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勻布風均勻出料鎖風的幹熄焦或燒結礦冷卻爐的製作方法
2023-07-20 04:31:4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均勻布風均勻出料鎖風的幹熄焦或燒結礦冷卻爐。
技術背景
目前各鋼廠為回收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紅焦中的餘熱而廣泛使用幹熄焦工藝,在此工藝中冷卻爐是關健設備;為回收燒結工藝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燒結礦的餘熱也在使用的冷卻爐代替環冷機。這二種冷卻爐主體結構基本一致,為中空的立式筒體結構,主要由爐體及其內安裝的布風裝置、其下方安裝的出料裝置、其上方安裝的進料裝置等四部分組成,爐體由預存區、斜道區、冷卻區、出料錐體等四部分組成;預存區四周設有環形的煙道,工作時,高溫礦料從冷卻爐爐頂的進料裝置進入,依靠自重從上至下運動;低溫氣體從爐體下部的布風裝置鼓入,從下向上流動,與高溫礦料逆流換熱,變成高溫煙氣從預存區四周環形的煙道流出。其換熱原理合理,密封性好,效率高。上述現有技術的布風裝置由帶有出風口的中心風帽及鼓風錐體、風道、上下環型風室組成。此結構的不足之處在於其出風區域集中,不能真正均勻布風;並且高溫煙氣從設在預存區四周環形的煙道流出,整個冷卻氣流是從冷卻區底部斜向上流向預存區四周環形的煙道的,使得冷卻區中心區域高溫礦料得不到很好的冷卻,同時中心風帽及鼓風錐體向上凸入冷卻區,擠佔了冷卻區中心區域空間,縮短了冷卻區中心區域高溫礦料的冷卻時間,進一步使得冷卻區中心區域高溫礦料得不到很好的冷卻。上述現有技術的出料裝置由下部爐體整體逐漸縮小形成一個出料錐體,出料錐體最下端為冷卻爐出料口;此結構的不足之處在於只一個出料口,使得冷卻區中心區域礦料比邊緣位置礦料流速更快,不能真正實現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均勻下降,更無法真正控制冷卻爐內某局部區域的出料速度;造成所排出的冷卻料溫度不均勻,部分冷卻料溫度偏高,既不利於餘熱回收,也不利於冷卻料的後續處理。
而現有的另一種進料方式向冷卻區進料時,礦料會在冷卻區上部形成一個巨大的塵堆,使冷卻區內的礦料在各垂直方向厚度相差巨大;同時礦料是由各種粒度的顆粒組成,進料時粗顆粒會沿料堆快速滾向邊緣位置,而細顆粒會留在中央位置,即使礦料垂直方向的高度一致,其垂直方向的氣阻也是周邊區域小,中間區域大 ,而現有的進料方式只會使得中間區域礦料厚,周邊區域礦料薄;以上二點使造成冷卻區偏風,更使礦料得不到均勻冷卻,出風溫度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這樣的一種均勻布風均勻出料鎖風的幹熄焦或燒結礦冷卻爐。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所述冷卻爐包括爐體、布風裝置、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所述爐體為筒體結構,至上而下分為預存區和冷卻區,預存區外周設有n型環形風道,預存區和冷卻區通過斜道區連接;冷卻區內安裝布風裝置,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分別安裝在爐體的頂部和底部;
所述布風裝置為均勻布風裝置,安裝在冷卻區的底部,主要由鼓風板和風室底板組成,鼓風板、風室底板和爐體的側壁構成鼓風室,鼓風板上均布鼓風孔;
所述冷卻區的橫截面為圓形時,高徑比不大於2,冷卻區的橫截面為矩形或者多邊形時,高長比不大於2;
所述鼓風板上劃分為不少於3個出料區域;
所述出料裝置是由數量與出料區域數量相等的出料器和一個出料控制器組成,出料器的控制部分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出料器安裝在出料區域的下方;
根據需要選配以下之一的出料器:
第一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區域流量控制器、帶電控出料門的電子稱重倉組成;每個出料管貫穿鼓風室與冷卻區連通,出料管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位於電子稱重倉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電子稱重倉和電控出料門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重量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重量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二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區域流量控制器、帶電控排料門的定容料倉組成;每個出料管貫穿鼓風室與冷卻區連通,出料管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位於定容料倉的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電控排料門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體積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體積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三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區域流量控制器組成;出料管的長度不小於1.5米,工作時,礦料堵滿出料管,形成效大氣阻,阻止爐體內氣體通過出料管外洩;每個出料管貫穿鼓風室與冷卻區連通,出料管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按相同的速度排出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所述各出料區域的面積相等;所述出料裝置配置出料鎖風裝置,根據選定的出料器,配套安裝出料鎖風裝置;
