風遮蓋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02:05:06 4
專利名稱:向用戶發信號通知麥克風遮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至少一個方面涉及監視用戶對通信系統的性能的影響。更確切地說,至少一個特 徵涉及檢測移動裝置的用戶對麥克風的遮蓋,且向用戶發出警告,使得用戶的行為不對通 信系統的性能產生有害影響。
背景技術:
移動裝置(例如,行動電話、數字記錄器、通信裝置等)常由不同用戶以不同方式 使用。所述使用上的多樣性可顯著地影響移動裝置的語音質量性能。使用移動裝置的方式 隨用戶而變化且對於同一用戶隨時間而變化。用戶具有不同的通信需要、對功能性的偏好 及使用習慣,其可導致在操作期間在不向位置中使用或固持移動裝置。舉例來說,一個用戶 可能喜歡在使用裝置在揚聲器電話模式下講話時將裝置顛倒放置。在另一實例中,在移動 裝置上的麥克風與用戶之間可能不存在視線(LOS),這可能會影響語音信號俘獲。在又一實 例中,移動裝置可能以使得麥克風對所要語音信號的俘獲受到阻擋或阻礙的方式被放置或 定位。一些移動裝置可能使用多個麥克風以試圖改善發射的聲音的質量。所述裝置通常 使用高級信號處理方法來處理由多個麥克風記錄或俘獲的信號,且所述方法在發射的聲音 信號中提供各種益處,例如,改善的聲音/語音質量、減少的背景噪聲等。然而,用戶(談話 者)對麥克風的遮蓋可能妨礙信號處理算法的性能,且可能未實現既定益處。用戶可使用移動裝置的不同方式常影響移動裝置上的麥克風對所要聲音或語音 信號的接收,從而導致聲音或語音質量降級(例如,信噪比(SNR)的降低)。在語音通信(尤 其是移動語音通信)中,語音或聲音質量是服務質量(QoS)的判斷標準。使用移動裝置的 方式是可潛在地影響QoS的許多因素中的一者。然而,在移動裝置的常規使用期間,用戶可 能會遮蓋一個或一個以上麥克風,且他/她的行為可能使聲音/語音質量降級。因此,需要一種方式來警告移動裝置的用戶他/她的行為正對聲音/語音質量產 生有害的影響。
發明內容
提供一種用於改善移動裝置上的聲音俘獲的方法。經由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信 號以獲得主聲音信號。類似地,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得次聲音信號。可在 重疊時間窗內獲得所述第一聲音信號及所述第二聲音信號。確定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 號特性,且確定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性。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 進行關於所述次麥克風是否可能被阻隔的確定。可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可能被阻隔的警 告。所述次聲音信號可用以改善所述主聲音信號的聲音質量。根據一個特徵,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可 能被阻隔可包括(a)確定所述第二信號特性與第一信號特性之間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 及/或(b)如果所述比率小於所述閾值,則提供所述警告。可經由音頻信號、移動裝置的振動及視覺指示符中的至少一者來提供所述警告。所述方法還可包括(a)獲得對應於主麥克風的第一靈敏度及對應於次麥克風的 第二靈敏度;及/或(b)基於所述第一靈敏度與所述第二靈敏度之間的差獲得所述閾值。 可針對給定聲壓級獲得所述主麥克風的第一靈敏度及所述次麥克風的第二靈敏度。另一方面提供(a)通過使用所述次聲音信號來處理所述主聲音信號以減少噪聲 或增強聲音質量;及/或(b)經由通信網絡將所述經處理的主聲音信號發射到既定收聽者。根據一個特徵,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可為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電平,且所述 第二信號特性可為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電平。所述第一噪聲電平可為第一噪聲底限 電平,且所述第二噪聲電平可為第二噪聲底限電平。可使所述第一及第二聲音信號的第一 及第二噪聲底限電平平滑。或者,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可為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電平, 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可為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功率電平。根據一個方面,獲得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可包括(a)將所述主聲音 信號分段為第一多個幀;(b)估計所述第一多個幀中的每一者的塊功率;及/或(c)搜索所 述第一多個幀中的最小能量項以獲得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其中所述第一 噪聲底限估計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噪聲電平。類似地,獲得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 性可包括(a)將所述次聲音信號分段為第二多個幀;(b)估計所述第二多個幀中的每一者 的塊功率及/或(c)搜索所述第二多個幀中的最小能量項以獲得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二 噪聲底限估計,其中所述第二噪聲底限估計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噪聲電平。確定所述次麥 克風是否可能被阻隔可包括(a)獲得所述第二噪聲底限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的 比率;及/或(b)確定所述比率是否小於閾值。根據另一方面,所述方法還可包括(a)獲得所述次麥克風的次聲音信號的塊功 率估計;(b)獲得所述次聲音信號的平滑因數;(c)基於所述平滑因數及所述塊功率估計獲 得所述次聲音信號的平滑塊功率估計;(d)獲得所述主麥克風的主麥克風信號塊的第一噪 聲底限估計;(e)獲得所述平滑塊功率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及/或 (f)確定所述比率是否小於閾值。又一方面提供基於在特定時間周期哪一麥克風具有最高信號能量或最高信噪比 而從多個麥克風中動態地選擇所述主麥克風。還提供一種移動裝置,其包含主麥克風、次麥克風及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所 述主麥克風可經配置以獲得第一聲音信號。所述次麥克風可經配置以獲得第二聲音信號。 