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及包含該密封條的處理盒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07:36:26 1
一種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及包含該密封條的處理盒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修復後處理盒。包括:顯影部分,顯影部分包括連接框架、墨粉框架;所述連接框架和墨粉框架是通過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框架還包括帶折彎端的密封拉條,所述密封拉條的折彎端處於連接框架內部並被密封拉條整體密封覆蓋。由於增加了密封拉條,避免了處理盒盒內的墨粉在使用前受溼度、溫度等氣候影響進而影響處理盒顯影品質的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及包含該密封條的處理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處修復後的處理盒及修復用的密封拉條。
【背景技術】
[0002]一般情況下,處理盒利用墨粉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墨粉隨著圖像的形成而被消耗,這樣,當由於墨粉的消耗而使得處理盒中的墨粉餘量減小到處理盒不能形成令使用者滿意的圖像水平時,處理盒便失去了其使用價值,其使用壽命結束。
[0003]因此,為使處理盒再次地重複利用或銷售,長期以來,人們對使用壽命已經結束的處理盒進行簡單的修復,並且已經實用新型了其中這樣的修複方法:使用電鑽等工具對處理盒的殼體表面進行鑽孔處理並得出一通孔,通過該通孔向處理盒內部進行補充墨粉,最後使用一貼片對通孔進行覆蓋密封的工序(參考美國專利US4816877號)。
[0004]根據該處理盒的結構,用戶無需自己進行拆裝處理盒即可通過處理盒的殼體表面加工形成的一通孔向處理盒內部進行補充墨粉,所以,能顯著地提高單個用戶的可操作性,經濟且環保。
[0005]值得注意的是,新處理盒通常在其盒體內部設置一密封拉條,密封拉條的作用在於:在處理盒使用前以密封盒體內的墨粉,避免處理盒盒內的墨粉在處理盒使用前受溼度、溫度等氣候影響。因此,用戶在首次使用處理盒時需將密封拉條抽拉去除而使處理盒的墨粉進入盒體內的工作區域,使墨粉參與處理盒的顯影工作。
[0006]但是,對已使用過的處理盒進行補充墨粉以儘可能地重複利用或銷售時。由於使用過的處理盒已不存在密封拉條,現有處理盒修複方法無法避免處理盒盒內的墨粉在使用前受溼度、溫度等氣候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處理盒的修複方法,以解決現有處理盒的修複方法無法避免修復後的處理盒盒內的墨粉在使用前受溼度、溫度等氣候影響的技術問題。
[0008]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9]一種修復後的處理盒,處理盒包括:
[0010]顯影部分;
[0011]其特徵在於:
[0012]所述顯影部分還包括帶折彎端的密封拉條,所述密封拉條的折彎端處於顯影部分的內部並被密封拉條整體密封覆蓋。
[0013]所述帶折彎端的密封拉條是粘合在連接框架的凸臺接觸面或在墨粉框架的表面。
[0014]所述密封拉條還包括剝離層,所述密封拉條的折彎端設置在密封拉條的剝離層,所述密封拉條的剝離層上設置有限位層,在所述密封拉條的一端設置有拉動端,所述限位層將折彎端以及與拉動端之間的薄膜被限制在限位層之下。
[0015]與所述連接框架凸臺的接觸面粘合的是剝離層的粘合面或限位層的表面。
[0016]所述限位層包括兩片狀條,所述限位層中間設有第一通口,位於第一通口的一端設置有第二通口,所述的兩片狀條之間的距離或第一通口的寬度小於密封拉條的拉動端的寬度。
[0017]所述限位層的第二通口的寬度大於或等於拉動端的寬度。
[0018]在所述剝離層與限位層之間還設置有一墊圈層,所述墊圈層用於容納折彎端以及與拉動端之間的薄膜。
[0019]在所述剝離層的外表面粘貼有一密封層,所述密封層在於密封框架之間的間隙。
[0020]所述密封層具有彈性。
[0021 ] 所述密封拉條的拉動端從顯影部分內部穿過拉動端通口或密封元件後向外伸出。
[0022]一種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包括剝離層,所述剝離層包括粘合面、外表面、折彎端和拉動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折彎端和拉動端與粘合面為相同的一側,與外表面相反。
[0023]所述密封拉條的剝離層上設置有限位層,所述限位層使折彎端以及與拉動端之間的薄膜被限制在限位層之下。
[0024]所述限位層中間設有第一通口,位於第一通口的一端設置有第二通口,所述限位層包括兩片狀條,所述限位層的兩片狀條之間的距離或第一通口的寬度小於密封拉條的拉動端的寬度。
[0025]所述限位層的第二通口的寬度大於或等於拉動端的寬度。
[0026]在所述剝離層與限位層之間還設置有一墊圈層,所述墊圈層用於容納折彎端以及與拉動端之間的薄膜。
[0027]在所述剝離層的外表面粘貼有一密封層,所述密封層用於密封框架之間的間隙。
[0028]所述密封層具有彈性。
