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香港電影的秘密(香港電影的北上淘金記)

2023-07-16 05:36:08 2

1998年的尋常一日,在海外當寓公的劉鎮偉接到王家衛打來的電話。

三年前,他執導的《大話西遊》在香港一經公映,觀眾直呼「退錢」,不僅連累星爺剛創業的彩星電影公司賠到結業,連一向不重視藝術追求的香港影評界都不禁問道:「劉鎮偉這次拍了個什麼東西[1]?」

合拍方西安電影製片廠同樣認為這個項目很失敗,飾演牛魔王的陸樹銘是《三國演義》裡關羽的扮演者,他甚至希望上映時片尾不打自己的名字。為插曲《西天取經路遙迢》配樂的作曲家趙季平也說:「當時香港那邊來找我配樂,但是那個電影我不是太能接受,就隨便配了一首。」

票房滑鐵盧令劉鎮偉決心息影,直到王家衛幾年後突然道喜,這部電影在內地火得不得了。劉鎮偉起初還以為是老友騙自己出山,直到周星馳告訴他:《大話西遊》的盜版碟已經賣瘋了。

《大話西遊》裡的周星馳與劉鎮偉

挽救劉鎮偉導演生涯的是內地大學生。1997年初,清華大學為學生宿舍配備了電視,這部充滿無釐頭橋段與後現代主義的解構喜劇終於等來平反昭雪。在網絡聊天室與BBS論壇的勃興期,「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但我沒有珍惜」式的金句實現了病毒式擴散,令《大話西遊》迅速翻紅。

一邊被狂批,一邊被封神,多年之後,媒體問及《大話西遊》冰火兩重天的「歷史評價」,復出後掙到個人資產一個億的劉鎮偉如是恭維道:「這說明香港觀眾看電影不如內地觀眾有深度,沒有發掘到我蘊藏在電影中的一些有意義的東西[2]。」

劉鎮偉當然不是唯一獲益於內地的香港導演,從老港片的1.0時期,到合拍片的2.0時期,再到如今的3.0時期,香港電影留給內地觀眾無數經典記憶的同時,內地市場其實也給香港的創作者餵飽了飯。

然而在北上拍片二十年之後,港片這碗飯卻越來越端不穩,明星越拍越老——平均年齡50 的TVB一代還在挑大梁;主題越拍越舊——廉政公署or悍匪巨富,港味越拍越淡——無釐頭沒了,黃飛鴻沒了,連《家有喜事》這種合家歡都湊不起來,吳孟達、廖啟智、陳木勝、曾江等人的相繼離世,更加劇了這種落寞情緒。

為了挽回港片榮光,陳可辛成立了泛亞洲製片公司Changin』 Pictures,不過他的選擇不再是大銀幕,而是成為流媒體的供貨商。在首批項目中,擱置多年的《醬園弄殺夫案》也將在與章子怡的合作下拍成劇集,談及為何繞過「制發放」,陳可辛坦言:電影工業本就很難支持「作品」,影院生存壓力之下更會如此,沒法不改行[3]。

從「東方好萊塢」時期的生財利器,到隨著電影行業一道戴上「特困」帽子,香港電影這塊華語片的金字招牌,究竟是怎麼每況愈下的?

01困局:生與死

1990年聖誕節前夕,準備度假的王晶被老闆向華強抓了壯丁。

這位賣座導演被要求下周繼續捲起來,拍上次討論好的一個電影,年後上院線。王晶當即表示,連演員的影子都沒見到。向華強告訴他,已經跟周星馳、劉德華談妥了。王晶又說沒劇本,把片名與主演加起來,自己手上就十個字,「有道上背景」的老闆淡定回答:「我不管,我都賣掉了[4]。」

這部從籌備到上映僅耗時5周、靠港大中文系畢業的導演熬夜趕工的電影,就是票房大賣3130萬港幣的《整蠱專家》。資金到位、限期上馬、限期收工,邊拍邊寫,現寫現拍,是港片製造的常態。如同才子金庸信手連載,不少老港片的劇本都靠現場遞紙,粵語叫「飛紙仔」。無數享譽後世的經典,都是這樣趕出來的。

