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供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21:26:07 2
專利名稱:感測供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感測供水裝置,尤指借著感應而進行自動給水的裝置。
背景技術:
為降低水資源的浪費,有些使用者會於水龍頭上另外加裝感測供水裝置,習用的感測供水裝置可參考中國臺灣M331064或M247743號專利,主要是利用紅外線的反射原理,於使用者將手伸到水龍頭下方時,感應件所發出的紅外線經過人手反射到紅外線接收器,即會驅使電磁閥作動,解除水流管路的阻擋作用,以進行供水,當使用者手離開水龍頭感應件後,由於紅外線無反射產生,則電磁閥即停止作動,阻斷供水。然而,此種供水裝置,其內部元件皆集中設於一側的殼體內,故欲安裝的水龍頭周 圍必須預留足夠空間,才能裝上使用,且於實際進行拆裝時,也容易受水龍頭周圍的空間影響,而導致拆裝作業難以進行,相當費時費力,極為不便。因此,目前的感應供水裝置於拆裝上仍有許多不便,而導致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不高,如何克服上述的問題,實為業界極需努力的目標。
實用新型內容鑑於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拆裝不易的問題,以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感測供水裝置,包含一第一座體,具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該入水端供與一供水管路連接,該入水端與該出水端連通;一控制部,設於該第一座體,該控制部用以控制該入水端及該出水端,使兩者呈相互連通或關閉的狀態;一第二座體,可拆卸地與該第一座體連接,該第二座體具有一感應件,該感應件與該控制部電性連接,該感應件感測訊號後會驅使該控制部作動,使該入水端與該出水端呈相互連通的狀態,其中該感應件與該控制部分別位於該入水端的前、後兩側;一電源部,用以供應該感應件及該控制部運作所需的電力;其中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連接而圍構成一容置座,該電源部設於該容置座。所述容置座位於所述入水端的左側或右側。所述感應件位於所述出水端的前側,所述入水端位於出水端的後側。所述感應件的水平高度大於所述出水端,所述感應件與所述出水端彼此呈傾斜關係。所述出水端位於第二座體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座體的底面成傾斜狀。所述第二座體遠離所述第一座體的一邊往上延伸形成有一擋部。[0019]所述第一座體設有兩個卡抵部,所述第二座體設有兩個卡勾部,各該卡抵部與各該卡勾部抵靠,使所述第一座體與所述第二座體呈相互固定的狀態,其中各該卡勾部可相對於各該卡抵部移動,使所述第一座體與所述第二座體呈可相互分離的狀態。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更包含兩個限制件,各該限制件可拆卸地插設於各所述卡抵部與各所述卡勾部之間,使各所述卡勾部無法相對於各所述卡抵部移動。所述容置座以橫向延伸而成,使電源部以平躺的方式置放。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感測供水裝置,當入水端連接裝設於供水管路時,感應件及控制部會分別位於供水管路的前後兩側,僅會佔用供水管路前後的部分空間,相較於習用皆集中在供水管路的一側的設計,本實用新型於供水管路的兩邊預留更多空間,以便進行拆裝作業時,能有更多空間供使用者利用。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圖3為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圖3A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圖4及圖5為限制件插設位置的示意圖。圖5A為圖5的局部放大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進行組裝的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示意圖。附圖標記I水龍頭2第一座體21入水端22出水端23卡抵部24限制件25水閥3控制部4第二座體41感應件411開關 43擋部431按鈕432側板 44卡勾部441裕度空間45外蓋5電源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以較佳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及其預期達成的功效,然並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欲保護的範疇,合先敘明。請參考圖I及圖2,本實用新型的感測供水裝置,包含有一第一座體2、一控制部3、一第二座體4及一電源部5。該第一座體2具有一入水端21及一出水端22,該入水端21供與一供水管路(如水龍頭)連接,入水端21具有與該供水管路形狀相對應的連接結構,本實施例的入水端21形成有外螺紋(也可為內螺紋),以供螺鎖於設有內螺紋的供水管路;該入水端21與該出水端22連通,兩者之間通過一流道而連通,故從外部的供水管路流進入水端21的液體,會經由該流道而從該出水端22流出;該第一座體2於該入水端21與該出水端22之間的流道設有一水閥25,該水閥25通過一膜片來阻斷入水端及出水端之間的連通狀態,使水閥25隨時呈關閉狀態,使得入水端21與出水端22無法連通,因此,於一般情況,入水端21與出水端22呈關閉狀態,供水管路進到入水端21的液體,無法從該出水端22排出。