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真空絕熱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2023-06-13 06:33:16

專利名稱:真空絕熱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熱熔接層彼此相對的2個外包材料之間以減壓方式密封有芯材的 真空絕熱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關於針對作為深刻的地球環境問題的溫暖化的對策,推進家電產品、設備 機器以及住宅等建築物的節能化的活動非常活躍,進一步希望實現長期具有優良的絕熱效 果的真空絕熱材料。真空絕熱材料是指這樣的材料利用具有阻氣性的外包材料覆蓋在玻璃棉或矽石 粉末等具有細微空隙的芯材上,對外包材料的內部進行減壓密封,由此形成所述真空絕熱 材料。真空絕熱材料在其內部空間中保持為高真空,儘可能地減小傳遞氣相的熱量,由此, 能夠發現高的絕熱效果。因此,為了長期發揮其優良的絕熱效果,保持真空絕熱材料內部的 高真空度的技術極其重要。作為保持真空絕熱材料內部的真空度的方法,一般採用將氣體吸附劑及水分吸附 劑與芯材一起減壓密封到真空絕熱材料內部的方法。由此,能夠去除在真空包裝後從芯材 的細微空隙釋放到真空絕熱材料中的殘餘水分、以及從外部透過外包材料而隨時間經過滲 透到真空絕熱材料內的水蒸氣或氧氣等大氣氣體。但是,考慮到現有的吸附劑的吸附能力,要想提供長期保持高絕熱效果的真空絕 熱材料,僅使用吸附劑是不夠的,需要採取這樣的手段對向真空絕熱材料內部滲透的大氣 氣體量自身進行抑制。這裡,對從外部向真空絕熱材料內部侵入的氣體路徑進行說明。真空絕熱材料通 常是通過如下方式來製造的首先將2個長方形的外包材料疊合在一起,將外包材料的3個 邊的周緣附近的外周部彼此熱熔接,製成3側密封袋。從其開口部向製成的3側密封袋內 插入芯材,使用真空包裝機對外包材料的袋內部進行抽真空,同時對3側密封袋的開口部 進行熱熔接。在外包材料中,通常,最內層採用由低密度聚乙烯等熱塑性樹脂構成的熱熔接層。 中間層採用由鋁箔或鋁蒸鍍薄膜等具有阻隔性的材料構成的阻氣層。而且,最外層採用尼 龍薄膜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具有表面保護作用的表面保護層。然後,將通過粘 接劑將這各個層層疊後的層積薄膜用作外包材料。在該情況下,從外部向真空絕熱材料內部滲透的大氣氣體被分類為以下兩種成 分透過在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中使用的鋁箔的針孔或蒸鍍層的間隙等的成分、以及從外包 材料周緣的端面的熱熔接層露出的部分透過密封部而滲透到內部的成分。其中,與阻氣層相比,構成熱熔接層的熱塑性樹脂的氣體透過度和透溼度極高。因 此,在隨時間經過而侵入到真空絕熱材料內部的大氣氣體的量中,從外包材料周緣的端面 的熱熔接層露出的部分透過密封部而滲透到內部的成分佔據大半部分。因此,要想提供長期具有優良的絕熱性能的真空絕熱材料,對來自外包材料周緣的端面的熱熔接層的露出部分的大氣氣體滲透量的抑制是不可或缺的,其有效方法已成為 課題。針對該課題,已提出了設置有將密封部中的熱熔接層的一部分形成得較薄而得到 的薄部的真空絕熱材料(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圖11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現有的真空絕熱材料的截面圖。如圖11所示,真空絕 熱材料101具有芯材,該芯材被減壓密封在這樣的材料之間該材料是將具有阻氣層102和 熱熔接層103的2個外包材料104以熱熔接層103彼此相對的方式進行熱熔接而成的。在 真空絕熱材料101中,以圍著芯材整周的方式,在2個外包材料104的周緣附近具有通過來 自外部的加熱加壓而將熱熔接層103彼此熱熔接的密封部,外包材料104的密封部的熱熔 接層103的一部分以規定寬度形成得較薄。使用圖12所示的由等腰梯形的突條部、以及內 部分別具有加熱器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構成的密封夾具106,對作為密封部的外包材料104 的一部分進行特別強烈的加熱加壓,由此,形成該薄部105。在現有的結構中,利用薄部105,使得從外包材料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的透過阻 力增大,抑制了氣體向內部的侵入,由此,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沒有描述薄部105中的外包材料104的詳細形狀。使用由等 腰梯形的突條部、以及內部分別具有加熱器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構成的密封夾具106,對作為 密封部的外包材料104的一部分進行特別強烈的加熱加壓,由此,形成了熱熔接層103的一 部分以規定寬度形成得較薄的薄部105。因此,在薄部105中形成了圖11和圖12所示的角 部107,在真空絕熱材料101的製造時和處理時,外力將集中於角部107,在外包材料104、特 別是阻氣層102中將產生裂縫,根據情況不同,會導緻密封部因裂縫而破裂。而且,存在如 下課題從該裂縫或密封部的斷裂部位起,會隨時間的經過促使大氣氣體成分向真空絕熱 材料101內部侵入。這裡,所謂角部107,是指這樣的部位在觀察用與外包材料104的周緣垂直的平 面切斷密封部後的截面時,該部位是隨著在薄部105的邊界及其附近產生的熱熔接層103 的厚度變化而形成的角形狀的部位(曲率大的部位)。並且,密封夾具I06的突條部為等腰梯形,所以,與外包材料104中受到突條部末 端的平坦部按壓的部分相比,外包材料104中的與突條部的傾斜面相對的部分不容易被加 熱。並且,對外包材料104進行加壓的部分幾乎都是突條部末端的平坦部,所以,構成外包 材料104中受到突條部末端的平坦部按壓的部分處的熱熔接層103的樹脂很難向兩側擴 散。因此,在現實中,難以將薄部105減薄到圖示的程度。並且,是使用由等腰梯形的突條部、以及內部分別具有加熱器的上模具和下模具 構成的密封夾具106,對作為密封部的外包材料104的一部分進行特別強烈的加熱加壓,由 此,形成熱熔接層103的一部分以規定寬度形成得較薄的薄部105。因此,密封部基本全部 成為形成有薄部105的部分,但是對於薄部105而言,在整個規定寬度內構成熱熔接層103 的樹脂減少,所以,對2個外包材料104彼此進行粘接的粘接力降低,容易因外力而發生剝 離。而且,在位於薄部105中的外包材料被剝離掉的情況下,存在如下課題大氣氣體容易 從外包材料周緣的端面的熱熔接層的露出部分滲透到真空絕熱材料101的內部。並且,一般而言,在構成外包材料104的各個層中,利用比較容易傳遞熱的材料來 構成阻氣層102的情況居多。特別是在阻氣層102由鋁箔這樣的金屬箔或金屬蒸鍍層構成的情況下,在形成有薄部105的部分中,在整個規定寬度內阻氣層102均十分接近,所以,容 易產生熱傳遞。即,薄部105將成為熱橋(heat bridge),容易從真空絕熱材料101的作為 一個傳熱面的外包材料104的阻氣層102向作為另一個傳熱面的外包材料104的阻氣層 102傳遞熱量,真空絕熱材料101的絕熱性能低。專利文獻1 日本實開昭62-141190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真空絕熱材料具有2個外包材料,它們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 護層、在另一個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且在表面保護層與熱熔接層之間具有阻氣層;以及芯 材,其被減壓地密封在以熱熔接層彼此相對的方式配置的2個外包材料之間,該真空絕熱 材料具有密封部,該密封部是以圍著芯材整周的方式、在2個外包材料的周緣附近將熱熔 接層彼此熔接而形成的。而且,圍著芯材的密封部中至少外包材料的一邊的密封部或位於 芯材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從外部被加熱加壓至表面保護層和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熱熔 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使得構成特定部位的熱熔接層的樹脂的一部分在接近外包材料的周 緣中最近的周緣的方向上,向與特定部位的熱熔接層鄰接的熱熔接層移動,或者,在與接近 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與特定部位的熱熔接層鄰接的熱熔接層移動。由此,在觀察用與最 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的內周靠近, 密封部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間 隔連續地變化。而且,在密封部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中的另一方的外包 材料的阻氣層的間隔發生變化的部分中,具有多個薄部,在該多個薄部中,密封部中的一方 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比 熱熔接層彼此未被熱熔接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熱熔接層彼此未被熱熔 接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薄。而且,在 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的內周側和多個薄 部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具有厚部,在該厚部中,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另 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比熱熔接層彼此未被熱熔接的部分中的 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熱熔接層彼此未被熱熔接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 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而且,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 的熱熔接層彼此被全部熱熔接。在上述結構中,對於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 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的內周靠近,密封部中的一方的 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間隔連續(平滑)地變 化,所以,在構成外包材料的各個層不會形成角部。並且,在熱熔接層的薄部中不存在外力 於集中局部的部分,所以,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的破裂。並且,對於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在薄部中也使熱熔接層的厚度連續(平滑) 地增減,由此,能夠使薄部的最薄部變窄。由此,與薄部僅為一處且薄部的熱熔接層的厚度 恆定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地減小薄部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的厚度。而且,對於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減小了薄部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的厚度, 且在多個部位設置了薄部,使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彼此全部熱熔接。