[0029]所述密封層為密封海綿或密封毛氈或軟矽膠。
[0030]在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後,使密封拉條的折彎端處於連接框架內部並被密封拉條整體密封覆蓋。通過提供一種對已使用過的處理盒的盒體內再次安裝密封拉條,避免了處理盒盒內的墨粉在使用前受溼度、溫度等氣候影響進而影響處理盒顯影品質的質量。解決了現有處理盒的修複方法無法避免修復後的處理盒盒內的墨粉在使用前受溼度、溫度等氣候影響的技術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圖1是處理盒的組成結構的截面示意圖;
[0032]圖2是處理盒的組成結構的整體示意圖;
[0033]圖3是顯影部分的組成結構的截面示意圖;
[0034]圖4是顯影部分的組成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0035]圖5是墨粉框架和連接框架的組成結構的示意圖;
[0036]圖6是處理盒的第一端蓋的拆卸示意圖;
[0037]圖7是處理盒的第二端蓋的拆卸示意圖;
[0038]圖8是處理盒的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的拆卸示意圖;
[0039]圖9是顯影部分的組成結構的整體示意圖;
[0040]圖10a、圖10b、圖11a、圖1lb是本實施例一中顯影框架和連接框架連接的示意圖;
[0041]圖12a、圖12b是本實施例一中顯影框架與連接框架分離的示意圖;
[0042]圖13是本實施例一中顯影框架從顯影部分分離的示意圖;
[0043]圖14a、圖14b是本實施例一中連接框架與墨粉框架的示意圖;
[0044]圖15、圖16是本實施例一中連接框架與密封拉條的示意圖;
[0045]圖17、圖18、圖19是本實施例一中對連接框架進行額外加工的示意圖;
[0046]圖20是本實施例一中連接框架進行額外加工完成後的示意圖;
[0047]圖21是本實施例一中密封拉條的結構的整體示意圖;
[0048]圖22a、圖22b、圖23a、圖23b、圖24a、圖24b是本實施例一中密封拉條粘合至墨粉框架的示意圖;
[0049]圖25a是本實施例一中在連接框架上粘附密封膠的示意圖;
[0050]圖25b、圖25c是本實施例一中在連接框架上粘附密封件的示意圖;
[0051]圖26是本實施例一中顯影框架與連接框架連接的示意圖;
[0052]圖27是本實施例一中向墨粉框架內填充墨粉的示意圖;
[0053]圖27a、圖27b、圖27c、是本實施例二中對連接框架進行額外加工的示意圖;
[0054]圖28a是本實施例二中對連接框架完成額外加工的示意圖;
[0055]圖28b是本實施例二中在框體表面粘附密封拉條的示意圖;
[0056]圖29是本實施例二中在框體表面粘附密封材料的示意圖;
[0057]圖30a是本實施例二中在框體表面安裝加固框架的示意圖;
[0058]圖30b是本實施例二中在框體表面安裝加固框架的示意圖;
[0059]圖31是本實施例三中一種密封拉條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0060]圖32是本實施例三中一種密封拉條的結構的部分示意圖;
[0061]圖33a、圖33b是本實施例三中一種密封拉條的結構示意圖;
[0062]圖34a、圖34b、圖34c、圖35a、圖35b、圖36a、圖36b、圖37是本實施例三中一種密封拉條粘合至連接框架的示意圖;
[0063]圖38是本實施例三中顯影框架連接至顯影部分的示意圖;
[0064]圖39是額外實施例中一種顯影框架的墨粉框架的部分示意圖。
[0065]附圖標記
[0066]處理盒C、第一端蓋560、第二端蓋540、感光部分B、顯影部分A、感光鼓10、清潔板20、起電輥30、顯影輥40、顯影板50、攪拌板90、墨粉91、密封元件79、密封材料70、彈簧98、密封膠72、密封件74、密封蓋78、框架形密封材料76、螺釘96、密封材料77、顯影輥支承架(44,46)、倒扣(46a,44a)、密封拉條60、拉動端61、折彎端62、外表面63、粘合面64、螺絲(95al、95a2、95a3、95a4、95a5、95bl、95b2、95b3、95b4)、墨粉框架 100、供粉口 150、表面110、填充口 155、連接框架200、平板210、焊線211、凸臺220、接觸面221、通口 250、顯影框架300、接觸面310、通口 350、密封拉條400/490、限位層420、墊圈層430、剝離層440、密封層460、粘合面443、通口 435、第一通口 424、第二通口 425、外表面444、剝離區445、折彎端442、拉動端441、片狀條421、感光框架500、切削工具600、加固框架700、表面710、底表面720、墨粉框架100a、表面110a、通口 150a、拉動端通口 160a。
【具體實施方式】
[0067]以下,參照附圖,以本實用新型的最佳的實施方式為例,詳細地進行說明。這裡,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記載的組成部件的尺寸、材質、形狀及相對設置等,只要沒做特定的說明,就沒有將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限定於此的意思。另外,對於在以下的實施例中依次說明的部件來說,材質、形狀等只要沒重新特意說明,就是與最初的說明相同的。
[0068](處理盒的結構)
