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多接口環境交換系統中用戶的方法
2023-07-03 16:56:26 2
專利名稱:描述多接口環境交換系統中用戶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信交換系統中的編址方法,尤其涉及在電信交換系統的呼叫處理軟體中的具有相同電話薄號碼的多重外部特性的用戶表示方法。
在複雜的數據處理系統中,例如電信交換系統,要使用多個軟體單元,並通過軟體信號在單元之間傳遞信息。這些信號中的每一個均包含一個或多個數據字,由一個或多個關聯的處理器對各軟體單元進行處理。各處理器本身的一部分由一些不同的寄存器構成,這些寄存器用於儲存要送到相關處理器的軟體單元中的數據字。因此,軟體信號能夠傳遞的最大數據字數至少部分與處理器中可用的寄存器數有關。
根據啟動特定的軟體塊工作的信號所載的數據在各軟體單元或程序塊中進行運算。當把一個新的功能加入到複雜的交換系統內時,必須改變數據字的一些內容和含義。還必須在已有的信號中增加一些新的數據字。
這種要求產生了具體的問題,數據的各個專用項可以在許多不同的軟體塊內在整個複雜的系統中「浮動」(即「使用」)。因此,諸如增加輔助數據區等對數據字格式的改變可能會需要更新各個不同的程序塊中很大一部分軟體,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經費。而且還可能使軟體信號變「滿」,即,在那些信號中缺少增加新的數據字或數據區所需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增加新的信號,以載送輔助信息區,與修改軟體相似,這也需要相當大的費用。
在電信交換環境中,對數據處理系統增加功能也會產生這類問題。例如,在傳統的提供普通電話服務(POTS)的交換系統中,賦予用戶的電話薄號碼和被賦予用戶號的電話機或設備是一對一的關係。在這種系統中,在整個系統軟體塊中把單個數據字用作標識來識別哪個用戶接口,因此一些業務或功能與該用戶號相關。
例如,參見
圖1,圖中示出了傳統的電信交換系統中用戶接口和用戶號的數據結構的方框圖。在圖1中可以看出,一組用戶數據文件2用於存儲有關用戶性質和特徵的信息。一旦指針4指著這些文件,用戶從整個電信交換系統中存取用戶數據。該指針4(用戶數據文件指針)在話務處理和用戶數據管理中起中心作用。
當用戶摘機時,從線路接口文件中取出用戶數據文件指針4,建立線路訪問。然後該指針4在呼叫期間用於識別呼叫,並在需要時從用戶數據文件2中取得數據。可以取得的數據包括用戶特徵。所用的信令系統、計費信息以及其它對呼叫處理和管理必需的信息。
在傳統電信交換系統中一用戶結束呼叫時,經數字分析會產生用戶數據文件指針4。用了該指針4,就可以訪問並激活線路接口文件指針6。該兩指針一起用於識別用戶訪問。
上述傳統的系統只要在用戶線路接口和用戶號之間存在一對一關係,就能滿意地運作。如果這種關係不再存在,則系統就不能工作。例如,在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中,由於一個電話薄號碼可以與多個終端或用戶相連,所以單單是線路標識不再足以識別主叫方或被叫方。為了識別這些用戶,ISDN在通過電信交換機傳送的ISDN信息中使用了子編址原理,關於這一原理可以參見Yazawa等申請的美國專利No.5,008,884,在該專利中指出,用戶數據文件指針和/或線路接口指針不再足以識別一個在交換機本身的呼叫處理軟體內的特定的終端。尤其是,一個ISDN基本訪問線路可以連接有多至8個以上的終端,每個終端有一組不同的服務類別和特徵。一個電子鍵(電鑰)電話系統(EKTS)終端(ISDN電話業務分機)可以有多至128個以上的用戶與之相連。換句話說,對於同一個線路接口記錄,在用戶數據文件中需要許多個這樣的記錄,以能充分地限定和說明用戶信息。另一方面,在一多重電話薄號碼組中,可以把同一個用戶號給多至512個的行接口分享。其結果是一個用戶數據文件記錄用於多個線路接口記錄。顯然,已有的機構和用戶識別方法在現代電話交換系統中是不適用的。
用戶識別和ISND中提供的子地址區技術適用於設置在交換機外的裝置,以對包括有子地址的ISDN信息進行解碼。這種解碼作為與其它終端通信的一部分通過ISDN協議在各個ISDN終端中進行。交換系統本身並不把ISDN協議中的這種子尋址作為終端標識來認識,這種子尋址僅作為線路訪問連接之間的數據報文通過交換機傳送。如上所指出的,今天提供POTS業務的絕大多數電信交換機都依靠用戶指針SCP來識別在不同呼叫處理軟體塊之間通信的軟體信號內的用戶。為具有同一電話薄號碼的不同的子編址終端增加一個獨立的數據區實際上需要重寫整個軟體模塊,以在它們的信號系統中接納新的數據區。這種重寫軟體工作過度增加了費用,並且需要改變許多程序塊而不管在賦予同一電話薄號碼的各個獨立的終端之間是否需要進行識別。