適用於第一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電控上密封閘板和電控下密封閘板或電控出料門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與電子稱重倉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電子稱重倉的出口靠電控出料門鎖風或下方安裝電控下密封閘板;所述出料管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電控上密封閘板、帶電控出料門的電子稱重倉全部被密封外殼所包圍;
適用於第二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電控上密封閘板和電控排料門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與定容料倉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定容料倉的出口靠電控排料門鎖風;所述出料管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電控上密封閘板、定容料倉全部被密封外殼所包圍;
適用於第三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與旋轉密封閥組成;所述旋轉密封閥安裝在區域流量控制器的下方;出料管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旋轉密封閥的入囗全部被密封外殼所包圍。
所述鼓風室的中心區域下凹0.5―3米;所述出料管周圍的鼓風板向上凸起形成與出料管相連接的漏鬥型溜槽;出料管上位於風室底板的下方和區域流量控制器之間安裝檢修閘板,所述區域流量控制器為電控開度的閘板,與出料口保持3cm以上距離; 所述定容料倉內安裝定容料倉料位儀。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所述冷卻爐包括爐體、布風裝置、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所述爐體為筒體結構,至上而下分為預存區和冷卻區,預存區外周設有n型環形風道,預存區和冷卻區通過斜道區連接;冷卻區內安裝布風裝置,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分別安裝在爐體的頂部和底部;
所述布風裝置為均勻布風裝置,安裝在冷卻區的底部的中心區域;主要由鼓風板和風室底板組成,鼓風板向上凸起構成中空的錐體或者柱體,凸起高度不低於冷卻區高度的四分之一,底部的直徑或邊長不低於冷卻區對應的直徑或邊長的四分之一;鼓風板和風室底板構成鼓風室;鼓風板上均布鼓風孔;
所述冷卻區的橫截面為圓形時,高徑比不大於2,冷卻區的橫截面為矩形或者多邊形時,高長比不大於2;
所述風室底板位於鼓風室以外的區域劃分為不少於3個出料區域;
所述出料裝置是由數量與出料區域數量相等的出料器和一個出料控制器組成,出料器的控制部分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出料器安裝在出料區域的下方;
根據需要選配以下之一的出料器:
第一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區域流量控制器、帶電控出料門的電子稱重倉組成;每個出料管貫穿風室底板與冷卻區連通,出料管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位於電子稱重倉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電子稱重倉和電控出料門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重量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重量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二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區域流量控制器、帶電控排料門的定容料倉組成;每個出料管貫穿風室底板與冷卻區連通,出料管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位於定容料倉的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電控排料門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體積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體積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三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區域流量控制器組成;出料管的長度不小於1.5米,工作時,礦料堵滿出料管,形成效大氣阻,阻止爐體內氣體通過出料管外洩;每個出料管貫穿風室底板與冷卻區連通,出料管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按相同的速度排出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所述風室底板位於鼓風室以外的區域的上方安裝邊緣鼓風板形成邊緣鼓風室,出料管貫穿邊緣鼓風室與冷卻區連通。
所述各出料區域的面積相等;所述出料裝置配置出料鎖風裝置,根據選定的出料器,配套安裝出料鎖風裝置;
適用於第一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電控上密封閘板和電控下密封閘板或電控出料門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與電子稱重倉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電子稱重倉的出口靠電控出料門鎖風或下方安裝電控下密封閘板;所述出料管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電控上密封閘板、帶電控出料門的電子稱重倉全部被密封外殼所包圍;