由此,從外包材料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縮小,氣體和水分的透 過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降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 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一般而言,密封部的粘接力是與熱熔接層的厚度對應的,熱熔接層越厚,密 封部的粘接力越強,而構成為在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的內周側 和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形成了厚部,且熱熔接層的厚度是從薄部的最薄部到厚部 的最厚部平滑地增減的。並且,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彼此全 部熱熔接。由此,設置有薄部的密封部從內周側和外周側均難以因外力而剝離。並且,對於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在多個部位設置了薄部,而在薄部中也使熱 熔接層的厚度連續(平滑)地增減,由此,使薄部的最薄部變窄,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另外,在薄部中,外包材料的強度比周圍部分低,承受外力時可能引起荷重集中, 但由於存在多個薄部,從而分散了外力的荷重,極其難以引起薄部中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 的破裂。並且,在具有多個薄部的情況下,與薄部僅為一個的情況相比,即使增加薄部中熱 熔接層的厚度,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所以,緩和了薄部中的外包材料強度和密封強度的下 降,降低了薄部中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的破裂的風險。進而,在2個外包材料均具有金屬箔層作為阻氣層的情況下,緩和了密封部中2層 金屬箔之間距離的接近,所以,極其難以因熱洩漏而導致熱傳導率的增加。從這樣的方面看,希望薄部的個數較多,雖然這取決於密封部的寬度,但通常認為 4 6個左右更加理想。在芯材為玻璃纖維的情況下,容易因玻璃纖維而產生從真空絕熱材料內部貫通至 外包材料的貫通針孔。通常,作為防止產生該針孔的對策,有效的方式是增大面向真空絕熱材料內部的 位於外包材料最內層的熱熔接層的厚度,但是,如果增大熱熔接層的厚度,則可能導緻密封 部的截面中的氣體侵入路徑的面積增大。在本發明的真空絕熱材料中,能夠在薄部處控制氣體侵入量,所以,即使增大熱熔 接層的厚度,也能夠抑制從外包材料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而侵入到真空絕熱材料內部的 氣體和水分的侵入量的增加。根據以上本發明的結構,即使在密封部中形成了熱熔接層的一部分較薄的薄部, 在設於密封部中的熱熔接層的薄部及其附近,也極其難以引起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的破 裂。並且,能夠提供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該真空絕熱材料容易使薄部的最薄部變薄,並且 設置有薄部的密封部不容易因外力而剝離,受熱橋的影響小,能夠長期保持優良的絕熱性 能。並且,在本發明的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中,真空絕熱材料是在2個外包材料 之間減壓地密封入芯材而構成的,這2個外包材料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在 另一個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且在表面保護層與熱熔接層之間具有阻氣層,且這2個外包 材料被配置成熱熔接層彼此相對,該真空絕熱材料具有密封部,該密封部是以圍著芯材整 周的方式、在2個外包材料的周緣附近將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而形成的。而且,對於圍著芯材 的密封部中至少外包材料的一邊的密封部或位於芯材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從外部對處於疊合狀態的2個外包材料進行加熱加壓,由此進行熱熔接。而且,從表面保護層側向熱熔 接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外包材料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 截面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的內周靠近,中途存在多個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 上受到壓縮的壓縮幅度相對較大的部分,且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 幅度連續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 至表面保護層和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外包材料 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料未在厚度 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移動,形成多個薄部,在該多個薄部中,密封部中的一 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 比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 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薄。而且,在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 部之間、以及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的內周側和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 的外周側形成厚部,在該厚部中,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 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比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以外 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而且,將多 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彼此全部熱熔接。在通過上述製造方法製造的真空絕熱材料中,對於形成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 從表面保護層側向熱熔接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 後的截面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的內周靠近,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 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續(平滑)地變化。同時,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壓縮的部分的附 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和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 所以,在構成外包材料的各個層中不會形成角部。並且,在薄部中也能夠連續(平滑)地增 減熱熔接層的厚度,在熱熔接層的薄部中不存在外力局部集中的部分,所以,極其難以引起 阻氣層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的破裂。並且,從表面保護層側向熱熔接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 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的內周靠近,外包材料在厚 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續(平滑)地變化。同時,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壓 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和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發 生熔融的溫度。由此,能夠使薄部的最薄部變窄,與薄部僅為一處且薄部的熱熔接層的厚度 恆定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地減小薄部的最薄部的熱熔接層的厚度。而且,對於形成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減小了薄部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的厚 度,且在多個部位設置了薄部,使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彼此 全部熱熔接。由此,從外包材料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縮小,氣體和水分 的透過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降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 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一般而言,密封部的粘接力是與熱熔接層的厚度對應的,熱熔接層越厚,密 封部的粘接力越強,在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的內周側和位於最 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形成了厚部,且熱熔接層的厚度是從薄部的最薄部到厚部的最厚部 平滑地增減的。並且,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彼此全部熱熔接,因此,設置有薄部的密封部從內周側和外周側均難以因外力而剝離。並且,對於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在多個部位設置了薄部,而在薄部中也使熱 熔接層的厚度連續(平滑)地增減,由此,使薄部的最薄部變窄,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如上所述,即使在密封部中形成了熱熔接層的一部分較薄的薄部,在設於密封部 中的熱熔接層的薄部及其附近,也極其難以引起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的破裂,並且,能夠提 供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該真空絕熱材料容易使薄部的最薄部變薄,並且設置有薄部的密 封部不容易因外力而剝離,受熱橋的影響小,能夠長期保持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在本發明的另一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中,真空絕熱材料是在2個外包 材料之間減壓地密封入芯材而構成的,這2個外包材料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 層、在另一個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且在表面保護層與熱熔接層之間具有阻氣層,且這2個 外包材料被配置成熱熔接層彼此相對,該真空絕熱材料具有密封部,該密封部是以圍著芯 材整周的方式、在2個外包材料的周緣附近將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而形成的。