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防追尾示警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20 12:40:51 1
專利名稱:機動車防追尾示警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機動車緊急剎車時利用機動車剎車燈提前顯示方式預防後車追尾事故的機動車防追尾示警器。
現代機動車是在機動車實現剎車的同時,剎車燈顯示給後車示警,其缺點是留給後車採取剎車措施的時間短,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出現緊急情況極容易造成後車追尾事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簡單可靠的方法是讓機動車剎車燈在機動車實現剎車前0.5-1秒鐘顯示,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後車追尾事故的發生,而目前的機動車這樣做有一定的困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機動車防追尾示警器,它能使機動車剎車燈在實現剎車時提前顯示,有效的減少後車追尾。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一種由傳感器和控制器兩部分組成的機動防追尾示警器,其中傳感器由磁塊和固定板架組成,並將其用固定板架的一端固定在機動車油門拉線(拉杆)上,使其同步運動;控制器由裝有控制線路板的塑料方盒和固定板架組成,並將其固定在傳感器附近,使其定位孔正對傳感器上的磁塊;再將控制器上的三根導線分別接在機動車的剎車燈、地線和電源線上。當機動車緊急剎車時,固定在機動車油門拉線(拉杆)上的傳感器與控制器的相對位置瞬間改變,使控制器中感應線圈磁通量瞬間改變,產生足夠高的感應電壓,使控制器工作,接通剎車燈開關,實現剎車燈提前顯示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機動車油門來實現控制剎車燈顯示的,而機動車原裝置是通過剎車器實現剎車燈顯示的,因而具備提前顯示示警的優點;因採用了控制器和傳感器分離結構,按裝上簡便、可靠,不損壞原車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也是說明書摘要附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圖1中標號分別是1、化油器;2、固定螺釘;3、固定架板;4、控制器;5、連接剎車燈導線;6、接地導線;7、連接電源導線;8、磁塊;9、傳感器;10、固定螺燈;11、固定板架;12、固定螺釘;13、油門拉線(拉杆);下面結合
圖1和圖2詳細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機動車防追尾示警器的細節及工作情況。
本實用新型由傳感器(9)和控制器(4)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傳感器(9)由磁塊(8)和固定板架(11)組成;控制器(4)由裝有控制線路板的塑料方盒和固定板架(3)組成;將傳感器(9)上固定板架(11)一端用固定螺釘(10)固定在油門拉線(拉杆)上,使其可以同步運動;將控制器(4)上固定板架(3)用固定螺釘(2)固定在化油器(1)底腳螺絲上,使其定位孔正對傳感器(9)中的磁塊(8),將控制器(4)上的導線(5)、(6)、(7)分別接在機動車的剎車燈、地線和電源線上。
當機動車正常行駛時,油門拉線(拉杆)運動速度緩慢,傳感器(9)與控制器(4)相對位置瞬間變化小,圖2中感應線圈L無感應(幅度小)電壓,圖2中BG1不導通BG2的b極無電壓,所以BG2的b極不導通,繼電器J不工作,本示警器不工作。
當機動車需緊急剎車時,司機踏油門的腳突然離開油門踏板,使固定在油門拉線(拉杆)上的傳感器(9)與控制器(4)的相對位置瞬間產生較大的改變,引起圖2中感應線圈L磁通量瞬間產生較大的改變,產生(足夠高)電壓,圖2中BG1瞬間導通,BG2的b極亦導通,繼電器J吸合,接通機動車剎車燈顯示;此時,繼電器J上A點固有電壓C2、R3、D1提供給基極。BG2的b極電流使BG1、BG2的b極繼續維持導通,繼電器J繼續保持吸合,機動車剎車燈繼續保持顯示狀態。
當C2電充到足夠時,電流終止,BG1、BG2的b極不再導通,繼電器J停止吸合,機動車剎車燈不再顯示,如需繼續保持機動車剎車燈的顯示狀態,可由司機踏剎車器繼續保持下去。
圖2電路中每次延時時間取決於C2、R2大小,固而機動車剎車燈每次顯示的時間可以保證一致,本實用新型設計每次顯示時間為2秒。
權利要求1.一種機動車防追尾示警器,由傳感器(9)和控制器(4)組成;其中傳感器(9)由磁塊(8)和固定板架(11)組成;控制器(4)由裝有控制線路板的塑料方盒和固定板架(3)組成;其特徵在於傳感器(9)用固定板架(11)固定在機動車油門拉線(拉杆)上,使其可以同步運動;控制器(4)用固定板架(3)固定在傳感器(9)附近,使其定位孔正對傳感器(9)中的磁塊(8)
專利摘要一種機動車防追尾示警器。由傳感器和控制器兩部分組成。其中傳感器用固定板架固定在機動車油門拉線(拉杆)上,使其同步運動;控制器用固定板架固定在傳感器附近,使其定位孔正對傳感器的磁塊,並將控制器的三根導線分別接在剎車燈線,地線和電源線上。機動車緊急剎車時,傳感器與控制器間的相對位置隨油門拉線(拉杆)的快速運動而瞬間改變,通過控制器中感應線圈磁通量的變化,實現剎車燈提前顯示,有效地減少後車追尾。
文檔編號B60Q1/44GK2270653SQ9622567
公開日1997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1996年3月26日
發明者曲鴻安, 張巖林, 田春山, 穆祥林 申請人:穆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