[0069]如圖1、圖2所示,為成像裝置主體(未示出)中處理盒C的結構示意圖。處理盒C通過由第一端蓋560和第二端蓋540固定連接的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組成。其感光鼓10、起電輥30、清潔板20設置於感光框架500內,而顯影輥40 (同樣也可以是磁性輥)、顯影板50、墨粉91、攪拌板90、密封拉條60設置於顯影部分A內。
[0070]如圖3至圖5所示,顯影部分A由墨粉框架100、連接框架200、顯影框架300連接組成。墨粉框架100有用於粘合密封拉條60以覆蓋供粉口 150的一表面110。連接框架200中間具有一平板210,平板210的一側設置有與墨粉框架100焊接熔融連接的焊線211,平板210的另一側有一凸臺220,在凸臺220的延伸端設置有一向內延伸的接觸面221,連接框架200中間還設置一通口 250。顯影框架300內側具有一接觸面310,顯影框架300中間設置一通口 350。其中,連接框架200通過焊線221與墨粉框架100熔融固定連接,使連接框架200與墨粉框架100的相互接觸的面密封,連接框架200與墨粉框架100的固定連接形成的「U」型通道使密封拉條60設置在內。另外,在接近連接框架200與墨粉框架100連接的一側的軸向(參考顯影輥40的軸向)一端放置一密封元件79,可便於用戶從處理盒C的軸向一端從外部拉出密封拉條60開啟供粉口 150。
[0071]同時,顯影框架300通過安裝在顯影框架兩端的顯影輥支承架44、46側面的倒扣(未示出)與連接框架200鎖緊連接,為使顯影框架300與連接框架200相互接觸的面(接觸面221和接觸面310)之間形成密封,位於接觸面221和接觸面310中間需粘附密封材料70。根據上述顯影部分A的結構,用戶拉動密封拉條60的拉動端61後,從處理盒C側面(參考圖2)打開供粉口 150,墨粉框架100內的墨粉91通過供粉口 150向外供應,墨粉91通過連接框架200的通口 250和顯影框架300的通口 350而到達顯影輥40表面,參與處理盒C的圖像顯影。
[0072](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的分離)
[0073]準備一已使用過的處理盒,此時處理盒內的密封拉條已被用戶拉出而不再存在。
[0074]根據圖6至圖8所示,為處理盒C的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的分離工序示意圖。首先,分別將處理盒C的第一端蓋560的固定螺絲95al、95a2、95a3、95a4、95a5卸下,然後沿X方向將第一端蓋560從處理盒C上拆卸。同樣地,分別將處理盒C的第二端蓋540的固定螺絲95bl、95b2、95b3、95b4卸下,然後沿V方向將第二端蓋540從處理盒C上卸下。此時,處理盒C的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不再固定連接,即可分開放置待繼續進行下列工序。
[0075](顯影部分的結構)
[0076]根據圖9至圖12b所示,為處理盒的顯影部分拆分工序示意圖。
[0077]如圖9所示,為處理盒的顯影部分A的結構示意圖。顯影輥40通過顯影輥軸向兩端的支承架(導電端支承架46和非導電端支承架44)可旋轉地安裝在顯影框架300中。
[0078]如圖1Oa至Ilb所示,為顯影框架300、連接框架200、墨粉框架100之間的連接關係示意圖。安裝設置在顯影框架300兩端的導電端支承架46和非導端電支承架44的外側面包含一倒扣46a、44a,所述倒扣46a、44a用於與連接框架200的一側進行鎖緊,使顯影框架300與連接框架200相互鎖緊地連接。在顯影框架300和連接框架200之間還設置一對彈簧98,用於使顯影框架300保持壓縮彈性量。由於顯影輥40通過支承架46、44可旋轉地安裝在顯影框架300中,顯影框架300具有的可壓縮彈性量可使顯影輥40更好減小位移偏差。在顯影框架300與連接框架200連接時,為保證兩者接觸面之間的良好密封效果,在位於連接框架200凸臺220上方的接觸面221和顯影框架300內側的接觸面310之間粘附密封材料70 (如:密封膠或密封件),防止墨粉91從接觸面221、310之間向外洩露。
[0079]同時,連接框架200與墨粉框架100之間通過焊接熔融密封連接,為使密封拉條60便於用戶從處理盒C的外部拉動密封拉條60 (參考圖2、圖5密封拉條60的位置)的拉動端61繼而開啟供粉口 150,在靠近連接框架200與墨粉框架100連接之間的軸向一端放置一密封兀件79,使密封拉條60的拉動端61從密封兀件79處向外伸出,便於用戶拉出密封拉條60開啟供粉口 150。
[0080](顯影框架從顯影部分分離)
[0081]由於顯影框架300通過安裝設置在兩端的46、44支承架的倒扣46a、44a與連接框架200鎖緊連接,在將顯影框架300從顯影部分A分離之前需將支承架的倒扣46a、44a與連接框架200分離。如圖12a至圖13所示,將導電端支承架46和非導電端支承架44的倒扣46a、44a與向外掰開,使倒扣46a、44a輕微彎曲後即可與連接框架200分離,這樣通過倒扣46a、44a與連接框架200分離後就可以將顯影框架300從顯影部分A取下。同時,取下顯影框架300後,將一對彈簧98取下並保留以便後續待用。
[0082]另外,顯影框架300的接觸面310與連接框架200的接觸面221之間用於密封連接的密封材料70亦具有一定的黏性,分離顯影框架300和連接框架200時應施加一定的力度即可使其分開。
[0083]下面將提供幾種可用於修復處理盒的實施例,操作人員可自行根據加工和工序的需求進行操作。
