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妊娠吐住院能報嗎(西安孕婦流產和深圳孕婦住院的對比)
2023-07-27 11:04:10 2
西安疫情中孕婦流產事件,除了是非常受關注的事件,涉及到的內容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議題,值得分析看看。
1、事後分析有意義嗎?首先的一點,事情發生後的任何分析都可以說是馬後炮,理性地分析本身就多少顯得有些冷血。但不分析,那就是對今後的更冷血,不能從已經發生的事件中吸取一些東西,那就是自己放棄和背叛自己。
2、換位思考,自己當時能做得更好嗎?必須承認,換做自己是當時的當事人(包括患者、患者家屬、醫生、醫院、衛健委等等)之一,不管是處在哪個位置上的角色,可能都一樣存在無法完全有效判斷無法準確正確選擇,也都不一定做的比當時的任何一個當事人更好,當時的理性或感性,也不是旁觀者或事後人的理性或感性分析能夠代替的。
3、現在分析為了什麼?就當自己可能會是未來的類似事件的某個當事人,從現在的這個事件中能給與什麼啟示,而不至於輕易地陷於某種困難情景、不至於造成一樣或不一樣的失誤或遺憾——無論是人是己……
鑑於篇幅,今天主要從我們普通人作為患者或家屬的角度來看看:
客觀地說,所有的疾病都不是突然從無到有地發生的,一般都是有一段時間甚至相當長時間的積小成大、積輕成重。而對於已經爆發的急重症,即使非疫情期間,即使收治很快(還不論平時的收治也不一定多快)、即使救治很盡力,也不一定能避免同樣事件發生(或者即使救命了,也不一定就是原先的健康狀態……甚至生不如死……),因為疾病的急性發作時間不一定是以小時計的(最關鍵的黃金時間可能是以分鐘計算)。所以,從自身作為患者或患者家屬來說,不能僅僅注意到急救時刻,有幾個環節是需要並且可以從平時注意的:
①首先,健康重在日常!平時的健康習慣是比較重要的更基礎的預防性部分,例如作息飲食鍛鍊等等非狹義醫療;複雜的可以很複雜,但簡單的也可以比較簡單(但難在自律和堅持),例如:
——飲食上,可以參考的(也要根據不同個人的情況進行調整):不過食、不少食,5-7分飽;什麼都吃一點、什麼都不多吃;一天4瓶水。
——作息上,規律作息,不過勞、少激動;早睡早起。
——鍛鍊上,量力而行,普通人可以每天走1萬步。
②其次,預防重於救治!平時的健康檢查是預防性監控措施;不管是定期不定期地去醫院檢查、體檢機構檢查;以及常見指標(血壓、心跳、血糖、體重、心電圖、臉色、舌苔等等)或常見病的家內自檢。
③然後,效率在於熟悉!熟悉是對醫療機構和醫療方式的熟悉,不管是聯繫方式、聯繫人、距離路線、交通方式等。這個環節的基礎是醫療系統本身的完善和運轉機制,個人能發力的主要是輔助性的,但這種熟悉就是「雪中送炭」「急中救命」、極大地提高效率,或者說的更重要一點:除了技術極限無法治療的硬障礙(誰也沒辦法),難倒人難死人的就是那層窗戶紙,要是不捅破,就是找不著正確的方向!
例如:社區醫院、重點醫院等的醫院急診部地點、方式、熟人、專長;與之可能相關的:醫院電話、120(特殊情況下的110、119)、派出所、社區協調負責人、社區協調車輛、市政府12345、衛健委聯繫方式;以及非常規渠道的媒體、公共媒體渠道等等;各醫院近期(特殊時期)的管控規定、就醫程序,遠程(線上)診療的方式方法。
④更多,最急時靠自己!各種醫療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是自己掌握一定的醫療知識和手段(尤其是急救知識、或者能緩解急性病情爭取時間的手段),儲備必要的急救藥品、檢查設備、醫療器械等,在極端的情況下,能夠實時必要的家庭或社區救治;例如:心肺復甦術,心腦梗急救藥品;急救外傷消毒、止血、包紮等;挫傷扭傷的應急處理;簡單割傷燒傷燙傷的應急處理等等。
⑤最後,最好還有助手!其實上面提到的這些內容,每一條都很難有單獨個體自己全部能搞清楚,更別提能掌握和利用多少了,即使是醫務工作者也不太能!所以,這一塊兒,是個有巨大需求但供給遠遠不足的部分,不管是從社會治理上補充這一塊,還是有企業或行業填補這個半空白地帶,都是可能的一個業務領域。
這裡提一個可能的行業短板改良方向建議:「智能家庭醫生」:
