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
2023-07-18 04:23:51 1
專利名稱: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具體地說是屬於淡水經濟蝦類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克氏原螯蝦原產北美洲,俗稱淡水小龍蝦,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軟甲亞綱十足目蜊蛄科,1929年由日本人將該蝦帶入我國,目前已廣泛分布於我國的河溝、池塘和各大水系中,並已成為我國淡水養殖的重要經濟品種。由於克氏原螯蝦的市場消費量及出口加工數量快速增長,其野生資源數量正在急劇減少,因此,通過人工養殖的方法來增加克氏原螯蝦的產量已成為滿足加工出口和消費市場需求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養殖所需的克氏原螯蝦苗種主要來自天然水域,隨著天然資源數量的下降,人工繁殖克氏原螯蝦已成必然趨勢。 雖然國內的克氏原螯蝦養殖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但制約克氏原螯蝦產業化發展的幾個瓶頸問題目前仍未得到有效的解決,其中最突出的是規模化養殖所需的種苗配套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工育苗效率低下,親本運輸和暫養成活率低,育苗產量低,效益差,一般池塘育苗畝產僅有幾萬尾,育苗效益難以提高。育苗產量低與克氏原螯蝦懷卵量少、產卵不同步、蝦苗規格不整齊及自相殘殺率高有關。目前生產上多採用自繁自育的蝦苗繁殖方法,或採用外購蝦苗進行放養,由於蝦苗產量低且來源不足嚴重製約了放養密度的提高,因此目前的克氏原螯蝦養殖產量和效益普遍較低,因此如何提高育苗產量已成為克氏原螯蝦養殖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這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該方法通過在育苗池的土埂上建造蝦巢、改善育苗池生態和採用蝦苗捕大留小技術的應用,可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成活率,以提高蝦苗的產量。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採用以下工藝步驟包括克氏原螯蝦人工蝦巢構建、育苗池生態改良和蝦苗捕撈三大步驟,特徵在於
(O克氏原螯蝦人工蝦巢構建
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設置繁殖專用土埂,土埂高I. 0-1. 5米,土埂斜坡的坡比為2-4 1,在水面線附近的斜坡上打入1-10排直徑為6. 0-10釐米、深度為20-50釐米的若干個洞穴作為親蝦繁殖的巢穴;洞穴之間的間距為10-50釐米;為防止洞穴塌陷,洞穴中插入長20-50釐米,直徑為5. 0-9. O釐米的管道,管口與土埂斜坡齊平。(2)育苗池生態改良
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栽種水生植物以改善育苗池生態環境;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鋪設微孔增氧管,所述微孔增氧管管徑為2. 0-5. O釐米。(3)蝦苗捕撈蝦苗孵化後需精心餵養管理,每天用蝦籠捕撈體長為2. 0-8. O釐米的蝦苗,蝦籠的網目為I. 0-1. 5釐米。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洞穴內插入的管道是塑料管、玻璃纖維管或竹管。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洞穴中插入的管道上設有管道孔,所述 管道孔的孔徑為I. 0-2. O釐米,管道孔間距為I. 0-10. O釐米。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水草栽種的間距為O. 3 - I. O米,覆蓋率為育苗池面積的40% - 80%ο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水生植物的栽種時間為伊樂藻在10月至翌年4月栽種,輪葉黑藻在3月播種。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微孔增氧機的功率配置為每15 — 20畝/2. 2 kw。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水生植物為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茭草、黃絲藻、水花生、水葫蘆和小浮萍或一種或兩種以上。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I、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設置土埂,並在土埂上建造人工洞穴供親蝦穴居可提高親蝦投放密度與放養成活率;2、洞穴分布密度可隨意調節且分布規則,可避免親蝦過於擁擠而相互幹擾;3、取出洞穴中的管道便可捕獲親蝦,省工省力且捕撈效率較高;4、可通過調控親蝦數量來調節育苗池中幼體的密度,以降低蝦苗間的自相殘殺率;5、洞穴中插入帶孔管道後可避免土埂因親蝦掘洞而塌陷;6、帶孔管道透氣、透水,且易於親蝦攀爬和棲息;7、在育苗池中栽植多種水草可作為親蝦和蝦苗的隱蔽物,同時具有改良生態的功能,有利於提高親蝦、蝦苗的成活率和育苗產量。
圖I為本發明池塘苗池中土埂人工洞穴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洞穴中帶孔管道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本發明將結合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採用以下工藝步驟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設置繁殖專用土埂1,土埂I高I. O米,土埂I斜坡的坡比為3 I,在水面線附近的斜坡上打入5排直徑為10釐米、深度為30釐米的洞穴3作為親蝦繁殖的巢穴。洞穴3之間的間距為20釐米。在洞穴3中插入長20釐米,直徑為9. O釐米的帶孔管道5,管口與土埂斜坡齊平。管道上設有孔6,帶孔管道上的孔徑為1.0釐米,孔間距為2. O釐米。在土埂上沿水位線2栽種水花生,在池中插栽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土埂上的水生植物覆蓋人工巢穴使其具有良好的隱蔽性。池中投放佔水面40%的水花生、水葫蘆和小浮萍。水草4栽種的間距為O. 5米,覆蓋率為育苗池面積的60%。伊樂藻在11月栽種,輪葉黑藻在3月播種。微孔增氧機的功率配置為每20畝/2. 2 kw。每天用蝦籠捕撈體長為2.0 — 8. O釐米的蝦苗,蝦籠的網目為I. O釐米。
