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箱門門鎖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11:14:22 1
一種箱門門鎖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包括箱門本體以及固定在箱門本體上的鑰匙開鎖機構,所述鑰匙開鎖機構設置有至少一條鎖舌,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鑰匙開鎖機構的一條鎖舌上設置有擋片,所述箱門本體上還設置有一電控阻位器,該電控阻位器用於阻擋所述擋片的移動行程,當所述鑰匙開鎖機構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電控阻位器的阻臂可與鎖舌上的擋片相抵接以阻止鑰匙解鎖。其顯著效果是:箱門門鎖在現有鑰匙開鎖機構的基礎上改裝成電子、機械一體化控制的智能門鎖,電子密鑰與機械鑰匙的雙重匹配,保證了箱體的安全性能,特別針對公交車投幣箱而言,可以有效防止各種非正常開鎖情況發生,而且系統簡單,控制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箱門門鎖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鎖具結構,具體為一種用於公交車投幣箱的箱門門鎖結構。【背景技術】
[0002]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IC卡已經逐步取代了現金支付功能,但由於城市人口流動性強,IC卡信息還存在地域性限制,因此,現有的公交車往往都是採用刷卡與投幣相配合的方式。
[0003]針對投幣而言,往往是在靠近車門位置處安放一個投幣箱,人員上車時自覺將錢幣投放到投幣箱中,當公交車收班時再由統一的人員負責開箱清點。然而現有技術中,用於公交車投幣箱的箱門鎖閉結構往往採用一個簡易的金屬箱體,箱體的上端設置投幣口,在箱體側壁上開設有箱門,通過普通鑰匙和鎖具來保證箱體內財物的安全。
[0004]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是:
[0005]採用簡單的鑰匙開鎖機構,鑰匙管理比較麻煩,鑰匙容易盜取或者複製,容易出現非正常開箱情況,難以確保箱體內的財物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箱門門鎖結構,通過對現有簡易鑰匙開鎖機構進行改進,使其實現電子、機械雙重控制,只有當電子密鑰與機械鑰匙雙重匹配時,才能打開箱門,從而保證箱體內的財物安全。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包括箱門本體以及固定在箱門本體上的鑰匙開鎖機構,所述鑰匙開鎖機構設置有至少一條鎖舌,其關鍵在於:在所述鑰匙開鎖機構的一條鎖舌上設置有擋片,所述箱門本體上還設置有一電控阻位器,該電控阻位器用於阻擋所述擋片的移動行程,當所述鑰匙開鎖機構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電控阻位器的阻臂可與鎖舌上的擋片相抵接以阻止鑰匙解鎖。
[0009]基於上述設計可以發現,當鑰匙開鎖機構處於鎖定狀態時,由於電控阻位器的幹涉作用,僅僅用機械式的鑰匙開鎖是無法將鎖舌收回的,必須先通過電控信號控制電控阻位器的阻臂讓位,才能用機械鑰匙將箱門打開,從而實現電子、機械雙重控制,提高箱體的安全性能。
[0010]作為進一步描述,所述鑰匙開鎖機構的鎖座上設置有上、下兩條鎖舌,在鎖定狀態下,所述上、下兩條鎖舌由中間向兩端延伸並伸入到門框上的鎖孔中,在解鎖狀態下,所述上、下兩條鎖舌由兩端向中間縮回並退出所述門框上的鎖孔。
[0011]再進一步描述,所述擋片設置在上面一條鎖舌上,當所述鑰匙開鎖機構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電控阻位器的阻臂抵接在所述擋片的下端。
[0012]當然,也可以作為同等的替換,將所述擋片設置在下面一條鎖舌上,當所述鑰匙開鎖機構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電控阻位器的阻臂抵接在所述擋片的上端。[0013]電控阻位器的實施方式較多,作為優選,所述電控阻位器為一伸縮式的電磁鐵,該電磁鐵的伸縮軸為所述阻臂。
[0014]為了便於安裝和維護,在所述箱門本體上還安裝有用於控制所述電控阻位器阻臂伸出與縮回的控制模塊。
[0015]為了實現整個鎖定狀態的智能化檢測,在所述箱門本體上還安裝有鎖定檢測模塊和解鎖檢測模塊,且所述鎖定檢測模塊和解鎖檢測模塊均電性連接在所述控制模塊上。
[0016]作為優選,所述鎖定檢測模塊和解鎖檢測模塊均為接近開關,當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擋片靠近所述鎖定檢測模塊,當處於解鎖狀態時,所述擋片靠近所述解鎖檢測模塊。
[0017]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
[0018]箱門門鎖在現有鑰匙開鎖機構的基礎上改裝成電子、機械一體化控制的智能門鎖,電子密鑰與機械鑰匙的雙重匹配,保證了箱體的安全性能,特別針對公交車投幣箱而言,可以有效防止各種非正常開鎖情況發生,而且系統簡單,控制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中擋片3附近的局部放大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有擋板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3]如圖1所示,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包括箱門本體I以及固定在箱門本體I上的鑰匙開鎖機構2,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的鎖座上設置有上、下兩條鎖舌,在鎖定狀態下,所述上、下兩條鎖舌由中間向兩端延伸並伸入到門框上的鎖孔中,在解鎖狀態下,所述上、下兩條鎖舌由兩端向中間縮回並退出所述門框上的鎖孔。