而且,對於圍著 芯材的密封部中至少外包材料的一邊的密封部或位於芯材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從外部 對處於疊合狀態的2個外包材料進行加熱加壓,由此進行熱熔接。而且,從表面保護層側向 熱熔接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外包材料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的內周的方向 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續地變化。與此同時, 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和阻氣層不 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 層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 層移動,形成多個薄部,在該多個薄部中,密封部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中 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比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 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 厚度的合計厚度薄。而且,在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內周 側的薄部的內周側和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形成厚部,在該厚部中,一 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比密封部以 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氣層與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阻 氣層之間的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而且,將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 對的熱熔接層彼此全部熱熔接。在上述製造方法中,對於形成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從表面保護層側向熱熔接 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 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續(平滑)地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加壓的部 分,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和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熱熔 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所以,在構成外包材料的各個層中不會形成角部。並且,在薄部中也 能夠連續(平滑)地增減熱熔接層的厚度,在熱熔接層的薄部中不存在外力局部集中的部 分,所以,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的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的破裂。並且,從表面保護層側向熱熔接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 料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續 (平滑)地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 熱至表面保護層和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能夠使薄部的最薄部變窄,與薄部僅為一處且薄部的熱熔接層的厚度恆定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地減小薄 部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的厚度。而且,對於形成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減小了薄部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的厚 度,在多個部位設置了薄部,使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彼此全 部熱熔接。由此,從外包材料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縮小,氣體和水分的 透過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降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 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一般而言,密封部的粘接力是與熱熔接層的厚度對應的,熱熔接層越厚,密 封部的粘接力越強,在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的內周側和位於最 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形成厚部,且熱熔接層的厚度是從薄部的最薄部到厚部的最厚部平 滑地增減的。並且,將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彼此全部熱熔接, 所以,設置有薄部的密封部從內周側和外周側均難以因外力而剝離。並且,對於形成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在多個部位設置薄部,而在薄部中也使熱 熔接層的厚度連續(平滑)地增減,由此,使薄部的最薄部變窄,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如上所述,即使在密封部中形成熱熔接層的一部分較薄的薄部,在設於密封部中 的熱熔接層的薄部及其附近,也極其難以引起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的破裂,並且,能夠提供 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該真空絕熱材料容易使薄部的最薄部變薄,並且設置有薄部的密封 部不容易因外力而剝離,受熱橋的影響小,能夠長期保持優良的絕熱性能。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真空絕熱材料的截面圖。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平面圖。圖3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 面圖。圖4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真空絕熱材料的由加熱壓縮夾具實現的外包材 料的加熱加壓動作的一例的截面圖。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圖。圖6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變 形例的截面圖。圖7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 3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面圖。圖8是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面圖。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面圖。圖10是比較例2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面圖。圖11是現有的真空絕熱材料的截面圖。圖12是示出現有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利用加熱壓縮夾具形成了薄部的狀態的截面 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本發明不受該實施方式的限定。(實施方式1)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真空絕熱材料的截面圖。圖2是該實施方式的真空 絕熱材料的平面圖。圖3是該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面 圖。圖4是示出該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的由加熱壓縮夾具實現的外包材料的加熱加壓 動作的一例的截面圖。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圖。 圖6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變形例的截 面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由芯材2、配置在芯材2內的吸附劑3、 以及按相同尺寸裁斷的長方形的2個外包材料4構成,在2個外包材料4之間以減壓方式 密封入芯材2和吸附劑3,覆蓋芯材2的2個外包材料4的周緣附近的外周部彼此熱熔接。2個外包材料4從外層側起由表面保護層5、阻氣層6、熱熔接層7層疊而成。並 且,在外包材料4的周圍的邊(外周部)上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使外包材料所具有 的熱熔接層彼此熔融地貼合而形成的,作為一例,如圖2所示,在密封部8的4個邊中的3 個邊上,沿著周圍的邊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這裡,對薄部9a和厚部9b的周邊的密封部8的形狀進行說明。圖3是用與真空 絕熱材料1的外包材料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圖。設圖中右 側為周緣,對於之間夾著熱熔接層7的、上側的一個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下側的另一個 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間隔,隨著從右側(周緣)朝向左側(內周側)前進,該間隔 連續變化。即,熱熔接層7與阻氣層6之間的邊界面所具有的圓弧狀的凹凸部的波高的大 小存在差異,設於邊界面上的熱熔接層7的凹部中的最深部相當於薄部9a的位置。而且, 設於邊界面上的熱熔接層7的圓弧狀的凸部的最頂部相當於厚部9b的位置。接著,對真空絕熱材料的構成材料進行說明。作為構成外包材料4的熱熔接層7, 沒有特別指定,可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直鏈低密度聚乙烯薄膜、高密度聚乙烯薄膜、中 密度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丙烯腈薄膜等熱塑性樹脂或它們的混合薄膜等。這裡,2個外包材料4分別具有的熱熔接層的厚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並且, 當考慮到熔融溫度和密封部的粘接強度時,優選2個外包材料4分別具有的熱熔接層7的 材料相同。芯材2的種類沒有特別指定,它是氣層比率為90%左右的多孔體,可使用以下材 料等以往公知的芯材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苯乙烯泡沫、酚醛泡沫等連續氣泡體;玻璃棉、 石棉、氧化鋁纖維、矽酸鋁纖維等無機纖維體;聚酯纖維等有機纖維體;珠光體、溼式二氧 化矽、乾式二氧化矽等粉末體。並且,也可以將混合了纖維體和粉末體後的材料用作芯材。另外,在芯材2中使用了纖維體的情況下,優選將纖維的取向配置為與真空絕熱 材料(芯材)的厚度方向大致垂直,優選不利用粘合劑等將纖維彼此粘結等,這樣,纖維彼 此之間的交點不容易成為熱橋。另外,在芯材中使用了粉末體的情況下,優選將粉末體放入 到透氣性的袋中來使用。另外,這裡未作說明的構成材料將在後面的製造方法中進行描述。關於在構成外包材料4的表面保護層5、阻氣層6及熱熔接層7的各層之間的粘接 中使用的層積粘接劑,沒有特別指定,可使用二液硬化型氨基甲酸乙酯粘接劑等、以往公知 的層積用粘接劑或環氧系樹脂粘接劑。
