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不能等待讀後感
2023-08-02 23:36:48 2
篇一:《孝心不能等待》讀後感
古有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的故事。歷史上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李密的《陳情表》,可看作古代以孝為題材文章的代表。今天的這本《孝心不能等待》同樣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共鳴。據作者在後記中說,從2008年到2013年這本書共印刷了四十個版次,最集中的時候幾乎每月都要加印一次。從書中看得出,作者對母親的愛,似乎比普通人更深刻。或是因為他「入伍十二年沒有回家過春節」。這種聚少離多的日子,使得親人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可是,也減少了作者對父母盡孝的機會,母親去世,他就有了「夜闌人靜時分一種錐心的痛悔。」
作者採用的是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母親最後的時光、以及母親離世後作者的心情的變化,中間也回憶了母親在世時的種種情境。文章多是平鋪直敘,鮮有各類的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完全是用白描,來記述與母親相關的一個個事件。作者沒有刻意的去構思,也沒有矯情的做作,而是完全是真情、真景、真事。有時是生活中的小事,是那麼的不起眼,卻閃著愛的光芒,使人不自覺的溫暖一下子,感動一下子。某個有名的記者說過,真實的力量最能打動人。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無論你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高興還是失落,無論你是富人還是窮人——這本《孝心不能等待》不能錯過。或許讀完後你不能從中學到什麼,但這本書會提醒你,時刻提醒你——你給父母盡孝了嗎?從前,父母在,不遠遊。今天呢?也許你離家許久,不能守在父母身邊,但一個電話,一個問候,之於父母就會是釋然與寬心。
這本書同時還提醒你,盡孝要趁早。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篇二:《孝心不能等待》讀後感 鄒炎龍
最近幾天過年了,我們一家忙著到處拜年。爺爺奶奶也都叫我們回家吃個團圓飯。我和爸媽拎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來到奶奶家門口敲敲門,奶奶來開了門。奶奶滿臉的笑叫我們快點過去坐。進到屋裡大伯、二伯、阿姨、姐姐、弟弟都來了,屋子不大所以有點擁擠。奶奶滿臉笑容地說:「孫子,一年不見又長高長帥了,都變成小夥子了。」阿姨也在旁邊應和著說:「是啊,長得我們都不認得你了。」是啊,想到我和他們上一次的見面就是去年這個時候這個地點。一年一次的見面可以說是萬分珍貴的。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們都發生這驚人的變化,再次見面感覺驚訝也是正常的。我想像我們一家這樣的一年聚餐一次的家庭應該不佔少數吧。我們連時間都沒有花費那又何來的孝呢?
在當今社會裡,世界的距離拉近了,但是親人與親人之間,兒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不知道大家聽過《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沒有,裡面有句歌詞是這樣唱的: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我覺得歌詞裡的這個「找」字用的非常貼切,也非常可悲。看望自己的父母本來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而到了現在卻成了我們的業餘安排了。我們已經把賺錢過上美好富足的生活放在了首位。我們現在的想法就是給父母足夠的金錢,讓他們豐衣足食就是孝。我想說其實這樣也沒有錯,但是父母更加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財富,更希望我們能夠常去看望他們,陪他們說說話。也像那首歌裡面唱的那樣:哪怕給爸爸捶捶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只圖個團團圓圓。
所以,請放下手中的工作,帶著家人多去看看老人,陪他們說說心裡話。孝心是不能夠等待的,只有現在、馬上、立即,才是孝心的本意,等到父母離開我們時,做一切都晚了!
