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06 02:28:36 2
專利名稱:表面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通過放電處理物體的表面的表面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作為這種表面處理系統,存在電暈放電錶面處理裝置和大氣等離子體表面改變系統,其將例如薄膜等待處理物體表面通過放電改性。作為這樣的表面處理系統, 例如日本待審專利申請公開No. 2002-292272公開了一種裝置,其中電暈放電產生在由電極夾保持的細長放電電極和接地輥之間,並且物體的待處理表面通過將例如薄膜等待處理物體移動在接地輥上來改性,使待處理物體與放電電極相交,同時使放電電極相對於沿放電電極的縱向延長的電極側導軌被保持,從而通過滑動單元以相對於電極夾可自由滑動的方式懸掛和保持電極側導軌。根據該裝置,通過將例如薄膜等待處理物體通過電暈放電進行改性,使物體的潤溼性在後續的印刷過程中提高,從而提高印刷字母的持久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根據前述表面處理系統,通過使薄膜高速移動來處理薄膜,因此,如果薄膜沿側向曲折前進(橫向移動),可能使放電電極跟隨該曲折移動。反之,需要將高壓電流提供到放電電極來進行電暈放電或等離子體放電,因而使用例如包皮電纜等包覆導體是可能的以使使用者有觸電風險。而且,電暈放電和等離子體放電導致從電極產生臭氧,因此應處理產生的臭氧。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表面處理系統,其中高壓電流流經其的導體可被絕緣,並且因而可處理產生的臭氧。用於解決所述問題的手段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表面處理系統,其包括放電電極和用於連接所述放電電極和電源的導體,用於通過由所述放電電極產生的放電將待處理物體的表面改性,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所述放電電極設置在其中;導管,其一端結合到所述殼體,所述導管允許所述導體布置在其內部,所述導管和所述導體彼此間隔開;和排氣部分,其設置在所述導管的另一端。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表面處理系統,還包括排氣扇,其用於將空氣從所述殼體朝向所述排氣部分抽吸。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殼體可移動地設置,並且所述導管可縮回地成形。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是第三方面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導管為可縮回的雙管。本發明的第五或第六方面是前述第三或第四方面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導體為可縮回的。本發明的第七到第九方面是前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項的表面處理系統,還包括臭氧處理單元,用於處理由放電產生的臭氧。本發明的第十到第十二方面是前述第七到第九方面中任一項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臭氧處理單元設置在所述導管中排氣部分的下遊側。本發明的第十三到第十五方面是前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項的表面處理系統, 其中,所述放電電極產生電暈放電,並且包覆有絕緣體。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導體布置在導管內部,並且因而可與外部絕緣,而且由放電產生的臭氧可從結合到殼體的導管的排氣部分排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除了由第一方面產生的效果,可有效地進行臭氧的排出行為和放電電極的熱消散。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除了由第一或第二方面產生的效果,導管可隨著殼體的移動縮回。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除了由第三方面產生的效果,導管通過改變雙管中的重疊長度變成可縮回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或第六方面,除了由第三或第四方面產生的效果,導管和導體隨著殼體的移動變成可縮回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到第九方面,除了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項產生的效果,臭氧可通過臭氧處理單元處理。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到第十二方面,除了由第七到第九方面中任一項產生的效果, 設置在導管排氣部分下遊側的臭氧處理單元可處理臭氧。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到第十五方面,除了由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項產生的效果,可處理鋁蒸鍍膜等。
