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24 16:46:06 2
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其與現有技術的主要改進之處主要包括有以下幾個方面:中間滾筒筒體呈圓柱形;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均呈圓臺形;其中,左滾筒的右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上的第一關節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右滾筒的左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的第二關節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上述左滾筒、中間滾筒和右滾筒三者的筒體外表面均為襯膠層,襯膠層表面均設置有若干溝槽。本實用新型的滾筒裝置可以保證帶式輸送機工作過程中皮帶運行更加穩定,不易跑偏;且在出現皮帶跑偏現象時,調節更加簡便。
【專利說明】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式輸送機,尤其涉及一種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帶式輸送機以其傳送距離長、成本低、運量大、運料聯續可靠、操作簡便等優點,廣泛應用於各種工廠、礦山等眾多行業。
[0003]對於長距離輸送的帶式輸送機,由於三聯輥結構形式的原因,往往容易出現皮帶跑偏。這一方面,導致帶式輸送機故障率上升,影響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皮帶加速磨損,導致維修成本的增加。
[0004]如何有效解決帶式輸送機皮帶跑偏的技術問題具有十分明顯的積極的意義。
[0005]由於現有反跑偏技術的不完善導致現階段皮帶容易跑偏且跑偏後皮帶極易損壞。輕則導致皮帶邊緣磨損嚴重,造成皮帶越用越窄,最後皮帶由於寬度不足而無法使用。重則導致皮帶因為跑偏而撕裂,嚴重影響皮帶的使用壽命,且頻繁的更換皮帶增大了維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增加了帶式輸送機的運轉成本,嚴重製約了帶式輸送機的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易出現皮帶跑偏現象,且在出現皮帶跑偏現象時,調節方便的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
[0007]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以上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包括安裝在帶式輸送機機架上的若干個滾筒組,每一滾筒組從左至右依次包括三個滾筒,分別為左滾筒、中間滾筒和右滾筒,上述三個滾筒整體呈V字形布置,位於同一個平面內;其中,左、右滾筒對稱分布在中間滾筒的左、右兩側;中間滾筒的左、右兩軸分別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機架左右兩側的帶座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中間滾筒筒體呈圓柱形;其特徵在於,
[0008]所述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均呈圓臺形;所述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的細端分別位於靠近所述中間滾筒的一側;所述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細端的直徑等於所述中間滾筒筒體直徑;
[0009]所述左滾筒的右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上的第一關節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左滾筒的左軸與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上方位置的第一連接機構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左滾筒的中心軸線與所述中間滾筒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35-150度;
[0010]所述右滾筒的左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的第二關節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右滾筒的右軸與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方位置的第二連接機構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右滾筒的中心軸線與所述中間滾筒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35-150度;
[0011 ] 所述左滾筒與所述右滾筒的型號、規格完全相同。[0012]上述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1、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均呈圓臺形,這一技術手段的採用,可以與運行在它們之上的皮帶的邊緣得到更好地支撐,並形成向內的擠壓趨勢,從而使得皮帶運行過程中,不易出現向外側運動的趨勢,形成跑偏;
[0013]2、左滾筒的右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上的第一關節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右滾筒的左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的第二關節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上述這種技術手段的採用,使得左右滾筒的調節靈活自如,操作十分簡便。即,當皮帶跑偏現象時,便於及時調整;
[0014]3、上述兩個主要技術手段與其他技術手段的同時採用,使得整個滾筒裝置結構簡
單、合理。
[0015]作為優選,第一連接機構包括連接座、第一伸縮杆和第二伸縮杆;所述第一伸縮杆和第二伸縮杆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伸縮杆和第二伸縮杆的另一端分別插入所述帶式輸送機的機架上一前一後開設的兩個長條形孔內,並通過螺栓固定住。
[0016]該優選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在皮帶跑偏時,操作人員通過鬆開伸縮杆的固定螺栓,結合簡單的向前或向後推送連接座,即可實現左右滾筒向前或者向後傾斜,以分別調節左右滾筒對皮帶的導向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調整到位後緊固好固定螺栓即可。整個調節過程操作十分簡便,且行之有效。
[0017]進一步優選,上述左滾筒、中間滾筒和右滾筒三者的筒體外表面均為襯膠層,所述襯膠層表面均設置有若干溝槽。
[0018]該優選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滾筒筒體外表面均為襯膠層,可以增大其與皮帶之間的摩擦係數,防止皮帶出現打滑;且滾筒與皮帶接觸面的材質基本一致(均為比金屬軟的橡膠),可以減少皮帶運轉過程中因摩擦造成的耗損量,利用皮帶壽命的延長。
[0019]溝槽的設置,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增大其與皮帶之間的摩擦係數,防止皮帶出現打滑;另一方面,可以及時排洩掉散落在滾筒上的飛塵或積水。
[0020]進一步優選,上述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的長度均為所述中間滾筒筒體長度的
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0021]該優選技術方案直接帶來的技術效果是,上述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的長度均為所述中間滾筒筒體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相對於現有技術,左右滾筒的長度可以相對稍短一些,從而利於製造成本的降低。原因主要是由於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呈圓臺形直接導致的。