適用於第二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電控上密封閘板和電控排料門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與定容料倉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定容料倉的出口靠電控排料門鎖風;所述出料管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電控上密封閘板、定容料倉全部被密封外殼所包圍;
適用於第三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與旋轉密封閥組成;所述旋轉密封閥安裝在區域流量控制器的下方;出料管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旋轉密封閥的入囗全部被密封外殼所包圍。
所述出料管上位於風室底板的下方和區域流量控制器之間安裝檢修閘板,所述區域流量控制器為電控開度的閘板,與出料口保持3cm以上距離;所述定容料倉內安裝定容料倉料位儀。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所述冷卻爐包括爐體、布風裝置、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所述爐體為筒體結構,至上而下分為預存區和冷卻區;冷卻區內安裝布風裝置,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分別安裝在爐體的頂部和底部;
所述冷卻區的橫截面為圓形時,高徑比不大於2,冷卻區的橫截面為矩形或者多邊形時,高長比不大於2;
所述預存區和冷卻區之間設置隔板,隔板劃分為不少於3個落料區域;每個落料區域安裝一根貫穿隔板的傳料管;傳料管伸入冷卻區一定長度;工作時,礦料經過傳料管落入冷卻區後堵住傳料管下端出口並塞滿傳料管,以阻擋冷卻風進入預存區;根據工藝要求設置傳料管伸入冷卻區的長度,使冷卻區的礦料頂面按工藝要求成形,不會形成巨大的礦料塵堆,避免偏風;
所述礦料頂面與隔板下表面之間的爐體側面或/和隔板上布置熱風出口;
所述布風裝置為均勻布風裝置,安裝在冷卻區的底部,主要由鼓風板和風室底板組成,鼓風板、風室底板和爐體的側壁構成鼓風室,鼓風板上均布鼓風孔;
所述鼓風板上劃分為不少於3個出料區域;
所述出料裝置是由數量與出料區域數量相等的出料器和一個出料控制器組成,出料器的控制部分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出料器安裝在出料區域的下方;
根據需要選配以下之一的出料器:
第一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區域流量控制器、帶電控出料門的電子稱重倉組成;每個出料管貫穿鼓風室與冷卻區連通,出料管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位於電子稱重倉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電子稱重倉和電控出料門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重量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重量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二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區域流量控制器、帶電控排料門的定容料倉組成;每個出料管貫穿鼓風室與冷卻區連通,出料管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位於定容料倉的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電控排料門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體積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體積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三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區域流量控制器組成;出料管的長度不小於1.5米,工作時,礦料堵滿出料管,形成效大氣阻,阻止爐體內氣體通過出料管外洩;每個出料管貫穿鼓風室與冷卻區連通,出料管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按相同的速度排出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所述各落料區域的面積相等;所述各出料區域的面積相等;所述出料裝置配置出料鎖風裝置,根據選定的出料器,配套安裝出料鎖風裝置;
適用於第一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電控上密封閘板和電控下密封閘板或電控出料門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與電子稱重倉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電子稱重倉的出口靠電控出料門鎖風或下方安裝電控下密封閘板;所述出料管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電控上密封閘板、帶電控出料門的電子稱重倉全部被密封外殼所包圍;
適用於第二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電控上密封閘板和電控排料門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的出口與定容料倉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定容料倉的出口靠電控排料門鎖風;所述出料管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電控上密封閘板、定容料倉全部被密封外殼所包圍;