本發明中,通過用已有的數據字來傳送必須新增加到複雜的軟體系統中的信息的方法來消除已有技術中的缺點。本發明進一步調整已有的數據字的結構,使它們能接受並包括新加的信息,該信息對一些程序塊來說是顯然的,而對其它程序塊則需要進行辨別。因此,僅僅必須對那些實際上需要確認新的數據的軟體塊進行修改,以接納新的數據。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包括識別個別的用戶的外部特徵,通過定義一個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使它具有一個在電信交換系統的軟體塊內的共用電話薄號碼,該數據字包括包含與分配給該用戶的電話薄號碼對應的第一數據和包含對應於與該呼叫相關的個別用戶外部特徵的呼叫外部特徵號碼的第二數據。用戶呼叫識別數據字被傳輸通過交換系統的軟體塊,僅在實現與個別用戶外部特徵關聯的功能的軟體塊中識別所述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的呼叫外部特徵號數據區。
根據本發明,在電信交換系統的軟體塊內識別具有共用電話薄號碼的個別用戶外部特徵的另一方面,該定義的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與軟體塊中的用戶指針數據所使用的一樣,包含有相同數量的比特單元。
根據本發明,在電信交換系統的軟體模塊內識別具有共用電話薄號碼的個別用戶外部特徵的另一方面,在交換系統內包括有一訪問子系統。多個不同的終端位於訪問子系統內,各終端與一個或一個以上電話薄號碼相關聯,並且用戶的呼叫訪問包括一個報文,報文中含有不同的呼叫外部特徵ID號。在交換系統中定義一組數據文件,把各終端與終端指針相關聯,為各終端指針建立與電話薄號碼對應的和與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對應的呼叫外部特徵ID號之間的關係。另外,還在交換系統中定義一組數據文件,把各電話薄號碼與用戶指針相關聯,為各用戶指針建立與終端指針對應和與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對應的各呼叫外部特徵ID號之間的關係。
本發明的又一方面,在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內對呼叫進行處理,在該系統中,許多個別的用戶外部特徵通過訪問終端連接到交換系統上,並且它具有一個共用的電話薄號碼,呼叫處理軟體模塊包括一資料庫,以通過包含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的用戶指針識別各電話薄號碼。交換系統根據在與一個或多個電話薄號碼相關的終端上接收到的摘機信號辯認出一個訪問請求,並從請求訪問的終端接收一個建立報文。該報文包括呼叫外部特徵ID,交換機根據接收到的摘機信號識別特定的訪問終端。把信息放在與特定的訪問終端對應的終端文件資料庫中,並根據在建立報文中接收到的呼叫外部特徵ID來識別相應的與從訪問終端始發訪問請求的特定的用戶外部特徵相關聯的電話薄號碼和呼叫外部特徵分號。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被集中固定在多比特數據字的比特格式中,該數據字包含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和用戶指針。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用於在交換系統的軟體模塊內處理訪問終端的呼叫。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及其進一步的目的和優點,現在可以結合附圖參閱下面所作的描述。
圖1是現有技術的用戶接口和用戶號文件配置的數據結構示意圖;圖2是說明實現本發明的電信交換系統的方框圖;圖3示出了典型的用於EKTS電話業務的呼叫始發報文序列;圖4是本發明使用的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示意圖;圖5是用於本發明的終端文件配置圖;圖6A是用於本發明的第一用戶文件配置圖;圖6B是用於本發明的第二用戶文件配置圖;圖7是本發明所用的一些呼叫處理過程的流程圖。
在早期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所用的處理器為16位的器件。然而,後來引入了系統,並且今天已都使用32位或者更大容量的處理器。另外,絕大多數POTS電信交換機內的呼叫處理軟體一般所用的用戶識別字(即用戶指針)使用的數據字預期最長不超過20位。20比特單元在內部指定的用戶將超過1百萬個,遠遠大於目前使用本技術的信號交換系統的容量。儘管如此,目前的交換系統仍然把該數據格式與用戶指針相結合來識別交換機內的各個用戶。以子地址字的形式增加後繼的子尋址,或者加到這32比特數據區上則需要重寫軟體,以把增加的區段容納到數據處理結構中。
請參見圖2,圖2示出了諸如AXE交換機等的典型的電信交換系統21的方框圖,其早期的結構在MatsEklund等所著的名稱為「AXE10系統說明」的文章中有所揭示,讀文刊登在Ericsson Review1976年第2期上,現將該文援引在此,以作參考。該系統包含交換和控制部分22、數據存儲區23和處理器子部24。另外,交換系統21還包括線路訪問部分25,與線路訪問部分25連接有多個終端。例如,把傳統的電話機26連接到線路訪問裝置25上,並分配其一個電話薄號碼DN1。可以為這種電話機26提供普通的POTS電話業務,這種電話業務把單個電話機26連接到一訪問裝置25上的單個線路端子上,由其上的單個電話薄號碼DN1進行識別。