實施例二本發明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採用以下工藝步驟
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設置繁殖專用土埂,土埂高I. 5米,土埂斜坡的坡比為2. 5 1,在水面線以上的斜坡上打入10排直徑為8釐米、深度為40釐米的洞穴作為親蝦繁殖的巢穴。洞穴之間的間距為30釐米。洞穴中插入長40釐米,直徑為7. O釐米的帶孔管道,管口與土埂斜坡齊平。帶孔管道上的孔徑為I. 5釐米,孔間距為I. O釐米。在土埂上沿水位線栽種水花生,在池中插栽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土埂上的水生植物覆蓋人工巢穴使其具有良好的隱蔽性。池中投放佔水面60%的水花生、水葫蘆和小浮萍。水草栽種的間距為O. 5米,覆蓋率為育苗池面積的40%。伊樂藻在3月栽種,輪葉黑藻在2月播種。微孔增氧機的功率配置為每15畝/2. 2 kw。每天用蝦籠捕撈體長為2. O -8. O釐米的蝦苗,蝦籠的網目為I. O釐米
實施例三本發明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採用以下工藝步驟
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設置繁殖專用土埂,土埂高I. 5米,土埂斜坡的坡比為4 1,在水面線以上的斜坡上打入8排直徑為10釐米、深度為35釐米的洞穴作為親蝦繁殖的巢穴。洞穴之間的間距為40釐米。洞穴中插入長35釐米,直徑為9. O釐米的帶孔管道,管口與土埂斜坡齊平。帶孔管道上的孔徑為O. 8釐米,孔間距為I. O釐米。在土埂上沿水位線以上栽種水花生,在池中插栽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土埂上的水生植物覆蓋人工巢穴使其具有良好的隱蔽性。池中投放佔水面50%的水花生、水葫蘆和小浮萍。水草栽種的間距為O. 5米,覆蓋率為育苗池面積的50%。伊樂藻在I月栽種,輪葉黑藻在3月播種。微孔增氧機的功率配置為每20畝/2. 2 kw。每天用蝦籠捕撈體長為
2.O - 8. O釐米的蝦苗,蝦籠的網目為I. O釐米。
權利要求
1.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其特徵是採用以下工藝步驟 (1)克氏原螯蝦人工蝦巢構建 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設置繁殖專用土埂,土埂高I. 0-1. 5米,土埂斜坡的坡比為2-4 I,在土埂斜坡上打入1-10排直徑為6. 0-10釐米、深度為20-50釐米的若干個洞穴作為親蝦繁殖的巢穴;洞穴之間的間距為10-50釐米;為防止洞穴塌陷,洞穴中插入長20-50釐米,直徑為5. 0-9. O釐米的管道,管口與土埂斜坡齊平; (2)育苗池生態改良 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栽種水生植物以改善育苗池生態環境;在克氏原螯蝦育苗池中鋪設微孔增氧管,所述微孔增氧管管徑為2. 0-5. O釐米; (3)蝦苗捕撈 每天用蝦籠捕撈體長為2. 0-8. O釐米的蝦苗,蝦籠的網目為I. 0-1. 5釐米。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洞穴內插入的管道是塑料管、玻璃纖維管或竹管。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洞穴中插入的管道上設有管道孔,所述管道孔的孔徑為I. 0-2. O釐米,管道孔間距為I. 0-10釐米。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水生植物栽種的間距為O. 3-1. O米,覆蓋率為育苗池面積的40% — 80%ο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水生植物的栽種時間為伊樂藻在10月至翌年4月栽種,輪葉黑藻在3月播種。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其特徵是所述微孔增氧機的功率配置為每15-20畝/2. 2 kw。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水生植物為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茭草、黃絲藻、水花生、水葫蘆和小浮萍或一種或兩種以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提高克氏原螯蝦育苗產量的育苗池構建方法,屬於一種淡水蝦類繁殖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克氏原螯蝦人工蝦巢構建、育苗池生態改良和蝦苗捕撈三大步驟。該方法在育苗池中設置繁殖專用土埂,並在土埂斜坡上設置帶孔管道作為蝦巢,池中種植的水草和配置的增氧設備可改良生態。本發明採用人工蝦巢進行育苗,巢穴密度可隨意調節,增加人工巢穴便可增加親蝦放養量,取出洞穴中的管道便可捕獲親蝦,因此育苗池中親蝦和幼體的密度可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利於提高親蝦、幼體的成活率和蝦苗的產量,並使育苗效益得到提高。
文檔編號A01K63/00GK102919189SQ20121050436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徐增洪, 周鑫, 水燕, 趙朝陽, 沈懷舜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