適用於第三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與旋轉密封閥組成;所述旋轉密封閥安裝在區域流量控制器的下方;出料管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旋轉密封閥的入囗全部被密封外殼所包圍。
所述傳料管伸入冷卻區的長度由中央區域向周圍逐漸縮短,使礦料頂面形成凹形;熱風出口與礦料頂面之間安裝熱風調節板,所述熱風調節板上設置通風孔,通風孔根據冷卻區的位置不同,其孔的數量和大小也不同;所述出料管周圍的鼓風板向上凸起形成與出料管相連接的漏鬥型溜槽;出料管上位於風室底板的下方和區域流量控制器之間安裝檢修閘板,所述區域流量控制器為電控開度的閘板,與出料口保持3cm以上距離;所述定容料倉內安裝定容料倉料位儀。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同時實現均勻布風均勻出料鎖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1,4,5的B-B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2的B-B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3的B-B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6的B-B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7的B-B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圖8的B-B結構示意圖。
圖中:1-出料區域,2-出料管,3-鼓風板,4-鼓風孔,5-鼓風室,6-風室底板,7-檢修閘板,8-密封外殼,9-區域流量控制器,10-電控上密封閘板,11-電子稱重倉,12-電控出料門,13-電控下密封閘板,14-溜槽,15-定容料倉料位儀,16-定容料倉,17-電控排料門,18-旋轉密封閥,19-預存區,20-布風裝置,21-出料裝置,22-爐體,23-進料裝置,24-冷卻區,25-n型環形風道,26-斜道區,27-進料口,28-邊緣鼓風室,29-邊緣鼓風板,30-礦料頂面,31-熱風出口,32-傳料管,33-隔板,34-落料區域,35-熱風調節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技術方案一,參考附圖1,2,3,4,5,9,10,11:
所述冷卻爐包括爐體22、布風裝置20、進料裝置23和出料裝置21;所述爐體22為筒體結構,至上而下分為預存區19和冷卻區24,預存區19外周設有n型環形風道25,預存區19和冷卻區24通過斜道區26連接;冷卻區24內安裝布風裝置20,進料裝置23和出料裝置21分別安裝在爐體22的頂部和底部;
所述布風裝置20為均勻布風裝置,安裝在冷卻區24的底部,主要由鼓風板3和風室底板6組成,鼓風板3、風室底板6和爐體22的側壁構成鼓風室5,鼓風板3上均布鼓風孔4;
所述冷卻區24的橫截面為圓形時,高徑比不大於2,冷卻區24的橫截面為矩形或者多邊形時,高長比不大於2;
所述鼓風板3上劃分為不少於3個出料區域1;
所述出料裝置21是由數量與出料區域1數量相等的出料器和一個出料控制器組成,出料器的控制部分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出料器安裝在出料區域1的下方;
根據需要選配以下之一的出料器:
第一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2、區域流量控制器9、帶電控出料門12的電子稱重倉11組成;每個出料管2貫穿鼓風室5與冷卻區24連通,出料管2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9,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位於電子稱重倉11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子稱重倉11和電控出料門12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重量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重量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二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2、區域流量控制器9、帶電控排料門17的定容料倉16組成;每個出料管2貫穿鼓風室5與冷卻區24連通,出料管2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9,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位於定容料倉16的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控排料門17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體積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體積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三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2、區域流量控制器9組成;出料管的長度不小於1.5米,工作時,礦料堵滿出料管,形成效大氣阻,阻止爐體內氣體通過出料管外洩;每個出料管2貫穿鼓風室5與冷卻區24連通,出料管2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9;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按相同的速度排出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所述各出料區域1的面積相等;所述出料裝置21配置出料鎖風裝置,根據選定的出料器,配套安裝出料鎖風裝置;