[0084][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
[0085]下面,將根據圖13至圖27說明處理盒C的修複方法。
[0086]通過在(顯影框架從顯影部分分離)的工序中將顯影框架300從顯影部分A進行分離後,繼續進行下列修複方法。
[0087](移除密封材料)
[0088]如圖13至圖16所示,為分離顯影框架後的顯影部分A』,由於顯影框架300與連接框架200之間的密封性能是由粘附在兩者之間的密封材料70提供的。如圖14a、14b,為使工序簡單化,通常將密封材料70直接粘附在連接框架200的接觸面221。因此,在進行下列工序前需將粘附在連接框架凸臺220的接觸面221上的密封材料70移除。移除後的效果如圖15所示,連接框架凸臺220的接觸面221已不存在密封材料70。
[0089]由於處理盒中的密封拉條已被拉出,下面將進行重新將密封拉條60安裝在處理盒C內以便使墨粉框架100重新處於密封狀態。如圖15、圖16所示,由於連接框架200和墨粉框架100的固定連接形成的「U」型通道可使密封拉條60設置在內,但是對已被拉出密封拉條的處理盒來說,由於密封拉條60的寬度Wla和長度Lla大於連接框架200的通口250的最小寬度Wlb和最小長度Llb,一般操作人員在對處理盒的修復過程中難以將密封拉條60重新安裝在墨粉框架100的表面110上並覆蓋密封供粉口 150。此時,則需要對連接框架200進行額外的加工。
[0090](連接框架額外加工的實施例一)
[0091]如圖17至圖19所示,使用一切削工具600:如鑽頭、銑刀、銼刀等對連接框架200的凸臺220的接觸面221進行切削加工(加工的位置參考圖18、圖19的陰影部分Kl),將通口 250的最小寬度Wlb和最小長度Llb切削加工至等於或大於密封拉條60的寬度Wla和長度Lla。最終效果如圖20所示,箭頭所指部分(即陰影部分Kl)已被切削移除。這樣,通過對連接框架200的額外加工,使一般操作人員重新安裝密封拉條將更加簡單和便利。另外,由於密封拉條60 —般由柔性可彎曲的塑料材質的薄膜製成,為減少加工工序及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只對接觸面221的軸向X或縱向Y部分進行加工,即將通口 250的最小寬度Wlb切削至等於或大於密封拉條60的寬度Wla,或者使通口 250的最小長度Llb切削至等於或大於密封拉條60的長度Lla。
[0092](粘合密封拉條實施例一)
[0093]完成(連接框架額外加工的實施例一)工序後,即可進行下列工序。
[0094]如圖21所示,為密封拉條60的結構示意圖,密封拉條60包括粘合面64、外表面63、折彎端62以及拉動端61。其結構位置關係是:粘合面64為與墨粉框架100表面110粘接並覆蓋供粉口 150的一面,折彎端62和拉動端61則位於與粘合面64相反的一側,即折彎端62和拉動端61與外表面63為同一側。
[0095]如圖22a至圖24b所示,將密封拉條60的粘合面64粘合(粘合方式包括焊接、膠粘等方式)至墨粉框架100的表面110並覆蓋供粉口 150,同時將密封拉條60的拉動端61穿過連接框架200與墨粉框架100之間的密封元件79後向外伸出至連接框架與墨粉框架夕卜,此時折彎端62處於墨粉框架100的外面。這樣,用戶即可從處理盒的外部拉動拉動端61牽引密封拉條60進而開啟供粉口 150,最終效果參考圖24a、圖24b所示。
[0096](粘附密封材料實施一)
[0097]這裡,為保證將顯影框架300與在(連接框架額外加工的實施例一)工序中加工後的連接框架200進行連接時接觸面(221、310)之間的密封性能,需在接觸面(221、310)之間粘附密封材料。
[0098]如圖25a所示,在連接框架凸臺220的接觸面221 (已切削加工)上粘附一層密封膠72。這種密封膠72為流動性材料製成,如環氧樹脂、軟矽膠等。
[0099]另外,為使連接框架凸臺220的接觸面221上粘附的密封材料更加地均勻與穩定,使操作人員易於進行操作。這裡,如圖25b、圖25c所示,可按加工後的凸臺220的接觸面221的尺寸定製一種密封件74,使密封件74直接粘附至接觸面221上,更能提高操作效率。密封件74的形狀可以是整體式墊圈或分段式條狀(圖25c所示),密封件74可以是密封海綿件或密封毛氈件。
[0100]為保證其密封性能,粘附的密封材料都應具有一定的彈性量。
[0101](顯影框架與顯影部分組裝)
[0102]完成(粘附密封材料實施一)的工序後,參考圖26、圖13所示,將顯影框架300重新與顯影部分A』組裝,將安裝設置在顯影框架300兩端的導電支承架46和非導電支承架44的倒扣46a、44a與連接框架200進行鎖緊連接(參考圖1la至圖12b的順序反向操作)。通過鎖緊連接,顯影框架300內側的接觸面310與在經(粘附貼密封材料實施一)的工序加工後的連接框架凸臺220的接觸面221密封地相連,防止墨粉91從顯影框架300和連接框架200之間的間隙向外漏粉。另外,在(顯影框架從顯影部分分離)工序中取下的彈簧98也需重新安裝在顯影框架300和連接框架200之間。
[0103](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的再組裝)