另外,本申請發明中的「連續變化」與「模擬(analog)」這一用語的含義上的「溫 度、聲音、光等連續變化,,中的「連續變化」相同,表示與「平滑變化,,相同的意思。即,意味 著中途沒有急劇變化。接著,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圖1 3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 法的一例進行描述。首先,將2個外包材料4的熱熔接層7配置成彼此相對,對外包材料4 周圍的邊中的3個邊進行熱熔接而成為袋狀。在進行該熱熔接時,如圖4所示,以夾著2個 外包材料4的方式,利用具有加熱器的金屬制的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矽橡膠片12、以及具 有加熱器的下側加熱壓縮夾具13,進行加熱壓縮,形成圖3所示的形狀的密封部8。然後, 在袋內插入芯材2和吸附劑3,對袋內部進行減壓,同時使用通常的平板夾具對外包材料4 的袋的開口部進行熱熔接而將其密封。由此,得到了如下的真空絕熱材料1 該真空絕熱材 料1在外包材料4的周圍的邊中的3個邊上形成了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在剩 餘的1個邊上形成了不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而由厚度大致均勻的熱熔接層構成的密封部 8。這裡,是利用上下的加熱壓縮夾具10、13對尚未進行熱熔接的2個外包材料4進 行加熱壓縮,由此,同時形成了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取而代之,也可以採用如 下方式在2個外包材料4的周緣處,使用通常的平板夾具,形成不具有薄部9a和厚部%、 而由厚度大致均勻的熱熔接層構成的密封部8,之後再利用上下的加熱壓縮夾具10、13對 密封部8進行加熱壓縮,如圖5所示,在外包材料4的周緣形成薄部9a和厚部%。並且,在對第4個邊上的袋的開口部進行密封時,需要使用真空包裝機進行密封, 以便一邊對袋內部進行減壓一邊進行密封。通常的真空包裝機具有平板狀的加熱密封夾具,所以,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只 有袋開口部處使用真空包裝機形成由厚度大致均勻的熱熔接層7構成的密封部8,之後使 用加熱壓縮夾具10、13形成薄部9a和厚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是在熱熔接層7彼此相對的2個長方形的外包材料 4之間,以減壓方式密封入芯材2和吸附劑3,將覆蓋著芯材2的2個外包材料4的周緣附 近的3個邊的外周部彼此熱熔接。在觀察用與周緣垂直的平面切斷外包材料4的外周部彼 此熱熔接後的密封部8中的3個邊上的密封部8的截面時,位於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 具有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的凹部,在該凹部的最深部處,形成了熱熔接層7的 厚度比最深部的周邊部薄的薄部9a。並且,密封部8的熱熔接層7在兩個表面上具有與其他層(阻氣層6)之間的邊界 面,一方的邊界面的起伏的波高大於另一方的邊界面的起伏的波高。並且,熱熔接層7的一方的邊界面的向熱熔接層7側凹陷的部分的最深部與另一 方的邊界面的向熱熔接層7側凹陷的部分的最深部不是相對的。並且,在圖3所示的例子 中,密封部8具有2個薄部9a。下面,對如上構成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動作、作用進行說明。首先,芯材2作為真 空絕熱材料1的主要材料,發揮形成細微空間(細微空隙)的作用,該芯材2形成排真空後 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絕熱部,由玻璃纖維構成。吸附劑3發揮如下作用吸附去除在進行真空包裝後從芯材2的細微空隙釋放到 真空絕熱材料1中的殘留氣體成分、以及侵入到真空絕熱材料1內的水分及氣體。
外包材料4是對熱塑性樹脂或具有阻氣性的金屬箔、樹脂膜等進行層積加工而形 成的,發揮抑制大氣氣體從外部向真空絕熱材料1內部侵入的作用。表面保護層5位於外包材料4所具有的層中、比阻氣層6更靠外層的一側,發揮防 止外包材料4、特別是阻氣層6因外力而發生損傷或損壞的作用。作為表面保護層5,可使用尼龍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丙烯薄膜等以 往公知的材料,也可以重疊使用1種或2種以上的材料。阻氣層6是由具有高阻氣性的1種或2種以上的薄膜構成的層,對外包材料4賦 予優良的阻氣性。作為阻氣層6,可使用鋁箔、銅箔、不鏽鋼箔等金屬箔。並且,可使用在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薄膜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上蒸鍍了鋁、銅等金屬原子或氧化鋁、二氧化 矽等金屬氧化物後的薄膜、或在蒸鍍了金屬原子或金屬氧化物的面上實施塗敷處理後的薄 膜等。熱熔接層7除了發揮將外包材料4彼此熔接而保持真空絕熱材料1內部的真空的 作用以外,還發揮如下作用保護阻氣層6不受由芯材2或吸附劑3引起的來自真空絕熱材 料1內部的突刺等的影響。密封部8是通過將外包材料4的熱熔接層7彼此熔接而構成的,發揮將真空絕熱 材料1內部與外部隔斷的作用。薄部9a發揮如下作用抑制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向真空絕熱材 料1內部侵入的大氣氣體的透過速度,保持真空絕熱材料1的真空度。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與阻氣層6之間的邊界面 所具有的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的凹部的最深部位置處,設有薄部9a,這2層的 邊界面所具有的凹部的波高存在差異,所以,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6和外包材料4的劣化及 破裂,並且,能夠抑制大氣氣體隨時間經過而向真空絕熱材料1內部侵入。並且,在利用上述製造方法來製作真空絕熱材料1的情況下,通常,通過圖4所示 的具有圓弧狀曲面的突起部11的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對熱熔接層7進行加熱壓縮,所以, 在與突起部11的圓弧的切線垂直的方向上也施加了加壓的外力,由此,熱熔接層7的樹脂 容易向薄部9a的兩端方向流動,所以,與圖12所示的利用現有的密封夾具106這樣的平面 部進行壓縮的情況相比,緩解了得到相同薄部9a的厚度的情況下製造時的溫度條件和壓 力條件,抑制了阻氣層6和外包材料4的劣化。換言之,利用相同的成形條件,能夠進一步減小熱熔接層7的薄部9a的厚度,來自 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的氣體和水分的侵入量容易得到抑制。對於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在熱熔接層7彼此相對的2個長方形的外包材 料4之間,以減壓方式密封有芯材2和吸附劑3,覆蓋著芯材2的2個外包材料4的周緣附 近的3個邊的外周部彼此熱熔接。在觀察用與周緣垂直的平面切斷外包材料4的外周部彼 此熱熔接而成的密封部8中的3個邊上的密封部8後的截面時,位於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 層7具有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的凹部,在該凹部的最深部處形成有熱熔接層7 的厚度比最深部的周邊部薄的薄部9a。在上述結構中,首先,在觀察用與周緣垂直的平面切斷外包材料4的周緣部彼此 熱熔接而成的密封部8的至少一部分後的截面時,設置有密封部8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局部較薄的薄部9a。由此,在熱熔接層7的薄部9a中,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 體和水分的透過截面積縮小,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降低,所 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在觀察用與周緣垂直的平面切斷外包材料4的周緣部彼此熱熔接而成的密 封部8的至少一部分後的截面時,位於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具有圓弧狀(這裡,包含大 致圓弧狀)的凹部。因此,層疊在比熱熔接層7更靠外層的一側的層(阻氣層6)在密封部 8的薄部9a及其附近,沿著熱熔接層7的形狀彎曲成圓弧狀,不會形成角部,在層疊在比熱 熔接層7更靠外層的一側的層(阻氣層6)中,極其難以產生裂縫。這裡,不限於熱熔接層7的薄部9a及其附近,優選的是,在整個密封部8中均不形 成角部。而且,在熱熔接層7的薄部9a中,熱熔接層7的厚度比周邊部薄,與其厚度減小量 對應地,強度降低相應的量。但是,在熱熔接層7所具有的凹部形成為圓弧狀(這裡,包含 大致圓弧狀)的情況下,隨著熱熔接層7的厚度沿著圓弧逐漸平滑地增減,密封部8的強度 (彎曲強度等)也隨著位置變化而連續平滑地增減。由此,不容易在熱熔接層7的薄部9a 中產生外力集中於局部的情況,極其難以在熱熔接層7的薄部9a及其附近的外包材料4中 引起裂縫以及在密封部8中引起破裂。基於以上原因,在設於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的薄部9a及其附近,極其難以引 起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能夠提供長期保持優良的絕熱性能的真空絕熱材料1。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密封部8的熱熔接層7在兩個表面上具 有與其他層(阻氣層6)之間的邊界面,且一方的邊界面的起伏的波高大於另一方的邊界面 的起伏的波高。在薄部9a及其附近,比熱熔接層7更靠外層的一側的外包材料4的各個層6、5承 受因沿著作為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的凹部的熱熔接層7的形狀發生變形而引 起的應力,因而強度下降。由此,使一方(圖1中為上側)的邊界面的起伏的波高大於另一方(圖1中為下 側)的邊界面的起伏的波高。由此,與另一方的具有波高相對較大的起伏的邊界面側(圖1 中為上側)的外包材料4的強度下降相比,具有波高相對較小的起伏的邊界面側(圖1中 為下側)的外包材料4的強度下降很小。因此,在外包材料4的密封部8中,以由強度下降 小(圖1中下側)的外包材料4支承著另一方的(圖1中上側的)外包材料4的形式來確 保剛性,極其難以引起承受外力時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當存在薄部9a時,不僅因熱熔接層7的厚度變薄而致使強度下降,而且,由於位於 凹部的最深部,因此,還將因變形而引起外包材料4的強度下降。