該控制部3設於該第一座體2,該控制部3用以控制該入水端21及該出水端22,使兩者呈相互連通或關閉的狀態,本實施例中,該控制部3為電磁閥,可通過通電來產生推抵效果,故該控制部3作動時,控制部3會驅使膜片移動,而讓水閥25呈開啟狀態,使入水端21與出水端22連通。 請參考圖3至圖5,該第二座體4可拆卸地與該第一座體2連接固定,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座體2於兩邊設有兩個卡抵部23,該第二座體4設有兩個卡勾部44,各該卡抵部23與各該卡勾部44抵靠,如圖3A所示,使該第一座體2 與該第二座體4呈相互固定的狀態,其中,卡勾部44與卡抵部23之間,形成有供卡勾部44移動的裕度空間441,如圖5A所示;各該卡勾部44可相對於各該卡抵部23移動,解開卡勾部與卡抵部的抵靠效果,使該第一座體2與該第二座體4呈可相互分離的狀態,故使用者可按壓卡勾部44,使卡勾部44移動到該裕度空間441,暫時解除卡勾部44與卡抵部23的抵靠,即可橫向地把第二座體從第一座體抽離;此外,本實施例包含兩個限制件24,各該限制件24可拆卸地插設於各該卡抵部23與各該卡勾部44之間,以讓各該卡勾部44無法相對於各該卡抵部23移動,因此,只要限制件24插設於卡抵部23與卡勾部44之間,卡勾部44即無法移動到裕度空間441,解除抵靠效果,故無拔除限制件24的情況下,第一座體2無法與第二座體4分離。承上述,請參考圖2,該第二座體4具有一感應件41,該感應件41為紅外線感應件(也可為其它感應裝置),該感應件41與該控制部3電性連接,當該感應件41感測到紅外線訊號後會發出作動訊號給該控制部3,使控制部3驅使水閥25呈開啟狀態,使該入水端21與該出水端22呈相互連通的狀態,反之,當感應件41無感測訊號時,則入水端21與出水端22即維持在無連通的狀態;其中感應件41位於出水端22的前側,入水端21位於出水端22的後側,以在入水端21連接於水龍頭時,從前方角度觀看,出水端22與感應件41會恰好位於置中處,以供使用者能直接從前方將手部伸入水龍頭下方來使用,無需另外顧慮出水端及感應件的角度位置;再者,該感應件41與該控制部3分別位於該入水端21的前、後兩偵牝並且該入水端21位於感應件41與控制部3之間,如圖I及圖2所示,其中,本實用新型所指的兩側是以相對位置來區分,並非表示感應件、控制部與入水端一定在同一平面高度;此外,該感應件41包含一開關411,該開關411用以驅使該控制部3強制作動,使水閥呈開啟狀態,使該入水端21與該出水端22呈相互連通的狀態,故使用者可直接透過開關411,來驅使水閥25呈開啟狀態,使入水端21與出水端22呈連通狀態,而可連續出水;第二座體4於感應件下方設有一可拆卸的外蓋45,該外蓋供感應件41抵靠,而將感應件41固定於第二座體4,該第二座體4的外蓋45底面成傾斜狀,其高度往遠離第一座體的方向漸增,該出水端穿設於該外蓋的底面而位於第二座體4的正下方,使得出水端22位於鄰近前端處,又借著外蓋底面傾斜狀的設計,也增加出水端22於前方的能見度,此舉讓使用者能輕易從前方看到出水端22,來確認出水端22的出水位置,如圖I所示。值得一體的是,該感應件的水平高度大於該出水端,且感應件41的感測方向與出水端22的延伸方向的角度大於12° (較佳為15° ),使感應件41與出水端22彼此呈傾斜關係,使感應件41能以較傾斜的角度來感測出水端22前方處,此舉能擴大及延長手部位於感測範圍的時間,以確保膚色或尺寸較特殊的手部皆能順利地觸發感應件41作動,再者,也能提早控制部的作動而加快水閥的開啟,又,感應件41較出水端22高,還能減少水花濺到感應件41的情況,以維持感測的效果。此外,該第二座體4遠離該第一座體2的一邊往上延伸形成有一擋部43,如圖2所示,擋部43高度大於入水端21,且擋部43的兩側往第二座體4的另一邊延伸形成一側板432,使擋部43的截面形狀略呈n形,以圍繞於入水端21的正面及側面,使入水端21不會直接顯露出來,則他人即無法直接從入水端21進行拆裝的動作,而具有防盜效果,再者,也能避免水花濺到入水端21處,減少汙垢附著在入水端周圍,以維持外觀的整潔;且擋部43表面相對於開關411處設有按鈕431,故使用者可從外面直接按壓按鈕431,來觸動感應件41的開關411。該電源部5用以供應該感應件41及該控制部3運作所需的電力,本實施例的電源部5為電池,其中,該第一座體2與該第二座體4相互連接而圍構成一容置座,該容置座位於該入水端21的左側或右側,該電源部5設於該容置座,且容置座以橫向延伸而成,使電源部5以平躺的方式置放,以降低整體的高度,又能充分地利用入水端周圍的空間,再者,電源部5設於第一座體2及第二座體4之間,於第一、第二座體未分離時,他人無法從外部將電源部取出,以避免電源部遭竊,具電池防盜效果;本實施例進一步於入水端21的左、右兩 側各形成有一容置座,以能同時裝入兩組的電源部5,提高使用的續航力;此外,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設有通電的接腳及插座,當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結合時,接腳會插入插座內,電路才會接通,故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相互分離時,該電源部呈斷電狀態。