適用於第一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8、電控上密封閘板10和電控下密封閘板13或電控出料門12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與電子稱重倉11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10,電子稱重倉11的出口靠電控出料門12鎖風或下方安裝電控下密封閘板13;所述出料管2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控上密封閘板10、帶電控出料門12的電子稱重倉11全部被密封外殼8所包圍;
適用於第二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8、電控上密封閘板10和電控排料門17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與定容料倉16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10,定容料倉16的出口靠電控排料門17鎖風;所述出料管2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控上密封閘板10、定容料倉16全部被密封外殼8所包圍;
適用於第三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8與旋轉密封閥18組成;所述旋轉密封閥18安裝在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下方;出料管2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9、旋轉密封閥18的入囗全部被密封外殼8所包圍。
所述鼓風室5的中心區域下凹0.5―3米;所述出料管2周圍的鼓風板3向上凸起形成與出料管2相連接的漏鬥型溜槽14;出料管2上位於風室底板6的下方和區域流量控制器9之間安裝檢修閘板7,所述區域流量控制器9為電控開度的閘板,與出料口保持3cm以上距離; 所述定容料倉16內安裝定容料倉料位儀15。
技術方案二,參考附圖6,7,12,13:
所述冷卻爐包括爐體22、布風裝置20、進料裝置23和出料裝置21;所述爐體22為筒體結構,至上而下分為預存區19和冷卻區24,預存區19外周設有n型環形風道25,預存區19和冷卻區24通過斜道區26連接;冷卻區24內安裝布風裝置20,進料裝置23和出料裝置21分別安裝在爐體22的頂部和底部;
所述布風裝置20為均勻布風裝置,安裝在冷卻區24的底部的中心區域;主要由鼓風板3和風室底板6組成,鼓風板3向上凸起構成中空的錐體或者柱體,凸起高度不低於冷卻區24高度的四分之一,底部的直徑或邊長不低於冷卻區24對應的直徑或邊長的四分之一;鼓風板3和風室底板6構成鼓風室5;鼓風板3上均布鼓風孔4;
所述冷卻區24的橫截面為圓形時,高徑比不大於2,冷卻區24的橫截面為矩形或者多邊形時,高長比不大於2;
所述風室底板6位於鼓風室5以外的區域劃分為不少於3個出料區域1;
所述出料裝置21是由數量與出料區域1數量相等的出料器和一個出料控制器組成,出料器的控制部分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出料器安裝在出料區域1的下方;
根據需要選配以下之一的出料器:
第一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2、區域流量控制器9、帶電控出料門12的電子稱重倉11組成;每個出料管2貫穿風室底板6與冷卻區24連通,出料管2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9,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位於電子稱重倉11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子稱重倉11和電控出料門12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重量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重量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二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2、區域流量控制器9、帶電控排料門17的定容料倉16組成;每個出料管2貫穿風室底板6與冷卻區24連通,出料管2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9,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位於定容料倉16的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控排料門17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體積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體積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三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2、區域流量控制器9組成;出料管的長度不小於1.5米,工作時,礦料堵滿出料管,形成效大氣阻,阻止爐體內氣體通過出料管外洩;每個出料管2貫穿風室底板6與冷卻區24連通,出料管2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9;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按相同的速度排出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所述風室底板6位於鼓風室5以外的區域的上方安裝邊緣鼓風板29形成邊緣鼓風室28,出料管2貫穿邊緣鼓風室28與冷卻區24連通。
