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娃聖地兒童樂園(城市如何建兒童的)
2023-07-18 00:40:08 1
假期帶娃去哪裡玩,令眾多父母頭疼。
主題樂園、商場遊樂園不缺,門票上百元、年卡上千元;而專為兒童設計的市政公園、公共博物館卻很少。甚至一些城市的大型公園,沒有劃分出兒童活動區,並以人流、安全為名,禁止各式兒童車輛進入。
2021年5月,就有重慶市江津區市民向政府公開信箱反映,建議修建規模性的兒童公園。江津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回復稱,擬在德感街道篆山坪公園打造規模性的兒童公園。
兒童是民族的未來。然而,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城市紅利」卻未能惠及兒童。生活在效率優先的現代城市,兒童的天性隨著成長逐漸消失。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劉磊,曾總結高密度現代城市常見的兒童問題,主要有望母兒童(親子活動、親子時間不足)、待機兒童(教育資源缺乏)、塑料兒童(遊樂設施流水線非自然)、電源插座兒童(電子遊戲過多)、自然缺失症兒童(遠離自然)、汽車後座兒童(街道不安全)、規訓兒童(遠離天性、缺少參加)等。
更為現實的問題在於,在生育限制進一步放開的今天,沒有兒童友好的社會和環境,如何放心生育?
(新華社/圖)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示範」。而後,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面向社會開展了我為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建言獻策活動。
6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發布《「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託育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首次提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示範」。
從遛娃去處到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城市有多少路要走?
兒童空間在何處?
(新華社/圖)
「在廣州,小孩能玩耍的地方還是挺多的。我們家附近的公園,還有動物園、植物園。過年回揭陽老家的話,只能帶他們去商場。那個商場有四五層,但只有一個母嬰室。」家住廣州白雲區的元女士說。
10分鐘、15分鐘步行距離內分別有一個公園,兒童娛樂設施多多且時不時會更新;不遠處商場裡有露天的遊樂園,有滑梯有綠植,元女士趁優惠活動期間辦了年卡,七八百元一張;再遠點,可以帶家裡兩個小朋友去廣州市兒童公園,這是廣州的市級兒童公園,佔地23萬多平方米,就在地鐵站旁邊。
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是國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最多的區域之一。根據《中國城市統計年鑑2020》中的城市公園綠地面積計算,珠海、廣州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在大城市中排名第一、第二,深圳位列前十。
廣州已有13個市政兒童公園;深圳已有深圳兒童公園、交通安全主題兒童樂園等多個兒童公園;江門市兒童公園、肇慶市兒童公園、中山市兒童公園均已於2020年正式開園;珠海市兒童公園今年開始建設,計劃年內初步建成開放。
哈爾濱、吉林、青島、重慶、杭州、寧波、福州,從北到南,許多城市都擁有免費的兒童公園。
兒童公園不僅是兒童玩樂的場所,也是他們的社交場所、精神寄居處。
(新華社/圖)
社交平臺上,當網友回憶起童年在兒童公園玩樂的經歷,有滑梯、鞦韆、蹺蹺板等娛樂設施,也有「考砸了,心情不好,就去兒童公園的鞦韆上晃蕩」。
而一些沒有兒童公園的小城市,則在大型公園內設兒童遊戲區,構成「園中園」。
嚴女士家住甘肅金昌,一個因企設市、人口僅四十多萬的小城。
幾乎每天,夫妻倆或長輩都會帶著快1歲半的小朋友去家附近的公園玩。公園裡有步道、跑道、健身器材,也有沙坑、輪滑道。正在學步期的小朋友喜歡牽著大人的手,在公園裡溜達。
「公園離家很近,走路不到10分鐘。推著嬰兒車過去很方便,除了個別人行道有臺階。我一些朋友住得離公園不太近,也會過來這邊遛娃,有的甚至開車來。」嚴女士對家門口的公園很滿意。
從家門口配備了兒童遊樂設施的公園到城市兒童公園,構成了城市最基礎的兒童空間。
兒童通過這些空間接觸自然、獲得鍛鍊、熟悉所生活的城市、習得人際交往和社會規則,從而刺激大腦飛速發育、改善心理健康、提升注意力、增加各方面的能力,比如運動、認知、語言和想像的能力。
(新華社/圖)
什麼是兒童友好?
建設兒童公園只是為兒童提供友好環境的一小部分。
在前述《方案》中,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示範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支持兒童勞動教育、自然教育、課外實踐、科技體驗、素質拓展等校外活動場所設施建設;二是支持城市街區、道路、社區以及學校、醫療機構、公園、圖書館、綠地等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適兒化改造等。
兒童公園充其量是這兩方面內容中的其中一環——公共空間。
這類公共空間是否「兒童友好」還需進一步評判。
例如,兒童公園是否處在公共運輸可達的位置?公共運輸是否便於親子出行?元女士就反映,她帶孩子出行以地鐵為主。有些地鐵站點的出入口未安裝扶梯,她與丈夫兩人,只能兩人一起抬起雙人嬰兒車走上臺階。或者一人扛著嬰兒車,兩個小孩由另一人牽一個、抱一個。
再比如,兒童公園的設施是因地制宜,還是限於商業化、標準化的遊戲設施?