趕工的不僅是劇本,還有演員。周潤發客串《英雄本色》時,身兼4部片約,「小馬哥」一開始定的不是他,而是英文名Mark的鄭浩南。不料周潤發拍了幾場,吳宇森覺得他很出彩,就在現場一直加戲,加成了主角。當時影壇盛傳「劉十三」「鄭九組」,是說劉德華一年拍了13部電影,鄭裕玲同時在9個劇組拍戲。

黃金年代的港片港味

如此不規範的產品線,為何產的不全是爛片?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David Bordwell)曾在傳播學領域分析過香港電影的反常秘訣:港式美學就是把要表現的事物推到極致,誇張過分,快速予人感官刺激,令觀者爽到忽略它劇情、結構上的不合理,所謂「盡皆過火,儘是癲狂」。

雖然香港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巔峰期一年300多部的產量僅次於美國和印度,但好萊塢製片廠的三大基石——明星制、流水線生產制、製片人中心制,香港電影只學去前兩個[5],唯獨沒學會的就是製品人中心制。

香港拍片沒有製片人做通盤管理,而是靠藝術家的靈感和狀態硬頂,屬於有類型而沒工業,有體系但沒章程。比起有備無患,隨機應變才是香港人的哲學。粵語裡有個詞叫「執生」,即事前沒有準備或臨時有變,要懂得靈活應對。

旅居香港的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發表過一組「非正式解決方案」(informal solution)的系列作品,也體現了香港人利用有限資源解決問題的思路:水管壞了不去整修,而是接個塑膠袋在上面。

所以,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其實是「作坊的全盛時代」,其專業分工、組織結構雖比同時期的臺灣和內地完善,但與「綠燈委員會」(Greenlight Committee)層層把關的好萊塢相較,隨意性大、穩定性差、風險度高——存在結構性缺陷。業界對於爽片的路徑依賴,更是一把雙刃劍,導致香港電影從極盛到極衰都很迅速。

好萊塢之外,香港、歐洲都屬導演中心制

隱患出現在1988年。當時港片行情正旺,外埠收益遠超本土,引來熱錢湧入。臺資為賺取高額利潤,在德寶、嘉禾、新藝城之外建立了新寶院線。多出一條院線後,出口端需求激增,當年僅港產片發行量就比1987年高出30多部[6]。

張艾嘉提到,投資方那陣子認定凡有港星參演的就好賣;爾冬陞也講,臺資進來就像點菜,指定主題和主演後,就急著讓你出貨;王晶的回憶更具體:晚上6到12點在邵氏拍周星馳,12點開車去嘉禾拍成龍,有一年導演作品7部,監製作品3部,聽見膠捲轉動就想吐[4]。

永盛公司做《英雄好漢》,劇本是編劇文雋4天拼湊出來的,票房大賣後,公司覺得不少素材沒利用上,便拉來當紅歌星譚詠麟花幾天時間補拍支線,剪出的前傳《江湖情》,同樣收穫2100萬港幣的票房。王晶自己都承認:「為了追逐商業利益,大家開始瘋狂拍片,底線也無限放低,最終影片品質參差不齊[7]。」

這種「廢物利用」的撈錢法,結合港片本就隨性的創作模式,加劇了製片生態的惡化。截至1993年,共有250部臺資港片未能如期交貨[6]。混亂的項目管理、居高不下的片酬與濫拍同質的劇情,令臺方愈發感到投資港片不再是一樁好生意。

90年代野蠻生長的港片就像香港的招牌

1993年5月,臺灣地區片商與香港電影從業者協會進行談判,希望抑制港片製作成本,提議被拒後,前者爽快宣布撤資。臺資離場的底氣,是此前一年只能進8部進口片拷貝的臺灣市場放寬了上述限制,並在汪辜會談後開放片商赴內地拍攝。臺資的這一步「上屋抽梯」,使得香港電影一時間失去了最大的買主。

港片式微的第二個因素則是好萊塢工業體系的降維打擊。1993年,《侏羅紀公園》一經上映,就以6000萬港幣的票房刷新了香港影史紀錄[6]。當時數字好萊塢早已完成產業升級,硬體有視覺系大片,軟體有新浪潮一代,到1997年《鐵達尼號》在香港票房破億時,六成票房已被外語片收入囊中。