所述各出料區域1的面積相等;所述出料裝置21配置出料鎖風裝置,根據選定的出料器,配套安裝出料鎖風裝置;
適用於第一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8、電控上密封閘板10和電控下密封閘板13或電控出料門12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與電子稱重倉11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10,電子稱重倉11的出口靠電控出料門12鎖風或下方安裝電控下密封閘板13;所述出料管2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控上密封閘板10、帶電控出料門12的電子稱重倉11全部被密封外殼8所包圍;
適用於第二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8、電控上密封閘板10和電控排料門17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與定容料倉16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10,定容料倉16的出口靠電控排料門17鎖風;所述出料管2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控上密封閘板10、定容料倉16全部被密封外殼8所包圍;
適用於第三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8與旋轉密封閥18組成;所述旋轉密封閥18安裝在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下方;出料管2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9、旋轉密封閥18的入囗全部被密封外殼8所包圍。
所述出料管2上位於風室底板6的下方和區域流量控制器9之間安裝檢修閘板7,所述區域流量控制器9為電控開度的閘板,與出料口保持3cm以上距離;所述定容料倉16內安裝定容料倉料位儀15。
技術方案三,參考附圖8,14:
所述冷卻爐包括爐體22、布風裝置20、進料裝置23和出料裝置21;所述爐體22為筒體結構,至上而下分為預存區19和冷卻區24;冷卻區24內安裝布風裝置20,進料裝置23和出料裝置21分別安裝在爐體22的頂部和底部;
所述冷卻區24的橫截面為圓形時,高徑比不大於2,冷卻區24的橫截面為矩形或者多邊形時,高長比不大於2;
所述預存區19和冷卻區24之間設置隔板33,隔板33劃分為不少於3個落料區域34;每個落料區域34安裝一根貫穿隔板33的傳料管32;傳料管32伸入冷卻區24一定長度;工作時,礦料經過傳料管32落入冷卻區24後堵住傳料管32下端出口並塞滿傳料管32,以阻擋冷卻風進入預存區19;根據工藝要求設置傳料管32伸入冷卻區24的長度,使冷卻區24的礦料頂面30按工藝要求成形,不會形成巨大的礦料塵堆,避免偏風;
所述礦料頂面30與隔板33下表面之間的爐體側面或/和隔板33上布置熱風出口31;
所述布風裝置20為均勻布風裝置,安裝在冷卻區24的底部,主要由鼓風板3和風室底板6組成,鼓風板3、風室底板6和爐體22的側壁構成鼓風室5,鼓風板3上均布鼓風孔4;
所述鼓風板3上劃分為不少於3個出料區域1;
所述出料裝置21是由數量與出料區域1數量相等的出料器和一個出料控制器組成,出料器的控制部分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出料器安裝在出料區域1的下方;
根據需要選配以下之一的出料器:
第一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2、區域流量控制器9、帶電控出料門12的電子稱重倉11組成;每個出料管2貫穿鼓風室5與冷卻區24連通,出料管2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9,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位於電子稱重倉11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子稱重倉11和電控出料門12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重量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重量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二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2、區域流量控制器9、帶電控排料門17的定容料倉16組成;每個出料管2貫穿鼓風室5與冷卻區24連通,出料管2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9,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位於定容料倉16的入口的上方;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控排料門17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在同一個工作周期,排出相同體積的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通過調控各組出料器在同一工作周期的出料體積而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第三種:出料器主要由出料管2、區域流量控制器9組成;出料管的長度不小於1.5米,工作時,礦料堵滿出料管,形成效大氣阻,阻止爐體內氣體通過出料管外洩;每個出料管2貫穿鼓風室5與冷卻區24連通,出料管2的下方安裝區域流量控制器9;