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可經配置或適於(a)確定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 (b)確定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性;(c)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 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可能被阻隔;及/或(d)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可能被阻隔的警告。 可經由音頻信號、移動裝置的振動及視覺指示符中的至少一者來提供所述警告。可在重疊 時間窗內獲得所述第一聲音信號及所述第二聲音信號。所述第二聲音信號可用以改善所述 第一聲音信號的聲音質量。在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可能被阻隔時, 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可進一步經配置以或適於確定所述第二信號特性與第一信號 特性之間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可進一步經配置以或適於(a) 獲得對應於所述主麥克風的第一靈敏度及對應於所述次麥克風的第二靈敏度,其中所述主
7麥克風的第一靈敏度及所述次麥克風的第二靈敏度是針對給定聲壓級而獲得;及/或(b) 基於所述第一靈敏度與所述第二靈敏度之間的差獲得閾值。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可進一步經配置以或適於(a)通過使用所述次聲音 信號來處理所述第一聲音信號以減少噪聲或增強聲音質量;及/或(b)經由通信網絡將所 述經處理的主聲音信號發射到既定收聽者。所述主麥克風及次麥克風可選自安裝在所述移動裝置的不同表面上的多個麥克 風。因此,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可進一步經配置以或適於基於在特定時間周期哪一 麥克風具有最高信號能量或最高信噪比而從所述多個麥克風中動態地選擇所述主麥克風。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可為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 性可為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底限估計。因此,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可進一步 經配置以或適於確定所述第二噪聲底限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是否小 於閾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 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因此,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可進一步經 配置以或適於確定所述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是否小 於閾值。因此,提供一種移動裝置,其包含(a)用於經由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信號以獲 得主聲音信號的裝置;(b)用於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得次聲音信號的裝 置;(c)用於確定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的裝置(d)用於確定所述次聲音信號的 第二信號特性的裝置(e)用於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 是否可能被阻隔的裝置;及/或(f)用於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可能被阻隔的警告的裝置。 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可為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為所述 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底限估計。所述第一信號特性為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 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為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還提供一種用於改善聲音俘獲的電路,其中所述電路適於或經配置以(a)經由 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信號以獲得主聲音信號(b)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 得次聲音信號(c)獲得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d)獲得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 二信號特性;(e)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可能被阻 隔;及/或(f)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可能被阻隔的警告。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可為所述主 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可為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底限 估計。根據一個方面,在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可能被阻隔時,所述電路可進一步適於確定 所述第二噪聲底限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所述第一信號 特性可為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可為所述次聲音信號 的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根據另一方面,在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可能被阻隔時,所述電路 可進一步適於確定所述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是否小 於閾值。在一個實例中,可將所述電路實施為集成電路。還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媒體,其包含改善移動裝置上的聲音俘獲的指令,所述指 令當由處理器執行時致使所述處理器(a)經由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信號以獲得主聲音 信號;(b)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得次聲音信號;(c)確定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d)確定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性;(e)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 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可能被阻隔;(f)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可能被阻隔的 警告;及/或(g)基於在特定時間周期哪一麥克風具有最高信號能量或最高信噪比而從多 個麥克風中動態地選擇所述主麥克風。