與此同時,愈發風靡的影碟與盜版也令港片遭遇不小的衝擊,VCD、DVD在90年代中期的相繼問世,哺育了那些小鎮青年出身、依靠閱片量自學成才的賈樟柯和昆汀·塔倫蒂諾,卻幾乎摧垮了依賴影院放映的香港電影產業。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捆稻草出現在1997年,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摧枯拉朽地令港片的海外市場失守。僅看「片花」就敢豪擲千金的東南亞,一直是港片的主要輸入地,卻因經濟危機再也無力承擔價格高昂、製作草率的港產片。

諸多因素疊加下,香港電影的產量由1993年的200多部下跌到2002年的90部與2003年的70部[8]。院線不得不見風轉舵,堅持放港片的倒閉的倒閉,改商場的改商場。捧出李小龍的嘉禾公司,斧山道的片場都被政府收回,連根據地都沒守住。

1996年,陳可辛拍出了代表作《甜蜜蜜》

杜琪峯形容,97、98年是香港電影的最低潮,市場預期變了,無論如何遊說都拉不來投資,壓低到五六百萬港幣都沒戲,後來是找朋友借了250萬才拍完《槍火》,從此不得不押注房地產[9]。

陳可辛更慘,96年剛憑《甜蜜蜜》確立了江湖地位,第二年整個行業就完蛋,堪比江蘇蘇寧隊20年奪冠,21年解散。

02遠徵:破與立

如果說當時的香港是無片可拍,那麼當時的內地則是無片可放

在1994年之前,內地電影一直是計劃經濟下「統購統銷」的產物,用第五代導演何平的話說:「觀眾想看什麼由電影院定;電影院放什麼由發行公司定;發行公司發什麼由製片廠定;製片廠導演拍什麼由製片廠廠長定[10]。」定來定去的結果是,看電影成了花錢受教育。

1994年,《亡命天涯》等外語分帳片得以引進後,觀眾雖然重新回到了影院,套路陳舊的國產片卻不得不繼續走麥城。1994年至2000年,每年10部的進口大片繁榮了中國電影市場,卻也佔據著內地70%的票房[7]。加之中國加入WTO時的「市場開放」承諾,分帳大片的數量每年還要再加10部。

CEPA籤訂現場,2003年

內地電影與香港電影這兩個「難兄難弟」,一個缺產品,一個沒市場,而且都面臨好萊塢的全球制霸。

基於這一背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2003年應運而生,它不僅把香港電影從谷底拉了上來,並且為港導北上打開坦途,港產片不再佔進口電影配額,合拍還被給予諸多優惠[11]。

對香港電影來說,北上不僅能吃飽飯,而且也是新的歷史機遇。

2004年,CEPA實施的頭年,華語電影就在同進口片的拉鋸戰中奪回了市場,內地票房前三位《功夫》《十面埋伏》《天下無賊》都是合拍之作。其中《功夫》不僅在香港收穫刷新港產片票房紀錄的800萬美元,在內地也有2000萬美元進帳。

作為一部全球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非英語電影,《功夫》至今仍是YouTube上最受西方觀眾青睞的周星馳電影,上述成績並非只得益於「港式動作 美式特效」的技術升級,而是深刻體現了老港片的新變化。

自《臥虎藏龍》鵲起之後,好萊塢「六大」紛紛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其中哥倫比亞影業看中周星馳在亞洲的影響力,願為《功夫》承擔95%的製作成本與全球發行費用。對此,哥倫比亞亞洲區總經理Barbara Robinson只提了一個要求[7]:

影片拍攝前必須拿出一個結構完整的劇本。

港片一直有三項短板:輕視劇本創作、忽略劇情結構、缺乏財務預算,其中沒劇本是首當其衝的弱環。為了讓西方觀眾理解港式無釐頭,周星馳專門花了18個月打磨劇本,這才鍛造出了《功夫》跨越文化藩籬的可能性。

CEPA初期的合拍片

受益於蔚然成風的合拍浪潮,唐季禮的《神話》、陳木勝的《寶貝計劃》和于仁泰的《霍元甲》都站著掙到了錢。2006年中國十大賣座電影中,陸港合拍片佔據6席,並在頒獎禮上斬獲頗豐。