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和優點將在閱讀下面的詳細描述和附圖時變得更加顯而易見,附圖中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表面處理系統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2是顯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圖1的沿線A-A的剖視圖。圖3是示出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的示意圖。圖4是示出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圍繞臭氧處理單元的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是參照附圖進行的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下面所描述的實施例不旨在限制權利要求中提出的本發明的任何內容。而且,下面描述的所有方案不一定是本發明必不可少的。通過應用與傳統系統不同的新穎的表面處理系統,可實現史無前例的表面處理性能,詳細內容描述如下。圖1到圖4顯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如圖3的示意圖中所顯示,用作本發明的表面處理系統的電暈放電錶面處理裝置包括用作電暈電極的放電電極2。放電電極2以其自身和接地輥1之間的指定間距布置,並且通過導體3與電力單元4連接。然後將電力單元4 和接地輥1彼此電連接,同時,接地輥1接地,並且將作為待處理物體的薄膜5從圍繞其卷繞薄膜5的卷R拉出,然後使拉出的薄膜5穿過接地輥1和放電電極2之間的部分,以通過由電極2產生的電暈放電使薄膜5改性。另外,電力單元4包括輸出單元6和用於控制輸出單元6的控制器7。本實施例中的薄膜5可例如為其表面由PP (聚丙烯)、PE (聚乙烯)等製成的薄膜。關於薄膜5的尺寸,使用厚度為40 μ m,寬度為380mm,長度為1000m的薄膜卷。表面處理系統安裝在多種包裝機中,用於例如印刷過期日期等的印刷機。通過將薄膜5上的印刷部分改性之後進行印刷操作,油墨附著力得到提高。如圖2中所示,放電電極2包括一對電極體2A,並且安裝在殼體11上。殼體11為具有上表面和四個側部11A、11B、11A、11B的箱狀,並且在其底側具有開口,放電電極2以殼體11覆蓋放電電極2的方式布置在底側。另外,側部IlA成形得比側部IlB長。以這種方式,放電電極2設置在殼體11內部,因而防止電暈放電中產生的臭氧擴散。同時,根據本實施例的放電電極2的電極體2A以軸向長度為125mm、直徑為16mm的圓柱形狀成形。將這樣以圓柱狀成形的電極體2A的外周包覆例如陶瓷等絕緣體2B,以使絕緣體 2B用作電介質體。由於電極體2A以圓柱狀成形,並且以這種方式包覆有絕緣體2B,因此可控制來自電極體2A的局部放電。因此,變得可能對薄膜上具有鋁層的鋁蒸鍍膜進行表面處理。換句話說,雖然如果局部放電施加到鋁蒸鍍膜,鋁層中形成有孔,但是根據本實施例的電極體2A包覆有絕緣體2B,因而能夠控制局部放電。殼體11對應於接地輥1的長度伸長,而基本上對應於接地輥1的寬度的殼體11 的寬度設置得略大於接地輥1的寬度。如圖2中所示,電極體2A沿接地輥1的圓周方向並排設置。多個滑動體12設置在殼體11的上表面上,而一對右-左引導杆13布置在殼體11 的上表面上,以使滑動體12可沿引導杆13可滑動地移動。引導杆13基本上與接地輥1平行布置,並且固定到系統的機器主體。導管21的一端結合到殼體11。導管21為雙管,包括第一管22和第二管23,第一管22結合到側部11B,第一管22的第二端部插入穿過第二管23。第二管23的內徑大於第一管22的外徑。第一管22部分地並且寬鬆地插入第二管23中。用作排放口的排氣部分 24設置在導管21的另一端處。第一和第二管22,23之間的重疊部分的長度至少大於第一管22的直徑。換句話說,重疊部分的長度是第一管22插入第二管23中的長度。第一和第二管22,23都由具有絕緣性能的硬質材料製成,例如由透明的聚碳酸酯製成,第一管22的第一端結合到殼體11,而第二管23結合到臭氧處理單元31的排氣通路32。而且,導管21 布置成與薄膜5的傳送方向相交,並且從接地輥1伸出。導體3設置在導管21內部。導體3包括第一導體25和第二導體沈,其由導電材料製成,從而由管制成的第一導體25具有第二導體沈的第一端可滑動地插入的第二端。中空管或實心構件可用作第二導體26。然後將第一導體25的第一端和放電電極2通過連接材料觀彼此電連接。