從以下結合附圖陳述的詳細描述可更明了各種特徵、特性和優點,附圖中相同參 考字符始終做出相應識別。圖1說明用於經改善的聲音/語音信號俘獲的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麥克風的移動 電話的實例。圖2說明用於經改善的聲音/語音信號俘獲的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麥克風的摺疊 式行動電話的實例。圖3是說明經配置以檢測次麥克風何時被阻隔的多麥克風移動裝置的實例的功 能框圖。圖4是說明在多麥克風移動裝置上操作以檢測次麥克風何時被阻隔的方法的流 程圖。圖5是說明如何監視兩個麥克風且計算兩個麥克風中的噪聲電平的估計以檢測 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的實例的流程圖。圖6是根據一個實例的噪聲底限計算程序的圖形說明。圖7是說明根據一個實例的次麥克風遮蓋檢測器的操作的功能框圖。圖8說明用於獲得來自次麥克風的次麥克風聲音信號的平滑塊功率估計的替代 方法。圖9是說明根據一個實例的次麥克風遮蓋檢測器的操作的功能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以下描述中,給出具體細節以提供對配置的詳盡理解。然而所屬領域的技術人 員將了解,可在無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所述配置。舉例來說,可在框圖中展示電路以 便不會以不必要的細節混淆所述配置。在其它例子中,可詳細展示眾所周知的電路、結構和 技術以便不混淆所述配置。而且應注意,所述配置可描述為一描繪為流程圖、流圖、結構圖或框圖的過程。雖 然流程圖可將操作描述為順序過程,但操作中有許多可並行或同時執行。另外,操作的次序 可重新布置。當過程的操作完成時過程終止。過程可對應於方法、函數、程序、子例程、子程 序等。當過程對應於函數時,其終止對應於所述函數向調用函數或主函數的返回。在一個或一個以上實例和/或配置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硬體、軟體、固件或其任 何組合來實施。如果以軟體實施,那麼功能可作為一個或一個以上指令或代碼存儲在計算 機可讀媒體上或經由計算機可讀媒體而發射。計算機可讀媒體包含計算機存儲媒體和通信 媒體兩者,包含任何促進電腦程式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地方的轉移的媒體。存儲媒體可為 任何可由通用或專用計算機存取的可用媒體。藉助於實例而非限制,此計算機可讀媒體可 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碟存儲裝置、磁碟存儲裝置或其它磁性存儲裝置,或可用以用指令或數據結構的形式攜載或存儲所要程序代碼裝置且可由通用或專用計算 機或者通用或專用處理器存取的任何其它媒體。而且,任何連接均適當地稱為計算機可讀 媒體。舉例來說,如果軟體是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對、數字訂戶線(DSL)或例如 紅外線、無線電和微波等無線技術從網站、伺服器或其它遠程源發射的,那麼同軸電纜、光 纖電纜、雙絞線對、DSL或例如紅外線、無線電和微波等無線技術包含在媒體的定義內。如 本文所使用,磁碟和光碟包含壓縮光碟(CD)、雷射光碟、光學光碟、數字通用光碟(DVD)、軟 磁碟和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現數據,而光碟用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現數據。 以上各項的組合也應包含在計算機可讀媒體的範圍內。而且,存儲媒體可表示一個或一個以上用於存儲數據的裝置,包含只讀存儲器 (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磁碟存儲媒體、光學存儲媒體、快閃記憶體裝置和/或其它 用於存儲信息的機器可讀媒體。此外,配置可由硬體、軟體、固件、中間件、微碼或其任何組合實施。當以軟體、固 件、中間件或微碼實施時,用以執行必要任務的程序代碼或代碼段可存儲在計算機可讀媒 體中,例如存儲媒體或其它存儲裝置。處理器可執行必要任務。代碼段可表示過程、函數、 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塊、軟體包、類或指令、數據結構或程序語句的任何組合。代 碼段可通過傳遞和/或接收信息、數據、自變量、參數或存儲器內容而耦合到另一代碼段或 硬體電路。信息、自變量、參數、數據等可經由任何合適的方式傳遞、轉發或發射,所述方式 包含存儲器共享、消息傳遞、權標傳遞、網絡發射等。在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麥克風的移動裝置中,除主麥克風外的所有麥克風均可被 稱作次麥克風。一個特徵提供一種機制,其在多麥克風移動裝置中監視次麥克風信號,以在 移動裝置在使用時一個或一個以上次麥克風被遮蓋的情況下警告用戶。提供一種檢測移動 裝置中的次麥克風中的任何者是否被遮蓋的方法。來自主麥克風及次麥克風的信號的各種 信號特性可用以確定次麥克風是否已被遮蓋或阻隔。所述信號特性可包括(例如)信號功 率、信噪比(SNR)、能量、相關性、其組合及/或其衍生物。舉例來說,一種方法可計算次麥克 風的平滑地平均化的功率估計,且將其與主麥克風的噪聲底限估計進行比較。通過對次麥 克風平滑功率估計與主麥克風的噪聲底限估計進行比較來進行麥克風遮蓋檢測。一旦作出 檢測,便產生一警告信號,且將其發出到移動裝置的控制處理器。可以各種方式實施對用戶 的警告,包括(例如)移動裝置的振動、到用戶的聲音信號、消息在移動裝置顯示器上的顯 示。警告系統可對用戶有幫助,且用戶可導出從多麥克風移動裝置的經改善的聲音俘獲。圖1說明用於經改善的聲音/語音信號俘獲的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麥克風的移動 電話102的實例。第一麥克風104可定位在行動電話102的前表面上,鄰近於(例如)小 鍵盤106。第二麥克風108可定位在行動電話102的與前表面相對的背表面上,(例如)在 背表面的中間附近。第一麥克風104及第二麥克風108的位置可經選擇以使得在同一時間 兩個麥克風均可能被阻擋的可能性很小。圖2說明用於經改善的聲音/語音信號俘獲的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麥克風的摺疊 式行動電話202的實例。第一麥克風204可定位在行動電話202的前表面上,鄰近於(例 如)小鍵盤206。第二麥克風208可定位在行動電話202的與前表面相對的背表面上。第 一麥克風204及第二麥克風208的位置可經選擇以使得在同一時間兩個麥克風均可能被阻 擋或阻隔的可能性很小。
10
