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碭山女屍

2023-04-01 19:55:24 5

碭山出土一具清代皇宮女屍,屍身材修長,裹"三寸金蓮"小腳,安徽碭山2001年出土的清代女屍屍長1.64米,年齡不過30歲女屍身著龍鳳服,補服上的官識圖為"麒麟白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碭山女屍

年代

清代

身份

皇宮女屍

身形

屍身材修長

屍長

1.64米

年齡

不過30歲

藏於

蕭縣博物館

目錄

1女屍簡介

2出土過程

3古墓情況

4出土器物

5墓主概況

6墓主身份

7女屍謎點

8謎案解密

9出土意義

摺疊編輯本段女屍簡介

2001年3月24日上午9點,碭山縣文化局局長助理蘇聯營在辦公室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稱發現了古墓,他叫上碭山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姚百棟等幾個人立刻出發。下午女屍被送到殯儀館冷凍起來。經安徽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有關考古專家對出土的葬具、屍體及有關器物考證分析,初步籤定該古墓為前清古墓,出土器物為國家二級文物!

女屍 有著修長的身材、細膩的皮膚、一頭烏黑的亮發、修剪整齊塗著紅色指甲油的一雙纖細的小手,以及那一雙小巧的"三寸金蓮",女子喉部呈"T"字型的深深刀痕和臀部尾骨的一個肉囊,更使人們大為驚奇。至2001年3月24日上午11點多鐘,碭山縣政府有關部門趕來之前,整個"梨園小區"工地人頭攢動,絡繹不絕。而許多古老的傳說,都是從一些老人們的口中議論出來!

古墓所在地原為亂墳岡,這座古墓是其中一個較大的土堆,據當地年長者說,他們從小常在這大墳上割草、嬉戲,就連他們的祖輩們也不知這是誰家的祖墳,從未見有人燒紙、添墳、祭祀,只是見過早年有兩座雕工精細的大石碑的基座淹沒在亂草叢中。墓碑 是有的,年久失修,人為破壞, 便沒了,再個碭山離單縣很近,以前屬於單縣過。可參考單縣歷史,

摺疊編輯本段出土過程

2001年陽春三月,春和景明時節,在歷史古邑、有"梨都"之譽的安徽省碭山縣,50萬畝梨花已是吐蕊綻放,競相盛開,放眼環顧,整個碭山大地雪堆雲湧,銀波瓊浪,景色蔚為壯觀。

2001年3月23日上午8點,在碭山縣城關西部的一片土地上,已經是機聲隆隆,一派繁忙。這裡是由碭山縣建築公司承建的商品住宅樓建築工地--"梨園小區",建築公司經理汪洋連日來帶領就近招募來的農民建築工人,日夜苦戰,加班加點,正在進行住宅樓基建工程。

在2號樓的地基上,一臺挖掘機正在隆隆作響,進行深挖地槽工作,這臺龐大笨拙的挖掘機在駕駛員"老程"熟練的操縱下,長長的鐵臂伸展自如,左旋右轉,一次次把泥土從近4米深的地槽裡挖抓上來,送上一邊等待的翻鬥運土車。

三月的陽光暖洋洋地照在工人們的身上,建築工人們雖然都在緊張地忙碌著,但在這樣不冷不熱的季節,仍很愜意,幹活之餘,抬頭向北看去,便是一片梨花勝雪、麥苗青綠的美麗世界。

上午9點多鐘,老程忽然發現挖掘機有力的鐵臂伸到4米深的地槽下掘土時,機身吃力地顫抖起來,鐵臂每次也只能挖出少量雜有朽木塊和白石灰樣的黏土來,老程心裡覺得有點奇怪,正在疑惑間,又感到機身猛烈跳了一下,鐵臂處發出一聲悶響。他連忙跳下駕駛室,下來查看,他擔心挖到地下的大石頭,毀了機器。他跳到4米多深的地槽,用腳撥開黏土一看,一塊深紅色的木板露了出來,鋒利的鐵臂竟然也只是砸壞了木板的一點表皮,再看看地槽的兩壁,竟然清晰地看出有三層灰白的黏土層和兩層腐朽的木板。

程師傅連忙爬上來,上午的陽光幾乎刺得他睜不開眼,他忍不住對周圍忙碌的工人們叫了起來:"我好像挖到大棺材了!"