同樣,交換系統21也可以提供ISDN電信業務,從諸如電話機31、個人計算機32或者傳真機33等多個不同的終端上連一根線27,各個終端共享一根具有共用電話薄號碼DN2的線27。把分配給線27的終端通過行接口34連接到線路上,並以ISDN訪問協議35進行通信。各終端設備31_33對子地址進行解碼並根據子地址在ISDN協議報文內識別在單個電話薄號碼DN2上接收到的欲與終端31_33之一通信的呼叫。實際上交換系統21內的軟體把通過交換系統21的呼叫處理成由電話薄號碼DN2識別的和由軟體內單個傳統的用戶指針識別的單線路訪問。
繼續參見圖2,圖2還示出了多個EKTS終端41、42和43,它們也通過線路接口(未圖示)連接到線路訪問裝置25上,各KETS終端包含一個單獨的鍵41a、42a和43a,這些鍵由單個電話薄號碼DN3識別。根據定義ISDN和EKTS電信業務的規範,該規範包括在Bellcove Technical References TR-TSY-000847和TR_TSY_000205中分別定義的「ISDN和特徵_普通交換和信號類設備要求「和」ISDN電子鍵(電鑰)電話業務」,在此援引這兩份內容,作為參考,各EKTS終端41_43包含有專用的鍵41a、42a和43a,它們由呼叫外部特徵ID來識別。各鍵41a-43a與同一電話薄號碼的獨立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相關聯。
在EKTS系統中,共享的電話薄號碼(SDN)可以有多個呼叫外部特徵(CA1_CA16)。各個呼叫外部特徵可以有多至32個呼叫外部特徵號(CAM#1-CAM#32)。因此,每個共享的電話薄號碼最多有512個呼叫外部特徵分項。電話薄號碼(DN)加上呼叫外部特徵分號識別呼叫外部特徵指針(CAp)。交換機用CAp來確定哪些外部特徵為忙/空,哪些特徵正在呼叫期間使用。
如果結束一EKTSDN的呼叫,則交換軟體不能分辯分配給單個電話薄號碼DN3的多個呼叫外部特徵分項,因此,不能根據個別用戶的特徵對那些外部特徵進行不同的處理。本發明的系統能在對呼叫外部特徵分項中個別的一分項建立呼叫之後實現規定的特徵,而同時不必對傳統的電信系統內的大部分軟體塊進行重寫,並使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基本上保持通用於處理軟體的其他保留部分。
下面參見圖3,圖3示出了用於EKTS呼叫建立的一個成功的呼叫始發報文序列。在呼叫建立報文51傳到交換機的過程中,交換機根據ISDN信息協議識別載荷信道容量、專用的終端子地址和呼叫外部特徵ID。此後,交換機在52把呼叫處理(CALLPROC)報文傳送給始發用戶A,在53把建立(SETUP)報文傳送給被叫方B。用戶B的SETUPACK(建立確認)報文54返回到交換局,並產生一告警報文55a-b,分別傳送給用戶A和用戶B,並在被叫方應答時產生一連接報文56a-b和連接確認報文57a-b。
在目前的POTS系統中,通過摘機產生呼叫訪問時,對主應於特定的終端通過訪問來進行確認。該終端被分配有一特定的電話薄號碼,這樣,就可用電信交換系統的傳統的軟體結構內的特定用戶指針來識別。
參見圖4,圖4示出了一種新的數據結構,根據本發明對32比特區作了重新定義,用戶指針使用20位,還包括一輔助數據字。該32比特區用作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其中,0_19比特用於代表電話薄號碼或者用戶指針SCp,而23_31比特用於識別被賦予該電話薄號碼的用戶的準確位置。在此處所示的引入EKTS的實施例中,23_31比特用於定義一個確定特定呼叫的特定用戶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CAM#)。而且,在本系統中,把用戶數據文件指針(SCp)和用戶設備指針(CAM#)同時用於識別出一特定的單個設備,以進行話務、管理、計費或維護。本文中的單個設備是任何電話機或EKTS終端上的電話薄號碼電子鍵(鍵鑰),或者ISDN用戶訪問上的終端,這些設備均連接到能始發或結束呼叫的交換機訪問程序上。重新構成的32比特數據字如下比特 作用0_19 用於代表電話薄號或用戶指針。20比特能提供1,048,576個電話薄號碼的編址能力。該數量大大高於目前技術水平下的交換系統的容量。
20_22備用23_31用於識別單件設備或子地址的準確位置。這9個比特能提供多至512個子地址的編址能力。512是EKTS系統中的多電話薄號碼的最大數。
現在把該32位數據字用作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它包含如上所定義的用戶指針和呼叫外部特徵分號。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通過交換系統內的所有軟體模塊,但僅有選擇地再編程的軟體模塊才可辯認包含呼叫外部特徵分號的最後幾個比特。例如,在用戶數據字塊中,已存儲一些信息,包括用戶指針、終端/線路、呼叫外部特徵ID、呼叫外部特徵分號,以及與特定用戶的電信服務相關的特徵。當然該軟體模塊對呼叫外部特徵分號進行識別,把特定的特徵與該特定呼叫者聯繫起來。本發明的數據結構為傳統的交換機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和功能,而對其內的軟體單元影響最小。