圖1及圖2中的多麥克風移動裝置102及202可允許用戶在不同的環境中談話,包 括例如室外、飯店、商場等的嘈雜區域,且改善發射的語音的質量的問題甚至更加重要。用 於改善嘈雜情形下的語音質量的解決方案可為給移動裝置裝備多個麥克風,且在發射之前 使用高級信號處理技術來抑制俘獲的語音信號中的背景噪聲。在一些方法中,由信號處理 技術提供的話音/音頻增強益處可通過使用允許適當地發揮作用的多個麥克風來實現。移動裝置102及202可經配置以或適於檢測麥克風遮蓋或將警告信號發出到用 戶。警告信號的發出可對維持由多麥克風信號處理解決方案提供的高語音質量有幫助。然 而,本文中描述的技術不限於任一特定檢測方法或任一特定移動裝置。可在使用多個麥克 風的移動裝置中使用檢測及警告系統。此外,所使用的警告系統的特定類型不受本發明的 約束。移動裝置製造商或移動運營商可使用我們的檢測機制來實施其所要類型的警告系 統。可在移動語音通信系統中使用多麥克風信號處理解決方案以實現較高的語音質 量(即使在不利的環境中)。由於移動裝置上的空間限制,可使用兩個麥克風解決方案。雖 然本文中描述的實例中的一些可利用兩個麥克風,但所述方法不限於兩個麥克風裝置,且 也可在具有兩個以上麥克風的移動裝置中實施。舉例來說,考慮具有兩個麥克風的移動裝置102及202,其中一個麥克風安裝在裝 置正面,且另一麥克風安裝在裝置背面。在一個配置中,正面的麥克風可主要用於記錄來自 移動裝置的用戶的所要話音。許多移動裝置具有在正面或至少接近用戶的嘴部的至少一個 麥克風,使得其可俘獲所要話音或聲音。此第一麥克風104及204可被稱作主麥克風。主麥 克風可經選擇以使得其在使用期間被遮蓋(例如,意外地、無心地、故意地或其它方式)的 可能性較小。在移動裝置背面的第二麥克風108及208可用於俘獲額外信息,例如,關於背 景噪聲的信息。第二麥克風108及208可被稱作次麥克風,因為其信號用以改善來自主麥克 風的信號。通過高級信號處理技術利用額外信息來抑制背景噪聲及增強語音質量。信號處 理算法依賴於第二麥克風來獲得所述額外信息以用於改善嘈雜情形下的話音。然而,用戶 往往會在談話時遮蓋、阻隔或以其它方式阻擋背面(次)麥克風(例如,意外或故意)。在 此情況下,信號處理算法的性能受到損害,因為其可能無法從次麥克風信號檢索有用信息。 在一些情況下,用戶可部分地遮蓋背面(次)麥克風108及208,或者他/她可在一時間周 期中逐漸遮蓋背面麥克風。在此情況下,信號處理算法的性能可在一時間周期中惡化。在 任一情況下,均完全或部分地失去了在移動裝置上具有次麥克風的優勢。為了糾正遮蓋次麥克風的問題,移動裝置102及202可經配置以或適於檢測麥克 風何時或是否被全部或部分遮蓋、阻隔或以其它方式阻擋,並警告用戶所述情形。根據一個 實例,可獲得主麥克風及至少一個次麥克風的能量級及/或噪聲底限,且對其進行比較以 檢測第二麥克風是否被遮蓋、阻隔或阻擋。一旦作出檢測,便可將一警告信號發出到用戶。 可重複所述警告,直到用戶不遮蓋受影響的次麥克風為止。此外,移動裝置中的高級信號處 理模塊也可利用檢測器輸出。如果一移動裝置含有兩個以上麥克風,則除主麥克風外的所 有麥克風均可被稱作次麥克風。在一些配置中,可基於在一特定時間周期哪一麥克風具有最好的信號質量而從多 個麥克風中動態地選擇一主麥克風。舉例來說,可將具有最大信號能量(例如,信號功率) 或信噪比(SNR)的麥克風選擇為主麥克風,而將其餘麥克風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用作次麥克風。圖3是說明經配置以檢測次麥克風何時被阻隔的多麥克風移動裝置的實例的功 能框圖。移動裝置302可為行動電話或其它用以有利於經由通信網絡304在用戶與遠程收 聽者之間的通信的通信裝置。移動裝置302可包括至少一主麥克風306、一個或一個以上次 麥克風308及309以及至少一個揚聲器310。麥克風306、308及/或309可接收來自一個 或一個以上聲音源301、303及305的聲學信號輸入312、314及315,所述聲學信號輸入接 著由模/數轉換器316、318及319數位化。聲學信號可包括所要聲音信號及非所要聲音信 號。術語「聲音信號」包括(但不限於)音頻信號、話音信號、噪聲信號及/或其它類型的 可由麥克風以聲學方式發射及俘獲的信號。主麥克風306可經安裝以使得在典型操作下其 接近用戶的嘴部。所述一個或一個以上次麥克風308及309可安裝在移動裝置302的各個 表面處,以便改善聲音俘獲。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328可經配置以或適於接收數位化的聲學信號312、314及 315,且確定對應的次麥克風是否全部或部分地被阻隔、阻擋或以其它方式損害。通過對來 自主麥克風306的第一信號特性及來自次麥克風308的第二信號特性進行比較,可進行此 確定。所述信號特性可包括(例如)信號功率、信噪比(SNR)、能量、相關性、其組合及/或 其衍生物。麥克風對給定聲壓級的響應可由叫作靈敏度的因素來量化。如果麥克風具有高靈 敏度,則對於給定聲壓級,其產生高信號電平。在典型的移動裝置中,主麥克風與次麥克風 的靈敏度可相差(例如)多達六(6)dB。為了允許較高差容限,一種配置可假定主麥克風 306與次麥克風308的靈敏度可相差多達十二(12)dB。舉例來說,在兩個麥克風移動裝置 中,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328可監視主麥克風306及次麥克風308中的背景噪聲電平,且 接著可對所述兩個噪聲電平進行比較以檢測次麥克風308的遮蓋。如果兩個麥克風306及 308的靈敏度相同,則兩個麥克風信號中的噪聲電平有可能相互接近。即使兩個麥克風306 及308具有不同的靈敏度,次麥克風信號中的噪聲電平與主麥克風信號中的噪聲電平相 比也不大可能相差大於十二(12)到十五(15) dB,因為假定麥克風靈敏度的最大差為十二 (12)dB。然而,如果次麥克風308被遮蓋,則次麥克風308中的噪聲電平有可能變得異常低 (例如,大於12dB的差)。可將此原理用作檢測次麥克風308的遮蓋的條件。如果次麥克 風遮蓋檢測模塊328確定次麥克風308經遮蓋或阻隔,則其可產生對用戶的警告。警告可 為(例如)譁譁聲、預編程的語音消息、鈴聲或任何其它可聽警報。類似地,警告可為(例 如)移動裝置顯示器的閃動或顯示器中的圖標或消息或任何其它可視警報。警告也可為對 用戶的可聽及可視警報的任何組合。在一個實例中,由模/數轉換器316、318及319取樣的數位化的信號可穿過一個 或一個以上緩衝器(舉例來說,其可為檢測模塊328的一部分或相異的模塊)以將所述信 號分段為塊或幀。在一些實例中,一塊可包含多個幀。所述緩衝器可具有存儲構成一塊或 幀的多個信號樣本的預設定的大小。模/數轉換器及對應的緩衝器可被稱作信號分段器。 接著,第一信號(主麥克風306)的第一信號特性與第二信號(次麥克風308)的第二信號 特性之間的比較可對其對應的塊或幀執行。所述信號特性可包括(例如)信號功率、信噪 比(SNR)、能量、相關性、其組合及/或其衍生物。移動裝置302還可包括信號處理器322,其經配置以或適於執行通過使用來自次麥克風308的聲學信號314改善來自主麥克風306的信號312的質量的一個或一個以上操 作。舉例來說,來自次麥克風308的聲學信號314可用以移除來自主麥克風306的噪聲或 使所述噪聲最小化。所得信號可接著由發射器/接收器模塊324經由無線或有線通信網絡 304發射。移動裝置302也可經由發射器/接收器模塊324從通信網絡304接收聲音信號, 在所述情況下,所述聲音信號在穿過數/模轉換器320之前可由信號處理器322處理。所 接收的信號接著傳遞到至少一個揚聲器310,使得其可作為聲學信號輸出326而以聲學方 式被發射到用戶。圖4是說明在多麥克風移動裝置上操作以檢測次麥克風何時被阻隔的方法的流 程圖。可獲得對應於主麥克風的第一靈敏度及對應於次麥克風的第二靈敏度(402)。可基於 給定聲壓級來確定第一及第二靈敏度。接著可獲得基於(但未必等於)第一靈敏度與第二 靈敏度之間的差的閾值(404)。