[0104]完成(顯影框架與顯影部分組裝)的工序後,參考圖6至圖8,預先將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臨時相連。然後通過螺絲95al、95a2、95a3、95a4、95a5穿過第一端蓋560將第一端蓋560固定地安裝在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的側端,通過螺絲95bl、95b2、95b3、95b4穿過第二端蓋540將第二端蓋540固定地安裝在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的另一側端,這樣通過螺絲將第一端蓋560和第二端蓋540固定安裝至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的側端,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便安裝完成。
[0105]另外,在將第一端蓋560安裝至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的一側端之前,參考圖2,應預先將位於顯影部分A —側端向外伸出的密封元件60的拉動端61穿過第一端蓋560,然後再進行第一端蓋560的安裝。
[0106](填充墨粉)
[0107]這裡推薦三種方案向墨粉框架內重新填充墨粉的工序,操作人員可根據操作時的簡便性和對處理盒的修復順序的計劃進行選擇。
[0108]方案一:如圖27所示,在(安裝密封拉條)的工序之前,可使用一漏鬥工具520,通過墨粉框架100的供粉口 150向墨粉框架100內填充墨粉91。然後進行(粘合密封拉條實施例一)的工序。
[0109]方案二:參考圖4中,位於墨粉框架100的一側面通常存在一填充口 155,通過打開密封蓋78即可向墨粉框架100內填充墨粉91。此方案建議在(粘合密封拉條實施例一)的工序之後進行。
[0110]方案三:可根據操作人員的需要,使用一鑽孔/烙孔工具對墨粉框架100的框架表面進行通孔處理,然後向墨粉框架100內部進行填充墨粉91,最後使用一密封件(如密封貼片或密封蓋)對通孔密封覆蓋。此方案建議在(粘合密封拉條實施例一)的工序之後進行。
[0111](消耗件的更換和修理)
[0112]另外,如有需要,可將處理盒C中的感光鼓10、起點輥30、清潔板20、顯影輥40 (同樣也可以是磁性輥)、顯影板50拆卸,後續進行清潔和保存以便後續再次安裝,而再次安裝時可依照操作人員對顯影品質的需求對以上消耗件進行更換或修理。
[0113](剩餘墨粉清潔)
[0114]另外,如有需要,在處理盒C的修復過程中應使用除塵裝置或人工對感光部分B或/和顯影部分A中的剩餘墨粉進行清潔,使修復的處理盒C保持整潔且顯影的圖像質量不受剩餘墨粉的影響。
[0115][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二]
[0116]下面,將根據圖27a至圖30b說明處理盒的修複方法。
[0117]參考(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的分離)工序,對處理盒的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進行分離。
[0118]參考(顯影框架從顯影部分分離)工序,將顯影框架從顯影部分進行分離。
[0119](移除密封材料)
[0120]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移除密封材料)工序,對粘附在連接框架的凸臺220的接觸面221的密封材料70進行移除。
[0121](連接框架額外加工的實施例二)
[0122]如圖27a至圖28b所示,使用一切削工具510:如鑽頭、銑刀等對連接框架200的凸臺220進行切削加工(加工的位置參考圖27a的虛線部分K2或圖27b的陰影部分K2),將凸臺220整體切削移除,移除後的效果如圖28a所示。通過移除凸臺220,使連接框架200的通口 250的最小寬度Wlb和最小長度Llb等於通口 250的最大寬度Wlc和最大長度Lie。這樣,由於通口 250的最大寬度Wlc和最大長度Llc已大於密封拉條60的寬度Wla和長度Lla(參考圖15、圖16)。因此,密封拉條60安裝至墨粉框架表面110時即可無幹涉地操作。
[0123](粘合密封拉條實施例一)
[0124]完成(連接框架額外加工的實施例二)工序後。如圖28b所示,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粘合密封拉條實施例一)工序,將密封拉條60的粘合面64粘合(粘合方式包括焊接、膠粘等方式)至墨粉框架的表面110並覆蓋供粉口 150。同時將密封拉條60的拉動端61穿過連接框架200與墨粉框架100之間的密封元件79後向外伸出。
[0125](粘附密封材料實施二)
[0126]這裡,為保證將顯影框架與在(連接框架額外加工的實施例一)工序中加工後的連接框架進行連接時框架之間的密封性能。如圖29所示,將一框架形密封材料76粘附在連接框架的平板210或墨粉框架的表面110。同時,框架形密封材料76的厚度Hlb應大於連接框架200進行切削加工前的厚度Hla。
[0127]這裡,框架形密封材料可以是海綿件或毛氈件,其結構可以是整體式或分段式。為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密封材料需具備一定的彈性。
[0128]另外,工序(粘附密封材料實施二)也可以使用下列的(安裝加固框架)工序替換。
[0129](安裝加固框架)
