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喲你月亮是什麼歌_ 月亮是母親
2023-04-08 16:08:29 2
八月十五的晚上,吃了餃子吃了月餅,還少吃了些水果,看電視一直看到午夜,中秋節就這樣過的圓圓滿滿了。抬頭看見窗戶上的月影,睡意頓然消失的無影無蹤。月到中秋分外明,索性泡壺茶,將小几搬到陽臺,坐在小凳上,以茶代酒做起賞月的雅事來。
中國人天生就有月亮情節。傳統的中秋節從內容到形式,都離不開與月亮有關的人與物,無論是賞月玩月,還是祭月拜月,始終以月亮為中心,中秋節可以說是中國人的月亮節。品著香茶,望著夜空中又大又圓又特別明亮的月亮,小時候聽過的那些神話故事便從腦海中湧現出來,漸漸有了寫的衝動,於是乾脆找出紙筆,就在陽臺的小几上寫起來。
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於相像力的民族,從古到今創造了無數的浪漫神話,豐富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別的不談,單說月亮就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令人無限遐想的仙境傳說。還有小猴子撈月亮,天狗吃月亮等等動人的民間故事。這些以月亮為中心的美好故事,不僅讓自然間原本極為平常的月亮變得生動有趣,使想像中的瑤臺仙境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更為節日增添了無窮的韻味。每到中秋節的晚上,親人團聚,家中老者望著夜空中的滿月,就講起了流傳千年的神話故事。其中吳剛伐桂的故事最能牽動孩子們的心。
相傳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到了天界,在南天門職事。吳剛和嫦娥天生對眼,相見恨晚,經常相會,漸漸的疏於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後,非常生氣,就罰吳剛到廣寒宮去砍樹。如果不砍倒門前那棵桂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更不能與嫦娥相會。這顆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吳剛揮動大斧,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吳剛砍啊,砍啊,日復一日,從春砍到冬,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砍不倒。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這天晚上,才有一片樹葉掉下來,從月亮上落到人間變成金葉子。要是誰拾得這片葉子,就能換許多金銀財寶。
我小時候每聽到這個故事,無端的就替吳剛著急。到了第二天晚上,仰望著大大的月亮,又一心企盼能揀到那片掉落的金葉子。有一年八月十六的晚上,我帶著這一美好的企盼,無限神往地對父親說,要是月亮每圓一次就過一個中秋節多好,一個月烙一次月餅,月亮上的桂樹一個月就掉一個金葉子,說不準我就能撿到一個。聽我說完,父親笑著說,神話故事是人們想像出來的,不能當真的,哪有什麼金葉子。假如月亮圓一次就過一個中秋節,那就成了李自成的大順朝了。父親說完這話,乘興就給我講起了李闖王進北京的故事。
話說闖王李自成率領起義軍大敗明朝軍隊,直逼首都,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將北京城團團圍住。崇禎皇帝看到大勢已去,在走投無路之下,登上煤山,在一棵老槐樹上自縊了。當天李自成破城入宮坐上了金鑾殿,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百姓。看到受困挨餓的窮苦人分到糧食時那種興奮歡喜的樣子,闖王就問手下的弟兄們,怎樣才能讓老百姓經常高高興興呢?眾弟兄們大都是餓肚子的貧苦人出身,造反起義還不就是為了個吃好的喝好的,於是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了半天,都認為八月十五中秋節最好,月餅瓜果羊肉餃子吃得飽飽的能不高興嗎?如果一個月過一次中秋節當然更高興了。李自成聽罷也覺得是這麼回事,當即頒下聖旨,規定在每個月的十五這天都要過一個中秋節。這樣,紅紅火火地過了八個中秋節。正在熱熱鬧鬧的時候,不料吳三桂咽不下父仇妾恨這口氣,衝冠一怒投降了清軍,引著清兵打進中原,將李自成趕出北京,滅了大順政權。後來老百姓就調侃說,李闖王一個月過一個中秋節,八年的江山八個月就坐完了。
講完故事,父親意味深長地說,人不能只顧貪圖享樂,更不能成天想金望銀,一輩子的路很長,要一步一步地走。後來我長大念書的時候,學習普希金《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一下又想起父親當年說過的話。看來,古今中外的道理是一樣的。
1234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