香港電影並不只有90年代的古惑仔與聶小倩,上述流傳在短視頻裡的經典,也都是如假包換的香港電影。些影片的共同點是娛樂性與藝術性並重,在充分尊重市場的前提下,打造出了1 1>2的雙贏格局。

港片在2.0時期不僅沒有斷絕,而且拓寬了類型題材,製作也比以往更為精細。只有回頭看我們才會發現:這些大片的背後,是電影產業的悄然嬗變,是社會環境的革故鼎新。

更大的市場、更緊密的合作、更豐厚的回報,刺激起體量更大的資本注入香港電影,典型案例便是《赤壁》。留洋歸來的吳宇森,正是靠著內地市場對於本土大片的需求,煥發了導演生涯第二春。

除了梁朝偉、金城武、張豐毅等來自陸、港、臺、日的巨星,《赤壁》特效鏡頭超過1000個,重頭戲的CG規模堪比《指環王》。由於預算高、風險大,片方把目光投向了亞太。在《赤壁》6億人民幣的投資中,只有1.5億來自內地,剩下主要來自日本的Avex公司、韓國的Showbox電影、臺北中環國際與香港渣打銀行[13]。

在工業完善的好萊塢,製片方發行方銀行保險公司四位一體保障電影拍攝,早已有一套成熟的融資模式。《赤壁》的拍攝亦如此,吳宇森的美國公司Lion Rock Productions先取得成片擔保公司Cine Finance的完成片保險,香港渣打銀行再參照「預售合同貼現」和「缺口融資」的標準,為影片拍攝提供部分貸款。

《赤壁》在融資和發行體系上提升了香港電影乃至中國電影的層次。而各方入局的信心,除了三國題材本身的風靡,就是看重吳宇森的名導效應。由於版權預售做得很好,《赤壁》上映前已經覆蓋了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電影的1.0時代,《赤壁》這種大片是拍不了的:一是老港片的投資體量受限於市場規模;二是老港片製作不規範,拉不來銀行和保險業託底。而在陸港合拍階段,票房有了新的想像空間,香港卓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在金融市場的定位,正有利於這類商業化、標準化、國際化的本土大片的生成。

在「大片熱」中最如魚得水的香港導演,是「鬼才」徐克。在港導集體下崗的90年代末,徐克也曾闖蕩好萊塢,但除了港式班底的《順流逆流》,幾部美國題材拍一部賠一部。在好萊塢的拍攝製度下,徐克的想像力十分受限,一度被美國同行懷疑是否應該去「找個廠」。

而在大洋彼岸,類型片基礎薄弱的內地卻給了徐克任意發揮的空間。《七劍》「初下天山」後,一年華誼一年博納的《狄仁傑》《龍門飛甲》則讓這位張徹、胡金銓的嫡系傳人扎住了擂臺。與周星馳合作的《西遊伏妖篇》,將武俠向魔幻升級,工業上的狂飆突進,也為3.0時期的「港片 主旋律」埋下伏筆。

影評人徐元認為,香港導演之所以在合拍初期佔盡優勢,得益於這批人在工作中體現出的共性:沒錢都能硬頂,所以不超支——這是高性價比;趕工輕車熟路,所以不超期——這是高交付率;吃飯傢伙要緊,所以很聽話——這是高配合度[14]。

粵語裡「搵食」二字最適合描述這群北上的謀生者,香港電影人很會迎合市場,不做賠本賺吆喝的買賣,絕少以藝術家自居,打工只為乾飯。也正因為港導的這一特點,越是在港九本埠屈居二三流的,在「大幹快上」的內地電影市場越容易受到資本青睞。

已故導演羅啟銳的《歲月神偷》,是「大片熱」中的另類

但香港畢竟是有藝術家的,比如拍《女人,四十》的許鞍華。「天水圍」系列在內地根本賣不掉,只能由王晶出於「鄉誼」多拍幾部爛片來養。2012年,許鞍華大師手筆的《桃姐》,終於同時徵服了兩地觀眾。可相對於內地7000多萬票房的「異數」,金像獎的殊榮或許才是這類電影的基本盤。

那一年,中國有了第一部票房破10億的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作者卻不是香港人,而是內地導演徐崢。它的市場表現兩倍於《龍門飛甲》,五倍於《一代宗師》和《寒戰》。像是一抹屬於未來的哀愁,彼時的港聲港色,正像電影中的桃姐一樣老去。