出土楠木棺

出土楠木棺

這一聲叫喚使周圍正在埋頭幹活的工人們吃了一驚,正好汪洋經理也不知轉到哪裡去了,他們紛紛扔下手裡的活計圍了過來,強烈的好奇心和繁重的勞動正好使他們有一個休息一下的藉口。

在人們的鼓動下,老程又爬進駕駛室,開動挖掘機,繼續開挖起棺材四周的土層來。

通體深紅色的棺材漸漸露了出來,棺材之大之完好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訝得七嘴八舌議論起來。

棺材太大太沉了,工人們便試圖在地槽下打開棺蓋,棺蓋竟如同與整個棺體焊為一體一樣無法撼動。經過人們用繩索、棍棒和挖掘機的合力,最後終於把整個棺材弄到了地面。陽光下的棺材油漆還閃閃發亮,就像剛安葬到4米多深的地下一樣。

周圍的居民也聞訊陸續趕了過來,不大工夫,竟圍了好幾百人。在挖掘機鐵臂的幫助下,人們又砸又撬,終於打開了4個工人也難以抬動的棺蓋,一股濃香瞬間從棺內噴湧而出,一位盛裝白淨的古代女子靜靜地躺在裡面,像睡著了一樣,有許多東西在女子的頭上、手上和衣服上發出亮光。

摺疊編輯本段古墓情況

該墓為一大型雙棺墓,一墓兩棺,均南北向,東為一號主棺,西為二號棺(單棺已朽),兩棺相距1米。一號棺由外槨、中槨、內棺"三套棺"組成。外槨和中槨為柏木製造,外槨已朽壞,呈古銅色,表面經釉狀瓷粉與油漆混合粉刷,光滑細膩,中槨呈朱紅色,長291釐米,寬218釐米,槨板厚17釐米;內棺為楠木質作,棺長214釐米,寬70釐米,高75釐米,棺板均以燕尾槽扣接,整個棺體呈朱紅色,光彩奪目;打開棺蓋時有異香撲鼻而來,棺內布有大量中草藥。外槨和中槨、中槨和內棺之間有糯米汁與生石灰的混合物,堅如磐石,厚度約40釐米。整個葬具造型美觀,完整如新,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摺疊編輯本段出土器物

經碭山縣城關公安分局追回的隨葬器物有:金簪兩枚、耳環一枚、朝珠下的胸墜一枚、帽花一枚、銅錢數枚,佛珠一串。金簪、耳環、帽花均為赤金鍛造,金簪和帽花均有"元吉"銘文及花紋,細小入微;耳環鍛有"鯉魚跳龍門"圖案,魚身上之魚鱗清晰可見,龍門形象逼真,

出土女屍身上的羅裙

出土女屍身上的羅裙

摺疊編輯本段墓主概況

墓主系女性,置於內棺,屍體上蓋羅巾被,下鋪絲棉褥,身著衣物華美如新,雍容典雅。其頭戴黑色女士葬帽,身穿繡有金絲麒麟的官服,繡有龍鳳圖案的真絲偏領大褂。腰系黃色的龍鳳呈祥圖案的羅裙,有呈網狀結構的黃色絲穗下擺,金光閃閃;白色的內衣褲,下身著皂色長褲,腳蹬烏色短筒朝靴。

出土女屍

出土女屍

脫去衣帽,該女屍保存完好,肢體勻稱,身材修長,橢圓形瓜子臉,腳長約10釐米,因多年纏裹之故,僅大母趾凸現在外,趾蓋尚存,"三寸金蓮"名副其實。骨盆緊鎖,已經生育,牙齒磨損輕度,推斷年齡不過30歲。屍身長164釐米,毛髮濃密烏黑,髮型圓轉,用兩枚金簪盤於腦後;面部暗灰,神態安詳,呈睡眠狀,皓齒完好;胸腹部塌陷,內臟皆在其中,手臂肌肉豐滿,手指修長,指甲飽滿。可清晰看出塗有紅色指甲油。腿上肌肉也很豐滿,且有彈性,至今關節仍可曲直,全身多處肌肉仍可針劑注射。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墓主頸部咽喉處有"T"形劍類銳器致命傷痕,喉管,動脈、靜脈血管全被切斷。更奇怪的是,女屍臀部尾骨處竟長有橢圓形扁平肉囊。