經由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信號以獲得主聲音信號(406)。 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得次聲音信號(408)。第一及第二聲學信號可在同一 (或重疊)時間窗期間源自同一來源。確定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及次聲音信號的第 二信號特性(410)。所述信號特性可包括(例如)信號功率、信噪比(SNR)、能量、相關性、 其組合及/或其衍生物。舉例來說,可確定或獲得主聲音信號及次聲音信號的噪聲電平及 /或功率電平。接著可基於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來進行關於次麥克風是否可能被阻隔 的確定(412)。舉例來說,如果第一信號特性與第二信號特性之間的比率小於一閾值,則可 得出次麥克風被阻隔或遮蓋的結論。在一個實例中,所述比較可為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 電平與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電平之間的比率。或者,可作為次聲音信號的功率電平與主 聲音信號的噪聲電平之間的比率來執行比較。如果確定次麥克風被阻隔,則(向用戶)提 供指示次麥克風可能被阻隔的警告(414)。可接著通過使用次聲音信號來處理主聲音信號 以減少噪聲或增強音頻/聲音質量(或上述兩者)(416)。接著可經由通信網絡將經處理的 主聲音信號發射到既定收聽者(418)。麥克風信號中的噪聲電平的估計圖5是說明如何監視兩個麥克風且計算兩個麥克風中的噪聲電平的估計以檢測 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的實例的流程圖。第一聲音信號由主麥克風俘獲,且經分段為第一多 個幀(502),其中每一幀可具有N個樣本的長度。第二聲音信號由次麥克風俘獲,且經分段 為第二多個幀(506)。在一個實例中,將聲音信號分段為幀可由對信號進行取樣且將樣本傳遞到預設定 的緩衝器的模/數轉換器執行。每一緩衝器的大小可經設計以提供對應於經取樣的聲音信 號中的一者的幀。模/數轉換器及對應的緩衝器可被稱作信號分段器。主麥克風信號及次麥克風信號可由變量S1(Ii)及S2(η)表示,其中η表示樣本中的 時間。可通過將(例如)幀中的所有樣本的功率值相加來計算每一幀的塊功率估計(504 及508)。舉例來說,可根據方程式1及2來執行塊功率估計計算 (方程式1及2) 其中P1 (k)及P2 (k)分別表示主麥克風信號S1及次麥克風信號S2的塊功率估計, k表示每一信號的塊或幀的塊索引或幀索引。可通過追蹤相應麥克風信號的最小功率估計來獲得噪聲底限估計。(例如)根據 方程式3及4,通過搜索若干幀(比方說,K個連續幀)上的塊功率估計中的最小者,可計算 兩個麥克風信號的噪聲底限估計 (方程式3及4) 其中N1(Hi)及N2(m)分別表示主麥克風信號及次麥克風信號的噪聲底限估計,且m 表示對應於K個連續幀的一周期的多幀索引。因此,可搜索第一多個幀以獲得對應於第一 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的第一最小能量項(510)。類似地,可搜索第二多個幀以獲得 對應於第一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底限估計的第二最小能量項(512)。在一個實例中,在每K個連續幀中可計算噪聲底限估計一次,且保持其值,直到在 接下來的K個連續幀之後再次計算噪聲底限估計為止。圖6是噪聲底限計算程序的圖形說 明,其中對每兩百(200)個幀估計噪聲底限一次。在此實例中,可通過使用兩百(200)個幀 的塊來獲得噪聲底限估計。也可隨著時間而使噪聲底限估計平滑,以便使估計的過渡處的 不連續性最小化(514)。可使用由方程式5及6說明的簡單的迭代程序來執行平滑 (方程式5及6) 其中Np(m)及隊011)分別表示主麥克風信號及次麥克風信號的平滑噪聲底限估計, 且^及β 2分別表示用於使主麥克風信號及次麥克風信號的噪聲底限估計平均化的平滑 因數。平滑的噪聲底限估計Np(m)及Ns(m)可分別表示主麥克風信號及次麥克風信號中的 平均背景噪聲功率的估計。此處,可選擇比^低的平滑因數β2,以便允許較快速地追蹤 次麥克風信號中的噪聲電平。檢測程序舉例來說,可通過獲得第二噪聲底限估計(次聲音信號)與第一噪聲底限估計 (主聲音信號)的比率來實施麥克風遮蓋檢測的測試準則(516)。可通過如下確定第二噪 聲底限估計與第一噪聲底限估計的比率是否小於一閾值來執行檢測(518)
Ns (m),^ζ^-77(方程式 7)
14
其中m表示多幀索引(例如,多個幀)。如果所述比率小於或等於閾值η則可假定次麥克風被遮蓋,且可將一警告提供 到用戶(520)。為了實現良好的檢測性能,可基於知曉主麥克風與次麥克風的靈敏度之間的 差來選擇閾值n。然而,對於將噪聲底限估計用於測量麥克風信號中的噪聲電平可能存在問題。噪 聲底限估計通常因若干幀上的最小值搜索而遭受相當大的延遲。當次麥克風被遮蓋時,其 噪聲底限估計Ns(m)可能僅在著幹幀之後才反映因麥克風遮蓋導致的噪聲電平下降。如果 需要對麥克風遮蓋的較快檢測,則可能不容許此延遲。另一方面,主麥克風通常不會被遮蓋 (例如,意外地、無心地、故意地或其它方式),且主麥克風信號的噪聲底限估計中的延遲可 能是可容許的。因此,可使用用於執行對次麥克風遮蓋的較快檢測的替代檢測準則。接著可通過使用次聲音信號來處理主聲音信號以減少噪聲或增強聲音質量(或 上述兩者)(522)。接著可經由通信網絡將經處理的主聲音信號發射到既定收聽者(524)。圖7是說明根據一個實例的次麥克風遮蓋檢測器的操作(如由方程式1-7描述) 的功能框圖。使主聲音信號702及次聲音信號704穿過功率估計器A 706及B 708以獲得 塊功率估計P1GO及P2GO。接著使塊功率估計P1GO及P2GO穿過噪聲底限估計器A 710 及B 712以獲得相應噪聲底限估計N1 (m)及N2 (m)。噪聲底限估計N1 (m)及N2 (m)可分別由 噪聲底限平滑器A 714及B 716平滑。噪聲底限比較器718可接著分別對主聲音信號702 的平滑噪聲底限估計Np(m)及次聲音信號704的平滑噪聲底限估計Ns(m)進行比較。舉例 來說,如果次平滑的噪聲底限估計Ns(m)與主平滑的噪聲底限估計Np(m)之間的比率小於或 等於一閾值722,那麼可由警告產生器720發送警告信號。圖8說明用於獲得來自次麥克風的次聲音信號的平滑塊功率估計的替代方法。可 獲得次麥克風的次聲音信號的塊功率估計P2(k) (802)。可獲得用於使次聲音信號塊的塊功 率估計平均化的平滑因數α 2(804)。接著可基於平滑因數α 2及塊功率估計P2(k)獲得平 滑塊功率估計Q2 (k),其中平滑因數α 2的值越高,則平滑的塊功率估計Q2GO的變化越低 (806)。可將平滑塊功率估計Q2 (k)用作次聲音信號中的噪聲電平的估計。在一個實例中, 可(例如)基於方程式8計算平滑塊功率估計Q2GO 其中k表示次聲音信號的塊或幀的塊索引或幀索引,且a 2表示用於使次聲音信 號的塊功率估計平均化的平滑因數。平滑因數a 2的值越高,則平滑的塊功率估計Q2GO的 變化越低。可獲得主麥克風的主聲音信號塊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808),其中主聲音信號塊 對應於次聲音信號塊(例如,可在重疊的時間窗內獲得所述信號塊)。可在一系列信號塊上 使此第一噪聲底限估計平滑以使估計中的不連續性最小化。接著可(例如)通過方程式9 獲得平滑塊功率估計Q2(k)與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810) 其中k表示塊索引或幀索引,m表示多幀索引,且M為一整數。