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對特定呼叫在電話薄號碼上與之關聯的終端進行識別。這一操作不僅能使系統協調特徵,而且還能調整專用的處理,或者調整與該特定用戶業務有關的呼叫的其它方面。本發明的原理可應用於單個電話薄號碼有多個外部特徵的情況。
在實現本系統時,交換系統的操作者把特定的終端/訪問號分配給特定的呼叫外部特徵ID,分配一個特定電話薄號碼以及任意的呼叫外部特徵號(在1和16之間)。電話薄號碼對應於特定的SCp,交換機分配一個特定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和呼叫外部特定指針。
下面參見圖5,圖5示出了本發明的終端文件的示意圖,各終端指針61、62、63…n包含在一個文件內,該文件具有呼叫外部特徵ID名稱61a,該名稱61a與電話薄號碼61b和呼叫外部特徵分號61c相關聯。因此,根據終端號和從與交換機入口相連的終端獲得的呼叫外部特徵ID的指示以及用戶的建立報文,交換機確定相應的電話薄號碼和賦予該呼叫外部特徵ID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CAM#)。
下面參見圖6A,圖6A示出了本發明各用戶指針71,72,73,…n的用戶文件配置,在圖中,一個文件包含與終端指針71b和呼叫外部特徵ID號71c相關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CAM#)71a以及呼叫外部特徵指針71d。這使系統能找出各用戶指針和呼叫外部特徵分號,並在某些應用中找出分配的終端和呼叫外部特徵ID。
在圖6B中,它示了本發明的各呼叫外部特徵指針101,102,103,…n的用戶文件配置,一文件包含用戶指針(SCp)和與另一個有關的呼叫外部特徵號(CA#)。這能使系統找出各呼叫外部特徵,以及它的所有分項(CAM#)。
在接收到SETUP報文時,呼叫外部特徵ID是該報文的一部分。因此,對於初始呼叫,終端指針標誌加上呼叫外部特徵ID(CAID)提供了關於DN、CAp和CAM#所有的必要的信息,為交換機提供對外部特徵的處理方法。然而,如果對EKTS用戶終止了呼叫,則把建立報文傳送給能接收該呼叫的所有DN分項,一直到第一個CAM答覆了該呼叫,交換系統才能根據各用戶特徵對那些外部特徵進行不同的處理。用存儲在圖6A和圖6B中的文件中的數據選擇出現在呼叫中的DN呼叫外部特徵。這意味著本發明的對EKTS用戶插入一個呼叫的技術不會影響系統的其它部分。
如上所述,在電信交換系統中有多個這樣的軟體塊,對於這些軟體來說,本發明的數據結構是明顯的。這些塊簡單地連續處理包含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的32比特區,並如傳統的做法一樣僅用其用戶指針部分數據。然而,另一些軟體塊使用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數據使交換系統本身的性能提高。例如,一些可以使用呼叫外部特徵分號數據的軟體塊包括用戶數據字塊、某些計費塊以及某些特徵塊。如,用戶數據塊可以用呼叫外部特徵分號數據來確定賦予該特定呼叫者的特徵(如該終端是否包括閃光特性)以及定義終端的種類(ISDN入口或POTS入口)。同樣,計費塊可以用呼叫外部特徵分號數據來識別是否應當對特定電話薄號碼的終端進行通話計費。同樣,特徵塊(尤其是在ISDN中的特徵塊)可以識別呼叫外部特徵分號數據標識是否對應於具有ISDN電話會議設備或ISDN轉移設備的用戶。
下面參見圖7的流程圖,它示出了本發明的系統根據本發明來提高服務級別所用的方法。例如,在處理EKTS終端的一個呼叫者發出的呼叫時,系統首先在81估測電話薄號碼的呼叫外部特徵是什麼時候摘機的。接著在82已摘機的終端向交換機發送一建立報文,包括呼叫外部特徵ID(CAID)。此後,在83,交換機識別對應於該呼叫外部特徵ID號的特定的訪問終端,然後進入84找到對應於識別出的入口號的終端文件,確定電話薄號碼和與其對應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在85,系統構成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它包含32比特區中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和用戶指針。在86,系統用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在交換機內處理該呼叫。