請參考圖6及圖7,本實用新型於使用時,為方便安裝於水龍頭1,可先將第一座體2與第二座體4分離,待第一座體2的入水端21對準水龍頭I並相互鎖緊後,再把第二座體4的卡勾部44插入第一座體2的卡抵部23,將卡勾部44與卡抵部23相互卡抵,使第一座體2與第二座體4呈相互固定的狀態;為防止他人任意按壓卡勾部44,將第一座體2與第二座體4分離,使用者可於卡勾部44與卡抵部23相互卡抵後,再把限制件24插入卡勾部44與卡抵部23之間,以限制卡勾部44的移動,使第一座體2無法與第二座體4分離;則使用者將手部伸到感應件所能感測的位置時,感應件即會透過控制部而驅使水閥呈開啟狀態,使水龍頭的水流進入水端後,能從出水端流出,此外,使用者可直接按壓感應件的開關,以手動的方式驅使水閥開啟,使入水端與出水端連通,呈連續出水狀態。如要將本實用新型從水龍頭拆下時,先拔除限制件,再按壓第二座體的卡勾部,解開卡勾部與卡抵部的卡抵效果,即能將第二座體從第一座體拆下,接著,再旋鬆與水龍頭連接的入水端,即能將第一座體拆下。本實用新型的感應件與控制部位於入水端的前後兩側,使各元件分布於入水端周圍,相較於習用皆集中在同一邊的設計,於入水端連接固定於供水管路時,本實用新型僅會佔用供水管路前後的部分空間,故能於供水管路的兩邊預留更多空間,以便日後進行拆裝時,能有更多空間供使用者利用,並且能將本實用新型安裝於左右兩邊較狹窄的洗手臺,相當實用,再者,要更換電源部的電池時,僅需按壓卡勾部,使第二座體與第一座體分離後,即可作更換,無需另外再透過工具進行拆裝。總結上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精簡,不管是拆裝或使用上,皆具具有極佳的便利性,即符合實際的使用需求,相較於習用的設計,本實用新型明顯改善了以往在使用上所造成的不便,而能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實乃極具進步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 一第一座體,具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該入水端供與一供水管路連接,該入水端與該出水端連通; 一控制部,設於該第一座體,該控制部用以控制該入水端及該出水端,使兩者呈相互連通或關閉的狀態; 一第二座體,可拆卸地與該第一座體連接,該第二座體具有一感應件,該感應件與該控制部電性連接,該感應件感測訊號後會驅使該控制部作動,使該入水端與該出水端呈相互連通的狀態,其中該感應件與該控制部分別位於該入水端的前、後兩側; 一電源部,用以供應該感應件及該控制部運作所需的電力; 其中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連接而圍構成一容置座,該電源部設於該容置座。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容置座位於所述入水端的左側或右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感應件位於所述出水端的前側,所述入水端位於出水端的後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感應件的水平高度大於所述出水端,所述感應件與所述出水端彼此呈傾斜關係。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端位於第二座體的正下方。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座體的底面成傾斜狀。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座體遠離所述第一座體的一邊往上延伸形成有一擋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座體設有兩個卡抵部,所述第二座體設有兩個卡勾部,各該卡抵部與各該卡勾部抵靠,使所述第一座體與所述第二座體呈相互固定的狀態,其中各該卡勾部可相對於各該卡抵部移動,使所述第一座體與所述第二座體呈可相互分離的狀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更包含兩個限制件,各該限制件可拆卸地插設於各所述卡抵部與各所述卡勾部之間,使各所述卡勾部無法相對於各所述卡抵部移動。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感測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容置座以橫向延伸而成,使電源部以平躺的方式置放。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感測供水裝置,包含有一第一座體、一控制部、一第二座體及一電源部。該第一座體具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該入水端供與一供水管路連接;該控制部設於該第一座體,該控制部用以控制該入水端及該出水端,使兩者呈相互連通或關閉的狀態;該第二座體可拆卸地與該第一座體連接,該第二座體具有一感應件,該感應件感測訊號後會驅使該控制部作動,使該入水端與該出水端呈相互連通的狀態,其中該感應件與該控制部分別位於該入水端的前、後兩側。藉此,當入水端連接裝設於供水管路時,感應件及控制部會分別位於供水管路的前後兩側,僅會佔用供水管路前後的部分空間,相較於習用皆集中在供水管路的一側的設計,本實用新型於供水管路的兩邊預留更多空間,以便進行拆裝作業時,能有更多空間供使用者利用。
文檔編號F16K31/02GK202469137SQ20122002834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20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範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