在本實施方式中,一方的(圖1中上側的)邊界面的向熱熔接層7側凹陷的部分 的最深部與另一方的(圖1中下側的)邊界面的向熱熔接層7側凹陷的部分的最深部不是 相對的。由此,抑制了凹部的最深部所在的密封部8的強度下降,極其難以引起密封部8承 受外力時的損傷及破裂。同時,還進一步提高了抑制凹部中的阻氣層6的裂縫產生的效果。 並且,如圖3所示的例子那樣,優選密封部8至少具有2個以上的薄部9a。與密封部8的其他部位相比,在薄部9a中,熱熔接層7的厚度更薄,密封強度更 低,因此,例如在製造工序中,在摻雜了作為芯材2的材質的玻璃纖維或二氧化矽粉末等的狀態下將外包材料4熱熔接時,可能會在薄部9a中產生熱熔接不良。由於在產生了熱熔接不良的部位不存在樹脂,所以,氣體侵入的抑制效果低。作為 其對策,通過至少設置2個以上的薄部9a,由此,緩和了因熱熔接不良引起的促使氣體和水 分向真空絕熱材料1內部侵入的影響。特別是在使用玻璃纖維作為芯材2的情況下,熱熔接時作為摻雜物而摻雜的芯材 2的材質發生加熱變形,時常會在薄部9a中形成通孔,所以,本發明(本實施方式)的效果 更加顯著。並且,在薄部9a中,外包材料4的強度比周圍部分低,承受外力時可能發生荷重集 中。但是,由於存在多個薄部9a,因此分散了外力的荷重,極其難以引起薄部9a中的裂縫產 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在具有多個薄部9a的情況下,與薄部9a僅為一處的情況相比,即使增加薄 部9a處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因此,緩和了薄部9a處的外包材料4 的強度和密封強度的下降,降低了薄部9a中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破裂的風險。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薄部9a的密封部8存在於3個邊上,但是,也可以在 密封部8整周的4個邊上均設置薄部9a。另外,各薄部9a處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可以是 不同的。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薄部9a是正交的,但是,薄部9a也可以不相 交。另外,位於各薄部9a中的邊界面上的凹部的曲率半徑不必相同,只要具有以下程度的 曲率半徑即可,即所述程度使得被用作阻氣層6的金屬箔或薄膜不發生劣化。另外,薄部9a的間隔沒有特別指定,並且,如圖7所示,邊界面所具有的凹部彼此 的間隔也可以是不同的。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薄部9a的位置沒有特別指定,不過,在邊界面所具有的凹 部位置位於外包材料4的密封部8與非密封部8的部分之間的邊界處的情況下,薄部9a的 一側的樹脂無法被充分加熱,樹脂的流動性差,所以,難以實現薄化,不是理想的方式。下面,使用實施例對本發明的薄部9a的詳細形狀及其效果進行說明。圖7是本發 明的實施例1 3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面圖。圖8是本發明的 實施例4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面圖。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5 的真空絕熱材料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面圖。圖10是比較例2的真空絕熱材料 的具有薄部和厚部的密封部的截面圖。(實施例1)在實施方式1中,製作了層疊以下各層而構成的外包材料4,即作為熱熔接層7 的厚度為50 μ m的直鏈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作為阻氣層6的厚度為6 μ m的鋁箔、以及作為 表面保護層5的厚度為15 μ m和25 μ m的雙層尼龍薄膜。並且,製作了由以下部分構成的 真空絕熱材料1,即上述外包材料4、由玻璃纖維構成的芯材2、由氧化鈣構成的吸附劑3。在外包材料4的周圍的邊(外周部)上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使外包材料4 所具有的熱熔接層7彼此熔融地貼合而形成的,在密封部8的4個邊中的3個邊上,形成了 與周緣平行的槽狀的薄部9a,如圖7所示,在與周緣垂直的方向上並列形成了 4個薄部9a。 在圖7中,與各薄部9a對應的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熱熔接層7的 凹部的最深部的曲率半徑為1. 5mm,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起伏的各個波高為0. 2mm,並且,與相鄰的凹部的最深部之間的間隔為1. 5mm。並且,在圖7中,下側 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另一方的邊界面所具有的凹部的最大波高為0. 05mm。此時,當設密封寬度(外包材料4彼此熱熔接的寬度)為20mm、薄部9a的熱熔接 層的厚度為10 μ m時,從真空絕熱材料1的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侵入的 大氣氣體的量為9. 5 X 10-15mOl/m2/S/Pa。並且,在密封部8中,沒有發現在鋁箔上產生裂縫。在實施例1中,芯材2由玻璃纖維構成。在芯材2為玻璃纖維的情況下,容易因玻 璃纖維而產生從真空絕熱材料1內部貫通至外包材料4的貫通針孔。通常,作為防止產生該針孔的對策,有效的方式是增大面向真空絕熱材料1內部 的位於外包材料4的最內層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但是,如果增大熱熔接層7的厚度,則可 能導致從外包材料4的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侵入的氣體的侵入路徑的通道截面積增 大。在實施方式1的實施例1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能夠在薄部9a處控制氣體侵入量, 所以,即使增大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能夠抑制從外包材料4的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 侵入到內部的氣體和水分的侵入量的增加。並且,在實施例1中,作為用於對外包材料4賦予阻氣性的阻氣層,採用了鋁箔 (金屬箔),而對於金屬箔而言,與在樹脂薄膜上蒸鍍了金屬原子或金屬氧化物分子的阻氣 薄膜相比,金屬箔的阻氣性更加優良,但伸縮性和追隨性差,所以,容易產生裂縫和針孔,更 加顯著地表現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效果。(實施例2)在實施方式1中,製作了層疊以下各層而構成的外包材料4,即作為熱熔接層7 的厚度為50 μ m的直鏈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作為阻氣層6的厚度為6 μ m的鋁箔、以及作為 表面保護層5的厚度為15 μ m和25 μ m的雙層尼龍薄膜。並且,製作了由以下部分構成的 真空絕熱材料1,即上述外包材料4、由玻璃纖維構成的芯材2、由氧化鈣構成的吸附劑3。在外包材料4的周圍的邊(外周部)上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使外包材料 4所具有的熱熔接層7彼此熔融地貼合而形成的,在密封部8的4個邊中的3個邊上,形成 了與周緣平行的槽狀的薄部9a,如圖7所示,在與周緣垂直的方向上並列形成了 4個薄部 9a。在圖7中,與各薄部9a對應的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凹部的最 深部的曲率半徑為1.5mm,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起伏的各個波高為 0. 2mm,並且,與相鄰的凹部的最深部之間的間隔為1. 5mm。並且,在圖7中,下側的阻氣層6 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另一方的邊界面所具有的凹部的最大波高為0. 05mm。此時,當設密封寬度(外包材料4彼此熱熔接的寬度)為20mm、薄部9a的熱熔接 層的厚度為5 μ m時,從真空絕熱材料1的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侵入的大 氣氣體的量為8X10-15mOl/m2/S/Pa。並且,在密封部8中,沒有發現在鋁箔上產生裂縫。(實施例3)在實施方式1中,製作了層疊以下各層而構成的外包材料4,即作為熱熔接層7 的厚度為50 μ m的直鏈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作為阻氣層6的厚度為6 μ m的鋁箔、以及作為 表面保護層5的厚度為15 μ m和25 μ m的雙層尼龍薄膜。並且,製作了由以下部分構成的 真空絕熱材料1,即上述外包材料4、由玻璃纖維構成的芯材2、由氧化鈣構成的吸附劑3。在外包材料4的周圍的邊(外周部)上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使外包材料4所具有的熱熔接層7彼此熔融地貼合而形成的,在密封部8的4個邊中的3個邊上,形成了 與周緣平行的槽狀的薄部9a,如圖7所示,在與周緣垂直的方向上並列形成了 4個薄部9a。 在圖7中,與各薄部9a對應的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熱熔接層7的 凹部的最深部的曲率半徑為1. 5mm,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起伏的各 個波高為0.2mm,並且,與相鄰的凹部的最深部之間的間隔為1.5mm。並且,在圖7中,下側 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另一方的邊界面所具有的凹部的最大波高為0. 05mm。此時,當設密封寬度(外包材料4彼此熱熔接的寬度)為20mm、薄部9a的熱熔接 層的厚度為20 μ m時,從真空絕熱材料1的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侵入的 大氣氣體的量為1. OX 10-14mOl/m2/S/Pa。並且,在密封部8中,沒有發現在鋁箔上產生裂縫。(實施例4)在實施方式1中,製作了層疊以下各層而構成的外包材料4,即作為熱熔接層7 的厚度為50 μ m的直鏈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作為阻氣層6的厚度為6 μ m的鋁箔、以及作為 表面保護層5的厚度為15 μ m和25 μ m的雙層尼龍薄膜。並且,製作了由以下部分構成的 真空絕熱材料1,即上述外包材料4、由玻璃纖維構成的芯材2、將氧化鈣封入到透氣包裝 材料中而構成的吸附劑3。在外包材料4的周圍的邊(外周部)上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使外包材料4 所具有的熱熔接層7彼此熔融地貼合而形成的,在密封部8的4個邊中的3個邊上,形成了 與周緣平行的槽狀的薄部9a,如圖8所示,在與周緣垂直的方向上並列形成了 3個薄部9a。 在圖8中,與各薄部9a對應的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熱熔接層7的 凹部的最深部的曲率半徑為1. 5mm,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起伏的各 個波高為0. 2mm,並且,與相鄰的凹部的最深部之間的間隔為1. 5mm。並且,在圖8中,下側 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另一方的邊界面所具有的凹部的最大波高為0. 05mm。此時,當設密封寬度(外包材料4彼此熱熔接的寬度)為20mm、薄部9a的熱熔接 層的厚度為10 μ m時,從真空絕熱材料1的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侵入的 大氣氣體的量為1. OX 10-14mOl/m2/S/Pa。並且,在密封部8中,沒有發現在鋁箔上產生裂縫。