在處理該呼叫時,交換機軟體可以在87確定特定的訪問表是否存儲在電話薄號碼下,如果是,則進入88,從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中除去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只用用戶指針來訪問文件,並在89繼續進行呼叫處理。然而,如果在87系統確定一些諸如特徵數據等必要的數據沒有存儲在電話薄號碼下,則系統進入80,確定訪問表是否存儲在終端標識下。如果確定必要的數據存儲在終端標識下,則系統進入90,訪問SCp文件並找出呼叫外部特徵分號的終端指針。此後在91,用終端指針來訪問特定的文件並在92繼續處理呼叫。但,如果在80,系統確定數據也不存儲在終端標識下,則進入93,訪問用戶指針文件SCp,找出呼叫外部特徵分號CAM#的呼叫外部特徵指針CAp。此後在94用呼叫外部特徵指針CAp訪問特定的文件,並在95繼續處理呼叫。
應當注意,本發明的系統中所用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僅在交換系統的呼叫處理軟體中使用,且僅在該軟體內對數據進行處理。它的使用能從多個與單一電話薄號碼識別相關聯的特定用戶中識別出一個特定用戶,因此能對該用戶使用特定的特徵和其它功能,而不需要對本系統內軟體塊進行修改,而本系統則不同於那些必須提供所要求的功能的系統。
本發明的主要的益處是提供了一個可變的數據字,用該數據字可以識別所有類型的用戶。為利用該數據進行通信處理,在交換系統中不需要改動任何軟體,除了那些專門配置的辯認載有字的幾個部分的輔助數據以增加交換機功能的軟體塊外,該數據對於所有軟體塊來說是顯然的。只有本發明使用的用戶呼叫識別數據字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部分有用的軟體單元才是直接讀或寫用戶信息的軟體單元。
儘管我們認為上面的描述使本發明的系統的運作和構造變得明了,但上述運作的方法和所示的系統的結構仍是一種較佳的例子,可以在不脫離下面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作出明顯的改變和改進。
權利要求
1.在一種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所述交換系統包括多個訪問終端,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具有一個共用的電話薄號碼,呼叫處理軟體塊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包含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所述系統的運作方法是使軟體信號在所述交換系統的呼叫處理軟體塊之間進行通信,所述信號用包含在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的子地址區以及所述用戶指針來識別具有相同電話薄號碼的單個用戶外部特徵,所述用戶指針是從所述字中的比特單元辯別得到的;修改所述交換系統的包含有與單個用戶外部特徵有關的功能的各個軟體塊,以辯認在所述固定多比特數據字的所述子地址區內的數據,並用於呼叫處理功能中。
2.在一種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具有一個共用的電話薄號碼,呼叫處理軟體塊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包含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的運作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多比特數據字包含32個比特單元,用戶指針數據佔用0_19比特單元,所述子地址區佔用23_31比特單元。
3.在一種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具有一個共用的電話薄號碼,呼叫處理軟體塊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包含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的運作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在所述交換系統內提供一組數據文件,在這些文件內,為各可訪問所述交換系統的終端,把用於識別具有通過所述終端可訪問所述交換系統的各個用戶外部特徵的標記與它的關聯電話薄號碼和包括在所述固定多比特數據字的子地址數據區內的唯一的標識相聯繫。
4.在一種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具有一個共用的電話薄號碼,呼叫處理軟體塊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包含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的運作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在所述交換系統內提供一組數據文件,在該文件中,為各用於所述交換系統內的用戶指針,把用於識別具有通過所述終端可訪問所述交換系統的各用戶外部特徵的標記與它的關聯電話薄號碼和包括在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的子地址數據區內的所述唯一的標記相聯繫。