絕緣安裝構件27固定到第一導體25的兩側。通過將這些絕緣安裝構件27固定到第一管22,將第一導體25安裝到第一管22的中央。而且,絕緣安裝構件27固定到第二導體沈的第二端,從而通過將絕緣安裝構件27固定到第二管23的第二端,將第二導體沈安裝到第二管23的中央。因此,當沿引導杆13移動殼體11時,第一管22相對於固定的第二管23移動,並且同時,第一導體25相對於第二導體沈移動。在該情況下,如圖4中所示,可提供移動驅動裝置14,其執行驅動控制,以沿引導杆13移動殼體11、第一管22和第一導體25。如圖4中所示,臭氧處理單元31結合到導管21的排氣部分M。臭氧處理單元31 包括排氣通路32,其中設置流量監測裝置33、過濾器34、用作臭氧處理手段的臭氧催化劑 35、排氣扇36和臭氧濃度檢測器37,其布置順序從排氣部分M側開始。同時,二氧化錳用作本實施例中的臭氧催化劑35。通過驅動排氣扇36,空氣從殼體11側抽吸到排氣通路32以排氣,同時流量檢測裝置33檢測氣流來查看排氣扇36的運行情況。於是,當排氣量小於預設量時,電暈放電錶面處理裝置停機。過濾器34捕獲與排氣混合的塵土等,從而使已經從其去除塵土的排氣通過臭氧催化劑35,由此分解包含在排氣中的臭氧而不妨礙臭氧催化劑35。然後使已經通過臭氧催化劑35並且其臭氧已經分解的排氣通過排氣扇36,從而送出到臭氧濃度檢測器37,然後通過臭氧濃度檢測器37測量包含在排氣中的臭氧量。當測量的臭氧量少於或等於參考值時,排氣被排放到外側。根據本實施例的臭氧濃度檢測器37用作通過排氣通路32的臭氧量監視器,包括信號發出裝置(未示出),其在臭氧量超過預設的濃度控制水平時,將信號傳送到控制器7。而且,控制器7結合有用於使輸出部分6的運行停機的程序,以在信號已經由信號發出裝置傳送到控制器7時切斷傳送到導體3的電力。因此,即使臭氧量超過濃度控制水平,來自放電電極2的放電仍能夠自動關閉,因而確保更高的安全性。雖然根據本實施例的臭氧濃度檢測器37包括信號發出裝置,但是本發明不必限制到本方案,而是可設置提醒裝置,其在臭氧量已經超過濃度控制水平時,通過發出聲音或光提醒通過排氣通路32的臭氧過量。接下來描述電暈放電錶面處理裝置的性能。高壓電流通過導體3由電力單元4施加到放電電極2,以通過放電電極2產生電暈放電,因而通過該電暈放電使薄膜5改性。此時,導體3封裝在導管21內,而沒有暴露於外部,以由此與外部絕緣,因此可確保導體3的絕緣無需包覆導體3。然後,在電暈放電時,排氣扇36運行,因而使包含在殼體11中的臭氧的空氣通過導管21,由臭氧處理單元31抽吸並且排出。然後,放電電極2和導體3中產生的熱通過從殼體11到排氣部分M的氣流朝向外部消散。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暈放電錶面處理裝置,其用作表面處理系統,包括放電電極2和用於連接放電電極2和用作電源的電力單元4的導體3,以通過由放電電極2產生的放電使作為待處理物體的薄膜5的表面改性,其中,放電電極2設置在殼體 11中,導管21的一端結合到殼體11,然後導體3布置在導管21內部,導體3與導管21間隔開,而且排氣部分M設置在導管21的另一端。因此,由於導體3布置在導管21內部,導體3與導管21間隔開,因此導體3可與外部絕緣,並且由電暈放電和等離子體放電產生的臭氧可從結合到殼體11的導管21的排氣部分M排出。而且,根據傳統的電暈放電錶面處理裝置,由於導管和導體單獨設置,因此導致裝置尺寸龐大。但是根據本實施例的電暈放電錶面處理裝置,導管21和導體3不需要單獨設置,並且導體3布置在導管21內部,因此僅通過所述的一些,可產生尺寸減小的效果。而且,根據本實施例,提供用於將空氣從殼體11抽吸到排氣部分M的排氣扇36。 因此,可有效地進行臭氧的排放和放電電極的熱消散。而且,根據本實施例,殼體11可移動設置,而導管21可縮回地成形。因此,導管21可隨著殼體11的移動而縮回。而且,根據本實施例,導管21是可縮回的雙管。因此,第一和第二管的重疊長度可改變,因而導管21可縮回地操作。由於重疊長度可調節,因此由硬質材料製成的管材料可
用於第一和第二管。而且,根據本實施例,導體3可縮回,因此導管21和導體3隨殼體11的移動變成可縮回的。而且,根據本實施例,提供用作臭氧處理手段的臭氧催化劑35,用於處於由電暈放電和等離子體放電產生的臭氧,因此通過臭氧催化劑35處理臭氧。而且,根據本實施例,殼體11設置在導管21的上遊側,而用作臭氧處理手段的臭氧催化劑35設置在導管21的另一端側。因此,臭氧可通過設置在導管21的排氣部分M 的下遊側的臭氧催化劑35進行處理。進一步地,根據本實施例,即使放電電極2產生電暈放電,放電電極2仍包覆絕緣體2B,並且因而可控制局部放電。因此,能夠進行鋁蒸鍍膜等的處理。而且,作為本實施例的效果,即使薄膜5曲折前進,因而印刷位置側向移動,但是殼體11仍可通過移動驅動裝置14而移動,以跟隨側向移動。此外,為了使在導管21內部的導體3可見,並且因此可查看導管內部的導體3的狀態,導管21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而且,第二管23的內徑做得比第一管22的外徑大,以在第一管22的另一端側和第二管23的一端側之間形成間隙,兩個管在都處於插入狀態時彼此不接觸。因此,第一管22可平滑地移動。