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為何罷學?老師們如何引導光緒學習?
2023-12-10 22:23:32 3
公元1875年,慈禧親子同治帝去世,未曾留下子嗣。帝國繼承人選成為當務之急,慈禧將宗室子弟都看了個遍,最終選擇了當時年僅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新帝。
載湉在熟睡中被抱入皇宮,等他醒來的時候,就成了歷史上的光緒帝。皇帝年幼,兩宮太后臨朝稱制。而光緒帝當時的主要任務,就是讀書。
慈禧太后為他擇同治帝師翁同龢與侍郎夏同善為師。光緒帝自幼體弱,4歲又正是坐不住的年紀,偏偏要他每天至少學習半天。這不僅對光緒帝是煎熬,老師也同樣受苦。
最開始的時候,翁同龢和夏同善就教授光緒帝背書識字。翁同龢規定生書每天讀20遍,熟書每天讀50遍。
說實話便是讓成年人如此苦讀也難耐得住性子,更何況是年幼的光緒帝。小小的光緒帝常常讀到一半兒就不讀了,不管老師如何督促,光緒帝都當作耳旁風。稍微大聲點呵斥,光緒帝就嚎啕大哭。
翁同龢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將此事稟告慈禧。慈禧太后下令,若是光緒帝不好好讀書,就減少他的飯食。慈禧倒不心疼,翁同龢卻有些可憐光緒帝小小孩童。所以後來另想了辦法,將他生父醇親王奕環請來。
醇親王奕環來了,先是厲聲呵斥,隨後軟言勸說。父親的勸誡還是起了一些效果,光緒帝老老實實讀了幾天書。不過沒多久,又故態復萌。
光緒帝是日後大清的皇帝,不好好讀書,日後如何理政,如何明辨是非?老師們只得聚在一起另想辦法。
勸了不行,老師們決定用處罰的方式。其中一位提出,如果光緒帝沒有讀夠該讀的次數,就罰他靜坐不許動。這對於小小的光緒帝自然是折磨,坐不住了就大哭鬧騰。
翁同龢提出,如果沒有讀夠應讀的次數,就採用加罰法。沒讀夠一遍就加罰兩遍,以此類推。讀書時間從半天發展到全天,光緒帝深受折磨。後來他閉口不言,靜默抗爭,又大聲哭叫。
老師們對光緒帝的抗爭置之不理,還將此事一一記錄稟告慈禧,使得光緒帝被慈禧責罰。
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光緒帝有一次終於忍不住了,一怒之下丟了書本,罷學離家出走了。
皇宮那麼大,皇帝出走也不知道躲到哪兒去了。一時間上下譁然,連慈禧太后都驚動了。大家找了一天,才找到光緒帝。但是不論怎麼勸,光緒帝都不願意再去讀書。
最後還是慈禧出馬,才使得光緒帝最終同意前往讀書。
翁同龢眼見如此下去不行,連忙與各位老師商議,不如改用鼓勵的方法。只要光緒帝每讀完一遍,或者是課業有一點點的進步,都大力表揚光緒帝。
這個辦法收效甚好,光緒帝每次接受表揚後,都非常高興,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當他投入學習之後,又會取得好的效果,受到老師稱讚。
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壞,使得光緒帝改正了以前的壞習慣,漸漸的投入到書本之中,學業進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