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動漫《言葉之庭》觀後感【優秀】

2023-07-27 07:25:33 5

  滴答雨聲,清脆鳥鳴,青蔥綠意,悠緩琴音,低頭作畫的少年,默默喝酒的年輕女子,構成了寂靜與詩意的言葉之庭。下面是《言葉之庭》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動漫《言葉之庭》觀後感一:

  夏日炎炎,彷佛剛喝下的無糖冰鎮綠茶,在輕滑入喉的瞬間,冷冽過後的淡淡清香,從味蕾處開始往心深處擴散,沁人心脾,教人難忘。

  於是,燥熱化為清涼,躁動終於平靜。

  感覺就像在人生中最不知所措的時刻,遇見了一雙能讓自己安定的眼神,告訴你,在內心陰霾仍未散去之際,不必急於天晴,只要在雨中安然而坐,無論恐懼也好,舉棋不定也罷,所有難以釋懷的一切,終會因一份溫暖的陪伴,成為過去。

  『言葉之庭』正是一個關於「陪伴」的故事。

  愛情,往往由陪伴開始。

  【毫無差距的純真愛戀】

  蘇打綠有一首「雨中的操場」,只要一閉上眼,強烈的孤單感立刻迎面而來。雨中,所有的一切變得迷茫,唯有「孤單」變得清晰無比。一直很喜歡隱匿在城市裡的綠地,每當我厭倦了城市無止境的喧囂,總喜歡找一個無人知曉的綠色角落待一會兒,雖不在森林中,但片刻的綠意繚繞,便足以讓混沌的心境清透起來。因此,當影片中最重要的場景「雨中涼庭」出現眼前,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不同的是,兩人的自然相遇,瞬間終結了孤單,讓孤單之境成為溫暖的所在。

  27歲的她,15歲的他,在雨中涼庭不期而遇。而後,「雨天」彷佛成為他倆的密語:只要一下雨,就去涼庭。這世上最動人的情感往往無須言說,心有靈犀的交會已足夠。

  因為,愛情與磁場有關,與年齡無關。

  能在彼此需要時出現在身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抹微笑,都是陪伴。

  與其說是相差十二歲的姐弟戀,不如說是自然與美好的相遇,不預設任何前提,還原了愛情本來的模樣。

  許多人習慣了框架裡的社會,雖口口聲聲說戀愛是個人自由,卻總以偏狹的眼光評斷別人的愛情,像是年齡最好相當,否則至少男大女小,相差幾歲的姐弟戀還可以接受,但相差太多的姐弟戀就成了老女啃嫩草。

  事實上,他們談論的是條件,不是愛情。

  愛情本就是一種毫無理由的情感,渾然天成,無法定義。不是因為他給了你什麼,而是你一見他就忘了在意的什麼。

  滿腹心事的她,只要一與他聊天,緊鎖的眉頭便緩緩鬆開了。他帶給她的是獨一無二的心靈療愈。一如他說不出喜歡她的理由?只知道自己開始期盼雨天,雖然對她的事一無所知,依然被她深深吸引。

  十五歲的他,心思細密,樣樣事情都得自己來,因而比實際年齡早熟,也比一般人更早確定自己的夢想,並努力將夢想付諸行動,只為不讓她將自己當孩子看。二十七歲的她,仍保有少女心性,受了打擊,轉身就逃,重要的事總是隻字不提,再擺出若無其事的樣子。

  老成少年與不老少女,這樣的他們,雖有年齡差距,卻沒有心靈差距。在孤單的世界裡彼此為伴,因為一份珍貴的心意,孤單的涼庭遂成為心的避風港。

  【愛,是注視你內心的世界】

  一直覺得只有彼此信任的感情,才是真愛。無法共患難的情感,即便一起經過許多時間,仍離愛有段距離。片中有一小段女主角與前男友的對話,兩人雖然分手,仍維持友好關係,分手的導火線是男友與所有人一樣不信任女主角。不被所愛的人信任,或許才是女主角一蹶不振的關鍵。

  我想起閨蜜與她男友也是如此。她對男友掏心掏肺,坦誠相待,男友卻屢次懷疑她話中的真實性?此舉傷她甚深,但她卻仍自我安慰,認為兩人相識的時間太短,男友還來不及了解她,再加上兩人成長環境差異甚大,他會懷疑也不足為奇。我不認同閨蜜自欺欺人的想法,雖然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是一種進步,但對於一個連信任都沒有的男人,愛,其實是很遠的一件事。

  信任,與心有關,與時間無關。

  十五歲的男孩才認識女主角幾個月,當他得知女主角的事,他想到的不是原來她是那樣的女人,而是要怎麼為女主角出氣。他注視的女主角的內心世界,相信她,因此他看到的並非前男友與眾人所以為看到的醜陋表相。這就是男孩與前男友的區別。無條件的信任,是愛唯一的前提,若連信任都沒有,愛也不會存在。