[002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相對於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帶式輸送機工作過程中,皮帶運行更加穩定,不易跑偏,減少了皮帶邊緣的磨損和皮帶因跑偏進而造成撕裂事故發生的概率,延長了皮帶使用壽命;且在出現皮帶跑偏現象時,調節更加簡便,操作及維護更簡單;從而減輕了維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還可以有效保證滾筒上散落的泥、水的及時掉落,避免了皮帶在多泥水等惡劣環境下,因泥、水粘附在皮帶而造成的打滑現象,保證了皮帶的穩定運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主要示出各滾筒及其與皮帶之間的位置關係部分);[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左滾筒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中間滾筒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左滾筒的縱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左滾筒的安裝結構示意圖(主要示出其連接關係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29]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在帶式輸送機工作過程中,如圖1所示,左滾筒1、中間滾筒2和右滾筒3三個滾筒分別對其上方運行的皮帶5起導向、支撐和動力輸送、導向作用。
[0030]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包括安裝在帶式輸送機機架上的若干個滾筒組,每一滾筒組從左至右依次包括三個滾筒,分別為左滾筒1、中間滾筒2和右滾筒3,上述三個滾筒整體呈V字形布置,位於同一個平面內;其中,左、右滾筒對稱分布在中間滾筒的左、右兩側;中間滾筒的左、右兩軸分別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機架左右兩側的帶座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中間滾筒2筒體呈圓柱形;
[0031]左滾筒I筒體和右滾筒2筒體均呈圓臺形;左滾筒I筒體和右滾筒2筒體的細端分別位於靠近所述中間滾筒的一側;左滾筒I筒體和右滾筒2筒體細端的直徑等於所述中間滾筒2筒體直徑;
[0032]如圖5所示,左滾筒I的右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上的第一關節軸承16形成可轉動連接;左滾筒的左軸11與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上方部位的第一連接機構15形成可轉動連接;左滾筒I的中心軸線與所述中間滾筒2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35-150度;
[0033]右滾筒的左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的第二關節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右滾筒的右軸與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方部位第二連接機構形成可轉動連接;右滾筒的中心軸線與所述中間滾筒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35-150度;(由於左右滾筒成對稱布置,其位置與連接關係均對應、對稱,因此,附圖中省略了右滾筒的連接結構圖)
[0034]上述左滾筒I與所述右滾筒2的型號、規格完全相同。
[0035]如圖5所不,上述第一連接機構15包括第一連接座(圖中省略未畫出)、第一伸縮杆17和第二伸縮杆19 ;所述第一伸縮杆17和第二伸縮杆19 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伸縮杆17和第二伸縮杆19的另一端分別插入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8上一前一後開設的兩個長條形孔10內,並通過螺栓9固定住;
[0036]第二連接機構包括第二連接座、第三伸縮杆和第四伸縮杆;所述第三伸縮杆和第四伸縮杆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三伸縮杆和第四伸縮杆的另一端分別插入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一前一後開設的兩個長條形孔內,並通過螺栓固定住。
[0037]如圖4所示,左滾筒1、中間滾筒2和右滾筒3三者的筒體外表面均為襯膠層13,上述襯膠層13表面均設置有若干溝槽18。
[0038]考慮到製造成本的節約,作為優選方式,上述左滾筒I筒體和右滾筒3筒體的長度均為中間滾筒2筒體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0039]需要補充說明的是:
[0040]本實用新型中,左滾筒1、中間滾筒2和右滾筒3三者的筒體均為中空結構,這一點與現有技術是相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包括安裝在帶式輸送機機架上的若干個滾筒組,每一滾筒組從左至右依次包括三個滾筒,分別為左滾筒、中間滾筒和右滾筒,上述三個滾筒整體呈V字形布置,位於同一個平面內;其中,左、右滾筒對稱分布在中間滾筒的左、右兩側;中間滾筒的左、右兩軸分別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機架左右兩側的帶座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中間滾筒筒體呈圓柱形;其特徵在於, 所述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均呈圓臺形;所述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的細端分別位於靠近所述中間滾筒的一側;所述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細端的直徑等於所述中間滾筒筒體直徑; 所述左滾筒的右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上的第一關節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左滾筒的左軸與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上方部位的第一連接機構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左滾筒的中心軸線與所述中間滾筒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35-150度; 所述右滾筒的左軸與安裝在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的第二關節軸承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右滾筒的右軸與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方部位第二連接機構形成可轉動連接;所述右滾筒的中心軸線與所述中間滾筒的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35-150度; 所述左滾筒與所述右滾筒的型號、規格完全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座、第一伸縮杆和第二伸縮杆;所述第一伸縮杆和第二伸縮杆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伸縮杆和第二伸縮杆的另一端分別插入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左側機架上一前一後開設的兩個長條形孔內,並通過螺栓固定住; 所述第二連接機構包括第二連接座、第三伸縮杆和第四伸縮杆;所述第三伸縮杆和第四伸縮杆一端分別與所述連接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三伸縮杆和第四伸縮杆的另一端分別插入所述帶式輸送機的右側機架上一前一後開設的兩個長條形孔內,並通過螺栓固定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左滾筒、中間滾筒和右滾筒三者的筒體外表面均為襯膠層,所述襯膠層表面均設置有若干溝槽。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式輸送機的滾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左滾筒筒體和右滾筒筒體的長度均為所述中間滾筒筒體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文檔編號】B65G39/071GK203819895SQ201420182335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5日
【發明者】薛克龍, 張仕林, 呂學安, 王琪, 陳振 申請人: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