03消逝:金與沙

2010年,莊文強拍了港產喜劇《飛砂風中轉》,親手解構了包括其編劇作品《無間道》在內的香港警匪片。

這部電影只有一個主題,就是人到中年的古惑仔如何躲避當大哥:陳小春飾演的火楠只想開餐館,三句話不離消費;鄭伊健飾演的燕子文,出獄後一心要往港大念經濟,對幫位沒有興趣。

《無間道》三部曲是SARS時期的「救市之作」,無論是關錦鵬的輕攏慢捻,還是王家衛的唱念做打,都無法替代這一類型之於港片的中流砥柱作用。而在《飛砂風中轉》裡,莊文強幾個包袱就令過時的「剛需」破防:

連黑幫都沒了,黑幫片還有什麼前途?

《飛砂風中轉》中拒絕幫位的燕子文

如果說在合拍初期,「香港經驗 內地市場」還鍛造出《男兒本色》《導火線》《葉問》等迴光返照的經典,但近幾年令人眼前一亮的港片,就只剩下老驥伏櫪的《無雙》。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正是行業北上造成的留守產業空心化

以往評論者聚焦的點,多是港片合拍下的「因地制宜」——在1.0時期,拍古惑仔和無釐頭;在2.0之後,拍鋼鐵洪流與雖遠必誅。實際上,二十年前那次北上對香港電影的影響不止於此,不僅反應在內地,也作用於它的基本盤:生產線整體遷移帶來的產業空心化,令港片相繼失去了本土票房與招牌內容。

在2010年之前,除了《鐵達尼號》與《阿凡達》這種全球通吃的神作,香港電影在本土市場還能與好萊塢分庭抗禮。但在2010年-2021年間,香港票房歷史排名則被進口電影壟斷,前30裡只有排第26的《寒戰2》一部華語片,最諷刺的是,第25名甚至不是英語片,而是來自韓國的《釜山行》[15]。

但從電影院的收入來看,過去又是香港電影最好的十年,香港電影協會(MPIA)的數據有利駁斥了「香港電影衰落與經濟萎縮相關」——2010年香港本土票房是13.4億港幣,比2009年的11.2億增長19.6%;從2015年到「新冠」爆發的2019年,香港票房每年都超過了18億港幣[16]。

換句話說,消費的盤子雖然變大,但港片卻沒有能力賺。《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顯示,2012年-2018年,外語片拿走了香港市場70%-80%的票房,而剩下的華語片又以合拍片為主,港產片苟延殘喘。

按官方定義,合拍片必須滿足兩個要件:一是出品公司至少有一間在香港註冊;二是監製、導演、編劇、男女主演中50%以上由香港永久居民擔任[17]。合拍片大多銷往內地,很難同時兼具「錢味兒」和「港味兒」。

香港電影正是在這一階段出現了脫鉤分化,即「北上派」的合拍片與「留守派」的港產片。前者強調「兼容並包」,模糊地域身份,追求文化同構,規避準入障礙;後者則持續去類型化,僅以市場角度觀察,多為小題材、小製作的「自娛自樂」。

林超賢的《紅海行動》是前者的代表,它在內地市場收穫36.5億人民幣,而在香港本土則只拿下區區871萬港元。

在一眾「最懂內地的香港導演」的B面,香港電影產業空心化的後果之一,是原先邊緣化的俚語明星意外發跡——講粵語脫口秀「棟篤笑」出身的黃子華,主演的電影在過去十年裡三奪本土票房桂冠。讓《金雞SSS》《棟篤特工》《乜代宗師》這類喜劇小品喧賓奪主,足見香港類型片市場的急劇退化。

產業空心化的後果之二,是湧現了黃真真、麥曦茵、黃綺琳等一大批女性導演。老港片流行師徒制,拉片剪片不分晝夜共處一室,異性多有不便,因此「傳男不傳女」,女性從業者很難出頭。而在類型片工廠北上後,香港電影的造血系統為之一變,由片場教學向學院派轉化,客觀上促進了兩性機會均等[15]。