5.在一種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絡業務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所述交換移包括多個訪問終端,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具有一個共用的電話薄號碼,呼叫處理軟體塊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包含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其特徵在於,包含通信裝置,使軟體信號在所述交換系統的呼叫處理軟體塊之間進行通信,所述信號用包含在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的子地址區以及所述用戶的指針來識別具有相同電話薄號碼的單個用戶外部特徵,所述用戶指針是用所述字中的比特單元來區別的;在所述交換系統內的軟體塊,它包含與單個用戶外部特徵有關的功能的各個軟體塊,以辯認在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的所述地址區內的數據,並用於呼叫處理功能中。
6.在一種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具有一個共用的電話薄號碼,呼叫處理軟體塊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包含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所述多比特數據字包含32個比特單元,用戶指針數據佔用0_19比特單元,所述子地址區佔用23_31比特單元。
7.在一種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具有一個共用的電話薄號碼,呼叫處理軟體塊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內包含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數據文件提供裝置,用於在所述交換系統內提供一組數據文件,在該數據文件內,為各可訪問所述交換系統的終端,把用於識別具有通過所述終端可訪問所述交換系統的各個用戶外部特徵的標記與它的關聯電話薄號碼內包括的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的子地址數據區內的唯一的標識相聯繫。
8.在一種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具有一個共用的電話薄號碼,呼叫處理軟體塊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包含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還包括一數據文件提供裝置,用於在所述交換系統內提供一組數據文件,在該數據文件內,為各用於所述交換系統內的用戶指針,把用於識別具有通過所述終端可訪問所述交換系統的各用戶外部特徵的標記與它的關聯電話薄號碼和包括在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的子地址數據區內的所述唯一的標記相聯繫。
9.一種在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處理呼叫的方法,該交換系統用於綜合業務數據和網業務中,在該業務中,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通過訪問終端與所述交換系統相連,且具有共用電話薄號碼,包括一用戶資料庫的呼叫處理軟體塊通過包含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含響應在與特定的電話薄號碼上接收到的摘機信號在所述交換系統內辯認訪問請求;從請求訪問的終端中接收建立報文,所述報文包括呼叫外部特徵ID;在所述交換系統內識別接收到所述摘機信號的特定的訪問終端;在終端文件資料庫中尋找對應於所述特定訪問終端的信息,並且根據在所述建立報文中接收到的呼叫外部特徵ID,識別出相應的電話薄號碼和與所述訪問終端的始發所述訪問請求的特定用戶外部特徵相關聯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把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歸入到包含有所述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和所述用戶指針的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的比特格式中;在所述交換系統的軟體塊內用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處理所述訪問終端的呼叫。