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五千年發展史(五千年華夏文明永不凋謝)
2023-10-15 11:54:47 4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孫中山
滄海桑田,世事多舛,中華文明弱而富強,衰而復興。一大批心懷天下,心憂蒼生的士大夫,鐵骨錚錚,浩氣凌然,悍守山河,渾身透著的無不是氣節二字。
正是氣節二字,撐起浩瀚的歷史天空,譜寫著令人佩服的讚歌!
蘇武牧羊十九載
徵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及沒,去了從此辭。
四十不惑的中郎將蘇武留下《留別妻》,作別老小,奉漢武帝劉徹之命出使匈奴。明知慢慢長途兇險萬分仍一往無前,只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蘇武傳》載「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可見,縱使九死一生,蘇武仍心繫祖國,保存著漢臣寧死不屈的氣節。
蘇武牧羊,矢志十九載,心繫大漢,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風蕭蕭兮易水寒,歷史上從不缺乏這樣的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家國殊死一搏,縱使萬劫不復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山河凋零,面對元朝大軍,文天祥散盡家財扛起了捍衛家國的這一面大旗。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戰敗被俘的文天祥一襲白衣,迎風含笑走向刑場。家國永遠在他心中。
頭可斷,血可流,志莫窮。這是真正的英雄!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而折腰
四十不惑之時,陶淵明幹了八十一天彭澤縣令後,督郵來檢查,要求「當束帶迎之」他不肯趨炎附勢,長嘆「吾豈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於是掛冠而去。陶淵明不加留戀轉身便走,這是何等的灑脫,傲骨氣節深深影響著士人,成為當時社會難得的一股清流。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安靜生活滌清了陶淵明的靈魂使之攀登上創作高峰,成為隱逸派詩人鼻祖。
何以稱英雄,何以為光榮。驀然回首,那些高風亮節的者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