接著可進行關於平 滑塊功率估計與(平滑)噪聲底限估計的比率是否小於一閾值η'的確定(812)。如果測 試比率小於閾值η',則可說明次麥克風被遮蓋,且可提供指示次麥克風可能被阻隔的警 告(814)。注意,如果次麥克風未被遮蓋,那麼平滑塊功率估計Q2 (k)可為次聲音信號中的 噪聲電平的過高估計。如果次麥克風被部分遮蓋,則此方法可能不會良好地檢測到此情形。 然而,可升高或降低閾值Π',直到實現所要檢測性能為止。在經由通信網絡將主聲音信號(例如,針對主麥克風)發射到既定收聽者(818) 之前,可通過使用次聲音信號來處理主聲音信號以減少噪聲或增強聲音質量(或上述兩 者)(816)。最後,也可通過在許多幀上監視檢測器輸出並測試檢測器是否在至少(比方 說)80%的時間內連貫地檢測到次麥克風遮蓋而使所述檢測較穩固。一旦觀測到足夠的檢測,便確定次麥克風是否被遮蓋,且可將警告信號發出到通 信裝置或移動裝置的控制處理器。警告信號可像以下一樣簡單如果作出檢測,則將麥克風 遮蓋狀態旗標設定為一(1);及當檢測失敗時,將其設定回零(0)。舉例來說,此警告信號 可(例如)致使音頻信號以聲學方式被發射到用戶或對用戶顯示文字或圖形指示符或消息 (在移動裝置的顯示器上)、燈在移動裝置上閃爍或移動裝置的振動。圖9是說明根據一個實例的次麥克風遮蓋檢測器的操作的功能框圖。可使主聲 音信號902及次聲音信號904穿過功率估計器A 906及B 908以獲得塊功率估計P1 (k)及 P2(k)。可接著使第一塊功率估計P1GO穿過噪聲底限估計器A 910以獲得一噪聲底限估 計&(!11)。噪聲底限估計N1(Hi)可由噪聲底限平滑器A914平滑。可接著使第二塊功率估 計己00穿過塊功率估計平滑器916以基於(例如)平滑因數917及先前平滑塊功率估計 Q2 (k-1) 919獲得當前平滑塊功率估計Q2GO。比較器918可接著對平滑塊功率估計Q2GO與 第一噪聲底限估計Np(m)進行比較。舉例來說,此比較可涉及(例如)確定平滑塊功率估 if Q2(k)與(平滑)噪聲底限估計Np(m)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η'。如果所述比率小於或 等於閾值922,那麼可由警告產生器920發送警告信號。根據又一配置,移動裝置中的電路可經配置以或適於經由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 信號以獲得主聲音信號。相同電路、不同電路或者相同或不同電路的第二部分可經配置以 或適於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得次聲音信號。此外,相同電路、不同電路或者 相同或不同電路的第三部分可經配置以或適於獲得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類似地, 相同電路、不同電路或者第四部分可經配置以或適於獲得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性。電 路的經配置以或適於獲得第一及第二聲音信號的部分可直接或間接耦合到電路的獲得信 號特性的部分,或其可為相同電路。相同或不同電路的第四部分可經配置以或適於基於第 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來確定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舉例來說,第一信號特性可為主 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且第二信號特性可為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底限估計。在 另一實例中,第一信號特性為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且第二信號特性為次聲音 信號的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相同或不同電路的第五部分可經配置以或適於提供指示次麥 克風被阻隔的警告。第五部分可有利地耦合到第四部分,或其可在與第四部分相同的電路 中實施。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認識到,通常,可以類似方式來實施本發明中所描述的大多 數處理。電路或電路部分中的任一者可單獨實施或作為集成電路的一部分與一個或一個以上處理器組合實施。電路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在集成電路、高級RISC機器(ARM)處理器、 數位訊號處理器(DSP)、通用處理器等等上實施。在各種實例中,針對少數類型的移動裝置及麥克風配置說明本文中描述的阻隔檢 測方法。然而,此方法不限於固定類型的移動裝置或麥克風配置。此外,在具有多個次麥克 風的移動裝置中,可將所提議的檢測程序用於檢測次麥克風中的任何者的遮蓋。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及/或圖9中所說明的組件、步驟及/或 功能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重新布置及/或組合為單個組件、步驟或功能,或者在若干組 件、步驟或功能中實施。也可添加額外的元件、組件、步驟及/或功能。圖1、圖2、圖3、圖7 及/或圖9中所說明的設備、裝置及/或組件可經配置以或適於執行圖4、圖5、圖6及/或 圖8中描述的方法、特徵或步驟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本文描述的算法可有效地以軟體和 /或嵌入硬體來實施。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進一步了解,結合本文所揭示的配置而描述的各種說明性 邏輯塊、模塊、電路和算法步驟可實施為電子硬體、計算機軟體或上述兩者的組合。為了清 楚地說明硬體與軟體的這種可互換性,上文大體上已根據各種說明性組件、塊、模塊、電路 和步驟的功能性來描述所述各種說明性組件、塊、模塊、電路和步驟。將此功能性實施為硬 件還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和強加於整個系統的設計限制。本文描述的各種特徵可在不同系統中實施。舉例來說,次麥克風遮蓋檢測器可在 單個電路或模塊中、在單獨的電路或模塊上實施、由一個或一個以上處理器執行、由併入機 器可讀或計算機可讀媒體中的計算機可讀指令執行及/或在手持式裝置、移動計算機及/ 或行動電話中實施。應注意,上述配置僅是實例且不應解釋為限制權利要求書。對配置的描述既定為 說明性的,且不限制權利要求書的範圍。由此,本發明的教示可容易應用於其它類型的設 備,且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明了許多替代、修改和變化。
權利要求