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交換系統內用用戶標識數據字處理呼叫的所述步驟包括確定處理所述呼叫所需的特定的數據是否以與始發出所述呼叫的所述終端關聯的方式存儲在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中;把所述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從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中除去,並在確定出所述特定數據未保存在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內而與所述終端相關時用用戶指針來訪問呼叫處理所需的數據文件。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交換系統內用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處理呼叫的所述步驟還包括在確定出所述特定數據與所述終端相關聯地保存在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內時,在用戶指針文件資料庫內尋找對應於從所述訪問終端始發出所述訪問請求的特定用戶外部特徵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的終端指針;用該終端指針訪問呼叫處理所需要的數據文件,並在所述交換系統的軟體中繼續處理呼叫。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交換系統內用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處理呼叫的所述步驟還包括在確定出所述特定數據保存在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內時,在用戶指針文件資料庫中尋找對於從所述訪問終端始發出所述訪問請求的特定用戶外部特徵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的呼叫外部特徵指針;用該呼叫外部特徵指針訪問呼叫處理所需要的數據文件,並在所述交換系統的軟體中繼續處理呼叫。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交換系統內用用戶標識數據字處理呼叫的所述步驟還包括使軟體信號在所述交換系統的呼叫處理軟體塊之間進行通信,所述信號用包含在包含有所述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的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子地址區以及所述用戶指針來識別具有相同電話薄號碼的單個用戶外部特徵,所述用戶指針是用所述字中的比特單元來區別的;修改所述交換系統的包含有與單個用戶外部特徵有關的功能的各個軟體塊,以辯認在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的所述子地址區內的數據,並用於呼叫處理功能中。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包含32比特單元,用戶指針數據佔用0_19比特單元,所述子地址區佔用23_31比特單元。
15.一種在程控電信交換系統中處理呼叫的系統,該交換系統用於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中,在該業務中,多個單體用戶外部特徵通過訪問終端與所述交換系統相連,且具有共用電話薄號碼,包括一用戶資料庫的呼叫處理軟體塊通過包含在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的用戶指針來識別各電話薄號碼,其特徵在於,所述系統包含辯認裝置,用於響應與特定的電話薄號碼相關的終端上接收到的摘機信號在所述交換系統內辯認訪問請求;接收裝置,用於從請求訪問的終端中接收建立報文,所述報文包括呼叫外部特徵ID;識別裝置,用於在所述交換系統內識別接收到所述摘機信號的特定的訪問終端;尋找裝置,用於在終端文件資料庫中尋找對應於所述訪問終端的信息,並且根據在所述建立報文中接收到的呼叫外部特徵ID,識別裝置,用於識別出相應的電話薄號碼和與所述訪問終端的始發訪問請求的特定用戶外部特徵相關聯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歸入裝置,用於把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歸入到包含有所述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和所述用戶指針的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的比特格式中;和使用裝置,用於在所述交換系統的軟體塊內用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處理所述訪問終端的呼叫。