產業空心化的後果之三,則是人才斷檔片庫裡港星仍在風華絕代,現實中新秀卻已後繼乏人。合拍片一年比一年多用大陸明星,金像獎一屆比一屆又選內地影后。培養了劉青雲、古天樂、梁家輝等人的TVB藝員訓練班,一度在2015年關閉對外招募,只從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生、應屆港姐與選秀歌手等渠道選材。

無論是黃子華的俚語喜劇,還是女導演的愛情實驗,共同點都是成本低,處在留守派「尚能飯否」的區間。一部確定不能在內地上映的港產片,預算必須控制在600萬港幣以下,否則鐵定虧錢。沒有大投資,沒有任意取材的背景,沒有成本可控的人才隊伍,不僅造星困難,類型片衰退也是必然。

對普通觀眾來說,港片的衰落同樣肉眼可見:地標性建築銀都戲院早已改成甲級寫字樓,《古惑仔》的拍攝地旺角,則成了遍布連鎖電器和化妝品賣場的購物中心[18]。近來的香港影壇,更像一個融資中心而非製作工廠;近來的本埠院線,年輕觀眾更願意為進口片買單,華語電影在港九的票房,最多只到6000多萬港元。

但只有香港電影人自己明白,事實並非「北上淘金丟掉港味」,而是他們主動選擇了在當時來看更廣闊的市場。比如日後出任香港電影發展局委員的莊文強就表示:「所謂製作中心這回事,從來都是性價比和競爭的問題,製片人都是哪裡便宜去哪裡,哪裡有技術去哪裡,哪裡的優勢乎合製作去哪裡[19]。」

比如拍cult片出身的邱禮濤,在香港用三級片元素來包裝社會批判與人文關懷,偏愛在銀幕上「製造危險」;而到了內地,他的工作是在銀幕上「製造安全」,接拍的《拆彈專家》《莫斯科行動》僅從題材來看,幾乎淪為第二個林超賢。

莊文強、邱禮濤們可以跑來跑去,然而原汁原味的香港電影不能。香港電影表面上看是地域概念,而它實際上是個時間概念——即二戰結束到97金融危機前近半個世紀的歷史時段中,香港電影人依託動作、喜劇、驚悚等類型製造的文化產品。其產線主要來自本土,其市場覆蓋亞太、延申美歐。

在港片的黃金年代,它靠的也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技術,而是「風景這邊獨有」的藝術,它的走俏並非「技術換市場」,而是「藝術換市場」。藝術永遠需要現實土壤,現實卻未必需要同一種藝術,乃至於未必需要藝術。

王家衛《花樣年華》劇照

在北上之後,香港電影的「技術」不僅發揚光大,而且在Made in Hong Kong到Made by Hong Kong的進程中促進了中國電影的商業化、專業化與工業化。吳京《戰狼2》的成功背後,就有劉鎮偉與陳木勝的支招。

如今的林超賢,只想在主旋律裡複製林嶺東的血肉橫飛;而徐克只要能夠天馬行空,不在乎拍的是黃飛鴻還是楊子榮。

香港電影真正消逝的是它的「藝術」:沒有屎尿屁,沒有低俗喜劇,沒有鬼怪成精,港片失去了作「樂」工具。而留守下來的文藝片,變成《金都》《手捲菸》式的「螺螄殼裡做道場」,和老港片完全是兩個物種。在3.0時代,港產片很多依靠政府背景的創投資金拍攝,它挽救的不是電影工業,而是本地文化。

關於港片的未來,北上派編劇麥天樞曾與留守派導演有過一次頭腦風暴。後者表示過去拍警匪片,去警察公共關系科(PPRB)借服裝,只需要登個記,現在人家要先看你劇本——有沒有高職級的警長涉黑;犯罪分子有沒有穿警服作案;演警察的演員有沒有緋聞;在哪條街道開槍;雙方能持多少槍枝彈藥……[20]

比如2004年的合拍片《新警察故事》,內地演員孫淳飾演的「阿祖」他爹,級別就不低,還常年家暴,人設在今天肯定「立不住」。但寫過《湄公河行動》的麥天樞卻不以為然地說道:「如果穿服裝要申請,你把角色設計成便衣不就搞定了?」