  我告訴閨蜜,一個不相信妳的男人根本不值得愛,但閨蜜說愛了就是愛了。所以很多女人其實不是被愛所傷,是被自己的一廂情願所傷。真正的愛是保護,不是傷害。

  【晴雨交替,彩虹永在】

  大部分人都喜歡天晴,不愛溼淋淋的雨天。但片中的幸福時刻幾乎都在雨天。雨中涼庭的溫暖相遇,滂沱大雨的真心相對。雨,是阻絕,隔絕了一般人的靠近,留給他倆美好的二人世界。雨,也是釋放,當她礙於世人眼光對他口是心非時,漫天大雨彷佛無言的抗議,不顧一切地鋪天蓋地,當她壓抑多時的眼淚隨著雨聲傾盆而下時,也終於釋放了內心的情感,放下一切朝他飛奔而去。大雨中的相擁而泣更是兩人打從心底的釋然,不管以後會如何?至少此刻當下,在心裡那個人的面前,不再隱藏自己,不再說謊逃避。這是全片的淚點,因為我們都明白兩人真心相對的那一刻有珍貴!而後,他們一起看見了雨過天晴的美麗彩虹。看完本片後,突然對雨天生出了好感,特別在這炎夏午後,突如其來的陣雨如天降甘霖,清涼了燥熱的此刻。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男孩的回答,打破了只有雨天才相見的慣例,也打破了彼此的界線,心靈真正融合。只要想見,就能見,一起走入人群也不分開。

  跨出艱難的那一步,愛就成了簡單的事。

  時晴交替,其實才是人生常態。若無雨,燥熱難耐,若天不晴,陰霾難散。晴雨都相見,也才有機會一起看到難得一見的彩虹。

  我喜歡最後他在雪中涼庭讀她自遠方寄來的信。最寒冷的季節,最溫暖的問候,兩人在不在一起似乎已不是這段感情的關鍵。

  這是一個關於「陪伴」的故事,男孩帶著初戀的情意溫暖心傷的女子,與愛情有關,更與愛有關。有幸在生命中的雨季遇見真心陪伴之人,內心的陰霾與恐懼似乎也隨之散去。短暫的相遇也因長久的牽掛成為生命中的彩虹,能被自己喜歡的人掛念著,即便不在一起,其實也從未分開過。

  動漫《言葉之庭》觀後感二:

  我一向不反對師生戀,因為我覺得愛情就是愛情,與年齡,身份無關。

  我對姐弟戀抱有好感,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修成正果。

  我甚至對戀足都可以接受,只要沒有極端傾向的話,這也只不過是正常的愛好。

  可是這一堆堆都糅合在一起的一部微電影叫個啥?

  我看一部電影從來不以吐槽為樂,但是面對這部作品,我只能用老溼吐槽新還珠時候的那句話,「簡直就像是義大利臘腸加臭襪子的味道一樣不倫不類」。

  歷來關於新海誠的爭論就像楊冪一樣,喜歡他的人喜歡到不能自拔,討厭他的人討厭到一生黑。只是楊冪臭腳與否這裡我不想多討論,只想說說這部電影「清新純愛」的標籤皮下,蒼白的比A4紙都無力的劇情。

  中學生秋月最大的愛好是做鞋,和雨天翹掉一上午的課,坐在亭子裡畫設計圖紙。某天他在那裡遇到了一個女白領雪野,穿著漂亮的高跟鞋,邊喝酒邊吃巧克力。慢慢的被她吸引,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開始對彼此交心。

  雪野的身份其實是三年級的老師,因為被一個男生追而遭到女生們的壓力和排斥,決定辭職。但是秋月一直沒有發現雪野的真正身份,直到在學校相遇才明白一切。他打了那些造謠者,雪野告訴他,自己要辭職去另外的城市。兩個人終究還是無法克制,緊緊相擁。

  最後,秋月做了一雙鞋放在亭子裡,等待著自己有勇氣的那天,再去遙遠的地方,找回她。

  以上的劇情描述我不知道算不算劇透,不過我完全可以負責任的說,以上這些字基本概括了整個劇情,如果排除掉N個對雪野高跟鞋和美足的特寫的話。

  按照官方說法,新海誠此次的作品,要講述的大概就是「友情以上戀人未滿」這一段曖昧期,兩個「孤悲」之人的相依相伴。日本的創作者們對於這樣曖昧不清的感情,似乎有著極度的偏愛。但是,能做成治癒溫暖,還是生澀牽強,那就真的是水平的體現了。

  對人物心理刻畫極少,糾結的都是旁枝末節的東西。男一號身邊的親人也好朋友也罷,作為過場出現,鏡頭給了不少,真正的作用沒有發揮多少。所謂治癒系或者溫暖系,新海誠給出的定義遠遠不夠自然。刻意追求畫面上的美感,和開頭那些飛速旋轉的鏡頭,實在讓我難以入戲。

  如若想講述所謂的人生無常的東西叫做「際遇」,反倒不如看看《深夜食堂》,一段一段的偶然邂逅的背後,是詩中所云「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寂寥和溫暖參半。

  兩顆星星,一顆給自由和香菜兩位聲優,另一顆給芭蕉桑奉獻一生的俳句,或者短歌。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與你一起躲過雨的屋簷」,這句話作為歌詞,叫做浪漫。而若作為一部電影推動劇情唯一的主旨,只能叫做單薄。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