一種用於改善移動裝置上的聲音俘獲的方法,其包含經由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信號以獲得主聲音信號;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得次聲音信號;確定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性;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以及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被阻隔的警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重疊時間窗內獲得所述主聲音信號及所述次聲音信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次聲音信號來改善所述主聲音信號的聲音質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 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包括確定所述第二信號特性與第一信號特性之間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以及 如果所述比率小於所述閾值,則提供所述警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獲得對應於主麥克風的第一靈敏度及對應於次麥克風的第二靈敏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所述第一靈敏度與所述第二靈敏度之間的差獲得所述閾值。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針對給定聲壓級獲得所述主麥克風的所述第一靈 敏度及所述次麥克風的第二靈敏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含通過使用所述次聲音信號來處理所述主聲音信號以減少噪聲或增強聲音質量;以及 經由通信網絡將所述經處理的主聲音信號發射到既定收聽者。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特性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 電平,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電平。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噪聲電平是第一噪聲底限電平,且所述 第二噪聲電平是第二噪聲底限電平,且所述方法進一步包含使所述第一及第二聲音信號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噪聲底限電平平滑。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獲得所述主聲音信號的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包括 將所述主聲音信號分段為第一多個幀;估計所述第一多個幀中的每一者的塊功率;以及搜索所述第一多個幀中的最小能量項以獲得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其 中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所述噪聲電平。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獲得所述次聲音信號的所述第二信號特性包括將所述次聲音信號分段為第二多個幀 估計所述第二多個幀中的每一者的塊功率;以及搜索所述第二多個幀中的最小能量項以獲得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底限估計,其中所述第二噪聲底限估計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所述噪聲電平。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包括 獲得所述第二噪聲底限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的比率;以及確定所述比率是否小於閾值。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經由聲音信號、所述移動裝置的振動及視覺指示 符中的至少一者來提供所述警告。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特性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 聲電平,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功率電平。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獲得所述次麥克風的所述次聲音信號的塊功率估計; 獲得所述次聲音信號的平滑因數;基於所述平滑因數及所述塊功率估計獲得所述次聲音信號的平滑塊功率估計; 獲得所述主麥克風的主麥克風信號塊的第一噪聲底限估計; 獲得所述平滑塊功率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以及 確定所述比率是否小於閾值。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在特定時間周期哪一麥克風具有最高信號能量或最高信噪比而從多個麥克風中 動態地選擇所述主麥克風。
18.—種移動裝置,其包含主麥克風,其經配置以獲得第一聲音信號; 次麥克風,其經配置以獲得第二聲音信號; 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其經配置以 確定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 確定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性;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以及 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被阻隔的警告。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警告是經由音頻信號、所述移動裝置 的振動及視覺指示符中的至少一者來提供。
20.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主聲音信號及所述次聲音信號是在重 疊時間窗內獲得。
21.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次聲音信號用以改善所述主聲音信號的聲音質量。
22.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 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進一步經配置以確定所述第二信號特性與第一信號特性之間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進一步經配置以獲得對應於所述主麥克風的第一靈敏度及對應於所述次麥克風的第二靈敏度,其中所 述主麥克風的所述第一靈敏度及所述次麥克風的第二靈敏度是針對給定聲壓級而獲得;以及基於所述第一靈敏度與所述第二靈敏度之間的差獲得閾值。
24.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進一步經配置以通過使用所述次聲音信號來處理所述主聲音信號以減少噪聲或增強聲音質量;以及 經由通信網絡將所述經處理的主聲音信號發射到既定收聽者。