04尾聲

陳可辛或許不是北上港導裡混得最好的,但一定是待得最透的。

從《如果·愛》的落地,到《投名狀》的轉型,從《武俠》的啞火,到踩準《中國合伙人》《親愛的》這類「中等體量現實題材」,陳可辛完整經歷了中國電影的市場大潮與類型沉浮。除了幫內地新導演做監製,陳可辛還帶出曾國祥、許宏宇兩大弟子。對中國電影來說,他不僅是「北上派」,而且是「做多派」。

相比文藝入骨、依然故我的許鞍華,陳可辛更懂市場;相比一年合拍、一年港產的杜琪峯,陳可辛則是「既來之則安之」。不少香港導演是在合拍片裡拍自己的東西,而過去幾年一直合作內地編劇的陳可辛則不然——他不是平移香港經驗,而是真正深入內地,乃至在《奪冠》融入主流敘事[21]。

但這樣的陳可辛如今也在思變,或者說在港片「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當下,他們不得不變。

從2012年到疫情前的2018年,合拍片數字由30部降為17部,在華語片中的票房佔比也從1/3降到1/4[17]。今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萬裡歸途》,已經深得港片3.0的賣相,就像林超賢、劉偉強拍的,但它的導演卻是內地少壯派導演饒曉志。

看上去是港導們趕不上趟了,但實際上香港電影最核心的資產,正是這群「過時」的創作者。而他們今天轉戰流媒體,也是為了在新的創作空間與選題方向上再度證明自己。跟二十年前的北上一樣,這是香港電影的第N次重新轉站創業。

當然以電影院的現實來看,恐怕不是香港導演更需要內地市場,而是內地市場更需要香港電影。截至10月20日,黃子華主演的粵語新作《還是覺得你最好》在內地票房破億。很難想像這種港產小片能在人民幣市場啃下這麼一塊肥肉。

當然,當中國電影率先實現「國產替代」,當市場需求被簡化為有限的「工業+類型」,那麼港導這把牛刀的確會越放越繡。莊文強過去說:「內地合作夥伴多會要求作品儘量簡單,甚至有時會被要求拍一些笨一點的東西。」

王晶現在講:「我拍喜劇再怎麼樣,都不如開心麻花讓大陸觀眾笑[4]。」

轉戰的在轉戰,留守的還在留守,放棄的也在放棄。王晶最近作為導演上映的三部電影豆瓣評分分別為4.1、3.8和3.5。而去年攢齊古天樂、梁家輝、吳鎮宇、林家棟等四大影帝的《追龍擒虎》只收穫了5.0的評分和2億票房。

所以對「香港電影吃老本」的口誅筆伐近些年甚囂塵上,不過環顧大陸同行們,似乎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綜藝咖忙著上綜藝,直播咖忙著帶貨,商業咖忙著賣保健品和開火鍋店,還願意追求藝術的則拍了一堆薛丁格狀態的作品。

香港電影吃老底,似乎也沒什麼丟人的。畢竟,誰又不是在吃老底呢?

全文完,感謝您的閱讀。

參考資料

[1]劉鎮偉:從此之後,我和《大話西遊》再無聯繫,中國新聞周刊

[2]劉鎮偉:香港媒體「強姦」我,今日早報

[3]金成陳可辛導演對談,叔叔的愛

[4]「執生」:拍到吐,搞笑慘,圓桌派

[5]西體中用,與好萊塢共謀巨片時代,國海證券

[6]香港電影演義,魏君子

[7]香港電影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知乎

[8]中國全球:1997年後的香港電影,傅葆石

[9]杜琪峯:說香港電影已死的人,並不懂何為電影,鏘鏘說

[10]《亡命天涯》的中國奇遇記,史料搬運工

[11]後CEPA時代香港電影整合營銷現狀研究,山西大學學報

[12]1995-2017:歷年香港電影公司本土票房累計大PK,昭和驚弓鳥

[13]中國商業影片境外融資案例研究——以電影《赤壁》為例,龍麗芳

[14]香港導演北上20年:從扛把子到乾飯人,槍稿Z

[15]去日苦多——香港電影十年,反派影評

[16]香港電影市道整體情況2010-2019,香港電影協會(MPIA)

[17]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2012-2018,香港電影協會(MPIA)