而且,第一管22和第二管23的重疊長度至少大於第一管22的直徑,而且空氣抽吸到設置在比殼體11更下遊側的排氣部分24,因此,即使間隙存在於第一管22的另一端側和第二管23的一端側之間,一個插入另一個中,則臭氧仍不向外洩漏。同時,本發明不限於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多種修改形式是可能的。在本實施例中, 導管顯示為雙管。但是不限於雙管,三根或更多根管可成形為套管。此外,類似地,關於導體,不限於兩個導體,三個或更多個導體可滑動地結合。而且,可使用用於熱處理臭氧的熱處理過濾器和用於吸附臭氧的吸附過濾器作為過濾器34,使這些過濾器用作臭氧處理單元。而且,殼體11的外形不限於本實施例中所示的矩形形狀,因此可相應地選擇。而且,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中,作為導管,通過僅使用一根導管等,可採用不可縮回的導管,並且在該情況下,無需說,僅使用一個導體來採納利用不可縮回導體的方案。此外,根據本實施例的放電電極2是一對電極體2A,2A。但是電極體可以是一個。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使用電暈放電錶面處理裝置。但是,代替該裝置,可使用大氣等離子體表面處理系統。而且,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中,空氣傳送裝置可設置在殼體11側,結果,空氣可通過空氣傳送裝置從殼體11側傳送到排氣部分和排氣通路。
權利要求
1.一種表面處理系統,包括放電電極和用於連接所述放電電極和電源的導體,用於通過由所述放電電極產生的放電將待處理物體的表面改性,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所述放電電極設置在殼體中;導管,其一端結合到所述殼體,所述導管允許所述導體布置在其內部,所述導管和所述導體彼此間隔開,和排氣部分,其設置在所述導管的另一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表面處理系統包括排氣扇,其用於將空氣從所述殼體朝向所述排氣部分抽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殼體可移動地設置,並且所述導管可縮回地成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導管為可縮回雙管。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導體是可縮回的。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導體是可縮回的。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表面處理系統包括臭氧處理單元, 用於處理由所述放電產生的臭氧。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表面處理系統包括臭氧處理單元, 用於處理由所述放電產生的臭氧。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表面處理系統包括臭氧處理單元, 用於處理由所述放電產生的臭氧。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臭氧處理單元設置在所述導管中的所述排氣部分的下遊側。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臭氧處理單元設置在所述導管中的所述排氣部分的下遊側。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臭氧處理單元設置在所述導管中的所述排氣部分的下遊側。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放電電極產生電暈放電,並且覆蓋有絕緣體。
1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放電電極產生電暈放電,並且覆蓋有絕緣體。
1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處理系統,其中,所述放電電極產生電暈放電,並且覆蓋有絕緣體。
全文摘要
一種表面處理系統,其能夠使高壓電流流經其的導體絕緣,並且能夠處理產生的臭氧。所述系統包括放電電極2和用於連接放電電極2和電力單元的導體3,以通過由放電電極2產生的放電將薄膜表面改性。放電電極2設置在殼體11內部,導管12的一端結合到殼體11。導體3設置在導管21內部,排氣部分24設置在導管21的另一端。通過將導體3布置在導管21內部,導體3可與外部絕緣。而且,由電暈放電產生的臭氧可從排氣部分24排出,使臭氧由臭氧催化劑等處理。
文檔編號H01T19/00GK102210074SQ20098014486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1日
發明者倉重博, 塚本真也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