在現有的地圖導航、語音智能、社區服務、線上診療、在線購物、在線教育、隨身監測設備等等的基礎上,再朝健康方向進一步提煉和整合,弄一個「智能家庭醫生」,能夠以對話和引導的方式,建立個人健康的第一道防護,提供疾病救治的第一道助手。例如,設想如下的虛擬案例場景(以語音對話方式來描述):孕婦的這樣一個問題「羊水破了,該怎麼辦?」,「結合您最近的健康監控數據和產檢報告,建議您原地靜坐休息的同時,我將立即聯繫120並告知其基本情況和地址,儘快過來接往離您最近的也是產檢常去的**婦幼醫院;同時我將聯繫社區辦理必要備案手續;聯繫醫院婦產科值班王大夫,並提前將您的基本信息傳遞過去,請他們進行預診和準備;並且已經電話聯繫了您的家人***,告知其情況的同時請儘快到達醫院;鑑於目前交通擁堵情況,已經聯繫交管局申請特別通道和警察協調……」;(當然,這裡面仍然有很多難題和細節……)鑑於目前醫療的特殊性(認證的專業醫療人員才能做出明確的醫療決定),預計相當長一段時間,「智能家庭醫生」只局限在醫療外部的服務,在醫療事件發生時,提高從家庭到院前的便捷性、可及性、高效率、人性化;並將所有已知的基本信息提前推送到具體的醫務人員手裡,提高全過程的信息流轉和總體效率,最終提高醫療效果。當前階段,能有個相對專業認真、醫療資源豐富、隨時能響應和支持的家庭醫生或團隊,就是比較好的狀態了(除了傳統的熟人親朋外,現在某些網際網路渠道也算一個暫時可用的選擇~至少比沒有強一點)。半智能家庭醫生
同類型事件——深圳孕婦住院的對比:
與西安孕婦流產形成對比的是,深圳(也有疫情,程度相對較低)的一個孕婦,通過網絡發出的一個信息(可能自己也未必有多大期望有響應),獲得了深圳衛健委的回應「電話發我」(網絡評價語:霸氣),貌似比較快地獲得了推進。這裡可以簡單分析一下:
①首先,健康重在日常!該孕婦自己和家屬平時就比較關注,從有一些不舒服開始,就籌備看醫生及其他準備工作。
②其次,預防重於救治!產檢是從懷孕後就定期進行的,不是遇到問題才就診,這就容易避免大部分問題(更謹慎的,從備孕就開始),也因此,中國的孕產整體狀況算是比較好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孕婦都順利,想要進一步避免不良事件,除了不可抗力外,作為孕婦和家屬,也要從平時生活中注意觀察;衛生和婦幼部門則需要從更完善的就醫渠道和更便捷人性化的就醫服務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不斷提升。
引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終期統計監測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住院分娩率達99.9%,孕產婦死亡率十年間下降超四成。2020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6.9/10萬,比2010年降低43.7%,指標水平居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引用並對比一下世界範圍內2017年的數據【來自:https://www.indexmundi.com/g/r.aspx?v=2223&l=zh】:③然後,效率在於熟悉!熟悉附近的醫院,核酸檢測都可以提前做好,並知道12小時可能出來結果的,自己知道如何查詢核酸檢測結果,沒出來的時候並不乾等著,在不舒服的狀況沒有減輕改善的時候,自己知道採取進一步行動:自己知道快速怎麼找到衛健委的公眾號,知道在公眾號的推文下發文,知道發文大概率會有衛健委的小編看到。這都是需要知道網際網路背後現實組織業務的基本運作機制,並能在需要的時候想得起來、用的起來——這個最直接和最簡單的途徑、或者可能的其他途徑。
④更多,最急時靠自己!急救措施或緩解手段在本條新聞中體現不多,暫不贅述。
⑤最後,最好還有助手!不知網友或讀者注意到沒有,這件事其實不是孕婦自己做的,而是孕婦丈夫操作的,這也可以看做是最親近最可靠的助手(不一定是最專業的助手)。
在此仍要多幾句嘮叨,相對於西安孕婦事件,深圳孕婦事件的初步結果,目前看來是個比較皆大歡喜的進展,但從更謹慎的角度提醒一點:這種應急措施並不一定每次都能產生良好效果的。因為仔細看一下:核酸檢測結果其實也沒有在幾分鐘就出來;即使是由衛健委推進,從接手時算起也是1個小時,到自己住院進去那就超過1 個小時了,這段時間儘管很快了,但對於某些危急病情,其實還是不夠的。
①所以,從更謹慎的角度,有足夠的精力或資源的話,需要把所有環節儘量往前推,例如更頻繁地產檢、更早的住院;乃至更往前的合理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鍛鍊。而對於孕產之外的其他類型疾病或疾病隱患,就更需要有效而科學地安排體檢、臨檢、醫學治療或生活飲食鍛鍊等等。
②另外,從更急切的角度,可以考慮的是:如果已經走到這一步了,驚動或求助衛健委(或其他有效機構)的時間可以再往前推,只要有合適和足夠的理由,早1、2個小時可能就是一條命的差別了……。
1、闡述的觀點和文字,僅供參閱,不構成任何建議。
2、引用的文字典故說法,不能一一羅列,或與原文不一致,也請僅作參閱。
3、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且本文可能隨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