佛珠系檀香精雕細刻而成,形狀各異,清香四溢,其橢圓形珠墜上的佛家圖案工藝考究,可謂巧奪天工。

摺疊編輯本段墓主身份

從該古墓出土的葬具(柏木為上等木料,楠木價格昂貴)、器物(隨葬首飾)、墓主衣著(龍鳳圖案衣)及其生理特徵(手掌、指甲等)判斷,該女性生前生活在上層社會、養尊處優、曾受皇封(封建時代只有受過皇封的人才可著龍鳳圖案衣);從出土的器物("康熙通寶"銅錢)判斷,墓主喪葬時代當為清代康熙晚期。

因該墓主身著鏽有金絲麒麟的官服,據《明朝典制》記載,明清官服前胸和後背綴有金絲繡成的擺巾,稱作"補子",也叫"背胸",

出土女屍身上的補子

出土女屍身上的補子

是代表品級的徽識。明洪武二十五年規定,公、侯、附馬、伯常服繡麒麟、白澤,並且規定文官用十種飛鳥代替品級,武官用六種走獸代替,並且規定平民女子首飾不準用金玉、珠翠,只準用銀。清軍入關後,官服和社會制度均沿襲明朝,"補子"則規定一品武官官服用麒麟,由此推斷,墓主生前應有前清皇宮相當級別的身份。

摺疊編輯本段女屍謎點

在我國歷史上,屍體保存數百年而不腐的事例不乏記載。《晉書·愍帝記》中記載:建興三年六月,關中人盜掘漢代霸陵、杜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時,得金玉彩帛不可勝記。據《史記·外戚史家》,薄太后死於公元前155年,建興三年是公元315年,相距470年之久,不但面貌如生,而且衣物尚可使用。而1972年我國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的發掘,發掘出的女屍外形保存完整,皮膚淺褐黃色,潤澤而有彈性,時隔兩千多年的女屍竟然保存如此完好,創造了人類考古史上的奇蹟。因此,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女屍被稱為"溼屍",被考古界命名為"馬王堆屍"。它是馬王堆創造的神話,也是我國古代人在兩千年前創造的奇蹟。

而據文獻記載,我國古代貴族死後先要用香草熬製的香湯和藥酒給屍體沐浴,使之香美去穢,然後是穿衣入殮,衣物多達十數重,放入漆制精美的重棺,而棺蓋用膠漆密封。

碭山古墓墓主屍體保存完好的原因經蕭縣博物館館長蘇肇平等多次考察論證,認為有如下幾點:

1、葬具好。(柏木、楠木皆為名貴木料)

2、密封嚴。(有三層棺槨,且棺槨之間及外層均有較厚的糯米汁與生石灰混合層,既吸水防潮又消毒殺菌。內棺不用釘封口,而用燕尾槽密封,與外界空氣隔絕)

3、埋葬深。(距地表4米,使屍體處於恆溫、恆溼的環境中,形成一個相對真空帶)

4、屍體可能進行了防腐處理,其表裡採用了某些耐腐蝕保屍藥物(初步考證為冰片、燈心草、麝香)

5、下葬時為冬季,這是屍體能保存下來最重要的原因。

6、死前體內水份大量流失(因墓主脖子有足以致命的"T"形傷口,初步斷定為他殺)。

摺疊編輯本段謎案解密

2001年春天,碭山縣某工地意外挖開了一座古墓,一股奇異的香氣撲面而來,棺材裡躺著一個身著清代服裝的美貌女屍!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清朝乾隆皇帝的維吾爾族妃子、自幼體有奇香的"香妃"?

5年過去了,這個謎團始終沒有解開。

2006年底,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對此進行了調查,並製成6集專題片在央視十套播出。該欄目組披露調查結果:帶有香氣的女屍生前並非"香妃",而是一位一品誥命夫人。

摺疊身上真有香囊嗎

女屍被挖掘出來後,人們發現屍體背部長了一個奇怪的東西,是正常人沒有的,難道開棺時所散發出的奇異香味,就是從這裡產生的嗎?這真的會是"香妃"的香囊嗎?

