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應知應會條例(民族團結應知應會課堂開講啦)
2023-10-13 07:45:06 2
民族團結應知應會條例?西寧市湟中區民族團結進步應知應會,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民族團結應知應會條例?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民族團結應知應會條例
西寧市湟中區民族團結進步應知應會
(第3期)
1.民族平等的含義是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權)。
2.民族平等的基本內容是(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權利上的完全平等;幫助一切民族實現民族平等權利,對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權利給予特殊照顧;各民族都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
3.民族團結包含的基本內容是(各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團結合作、努力奮鬥。民族團結就是在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基礎上,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各民族之間和本民族內部的團結,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國家的發展繁榮)。
4.我國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政策的基本內容是(尊重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尊重和照顧少數民族年節習俗;尊重少數民族服飾習慣;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防止大眾傳播媒介中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事件發生;尊重少數民族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5.我省有(6)個自治州,分別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
6.黨和國家保護、繼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的16字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
7.(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是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是管長遠、管根本的大事。
8.新時期黨和國家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的政策是(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堅持「任人唯賢」的路線,從少數民族幹部的實際出發,給予更多的教育、關懷、照顧和幫助)。
9.民族和宗教的區別是(民族是在歷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質的人們共同體;而宗教是一種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雖然因信仰而結成的宗教組織和社會團體,也是社會實體,但它與民族有本質區別)。
10.宗教產生的根源是(自然根源、認識根源、心理根源、社會根源)。
11.宗教工作是群眾工作,要做到(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必須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須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必須重視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四個必須」。
12.宗教工作「四項管理」是指(宗教人士管理、宗教活動管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和執法行為管理)。
13.我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要旨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
14.處理影響民族團結問題事件的原則是(要高舉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旗幟;嚴格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問題;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堅持教育疏導;相信和依靠幹部群眾;嚴格宣傳紀律)。
15.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民族工作基本方針是(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16.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對共產黨員不能信仰宗教的問題作了再次強調,提出(共產黨員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嚴守黨章規定,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絕不能在宗教中尋找自己的價值和信念)。
17.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發展質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黨的組織和政權建設,確保國家安全和長治久安,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確保生態環境良好,確保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
18.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做好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必須(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必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必須(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
來源:微湟中
監製:高照華
責編:劉幸海
編輯:馮麗晨、朱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