所述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電控部分均與出料控制器電連接;工作時,在出料控制器控制下,各出料器按相同的速度排出礦料,從而使整個冷卻爐內同一水平面的礦料能均勻下降;或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出料溫度,及時調控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速度,使出礦溫度達工藝要求。
所述各落料區域34的面積相等;所述各出料區域1的面積相等;所述出料裝置21配置出料鎖風裝置,根據選定的出料器,配套安裝出料鎖風裝置;
適用於第一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8、電控上密封閘板10和電控下密封閘板13或電控出料門12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與電子稱重倉11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10,電子稱重倉11的出口靠電控出料門12鎖風或下方安裝電控下密封閘板13;所述出料管2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控上密封閘板10、帶電控出料門12的電子稱重倉11全部被密封外殼8所包圍;
適用於第二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8、電控上密封閘板10和電控排料門17組成;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出口與定容料倉16的入口之間安裝電控上密封閘板10,定容料倉16的出口靠電控排料門17鎖風;所述出料管2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9、電控上密封閘板10、定容料倉16全部被密封外殼8所包圍;
適用於第三種出料器的出料鎖風裝置,由密封外殼8與旋轉密封閥18組成;所述旋轉密封閥18安裝在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下方;出料管2的出口部分、區域流量控制器9、旋轉密封閥18的入囗全部被密封外殼8所包圍。
所述傳料管32伸入冷卻區24的長度由中央區域向周圍逐漸縮短,使礦料頂面30形成凹形;熱風出口31與礦料頂面30之間安裝熱風調節板35,所述熱風調節板35上設置通風孔,通風孔根據冷卻區24的位置不同,其孔的數量和大小也不同;所述出料管2周圍的鼓風板3向上凸起形成與出料管2相連接的漏鬥型溜槽14;出料管2上位於風室底板6的下方和區域流量控制器9之間安裝檢修閘板7,所述區域流量控制器9為電控開度的閘板,與出料口保持3cm以上距離;所述定容料倉16內安裝定容料倉料位儀15。
應用實例1:
某鋼廠燒結車間使用400平方米燒結機生產,產量為每小時700噸左右,高溫燒結礦採用附圖3所示的冷卻爐方案進行冷卻,爐體內徑12米。整個冷卻爐底劃分為十個面積一致的出料區域1,每個出料區域1內布置一套相同的出料鎖風裝置,出料鎖風裝置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聯動工作,對整個冷卻爐而言就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均勻出料鎖風裝置,溜槽14傾角為60度;檢修閘板7工作時處於常開狀態,只在檢修其下部設備時才關閉;根據各個出料區域1的面積及總來料量,在中央控制器中設定各電子稱重倉11的額定存礦重量;中央控制器控制調節各出料區域1對應的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額定出料速度,使其在一個出料工作周期中的出料重量為額定存礦重量。本應用實例中設定一個出料工作周期為90秒,其中80秒為燒結礦均勻進入電子稱重倉11的時間,10秒為電子稱重倉11排出燒結礦的時間;預設各電子稱重倉11額定存礦重量為1.75噸。冷卻爐進料完畢開始工作時,各電控上密封閘板10全開,電控出料門12及電控下密封閘板13全關,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按設定的額定出料速度工作,燒結礦落入電子稱重倉11中;80秒內,如某個電子稱重倉11內的礦料提前達到額定存礦重量1.75噸,其對應的區域流量控制器9即不再向其對應的電子稱重倉11中排料,等侍其它電子稱重倉11中的礦料達到額定存礦重量1.75噸,同時中央控制器自動調節其區域流量控制器9,減小其額定出料速度,使其在下一個80秒時,出料達到額定存礦重量1.75噸;80秒內,如某個電子稱重倉11內的礦料未達到額定存礦重量1.75噸,其對應的區域流量控制器9繼續向其對應的電子稱重倉11中排料,直到達到額定存礦重量1.75噸時,停止排料;同時中央控制器自動調節其區域流量控制器9,增加其額定出料速度,使其在下一個80秒時,出料達到額定存礦重量1.75噸;所有的電子稱重倉11中的礦料達到額定存礦重量1.75噸時,則中央控制器自動控制所有的電控上密封閘板10全關,再打開電控下密封閘板13,再打開電控出料門12,出料同時鎖風;出料完畢,同時關閉電子稱重倉11的電控出料門12及電控下密封閘板13,再打開電控上密封閘板10,區域流量控制器9再自動按修改後的額定出料速度進行出料工作,進入下一個出料周期。這樣在每個90秒的出料周期內,面積相同的十個出料區域1各自排出相同的1.75噸礦料,對整個冷卻爐而言就真正實現了同一水平面礦料的均勻水平下降。電子稱重倉11設計得足夠大,當倉內礦料達到額定存礦重量1.75噸時,電控上密封閘板10關閉時也不會碰到礦料,避免礦料對電控上密封閘板10的卡阻與磨損,確保其密封性能。根據監測到的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溫度,中央控制器自動調節各電子稱重倉11的額定存礦重量,對於出料溫度徧高的出料區域1,減少其額定存礦重量,延長該出料區域1礦料的冷卻時間,降低其出料溫度;同時相應增加出溫度徧低的出料區域1的電子稱重倉11的額定存礦重量,使其總出料量不變。各出料區域1也可以在中央控制器自動控制下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出料工作,方便後繼輸送。中央控制器根據預存區的料位儀感知冷卻爐的總進料速度,實時調節各電子稱重倉11的每個出料周期的額定存礦重量;中央控制器還與冷卻爐鼓引風機電控部分聯接,依據總進料速度,調節鼓引風量。
