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細碎磨礦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7:56:47 1
專利名稱:多功能細碎磨礦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礦石粉碎裝置。
目前,在一些礦山粉碎礦石多採用臥式破碎機或是採用立式環錘破碎機,該機的結構是中間垂直為一轉軸,其下面裝有立式電動機,在中軸周圍加有環錘,環錘外面為巖石破碎板,其作用機理是利用高速轉動的中軸帶動環錘作離心運動,對上面漏鬥下落的巖石進行擠打實現對礦石的破碎,本破碎機優點是功率大,適合大規模作業使用,不足之處耗能大,粗破較好,細磨功能差,適用範圍小,造價高,對部件環錘要求嚴格。
為解決以上破碎機結構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多功能細碎磨礦機。該機利用轉子切隔和下面的上下磨盤的擠壓達到粉碎礦石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是這樣實現的本細碎磨礦機為立式結構(如
圖1所示)其結構是下面兩側為立式支架,機架中同垂直裝有主軸,主軸下面為皮帶輪,機架側面裝有立式電動機,電機皮帶輪通過皮帶與主軸下面的皮帶輪相連接,主軸上下裝有軸承,上軸承的上面主軸上固定有轉子(如圖6所示)轉子呈圓筒形,側面開口,上口與上料鬥下口相接,轉子下面裝有三角形肋板軸座,該軸座中間為主軸,主軸外面為軸座,軸座外面為三角形肋板,肋板外面周圍為破碎室(如圖3所示),轉子與三角形肋板軸座之間加有阻風排料結構(如圖4所示)結構上均勻排列有向上傾斜的肋葉,以防止粉塵下落,主軸的下部裝有上下磨盤,上磨盤與主軸固定(如圖8所示),下磨盤與機架固定(如圖9所示),上下磨盤中間均為椎形結構且上下磨盤之間帶有銳利磨齒,下磨盤下面為出料口,在兩側機座上端加有減震器,上料鬥外殼體與支架之間以中間螺栓,螺母緊固。
其工作過程根據破碎機理,物料破碎主要利用衝擊、剪切、擠壓等機械力完成,本機工作時物料從入料口投入後,進入轉子內,在轉子高速旋轉中加速,然後從轉子中高速拋出,與破碎腔中的物料相互衝撞、磨擦,形成第一級細碎,細碎後物料及個別未碎物料一同進入第二極磨盤中,磨盤由上下兩部件組成,上磨盤與下磨盤之間有一定間隙及椎度,在磨盤旋轉中,物料經過擠壓、剪切、磨擦,最終從磨盤周邊拋出,落入出料口,完成細碎磨礦過程。
本實用新型之優點結構緊湊,功能全,採用多種破碎過程一機完成,物料細化,適應性強,破碎程度範圍大,適合在工廠、礦山粉碎礦石使用。
本實用新型詳細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附圖給出
圖1為多功能細碎磨礦機結構原理圖;圖2為多功能細碎磨礦機上磨盤固定結構圖;圖3為多功能細碎磨礦機三角形肋板軸座結構圖;圖4為多功能細碎磨礦機阻風排料結構原理圖;圖5為多功能細碎磨礦機阻風排料結構側視圖;圖6為多功能細碎磨礦機轉子結構圖;圖7為多功能細碎磨礦機轉子結構投影圖;圖8為多功能細碎磨礦機上磨盤結構圖;圖9為多功能細碎磨礦機下磨盤結構圖。
其結構由整機標註說明1.立式電動機;2.皮帶輪;3.皮帶;4.主軸;5.轉子;6.上磨盤;7.下磨盤;8.軸承;9.破碎室;10.殼體;11.減震裝置;12.機架;13.進料鬥;14.出料鬥;15.中間螺栓;16.調節螺母;17.三角形肋板軸座;18.阻風排料裝置;19.彈簧;20.導柱;21.指針;22.刻度盤;23.軸座;24.肋板;25.破碎室。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細碎磨礦機,其特徵是該磨礦機下面兩側為立式支架(12),機架(12)中間垂直裝有主軸(4),主軸下面為皮帶輪通過皮帶(3)與電機(1)下面的皮帶輪(2)連接,主軸(4)上裝有上下軸承(8),上軸承(8)的上面主軸上固定有轉子(5),上口與上料鬥的下口連接,轉子(5)下面裝有三角形肋板軸座(17),在與主軸(4)之間加有阻風排料結構(18),主軸(4)下面裝有上下磨盤(6)和(7),下磨盤(7)下面裝有下料口(14)。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碎磨礦機,其特徵是其中轉子(5)呈圓筒形,側面開口,上口與上料鬥(13)下面相接。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碎磨礦機,其特徵是三角形肋板軸座(17)中間為主軸(4),主軸(4)外面為軸座(23),軸座(23)外面為三角形肋板(24),肋板外面周圍為破碎室(25)。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碎磨礦機,其特徵是轉子(5)與三角形肋板軸座(17)之間加有阻風排料結構(18),結構上均勻排列有向上傾斜的肋葉。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碎磨礦機,其特徵是主軸(4)下面裝有上下磨盤(6)和(7),上下磨盤之間均為椎形結構且中間帶有銳利磨齒。
專利摘要本裝置屬於一種礦石粉碎裝置,其結構由電動帶動主軸旋轉,主軸上固定有轉子,轉子下面設有三角形肋板,軸座和阻風排料結構,下面裝有上下椎形磨盤,礦石上料鬥進入經過轉子肋板和上下磨盤實現對礦石的破碎,優點結構緊湊,功能全,採用多種破碎過程一機完成,物料細化,適應性強,破碎程度範圍大,適合在工廠、礦山料碎礦石使用。
文檔編號B02C7/02GK2233785SQ95231440
公開日1996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1995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1995年6月16日
發明者趙東元 申請人:趙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