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在交換系統內用用戶標識數據字處理呼叫的所述裝置包括確定裝置,用於確定處理所述呼叫所需的特定的數據是否以與始發出所述呼叫的所述終端關聯的方式存儲在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中;除去裝置,用於把所述呼叫外部特徵分號從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中除去,並在確定出所述特定數據未保存在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內而與所述終端相關時用用戶指針來訪問所需的數據文件。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在交換系統內用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處理呼叫的所述裝置還包括確定裝置,確定處理所述呼叫所需要的特定數據是否存儲在與所述呼叫發出的所述終端關聯的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中;尋找裝置,在確定出所述特定數據與所述終端相關聯地保存在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內時,在用戶指針文件資料庫內尋找對應於從所述訪問終端始發出所述訪問請求的特定用戶外部特徵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的終端指針;訪問裝置,用於使用該終端指針訪問呼叫處理所需要的數據文件,並在所述交換系統的軟體中繼續處理呼叫。
1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在交換系統內用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處理呼叫的所述裝置還包括確定裝置,確定處理所述呼叫所需要的特定數據是否存儲在與所述呼叫發出的所述終端關聯的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中;尋找裝置,用於在確定出所述特定數據保存在所述終端文件資料庫內時,在用戶指針文件資料庫中尋找對應於從所述訪問終端始發出所述訪問請求的特定用戶外部特徵的呼叫外部特徵分號的呼叫外部特徵指針;訪問裝置,用於使用該呼叫外部特徵指針訪問呼叫處理所需要的數據文件,並在所述交換系統的軟體中繼續處理呼叫。
19.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在交換系統內用用戶標識數據字處理呼叫的所述裝置還包括通信裝置,用於使軟體信號在所述交換系統的呼叫處理軟體塊之間進行通信;所述信號用包含在包含有所述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的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內的呼叫外部特徵項號子地址區以及所述用戶指針來識別具有相同電話薄號碼的單個用戶外部特徵,所述用戶指針是用所述字中的比特單元來區別的;和修改裝置,用於修改所述交換系統的包含有與單個用戶外部特徵有關的功能的各個軟體塊,以辯認在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據字的所述子地址區內的數據,並用於呼叫處理功能中。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的多比特數字包含32比特單元,用戶指針數據佔用0_19比特單元,所述子地址佔用23_31比特單元。
全文摘要
通過重新定義所用的用戶指針數據字的格式用現有的程控電信交換系統(21)的軟體塊來識別具有共用電話薄號碼(DN)的各個用戶外部特徵。把包含有呼叫外部特徵分號(CAM#)的輔助區加入到用戶指針數據(SCp)中,以產生用戶呼叫標識數據字。
文檔編號H04Q3/47GK1264263SQ9912335
公開日2000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1993年8月6日
發明者J·薩拉傑 申請人:L·M·埃利克遜電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