[18]港片再造:香港電影的復興,騰訊娛樂

[19]那些逐漸消失的香港電影院,界面

[20]香港警匪片,如何拍下去,吳莉莉,陳麗,曾卓衡

[21]陳可辛獨自上場,槍稿Z

[22]香港新世代監製,香港電影發展局

作者:魯舒天

編輯:戴老闆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戴老闆

,
同类文章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6月12日,有網友曬出陳冠希和秦舒培為女兒舉辦百日宴的照片,陳冠希抱著女兒盡顯父愛,身旁站著秦舒培和家人。網友還曝陳冠希女兒名字是Alaia,此前秦舒培曾多次被傳懷孕及在美國生產。去年陳冠希秦舒培曾同逛嬰兒用品店;今年1月有網友偶遇秦舒培,稱其肚子凸起;今年4月有爆料稱秦舒培已誕下女兒。秦舒培是90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工口遊戲,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工口遊戲其實就是日本遊戲產業裡面一些尺度較大的遊戲,我們也都了解日本的遊戲行業是很發達的,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涉及大尺度的色情遊戲,工口遊戲就是這個一個類別的,下面讓我們來盤點幾個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一、性感沙灘那個被碧撥蕩漾清可見底的海水圍繞的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的女團是一直是以性感而聞名,不僅在韓國有一大批的粉絲,就連中國和歐美國家也有一大票的粉絲,小編自然也是韓國女團粉絲大軍中的一員,看過韓國女團MV的人都知道,一向尺度是非常大的,各種誘惑性的東西看得欲罷不能,然而也正是因為尺度太大而遭到禁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禁播的MV。一、Stella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是發生在2010年廣西柳州的一次「豔照門事件」,那時候時下流行各種門事件,而廣西柳州莫菁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網絡上極大的討論,就是因為網友認為發帖者的行為已經超越了道德底線,莫菁門事件中究竟有什麼愛恨情仇呢?莫菁門事件:莫菁,女,廣西柳州人。2010年11月,一名柳州女子的不雅「豔照」在網際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是香港著名的女藝人之一,曾經還獲得1989年香港小姐的冠軍,可以說是一位老牌的港姐代表,曾經也有演過三級片,網上曾經有一種對於她的說法是「萬人騎」,說的就是她的感情經歷十分豐富,交往過很多任的男朋友,最後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陳法蓉介紹:陳法蓉,1967年10月2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宿遷,中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夫人,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表姐,大詩人徐志摩的表妹,看到這麼多人的名字你一定會驚嘆,而在網上曾有流傳蔣英與李雙江的婚外情事件也是引起不小的轟動,蔣英與李雙江是真的嗎,讓我們一起去揭秘事情的真相。蔣英簡介:蔣英生於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寧人,中國最傑出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港島妹妹和梵谷先生:天津嘉年華梁龍說:這不都坐著呢嗎我們說:坐下,牛逼安保說:菠菜賤賣。2019年10月28日 (114)|lululu0726:搖滾是音樂 聽音樂不聽音樂光聽歌詞?前戲不重要麼各位?2020年11月16日 (51)|死在柯本槍下:前面叨咕的是不是:上班了上班了他媽媽沒話說?2021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中國籃球解說員,看過NBA的朋友肯定對於他不會太陌生,柯凡搭檔過很多著名的體育解說員,但是因為在2015-2016NBA總決賽期間曝出的錄音門事件中侮辱了詹姆斯被球迷口誅筆伐,柯凡也因此被暫時停止工作反省,柯凡究竟有沒有被封殺呢?柯凡簡介:柯凡,男,北京市人,1986年3月29日出生。籃球解說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黃偉文是香港樂壇著名的作詞人,他給很多音樂人都寫過歌詞也都是耳熟能詳,比如說《可惜我是水瓶座》《浮誇》《下一站天后》《喜帖街》等等,他的歌能讓人產生非常多的共鳴,在病態三部曲中更是引起無數人對於愛情的遺憾,他的病態三部曲分別是哪三首呢?病態三部曲:《打回原形》《打回原形》講愛之卑微。在愛情裡面,人難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南極不季寞:90後聽這種歌的還有幾個2015年9月20日 (6017)|Ea-bon:真系好聽無得頂啊,睇下幾多人卑贊!!12015年12月2日 (2092)|麥芽先生:唱歌的也傻聽歌的也傻2015年3月27日 (867)|六級詞彙小能手:22歲的阿姨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喜歡著一個人。2017年10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