[0130]為保證將顯影框架與在(連接框架額外加工的實施例一)工序中加工後的連接框架進行連接時框架之間的密封性能。如圖30a所示,將一加固框架700安裝至連接框架200的平板210或墨粉框架100的表面110。所述加固框架700包含上表面710和底表面720,框架中間設置有通口 750,通口中設置有用於加固框架700結構的加強筋730,加固框架700的高度Hlc應大於連接框架200進行切削加工前的厚度Hla。
[0131]如圖30b所示,加固框架700與連接框架200的平板210或墨粉框架100的表面110之間的連接可以通過安裝螺釘96相互固定;或在加固框架700與連接框架200或墨粉框架100之間粘附密封材料77 (如瞬幹膠、軟質膠、雙面膠、海綿體、毛氈等);或在加固框架700的底表面720設置一焊線(未示出),通過焊線與連接框架200或墨粉框架100進行熔融焊接。
[0132]另外,將加固框架200安裝完成後可在加固框架200與顯影框架300之間粘附上述的密封材料77以增強框架之間的密封性能。
[0133](顯影框架與顯影部分組裝)
[0134]完成(粘附密封材料實施二)的工序後,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顯影框架與顯影部分組裝)工序,將顯影框架300與顯影部分A』進行組裝。
[0135](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的再組裝)
[0136]完成(顯影框架與顯影部分組裝)的工序後,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的再組裝)工序,將感光部分B與顯影部分A進行組裝。
[0137](填充墨粉)
[0138]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填充墨粉)工序,對處理盒C的墨粉框架100內部進行填充墨粉91。
[0139](消耗件的更換和修理)
[0140]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消耗件的更換和修理)工序,對處理盒C的消耗件進行更換和修理。
[0141](剩餘墨粉清潔)
[0142]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剩餘墨粉清潔)工序,對處理盒C中的剩餘墨粉進行清潔。
[0143][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三]
[0144]下面,將根據圖31至圖38說明處理盒的修複方法。
[0145]參考(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的分離)工序,對處理盒的感光部分B和顯影部分A進行分離。
[0146]參考(顯影框架從顯影部分分離)工序,將顯影框架300從顯影部分A進行分離。
[0147](移除密封材料)
[0148]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移除密封材料)工序,對粘附在連接框架的凸臺200的接觸面221的密封材料70進行移除。
[0149](一種新型密封拉條)
[0150]實施例一
[0151]如圖31至圖33b所示,為一種新型密封拉條400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密封拉條400包括剝離層440、限位層420和密封層460。
[0152]剝離層440 —般由柔性塑料材質的薄膜製成,剝離層440包括粘合面443、外表面444、剝離區445、折彎端442和拉動端441。如圖32所示,其結構位置關係是:粘合面443為與連接框架凸臺220的接觸面221粘接並覆蓋通口 250的一面,折彎端442和拉動端441與粘合面443為相同的一側,與外表面444相反。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拉動拉動端441進而帶動折彎端442,使折彎端442牽引剝離區445與剝離層440分離。
[0153]另外,如圖31、圖33a、圖33b所示,在剝離層440上(粘合面443方向)設置一限位層420。限位層420 —般為兩片平行的塑料質片狀條421且兩片狀條421之間的距離L2a小於拉動端441的寬度L2b。另外,兩片狀條421的同一端相互連接使限位層420的結構基本呈「U」形。限位層420的作用在於使折彎端442以及與拉動端441之間的薄膜被限制在限位層420之下。為達到更好與連接框架的凸臺220接觸面221的粘接效果,在限位層420的表面亦可覆蓋膠粘(如雙面膠等)。另外,寬度L2b也同樣可以表示拉動端441至折彎端442之間薄膜的寬度。
[0154]另外,在剝離層440的外表面444處粘貼一密封層460 (如密封海綿、密封毛氈、軟膠片、軟矽膠等)。同時為保證其密封性能,密封層460應具有一定的彈性量,在密封層460的表面亦可覆蓋膠粘(如雙面膠等)。
[0155]實施例二
[0156]如圖34a至圖34c所示,為一種新型密封拉條490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密封拉條490包括剝離層440、限位層420、密封層460和墊圈層430。
[0157]如圖34a所示,其中剝離層440和密封層460結構以及材料與上述實施例一中的(密封拉條400中的)一致,這裡不再累述,其不同點在於:
[0158]位於剝離層440的粘合面443上設置一墊圈層430,墊圈層430中間設有通口 435,其通口 435的寬度L2d大於或等於拉動端441的寬度L2b,且墊圈層430具有一定的厚度,取值O至3mm最佳。
[0159]位於墊圈層430上再設置一限位層420,限位層420中間設有第一通口 424,位於第一通口 424的一端設置第二通口 425。第一通口的寬度L2e小於拉動端441的寬度L2b,第二通口 425的寬度L2c大於或等於拉動端441的寬度L2b。同時,如實施例一所述,限位層420的表面亦可覆蓋膠粘(如雙面膠等)。
[0160]如圖34b所不為S封拉條490的各層連接關係不意圖,拉動端441芽過塾圈層430的通口 435和限位層420的第二通口 425向外伸出。由於墊圈層430的具有一定的厚度,使折彎端442以及與拉動端441之間的薄膜容納在由通口 435形成的空間內,如圖34c的截面圖Xl所示。再者,由於密封拉條490最上層的限位層420的設置,使拉動端441以及至折彎端442之間的薄膜限制在限位層420之下(寬度L2e小於L2b),而拉動端441通過第二通口 425向外伸出(寬度L2c大於或等於L2b)。
[0161]通過上述密封拉條490的各層之間的結構設置,使折彎端442不被完全折彎重疊,如圖34c的截面圖Xl所示,便於用戶拉動拉動端441帶動折彎端442時操作順暢。
[0162](粘合密封拉條實施例二)
[0163]如圖35a至圖37所示,使用(一種新型密封拉條)中的密封拉條400或密封拉條490粘合至連接框架凸臺220的接觸面221並覆蓋連接框架200的通口 250 (粘合方式包括焊接、膠粘、雙面膠等方式)。
[0164]首先,將密封拉條400的拉動端441穿過連接框架200與墨粉框架100之間的密封元件79後向外伸出至連接框架與墨粉框架100外,如圖35b、圖36a、圖37所示。
[0165]這裡,若使用實施例一中的密封拉條400,則為剝離層440的粘合面443與接觸面221相互粘合併覆蓋連接框架的通口 250。若使用實施例二中的密封拉條490,則為限位層420的外表面覆蓋雙面膠再與接觸面221相互粘合併覆蓋連接框架的通口 250。此時,折彎端442和拉動端441處於連接框架200的內部,如圖36a、圖36b所示。另外,通過設置限位層420,使折彎端442以及與拉動端441之間的薄膜被限制在限位層420之下,避免對墨粉框架100內重新填充墨粉91時墨粉91滲入折彎端442內(圖36a的箭頭指向區域),用戶使用時則不會因墨粉91在折彎端442內的堆積而造成拉動拉動端441時操作不順(參考圖36a與圖36b箭頭所指處對比)。
[0166](粘附密封材料實施三)
[0167]另外,參考圖37所示,為保證顯影框架300與連接框架200進行連接時框架之間的密封性能。推薦使用密封材料74粘附在連接框架200上,粘附處優選為平板210表面上及凸臺220的外圍處(圖38圓圈虛線)。同時,使用的密封材料74與[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粘附密封材料實施一)中提及的密封材料74 一致。
[0168](顯影框架與顯影部分組裝)
[0169]完成(粘合密封拉條實施例二)的工序後,如圖38、圖13所示,將顯影框架300重新與顯影部分A』組裝。安裝工序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顯影框架與顯影部分組裝)工序,將顯影框架300與顯影部分A』進行組裝。這裡,通過設置密封層460,顯影框架300與連接框架200進行鎖緊連接時,接觸面221與接觸面310可以密封地連接,防止墨粉91從顯影框架300和連接框架200之間的間隙向外漏粉。
[0170](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的再組裝)
[0171]完成(顯影框架與顯影部分組裝)的工序後,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感光部分和顯影部分的再組裝)工序,將感光部分B與顯影部分A進行組裝。
[0172](填充墨粉)
[0173]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填充墨粉)工序,對處理盒C的墨粉框架100內部進行填充墨粉91。
[0174](消耗件的更換和修理)
[0175]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消耗件的更換和修理)工序,對處理盒C的消耗件進行更換和修理。
[0176](剩餘墨粉清潔)
[0177]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中的(剩餘墨粉清潔)工序,對處理盒C中的剩餘墨粉進行清潔。
[0178]在[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三]中,通過連接框架凸臺220的接觸面221上粘合一新型密封拉條400或490,使在對處理盒C的修復過程中無需使用切削工具對處理盒C的連接框架200進行額外地切削加工即可較為簡便地完成對處理盒C的修復,也能使加工的整體工序簡化,使操作人員更快地完成修復工作,提高效率。