篇三:孝心不能等待讀後感 王雪寧
一位中年男人推著一位坐著輪椅的老太太,一個小孩牽著老奶奶的手。這便是《孝心,不能等待》的封面,在學校的推薦下,我好奇地翻開了這本書······
本書是作者用淚水書寫,用真情訴說的一部以日記的方式述說的故事,真切地記敘了作者對無法對母親盡其孝道的愧疚和對逝母的深深懷念之情,感人肺腑,讀著,淚珠便在眼中打轉,遠離故土、遠離親人的我也憶起了母親的面容和她一遍遍放心不下的叮囑······
猶記得每一次與母親分別的不舍,是笑著揮手,可卻在轉身之後流淚;猶記得一遍遍地賭氣說要回去,一遍遍說想她時,聽筒那頭的哭腔也說著想我;猶記得,曾經挽著母親的手肘穿過大街小巷,細數喜怒哀樂,猶記得······
今年的元旦,我第一次沒有倚在母親的懷抱裡取暖,也是第一次,沒有在她面前撒嬌,我笑著要她準備零食等我回去,殊不知聲音已然哽咽;我逗趣地說我懶得採購,要和她一起冬眠,殊不知淚水已然滑落,此時電話那頭的傷心定也不止如此吧。我有多少次嘲笑自己的固執,為什麼要為了夢想而放棄舒適,放棄那些我所熟悉的。只是我不敢告訴母親,怕她答不上來,默默地流淚······
文中的作者一路奔波,拼命攢錢,為的是要讓母親享受天倫之樂,待他將一切準備停當後,卻不料母親已是無福享用,就要辭別人世,那份「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感傷是多麼撕心裂肺啊!而我,又有多怕等到我終於修成正果,要報答母親養育之恩之時,又是換來了不幸,要送她離去啊。
或許,對於母親而言,最大的快樂莫歸於年邁之時,兒女能夠承歡膝下,她真的不求什麼所謂的天倫之樂,因為她知道,那太假太空,等到好不容易盼到之時,已是躺在病榻之上了。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在母親需要的時候,伴她左右,無奈學業重要,生性好強,只能拋下一個不讓她失望的藉口,漂泊在外。我記得她經常自豪地對朋友們說,我有多讓人放心,那時便會換來一片豔羨。可是,我便更加愧疚,我不能在她冷的時候抱著她,不能在她累的時候為她按摩捶背,我有的只是一通通電話。
可是,媽媽,你知道嗎?我真的很想很想在你需要的時候留下來,在你的身邊,給予你一份為人之母的欣慰與自豪。
篇四:孝心不能等待讀後感
2012年5月13號,是母親節,我例行的給媽媽發了信息,祝她節日快樂。問了她的近況之後,由於媽媽不擅長發信息,就沒有再多說,本來是想晚上等她閒著的時候給她打個電話的,結果下午逛街去了,一逛就是晚上了,已經九點多才回來,逛街的疲憊早已壓過了打電話的念頭,母親節就這樣過去了……
其實之前我對此感到的只是有點愧疚而已,心裡總是這樣想,今天不打的電話,改天總會打的,每天這樣拖著,導致的結果就是幾乎一周就只打了一次電話而已。今天一口氣讀完了《孝心不能等待》這本書,心裡湧現的是深深的自責。
看了作者在母親垂危時對母親細緻入微的描寫,感觸頗深,在這個經濟壓力超大的社會,我們總是看重物質多過感情,總是想,我只要給父母足夠的錢,他們就會開心快樂;或者現在沒有經濟基礎的會努力賺錢,想著總有一天會想給父母好的生活。我們總是想著以後,將來有能力的時候再給他們好的生活,好的條件,這樣的想法其實沒有錯,但是有沒有想過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莫不如著眼於現在,現在就儘自己的能力盡孝心。
其實孝心很簡單,很容易,對於我們來說,一通電話便可溫暖人心;一份節日的禮物就可讓父母開心好多天;在家的時候少玩些遊戲少看些電視,多陪父母說說話;節假日的時候抽出幾天旅遊的時間來回家探望父母,就已足夠。就想歌裡唱的這樣,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是多麼簡單卻溫馨感人的畫面!
現在我們的父母只有一個孩子,最多有兩三個孩子,我們把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了求學上,很少時間能回家,畢業了大多數人也會選擇在大城市發展,我們的父母就成了「空巢老人」,每天他們的孤獨寂寞沒有人能知道……我們小時候生病了,遇到麻煩事了,總會有父母為我們撐腰,現在他們生病了,遇到麻煩事了,我們又做了什麼呢?我們連他們最基本的噓寒問暖都不能保障,更別提心靈溝通了。
所以,讓我們把孝心大聲說出來吧,讓我們立刻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更多的關愛父母,關愛自己的家人!不要等到晚了再後悔!