[0024]當然,實施過程中,也可以根據箱門的大小或者剛性需求,配置不同的鑰匙開鎖機構2,使其具有不同數量的鎖舌。
[0025]從圖1可以看出,本實施例中,在箱體8的側面設置所述箱門本體I,在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的上面一條鎖舌上設置有擋片3,在箱門本體I上還設置有一電控阻位器4,該電控阻位器4用於阻擋所述擋片3的移動行程,當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電控阻位器4的阻臂可與鎖舌上的擋片3相抵接以阻止鑰匙解鎖。
[0026]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採用的電控阻位器4為一伸縮式的電磁鐵,該電磁鐵的伸縮軸為所述阻臂,當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電控阻位器4的阻臂抵接在所述擋片3的下端。
[0027]為了實現一體化安裝,在所述箱門本體I上還安裝有用於控制所述電控阻位器4阻臂伸出與縮回的控制模塊5,該控制模塊5主要用於接收電控阻位器4的電子密鑰,可以是基於無線的控制,也可以是基於有線的控制,作為本領域技術而言,利用一控制器控制伸縮式的電磁鐵屬於公知技術,再次不再贅述。
[0028]為了進一步實現箱門門鎖狀態的智能監控,在所述箱門本體I上還安裝有鎖定檢測模塊6和解鎖檢測模塊7,且所述鎖定檢測模塊6和解鎖檢測模塊7均電性連接在所述控制模塊5上。
[0029]為了便於實施,所述鎖定檢測模塊6和解鎖檢測模塊7均為接近開關,當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擋片3靠近所述鎖定檢測模塊6,當處於解鎖狀態時,所述擋片3靠近所述解鎖檢測模塊7。
[0030]通過設置相應位置的接近開關,從而可以實時檢測鎖舌的移動狀況,便於實現智能監控,進一步保證箱體內的財物安全。
[0031]從圖1和圖3還可以看出,在實施過程中,為了防止人為破壞控制電路和鎖具結構,所述箱門本體I是通過上端的套筒9和下端的銷軸10連接在箱體8上的,箱門本體I上的控制模塊5的電源線或/和控制線均通過套筒9引出箱門並伸入箱體8中,在箱門本體I內側的門面上還安裝有一塊屏蔽板11,整個箱門形成一個暗箱,即使在開門狀況下,也難以對鎖具結構和控制電路進行篡改或者破壞。
[0032]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儘管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種類似的表示,如:改變電控阻位器4實施方式,將伸縮式電磁鐵改為旋轉式電磁鐵,或者改為電機絲杆結構等等,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包括箱門本體(I)以及固定在箱門本體(I)上的鑰匙開鎖機構(2),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設置有至少一條鎖舌,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的一條鎖舌上設置有擋片(3),所述箱門本體(I)上還設置有一電控阻位器(4),該電控阻位器(4)用於阻擋所述擋片(3)的移動行程,當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電控阻位器(4)的阻臂可與鎖舌上的擋片(3)相抵接以阻止鑰匙解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的鎖座上設置有上、下兩條鎖舌,在鎖定狀態下,所述上、下兩條鎖舌由中間向兩端延伸並伸入到門框上的鎖孔中,在解鎖狀態下,所述上、下兩條鎖舌由兩端向中間縮回並退出所述門框上的鎖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擋片(3)設置在上面一條鎖舌上,當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電控阻位器(4)的阻臂抵接在所述擋片(3)的下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擋片(3)設置在下面一條鎖舌上,當所述鑰匙開鎖機構(2)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電控阻位器(4)的阻臂抵接在所述擋片(3)的上端。
5.根據權利要求1一4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控阻位器(4)為一伸縮式的電磁鐵,該電磁鐵的伸縮軸為所述阻臂。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箱門本體(I)上還安裝有用於控制所述電控阻位器(4 )阻臂伸出與縮回的控制模塊(5 )。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箱門本體(I)上還安裝有鎖定檢測模塊(6 )和解鎖檢測模塊(7 ),且所述鎖定檢測模塊(6 )和解鎖檢測模塊(7 )均電性連接在所述控制模塊(5)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箱門門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鎖定檢測模塊(6)和解鎖檢測模塊(7)均為接近開關,當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擋片(3)靠近所述鎖定檢測模塊(6),當處於解鎖狀態時,所述擋片(3)靠近所述解鎖檢測模塊(J)。
【文檔編號】E05B47/00GK203769474SQ201420134408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4日
【發明者】陸洋, 邱昭, 楊艾妮, 魏書婷, 李勇, 張禮 申請人:重慶戴普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