[0179]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三]中,使用的新型密封拉條對比在[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一]和[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二]中使用的密封拉條,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新型密封拉條400或490的粘合面443與折彎端442、拉動端441為同一面且與接觸面221粘合後折彎端442處於連接框架200的內部;而對比密封拉條60的粘合面64與折彎端62、拉動端61為相反的一面且與表面110粘合後折彎端62處於墨粉框架100外面,可參考圖24a與圖36a作對比。
[0180][額外實施例]
[0181]最後,上述(一種新型密封拉條)中的密封拉條400或密封拉條490同樣適用一種結構較為簡單的處理盒的顯影部分。
[0182]如圖39所示,為顯影部分中的墨粉框架100a,與上述墨粉框架100不同的是,墨粉框架10a的框架壁存在一拉動端通口 160a,且拉動端通口 160a被密封元件79密封,防止框架內墨粉91洩漏。
[0183]可參考[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實施例三]中(粘合密封拉條實施例二)的實施方式,以密封拉條400為例,將密封拉條400的拉動端441穿過墨粉框架10a的拉動端通口 160a及密封元件79後向外伸出至墨粉框架10a外,然後密封拉條400粘合至墨粉框架10a的表面IlOa並覆蓋通口 150a(粘合方式包括焊接、膠粘、雙面膠等方式)。細節處基本與參考的實施方式相同,這裡不再複述。
[0184](實用新型的效果)
[0185]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根據本實用新型,能提供一種簡單的處理盒的修複方法。
[0186]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能提供一種對已使用過的處理盒的盒體內再次安裝密封拉條,避免處理盒盒內的墨粉在使用前受溼度、溫度等氣候影響的修複方法。
[0187]順便提及,上述工序可以由多個工人同時實施。另外,這些工序被實施的順序可以與它們在上述實施工序中實施的順序不同。
[0188]在實施工序中的處理盒的修複方法,使用過的處理盒被分解,並且由該處理盒分解產生的消耗件根據預定的標準和種類檢查和存儲。然後,滿足預定標準的消耗件可重新使用在由上述修複方法修復的處理盒中。確定不能重新使用的消耗件由嶄新(未被使用過)的或者從與它們所拆卸的處理盒不同的其他處理盒中挑選的消耗件中替換。
[0189]另外,上述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包括一種處理盒的修複方法,其中處理盒使用手動和自動過程來組合裝配。
[0190]儘管參考在此公開的結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但是並不將其局限於所描述的細節中,並且本申請意圖覆蓋可能落入所附權利要求的改進目的或範圍內的修改或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包括剝離層,所述剝離層包括粘合面、外表面、折彎端和拉動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折彎端和拉動端與粘合面為相同的一側,與外表面相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拉條的剝離層上設置有限位層,所述限位層使折彎端以及與拉動端之間的薄膜被限制在限位層之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層中間設有第一通口,位於第一通口的一端設置有第二通口,所述限位層包括兩片狀條,所述限位層的兩片狀條之間的距離或第一通口的寬度小於密封拉條的拉動端的寬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層的第二通口的寬度大於或等於拉動端的寬度。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剝離層與限位層之間還設置有一墊圈層,所述墊圈層用於容納折彎端以及與拉動端之間的薄膜。
6.如權利要求2或5所述的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剝離層的外表面粘貼有一密封層,所述密封層用於密封框架之間的間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層具有彈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處理盒的密封拉條,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層為密封海綿或密封毛氈或軟矽膠。
9.一種處理盒,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盒中設置有上述權利要求1-8所述的任意一種密封拉條。
【文檔編號】F16J15/06GK204086818SQ201420500782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曾麗坤, 蔣學躍, 曹建新, 梁祺傑 申請人:珠海賽納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