篇五:孝心不能等待讀後感 劉雨秋
在讀完《孝心不能等待》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周文王從小就以孝順出名。每天日出之時向父親請安,日落之後向父親稟告一天裡發生的趣事。倘若父親身體健康,他就回喜形於色;倘若父親身體欠安,他就回憂心忡忡,晚上多次起床探視,直至父親病好之後才回去睡個安穩覺。
逐個素來以禮儀稱著於世,相信大家聽說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其中就以「孝」為首。中國既為「禮儀之邦」,那「孝」自然是重中之重了。我們身為華夏子孫,則更不能忘記這一點。
大家都知道是誰生了我們;是誰養了我們;是誰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是誰隱忍著心痛來責罰我們,教我們做人――是我們的父母!
大家都知道母親十月懷胎十分辛苦,其實父親這段時間裡是非常辛苦的。他得無微不至地照顧妻子和那寄存在母體內的小生命,連覺也睡得不安穩。到了分娩時,那就更急了,在產房外轉來轉去,坐立不安的都是父親的身影。人們說母親生兒女比得癌症還痛苦,想想就覺得可怕,可是母親還是生下我們來,那她就得為此忍受多大的痛苦呢?甚至要付出整個生命的代價!這你我可曾想過?
當我們生下來的時候,父母為了滿足我們的物質要求,他們一天到晚為著工作忙碌著;為了滿足我們的精神需求,他們寧願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陪我們。倘若碰上我們身體不適,父母更是心急如焚、徹夜難眠,守在我們的床前。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又可曾感恩過?
做為一個有情有感的人,面對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能熟視無睹嗎?難道那還不足以令我們做到孝嗎?父母不想我們為這個家做多大的貢獻,當是我們輕輕的一聲問候、暖暖的一杯茶、甜蜜的一個吻……卻都能令他們欣喜、安慰。如果連這一點都不願做到,那與衣冠禽獸又有何區別?甚至連禽獸都不如:「羊有跪乳之恩,鴨有反哺之義」啊!
有人說兒女學習好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其餘都不用理會。你說這對嗎?錯,大錯特錯!「孝」是有德的最重要的表現,一個人倘若不孝,又如何稱的上有德呢?即使有再高的學歷,又有誰敢把祖國這位偉大的母親交給他呢?――他連生自己養自己的父母都不願孝順。那更難以談得上振興中華,承擔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的重任。我們的先賢文王早已用行動表現給我們看了:「萬事孝為先」!
最後,用孔夫子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篇六:《孝心不能等待》讀後感 劉源
俗務纏身一直拖到今天才開始寫這篇讀後感,煽情的書有很多,而這樣的主題卻是很多人著實不敢輕易碰觸的地方,比如我。 想起自己每每看到關於親情關於父母的帖子常常故意忽略,那是一種近鄉情卻的感情,我害怕那些和父母相處時日的倒數害怕那些年少無知傷過父母心的提醒。 因為我深知,這世上嚴肅的事情不多,這樣貼近生命的東西是不可輕易談論的。
生離死別最是煎熬的事,敢於直面這樣的悲傷,記錄下這所有點滴不是誰能輕易做到的。
想起一年多前的這個時候在給老師調劑的郵件中在簡述的諸多想調劑來這裡的原因中,放在第一位的是因為這裡離家近,便於照應家裡至親,殷殷之情無需贅言。那時候諸多選擇中最後還是覺得來這裡,放下本校喜歡擅長的規劃設計方向來這裡日日奔波于田間地頭,很多人追問過懷疑過原因,我不願多言,只道是沒得選擇熱愛著專業。其實心裡一直是覺得,離家的這四年,我覺得自己錯過的太多對父母的陪伴,在未來的匆匆時光中,不容我再錯過更多。
我想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矛盾,看著父母一旦出現老態就越是不低時光流年四利劍,雕刻出蒼老銀絲,想到這些任誰也會心裡著急失落,可是又覺得不能蝸居家鄉任由老去天天年年如一日,我也不喜瑣碎小日子,覺得年輕就該出去遨遊,我的翅膀現在充滿了張開的力量,只要有機會,我還要流浪四方。我和老媽交流這個問題的時候,她連連擺手道你們千萬不要因為我們被羈絆住。但是我明白這樣的羈絆是我們每個人都心甘情願的,因為我們牽絆住了你們的前半生,後半生我們甘願奉陪。
我似乎聽到過很多大家說自己父母就是為了孩子而活,老爸和朋友聊天時也常常說到日子還不都是為孩子過的,但是我常常開導他們,生活是他們自己的,我們很重要,但是也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希望我的父母也可以享受自己的人生,在生活的風浪中奮鬥的大半生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這才是我最希望我父母享受到的狀態。所以每每老爸老媽說道退休後絕對不搭理你和你弟弟,要自己去旅遊去開店怎樣怎樣的時候,我都發自內心的問他們自豪,我的父母那麼愛我們,但是他們沒有在這親情中失去自我,他們的人生充實而圓滿。