(實施例5)在實施方式1中,製作了層疊以下各層而構成的外包材料4,即作為熱熔接層7 的厚度為50 μ m的直鏈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作為阻氣層6的厚度為6 μ m的鋁箔、以及作為 表面保護層5的厚度為15 μ m和25 μ m的雙層尼龍薄膜。並且,製作了由以下部分構成的 真空絕熱材料1,即上述外包材料4、由玻璃纖維構成的芯材2、將氧化鈣封入到透氣包裝 材料中而構成的吸附劑3。在外包材料4的周圍的邊(外周部)上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使外包材料4 所具有的熱熔接層7彼此熔融地貼合而形成的,在密封部8的4個邊中的3個邊上,形成了 與周緣平行的槽狀的薄部9a,如圖9所示,在與周緣垂直的方向上並列形成了 5個薄部9a。 在圖9中,與各薄部9a對應的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熱熔接層7的 凹部的最深部的曲率半徑為1. 5mm,上側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起伏的各 個波高為0.2mm,並且,與相鄰的凹部的最深部之間的間隔為1.5mm。並且,在圖9中,下側 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另一方的邊界面所具有的凹部的最大波高為0. 05mm。此時,當設密封寬度(外包材料4彼此熱熔接的寬度)為20mm、薄部9a的熱熔接層的厚度為10 μ m時,從真空絕熱材料1的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侵入的 大氣氣體的量為8. 6 X 10-15mOl/m2/S/Pa。並且,在密封部8中,沒有發現在鋁箔上產生裂縫。(比較例1)製作了層疊以下各層而構成的外包材料4,即作為熱熔接層7的厚度為50 μ m的 直鏈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作為阻氣層6的厚度為6μπι的鋁箔、以及作為表面保護層5的厚 度為15μπι和25μπι的雙層尼龍薄膜。並且,製作了由以下部分構成的真空絕熱材料,即 上述外包材料4、由玻璃纖維構成的芯材2、將氧化鈣封入到透氣包裝材料中而構成的吸附 劑3。在為了形成密封部而使用平板夾具使得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為大致均 勻的100 μ m的情況下,從真空絕熱材料1的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侵入的 大氣氣體的量為2. OX 10-14mOl/m2/S/Pa。並且,在密封部8中,沒有發現在鋁箔上產生裂縫。(比較例2)製作了層疊以下各層而構成的外包材料4,即作為熱熔接層7的厚度為50 μ m的 直鏈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作為阻氣層6的厚度為6μπι的鋁箔、以及作為表面保護層5的厚 度為15μπι和25μπι的雙層尼龍薄膜。並且,製作了由以下部分構成的真空絕熱材料,即 上述外包材料4、由玻璃纖維構成的芯材2、由氧化鈣構成的吸附劑3。為了形成密封部,使用了能夠形成圖10這樣的邊界面的加熱壓縮夾具。在外包材 料4的周圍的邊(外周部)上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使外包材料4所具有的熱熔接層 7彼此熔融地貼合而形成的,在密封部8的4個邊中的3個邊上,形成了與周緣平行的槽狀 的薄部9a,如圖10所示,在與周緣垂直的方向上並列形成了 4個薄部9a。在與各薄部9a 對應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之間的邊界面的熱熔接層的凹部中,熱熔接層7具有大致均 勻的IOum的厚度,在薄部9a的邊界處具有角部14。此時,密封寬度(外包材料4彼此熱熔接的寬度)為20mm,試著計算了從真 空絕熱材料1的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侵入的大氣氣體的量,結果為 9. 5Xl(T15mol/m2/s/Pa0但是,由於薄部9a的邊界部具有角部14,所以,在角部14中,發現在鋁箔中產生了裂縫。根據以上情況,用(表1)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和比較例。[表1]薄部中的熱熔 接層的厚度 (μιη)薄部的個數 (個)來自密封部截面的大氣 氣體透過度 (mol/m2/s/Pa)外包材料 的劣化(實施例1)1049.5xl0"15〇(實施例2)548.0xl0"15〇(實施例3)204l.OxlO"14〇(實施例4)103l.OxlO"14〇(實施例5)1058.6xl0"15〇(比較例1)-02.0xl0"14〇(比較例2)104(9.5xl0"15)X其中,關於(表1)中的外包材料4的劣化,利用下述基準進行判定。〇未發生劣化(在位於薄部處的鋁箔中未發現針孔增加。)X 發生了劣化(在位於薄部處的鋁箔中發現到針孔增加。)根據(表1)的結果,在實施方式1所示的設置了薄部9a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根 據薄部9a的厚度和凹部個數的不同,發現了效果上的差異,但與未設置薄部9a的真空絕熱 材料相比,始終發現了有意差。並且,也沒有發現外包材料4的劣化。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具有按相同尺寸裁斷的長方 形的2個外包材料4,它們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5、在另一個表面上具有熱熔 接層7、且在表面保護層5與熱熔接層7之間具有阻氣層6 ;以及芯材2和吸附劑3,它們以 減壓方式被密封在以熱熔接層7彼此相對的方式配置的2個外包材料4之間,該真空絕熱 材料1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以圍著芯材2的整周的方式、在2個外包材料4的周緣 附近將熱熔接層7彼此熔接而形成的。而且,圍著芯材4的密封部8中至少外包材料4的一邊的密封部8或位於芯材2 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從外部被加熱加壓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 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使得構成後來成為薄部9a的特定部位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 分在接近外包材料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的方向上,向與特定部位的熱熔接層7鄰接的熱 熔接層7移動,或者,在與接近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與特定部位的熱熔接層7鄰接的熱熔接 層7移動。由此,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 隨著從最近的周緣向著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密封部8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 6與密封部8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間隔連續變化。而且,在密封部8 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8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 間隔發生變化的部分中,具有多個薄部9a和多個厚部%。在薄部9a中,密封部8中的一 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8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 層7的厚度,比熱熔接層7彼此未進行熱熔接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 熱熔接層7彼此未進行熱熔接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 7的厚度的合計厚度薄。厚部9b處於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多個薄 部9a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周側和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 側,並且在厚部9b中,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 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比熱熔接層7彼此未進行熱熔接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熱熔接層7彼此未進行熱熔接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 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而且,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 的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被熱熔接。在上述結構中,對於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 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密封部8中 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8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間隔 連續(平滑)地變化。由此,在構成外包材料4的各個層5、6、7中未形成角部。並且,在熱 熔接層7的薄部9a中不存在外力發生局部集中的部分,所以,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6的裂 縫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對於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在薄部9a中,也使熱熔接層7的厚 度連續(平滑)地增減,由此,能夠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窄。因此,與圖11所示的現有例 那樣、薄部9a僅存在一處且薄部9a中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恆定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地減 小薄部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而且,對於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減小了薄部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 層7的厚度,在多個部位(在本實施方式中為2 5個部位)處設置了薄部9a,使多個薄 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因此,從外包材料 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縮小,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 的透過速度降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 絕熱性能。