25.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主麥克風及次麥克風是選自安裝在所 述移動裝置的不同表面上的多個麥克風。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進一步經配置以基於在特定時間周期哪一麥克風具有最高信號能量或最高信噪比而從所述多個麥克 風中動態地選擇所述主麥克風。
27.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特性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 一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次 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進一步經配置以確定所述第二噪聲底限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
28.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特性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 一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且所述 次麥克風遮蓋檢測模塊進一步經配置以確定所述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
29.—種移動裝置,其包含用於經由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信號以獲得主聲音信號的裝置; 用於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得次聲音信號的裝置; 用於確定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的裝置; 用於確定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性的裝置;用於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的裝置;以及用於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被阻隔的警告的裝置。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特性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 一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底限估計。
31.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特性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 一噪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
32.一種用於改善聲音俘獲的電路,其中所述電路適於 經由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信號以獲得主聲音信號; 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得次聲音信號; 獲得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獲得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性;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以及 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被阻隔的警告。
33.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電路,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特性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 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噪聲底限估計,且為了確定所 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所述電路進一步適於確定所述第二噪聲底限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
34.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電路,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特性是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噪 聲底限估計,且所述第二信號特性是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且為了確定 所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所述電路進一步適於確定所述第二平滑的功率估計與所述第一噪聲底限估計之間的比率是否小於閾值。
35.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電路,其中所述電路是集成電路。
36.一種計算機可讀媒體,其包含改善移動裝置上的聲音俘獲的指令,所述指令當由處 理器執行時致使所述處理器經由主麥克風接收第一聲學信號以獲得主聲音信號;經由次麥克風接收第二聲學信號以獲得次聲音信號;確定所述主聲音信號的第一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聲音信號的第二信號特性;基於所述第一信號特性及第二信號特性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阻隔;以及提供指示所述次麥克風被阻隔的警告。
3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計算機可讀媒體,其進一步包含指令,所述指令當由處理 器執行時致使所述處理器基於在特定時間周期哪一麥克風具有最高信號能量或最高信噪比而從多個麥克風中 動態地選擇所述主麥克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機制,其在多麥克風移動裝置中監視次麥克風信號,以在所述移動裝置在使用時一個或一個以上次麥克風被遮蓋的情況下警告用戶。在一個實例中,可計算所述次麥克風的平滑平均的功率估計,且將所述功率估計與主麥克風的噪聲底限估計進行比較。通過將所述次麥克風平滑功率估計與所述主麥克風的所述噪聲底限估計進行比較,可進行麥克風遮蓋檢測。在另一實例中,可對主麥克風信號及次麥克風信號的所述噪聲底限估計與第一及第二麥克風的靈敏度的差進行比較,以確定所述次麥克風是否被遮蓋。一旦作出檢測,便可產生警告信號且將其發出到所述用戶。
文檔編號H04R3/00GK101911730SQ200980101578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31日
發明者埃迪·L·T·喬伊, 拉維·薩提亞納拉亞南, 王松, 迪內希·拉馬克裡希南 申請人:高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