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我們需回到這個概念本身。
1989年,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包含以下指導原則:
無歧視;涉及兒童的一切行為均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確保兒童的生命權、生存權和發展權;尊重兒童的意見。
1990年,中國就籤署了這份公約,公約於1992年正式生效。
1992年,兒童友好型城市(ChildFriendlyCities)的概念被提出。1996年,聯合國提出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構想。
兒童友好型城市是指一個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結果,不論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區,在公共事務中都應該給予兒童政治優先權,將兒童納入決策體系中。
截圖自《中國兒童友好城市藍皮書(公共空間與交通篇)》
過去,兒童被視為被動的主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由成人控制。當我們談及兒童權利時,往往強調對兒童的保護和規訓。不管是兒童公園這類公共空間,還是圖書館等兒童基礎服務設施,體現的都是政府(成人)對空間選擇的結果。
而兒童友好型城市將兒童視為社會參與的主體,正視兒童的內心世界,認識到兒童與成人不同的活動場所和空間價值觀。
如何實現兒童友好?
目前,聯合國在全球已經認定了倫敦、慕尼黑、西雅圖、哥本哈根等四百多個兒童友好城市。
國內尚無被聯合國認定的城市。不過,北京、深圳、長沙、杭州、武漢、廣州等多個城市已先行探索。
深圳於2018年印發了2018-2035年的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戰略規劃,接著又發布了圍繞兒童日常生活空間(社區、學校、圖書館、醫院、公園)、出行系統以及母嬰室的三套建設指引方案。
在制度保障和空間建設之外,為建立兒童參與的長效機制,深圳還推出了電視專題節目《兒童議事廳》。這檔節目由深圳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深圳衛視少兒頻道聯合打造,於2019年5月推出,將兒童議事的過程和場景搬上螢屏,讓更多的兒童了解、關心、支持和參與兒童議事,參與城市治理和社會公共事務。(深圳案例分析詳見《深圳探索:讓孩子們愛上一座城,還有哪些需要做?》)
唯城君認為,當前是各大城市開展「兒童友好城市」探索的最好時期。
在圍繞生育政策的討論中,民眾對良好的育兒環境的訴求愈發明顯。給孩子打造「兒童友好」的成長空間已成共識,並將成為鼓勵生育的突破點。
在國家層面,「十四五」規劃綱要已明確提出「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示範」,《方案》還明確支持校外活動場所設施建設、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適兒化改造。
與此同時,城市建設從擴張轉向存量改造,越來越注重城市品質的提升。
最近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就是為了及時發現城市空間品質的短板和風險,進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各大城市可藉此機會,在「城市體檢」過程中,檢視城市內兒童空間的狀況。
而強調「多方參與」的城市更新,則給予城市改造、塑造兒童友好的城市空間的機會。小到社區更新,大到舊城更新,都應當將兒童權利、兒童優先作為更新原則之一。
一方面,可自下而上,從建築物、街區、社區到城市,逐級規劃。如建築和基礎設施能否滿足兒童的無障礙、人身安全和健康,確保兒童能更好地使用、有更高的舒適度以及為兒童創造更多機會。
另一方面,可自上而下,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發展規劃、相關城市政策等應當以一般規範和兒童利益為基礎,從兒童角度來衡量、制定和評價。
目前,兒童友好城市還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2019年,時任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提出,應該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是城市管理者應該落實兒童優先的發展戰略,制定促進兒童發展和權利保障的政策措施;
二是形成兒童權利保護的工作機制;
三是要制定兒童發展規劃;
四是城市管理者應當保障兒童獲得教育、衛生保健、生活條件、特殊保護等公共服務;
五是要創造一個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六是要構建一個基層兒童保護與服務的體系。
(頭圖/新華社)
參考資料:
1.關於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他們這樣說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712311
2.兒童友好,讓城市擁有柔軟的力量——「兒童友好中國實踐」分論壇暖心聚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c3MjYwMQ==&mid=2650660202&idx=1&sn=12e1682f8ccef3b99a1b77f70557b103&chksm=bedd913c89aa182a0746963aa791d9382e428f68b6184d956b801d484f028a694777cd64577d&scene=27#wechat_redirect
3.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友好型城市規劃手冊》
4.聯合國兒童童基金會《構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區手冊》
5.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中國兒童友好城市藍皮書(公共空間與交通篇)》
6.劉磊,雷越昌,吳曉莉,魏立華.現代主義城市中的兒童與兒童友好型空間[J].上海城市規劃,2020(03):1-7.
南方周末研究員 危昱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