並且,一般而言,密封部8的粘接力是與熱熔接層7的厚度對應的,熱熔接層7越 厚,密封部8的粘接力越強,在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 周側和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形成了厚部%,且熱熔接層7的厚度是從薄部9a 的最薄部到厚部9b的最厚部平滑地增減的。在此基礎上,由於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 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被全部熱熔接,因此,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從內 周側和外周側均難以因外力而剝離。並且,對於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在多個部位(本實施方式中為2 5 個部位)處設置了薄部9a,而在薄部9a中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是連續(平滑)地增減的, 由此,使得薄部9a的最薄部變窄,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並且,在薄部9a中,外包材料4的強度比周圍部分低,承受外力時可能引起荷重集 中,但是,由於存在多個薄部9a,因此分散了外力的荷重,極其難以引起薄部9a中的裂縫產 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在具有多個薄部9a的情況下,與薄部9a僅為一個的情況相比,即使增加薄 部9a中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所以,緩和了薄部9a中的外包材料4 的強度和密封強度的下降,降低了薄部9a中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破裂的風險。而且,在2個外包材料4均具有鋁箔這樣的金屬箔層作為阻氣層6的情況下,緩和 了密封部8中的2層金屬箔之間的距離接近的狀況,所以,極其難以因熱洩漏而導致熱傳導 率增加。從這樣的方面看,希望薄部9a的個數較多,雖然這取決於密封部8的寬度,但通常 認為4 6個左右更加理想。
在芯材2為玻璃纖維的情況下,容易因玻璃纖維而產生從真空絕熱材料1內部貫 通至外包材料4的貫通針孔。通常,作為防止產生該針孔的對策,有效的方式是增大面向真空絕熱材料1內部 的位於外包材料4的最內層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但是,如果增大熱熔接層7的厚度,則可 能導緻密封部8的截面中的氣體侵入路徑的面積增大。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能夠在薄部9a處控制氣體侵入量,所 以,即使增大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能夠抑制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而侵入 到真空絕熱材料1內部的氣體和水分的侵入量的增加。如上所述,即使在密封部8中形成了熱熔接層7的一部分較薄的薄部9a,在設於 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的薄部9a及其附近,也極其難以引起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 裂。並且,能夠提供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1 該真空絕熱材料1容易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 薄,並且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不容易因外力而剝離,受熱橋的影響小,能夠長期保持優 良的絕熱性能。此外,抑制了從外包材料4的端面透過密封部8的熱熔接層7的氣體侵入量,所 以,在達到抵消因形成薄部9a而實現的密封部8的透過阻力增大量的程度以前,即使減小 形成在外包材料4周緣的密封部8的寬度,絕熱性能也不會下降。因此,能夠減小具有相同 尺寸的芯材2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使用的外包材料4的尺寸,具有材料費得到削減的效果。並且,在形成密封部8後、切取密封部8的外周側的外包材料4而減小真空絕熱材 料1的情況下,優選切取成在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b的外周側留下厚部%。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中,對於圍著芯材2的密封部8中至少外包材 料4的一邊的密封部8或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 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 靠近,存在多個這樣的部分,即在這多個部分中,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壓 縮幅度相對較大。而且,以使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續變 化的方式進行加壓,並且,不僅是通過加熱加壓而受到壓縮的部分,在受到壓縮的部分的附 近,也在規定範圍內被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 的溫度。由此,使構成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 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料4未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而且,在觀察用與外包材料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 (參照圖1或圖幻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中途存在多個這樣的 部分,即在這多個部分中,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壓縮幅度相對較大。而且, 以使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續變化的方式,從表面保護層 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與此同時,不僅是進行壓縮的部分,在進行壓縮的部分的附 近,也在規定範圍內,被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 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 的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料4未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在這 種情況下,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隨 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密封部8中的兩個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的 間隔連續地變化。在該阻氣層6的間隔連續地變化的部分中,形成了薄的多個薄部9a。而且,在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 的內周側和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形成了厚部%。而且,能夠使 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另外,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 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存在多個外包材料4相對較薄的部分, 且外包材料4的厚度連續地變化。在外包材料4相對較薄的部分中,構成外包材料4的表 面保護層5、阻氣層6和熱熔接層7中只有熱熔接層7較薄,在外包材料4相對較厚的部分 中,構成外包材料4的表面保護層5、阻氣層6和熱熔接層7中只有熱熔接層7較厚。在多 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被全部熱熔接的情況下,在 觀察用與外包材料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 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中途存在多個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 受到壓縮的壓縮幅度相對較大的部分。這裡,以使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 分的壓縮幅度連續變化的方式,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與此同時,不 僅是壓縮的部分,在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被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 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能夠推測,使得構成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 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料4未在厚度方向上 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進行了移動。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中,圍著芯材2的密封部8中至少外包材料4 的一邊的密封部8或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被加壓成,在從最近的周緣朝向 外包材料4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 力連續地變化。而且,不僅是加熱加壓時被加壓的部分,在被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 範圍內,被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 此,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 或與被加壓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而且,被加壓成,在從外包材料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的方 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續變化,並且,不僅是加壓的部分, 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 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在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 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的情 況下,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隨著從 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密封部8的兩個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的間隔連 續地變化。