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裝插針氣密性測試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23:13:2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密性測試裝置,用於檢測封裝插針產品的氣密性。
背景技術: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為了保證封裝插針的產品質量,需要對其氣密性進行檢測。然而,現有技術中缺乏對封裝插針進行氣密性檢測的設備,本申請由此而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封裝插針氣密性測試裝置,以快速而準確地檢測封裝插針產品的氣密性,保證產品質量穩定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封裝插針氣密性測試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帶產品放入口的產品測試氣室,所述殼體上還開設有與所述產品測試氣室相通的加氣口,同時所述殼體上連接有與所述產品測試氣室相通的精密氣壓測試儀。
本實用新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以下優選方案:
還包括用於封堵所述產品放入口的矽膠頭。
所述矽膠頭連接在氣動杆上,所述矽膠頭藉助所述氣動杆的動作而能夠選擇性地封堵/鬆開所述產品放入口。
所述殼體內一共設置三個所述產品測試氣室,每個所述產品測試氣室對應設置一個所述精密氣壓測試儀。
三個所述產品測試氣室均為圓柱形腔室。
三個所述產品測試氣室在所述殼體內平行間隔等距分布。
所述產品放入口為圓形口,其口沿處制有環形倒角。
所述殼體的外輪轂為長方體形狀。
各個所述精密氣壓測試儀均垂直布置在所述殼體的同一側面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而準確地檢測檢測封裝插針產品的氣密性,進而保證產品質量穩定可靠。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封裝插針氣密性測試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封裝插針氣密性測試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封裝插針氣密性測試裝置的側視圖;
其中:1-殼體,2-產品測試氣室,3-加氣口,4-精密氣壓測試儀,5-產品放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限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實施例中採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廠家的條件做進一步調整,未註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中的條件。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連接」、「安裝」、「固定」等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使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使直接相連,也可以是通過中介媒介間接相連。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單元必須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至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這種封裝插針氣密性測試裝置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其包括一殼體1,殼體1內設置有帶產品放入口5的產品測試氣室2,殼體1上還開設有與產品測試氣室2相通的加氣口3,同時殼體1上還固定連接有與產品測試氣室2相通的精密氣壓測試儀4(類似於通常使用的精密壓力表)。
實際應用時,將待檢測的封裝插針從產品放入口5送入產品測試氣室2,密封封堵住產品放入口5後,採用充氣設備由加氣口3向產品測試氣室2充入一定量的氣體,使產品測試氣室2內的氣壓達到某一預設值。然後停止加氣,密封封堵住加氣口3,對該加氣口3的密封封堵可直接由充氣設備的充氣頭實施,通過精密氣壓測試儀4觀察產品測試氣室2內的氣壓變化。如果精密氣壓測試儀4上氣壓值在預設時間內的減小量超過臨界值(該臨界值可通過實驗和計算得出),則說明封裝插針的氣密性(或稱密封性)不合格;如果精密氣壓測試儀4上氣壓值在預設時間內的減小量沒有超過臨界值,則說明封裝插針的氣密性合格。
為了方便對所述產品放入口5的密封封堵,本實施例還設置了其上連接有矽膠頭的氣動杆,矽膠頭藉助氣動杆的動作而能夠選擇性地封堵/鬆開產品放入口5。
為了提高檢測效率,本實施例在殼體1內一共設置了三個產品測試氣室2,每個產品測試氣室2對應設置一個精密氣壓測試儀4,共三個精密氣壓測試儀4。考慮到封裝插針的體型不大,同時為了方便產品測試氣室的加工本實施例中的這三個產品測試氣室2均為圓柱形腔室結構。這三個產品測試氣室2在殼體1內平行間隔等距分布,以縮減裝置體型。
為了方便矽膠頭對產品放入口5的封堵,本實施例的產品放入口5設置為圓形口,其口沿處制有環形倒角。
所述殼體1的外輪轂為長方體形狀,各個精密氣壓測試儀4均垂直布置在殼體1的同一側面上。
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人們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