應用實例2:
某鋼廠燒結車間使用400平方米燒結機生產,產量為每小時700噸左右,該燒結礦堆比重為1.8,即每小時出礦389立方米,高溫燒結礦採用附圖6所示的冷卻爐方案進行冷卻,爐體內徑12米。整個冷卻爐底劃分為十個面積一致的出料區域1,每個出料區域1布置一套相同的出料鎖風裝置,十套出料鎖風裝置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聯動工作,對整個冷卻爐而言就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均勻出料鎖風裝置,導料板14傾角為60度;檢修閘板7工作時處於常開狀態,只在檢修其下部設備時才關閉;根據各個出料區域1的面積及總來料量,在中央控制器中設定各定容料倉16的額定存礦容量;中央控制器控制調節各出料區域1對應的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額定出料速度,使其在一個出料工作周期中的出料體積為額定存礦容量。本應用實例中設定一個出料工作周期為90秒,其中80秒為燒結礦均勻進入定容料倉16時間,10秒為定容料倉16排出燒結礦的時間;通過定容料倉料位儀15預設各定容料倉16額定存礦容量為0.98立方米。冷卻爐進料完畢開始工作時,各電控上密封閘板10全開,定容料倉16的電控排料門17全關,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按設定的額定出料速度工作,燒結礦落入定容料倉16中;80秒內,如某個定容料倉16內礦料提前達到額定存礦容量0.98立方米,其對應的區域流量控制器9即不再向其對應的定容料倉16中排料,等侍其它定容料倉16內礦料達到額定存礦容量0.98立方米;同時中央控制器自動調節其區域流量控制器9,減小其額定出料速度,使其在下一個80秒時,出料達到額定存礦容量0.98立方米;80秒內,如某個定容料倉16內礦料未達到額定存礦容量0.98立方米,其對應的區域流量控制器9繼續向其對應的定容料倉16中排料,直到達到額定存礦容量0.98立方米,停止排料;同時中央控制器自動調節其區域流量控制器9,增加其額定出料速度,使其在下一個80秒時,出料達到額定存礦容量0.98立方米;所有的定容料倉16中礦料達到額定存礦容量0.98立方米時,則中央控制器自動控制所有的電控上密封閘板10全關,再打開定容料倉16的電控排料門17,出料同時鎖風;出料完畢,關閉定容料倉16的電控排料門17,再打開電控上密封閘板10,區域流量控制器9再自動按修改後的額定出料速度進行出料工作,進入下一個出料周期。這樣在每個90秒的出料周期內,面積相同的十個出料區域1各自排出相同的0.98立方米礦料,對整個冷卻爐而言就真正實現了同一水平面礦料的均勻水平下降。定容料倉16設計得足夠大,當倉內礦料達到額定存礦容量0.98立方米,電控上密封閘板10關閉時也不會碰到礦料,避免礦料對閘板的卡阻與磨損,確保其密封性能。根據監測到的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溫度,中央控制器自動調節各定容料倉16的額定存礦容量,對於出料溫度徧高的出料區域1,減少其額定存礦容量,延長該出料區域1礦料的冷卻時間,降低其出料溫度;同時相應增加出溫度徧低的出料區域1的定容料倉16的額定存礦容量,使其總出料量不變。各出料區域1也可以在中央控制器自動控制下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出料工作,方便後繼輸送。中央控制器根據預存區的料位儀感知冷卻爐的總進料速度,實時調節各定容料倉16的每出料周期的額定存礦容量;中央控制器還與冷卻爐鼓引風機電控部分聯接,依據總進料速度,調節鼓引風量。
應用實例3:
某鋼廠燒結車間使用400平方米燒結機生產,產量為每小時700噸左右,高溫燒結礦採用附圖9所示的冷卻爐方案進行冷卻,爐體內徑12米。整個冷卻爐底劃分為十個面積一致的出料區域1,每個出料區域1布置一套相同的出料鎖風裝置,十套出料鎖風裝置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聯動工作,對整個冷卻爐而言就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均勻出料鎖風裝置,導料板14傾角為60度;檢修閘板7工作時處於常開狀態,只在檢修其下部設備時才關閉;根據各個出料區域1的面積及總來料量,在中央控制器中設定各出料區域1的額定工作流量,中央控制器控制調節各出料區域1對應的區域流量控制器9及旋轉密封閥18的額定出料速度使其實際出料速度與設定的額定工作流量一致,本應用實例中設定額定工作流量為每分鐘1.17噸。冷卻爐進料完畢開始工作時,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按設定的額定出料速度工作,燒結礦落入旋轉密封閥18中,出料,通過與中央控制器聯接的安裝在各旋轉密封閥出口下方的區域流量測量儀實時鑑測各出料區域的實際出料速度,並將實時數據傳輸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實時調節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及旋轉密封閥18的額定出料速度使其實際出料速度與設定的額定工作流量一致。這樣,面積相同的十個出料區域1各自以相同的速度出料,對整個冷卻爐而言就真正實現了同一水平面礦料的均勻水平下降。根據監測到的各出料區域1的出料溫度,中央控制器自動調節各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額定出料速度,對於出料溫度徧高的出料區域1,減少其額定出料速度使其實際出料速度也減少,延長該出料區域1礦料的冷卻時間,降低其出料溫度;同時相應增加出料溫度徧低的出料區域1的區域流量控制器9的額定出料速度,使其總出料量不變。中央控制器根據預存區的料位儀感知冷卻爐的總進料速度,實時調節各各出料區域1的額定工作流量;中央控制器還與冷卻爐鼓引風機電控部分聯接,依據總進料速度,調節鼓引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