《走近科學》揭秘:通過醫學專家解剖,這個尾椎部位的贅生物其實是一段脫出的直腸黏膜,專家懷疑是脫肛,而不是所謂的香囊。原來,女屍身下鋪墊了大量中藥材,不僅防腐殺菌,而且會釋放出極具芳香的氣息。女屍出土時人們聞到的撲鼻奇香,其實就是防腐藥物的香氣,而並非女屍本身所產生的。

摺疊年齡到底有多大

2006年底,曾經還原過馬王堆女屍生前模樣的中國刑警學院刑事樣貌復原專家趙成文教授,為碭山女屍製作了一幅復原畫像:這是一個容貌出眾的女子。

電腦復原圖

電腦復原圖

《走近科學》揭秘:通過解剖,醫學專家對女屍的年齡提出了質疑。因為女屍身材高挑、四肢修長,顯然生前並不肥胖,如果是一個年輕的姑娘,那麼她的腰腹部應該更加苗條。而如今,即使是在肌肉已經脫水、內臟已經粘結的情況下,她的腰部卻依然比骨盆還寬,符合有過生育經歷的已婚婦女的特徵。年齡應該在40歲左右。

摺疊生前是否懷有胎兒

除了"香妃"一說外,還有人認為她是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當地官員獻給皇上的美女,因為懷孕被後宮派來的人所殺。經過5年多的防腐保存,女屍的胸部已經塌陷,腹部卻依然隆起。那麼,該女子生前是否真的懷有身孕?

《走近科學》揭秘:經過解剖,女屍的腹中根本沒有胎兒,看到的只是一堆已經像塑膠袋一般的腸子。通過進一步探查,屍體的腹腔中也沒有發現其他異常增生的組織,那麼,她的腹部的隆起原因何在呢?醫學專家打開一看竟然是她的腰椎。女屍懷有身孕的可能性被徹底排除,說她與乾隆皇帝有關的傳言也不攻自破!

摺疊為何沒有記載

在一個女人不許做官的封建社會,她卻能穿著帶有麒麟補子的服裝下葬,並且服裝織物的紋樣中還帶有大量的龍、鳳這些象徵著皇權的圖案,況且死後屍體能被保存得如此完好,顯然該女子生前地位顯赫,身份非同一般。可奇怪的是,當地的史料卻對她毫無記載。

《走近科學》揭秘:這可能有兩種情況,首先是因為她離鄉多年,當地人對她的身份並不熟悉,而她也僅僅是死後才把屍體運回來埋葬;其次,那個時代是男尊女卑,女子不在縣誌中記載也有可能。

摺疊頸部傷口

女屍出土後,醫學專家趕來對屍體進行清理保護時,意外地發現這個女屍的頸部有一個橫向13釐米、縱向9釐米的T形傷口。被如此厚葬的美貌女子,為何身上帶著致命傷口?

《走近科學》揭秘:屍體解剖過程中的一個細節顯示,結腸內還有殘存的消化物,也就是說,這個女子去世前能正常進食,不像是死於某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果是在人活著的時候受的外傷,切口一定會翻開,而女屍頸部的傷口邊緣能夠如此整齊,顯然是在她死後形成的!經過分析,專家認為造成傷口的時間是在出土之後。

屍體解剖過程

屍體解剖過程

摺疊是不是"香妃"

一具在地下埋藏了上百年的女屍,不但不腐不爛,而且肌膚白皙、富有彈性,四肢的關節都能活動,甚至連嘴唇上的胭脂、指甲上的蔻丹都保持著鮮豔的顏色,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訝。這究竟是不是傳說中的"香妃"呢?

《走近科學》揭秘:有關專家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和論證之後發現,女屍的服裝與皇室無關!進一步辨別女屍的服裝得知,女屍生前應該是一位誥命夫人!

經過央視《走近科學》欄目的深入調查,碭山女屍與乾隆皇帝有關的猜測被徹底排除。

摺疊編輯本段出土意義

碭山古墓完好女屍的出土,引起了中國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安徽省文化局及省文物考古所等單位的重視,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屍體保存成功的實例,也為研究清代歷史、研究清代屍體保存技術,研究皖北、徐淮地區葬式、葬法等提供了十分難得的實物資料,因此,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