班會的時候看到大家談及往事種種都有熱淚盈眶,我也常常想起年少無知犯下的錯,想起衝動時候說出的傷人心的話,常常為此悔恨萬分,所幸,他們還那麼健康忙碌,還會時不時嫌棄我,還一直彼此牽掛, 所幸,一切還都來得及……
篇七:《孝心不能等待》讀後感 徐昕
《孝心不能等待》這本書雖然我沒有從頭讀到尾,但是我有很認真的節選了一兩部分來閱讀,並且也從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這本書的介紹,這本書分為三部分,是由89篇以日記的形式組成的紀實性圖書,書中記錄了作者母親去世前25天悉心守護。
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心潮澎湃,諸多感懷;深深地被書中所流露出的作者對母親的無私的愛所感動。人世間的感情有很多種,唯有父母的愛是最純潔最無私最永恆,是不計一切代價的。父母常說「我們不需要你們養老,我們自己都有退休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你們只要能照顧好自己就行。」我感覺現在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和上一代的父母還是有很多觀念是不一樣,以前人的思想是養兒防老,可是現在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幾乎很少有這種想法,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能多給子女留下點什麼,讓他們能少奮鬥幾年,不用那麼辛苦,他們考慮更多的是我們。
相信每個人讀到這本書的時候,都會聯想到自己的父母,都會有愧對父母的深深的自責,這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小時候的很多事,在記憶中已經變得模糊,卻有那麼幾件事,在腦海裡沉澱了下來,讓我永遠不能忘懷。記得我初中的一年暑假,爸爸帶我去北京玩,爸爸平時最疼愛我,不管去哪兒出差都會找機會帶上我,因此這次去北京也不例外。平時父母都非常節儉,但是這次去北京,只要有小孩參與的娛樂項目,爸爸一項也不會讓我錯過,小孩愛吃的零食,他都會買來讓我嘗嘗,我感覺非常的開心和幸福。當時在火車上到中午吃飯的時候,當時我記得很清楚,爸爸給我泡了一碗泡麵,然後他看著我把滿滿的一大碗泡麵吃的精光,最後他拿起我吃剩下的泡麵,喝了幾口湯,當時我還嫌棄他說趕緊倒掉吧,幾口湯還喝。後來每當想起這件事我都很慚愧,自己沒捨得吃一碗麵,一路上餓著肚子,而我吃的時候連讓都沒讓爸爸一下,居然還嫌他丟人,太不孝了。
有時候我們經常把孝順掛到嘴邊,可是我們真正為父母做過什麼,現在想想好像真沒做過什麼,現在還花著父母的錢,自己有時候真的感覺很是慚愧。中國人的表達都是屬於含蓄的那種,我們很少會對自己的父母說「我愛你們」,很多感情都深埋於內心,可是放在心裡誰會知道,「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所以說一定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現在我們都在學校住校,離家遠一點的同學一年也就回家一次,等到我們工作了之後就更沒有時間回家了,所以說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沒有多長,要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有人說,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應該好好珍惜相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從你離開家上大學起直至步入職場,每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不要等到有一天父母離去的時候你猜恍然大悟,喊著爸爸媽媽對不起,那已經來不及了。
世界上不求回報的就是父母,我們一定要好好孝順他們,百善孝當先。就像書中提醒的那樣:「別忘了時間的殘酷,別忘了人生的短暫,別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別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否則你將永遠無法盡孝,因為孝心不能等待!」不要給自己留下太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