在該阻氣層6的間隔連續變化的部分中,形成了較薄的多個薄部9a和厚部%。 厚部9b形成在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內周側 的薄部9a的內周側和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而且,能夠將多個 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另外,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 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存在多個外包材料4相對較薄的部分, 且外包材料4的厚度連續地變化。在外包材料4相對較薄的部分中,構成外包材料4的表 面保護層5、阻氣層6和熱熔接層7中只有熱熔接層7較薄。而且,在外包材料4相對較厚的部分中,構成外包材料4的表面保護層5、阻氣層6和熱熔接層7中只有熱熔接層7較厚。 在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的情況下,進 行加壓,使得在從外包材料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 在多個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續地變化。在加壓的同時,不僅是加壓的部分, 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 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能夠推測,使得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 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 進行了移動。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中,在薄部9a中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最薄的 部分附近,隨著接近熱熔接層7的厚度最薄的部分,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減小幅度變小。而且,在薄部9a中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最薄的部分附近,在隨著接近熱熔接層7 的厚度最薄的部分、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減小幅度變小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使構成外包 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料4 未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換言之,能夠容易地使構成加壓力 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 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所以,容易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薄。而且,薄部9a 的最薄部越薄,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越小,氣體和水分 的透過阻力越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越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 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在薄部9a中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最薄的部分附近,在隨著接近熱熔接層7 的厚度最薄的部分、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減小幅度變小的情況下,容易使具有薄部9a和厚 部9b的密封部8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 間的間隔變化十分平滑。而且,2個阻氣層6之間的間隔變化越平滑,外力越不會集中於局 部,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6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在薄部9a中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最薄的部分附近,在隨著接近熱熔接層7 的厚度最薄的部分、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減小幅度變小的情況下,能夠使薄部9a的最薄部 的寬度變窄,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窄,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的薄部9a中,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的 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的位於薄部9a的 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向熱熔接層7側呈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凹陷。而且,在至少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中的位於薄部9a的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向 熱熔接層7側呈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凹陷的情況下,在薄部9a中的熱熔接層7 的厚度最薄的部分附近,隨著接近熱熔接層7的厚度最薄的部分,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減小 幅度變小。因此,能夠容易地使構成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 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料7未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 移動。換言之,能夠容易地使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 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所以,容 易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薄。而且,薄部9a的最薄部越薄,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 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越小,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阻力越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越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在至少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中的位於薄部9a的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向 熱熔接層7側呈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凹陷的情況下,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 密封部8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間隔 變化十分平滑,所以,外力不會集中於局部,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6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 的破裂。並且,在至少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中的位於薄部9a的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向 熱熔接層7側呈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凹陷的情況下,薄部9a的最薄部變窄,所 以,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中,在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中, 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的凹凸形狀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的凹凸形狀不同,且一 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的凹凸形狀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的凹凸形狀不必相同。例 如,在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的凹凸起伏比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的凹凸起伏大的 情況下,因在一個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狀而引起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的強度下降比一方的外 包材料4的強度下降小。在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中,以由強度下降較小的外 包材料4支承強度下降較大的外包材料4的形式來確保剛性,極其難以引起承受外力時的 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中,在薄部9a中,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中 的位於薄部9a的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向熱熔接層7側凹陷,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中 的位於薄部9a的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則不向熱熔接層7側凹陷。由此,薄部9a中的一方 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間隔的變化小,所以,更 加難以引起阻氣層6的裂縫產生和薄部9a處的外包材料4的破裂。另外,考慮這樣的情況利用表面具有凹凸的加熱壓縮夾具(加壓面上具有突起 部11的上側加熱壓縮夾具)和表面平坦的加熱壓縮夾具(加壓面上具有矽橡膠片12的下 側加熱壓縮夾具1 夾著外包材料4,以這種形式,通過上下的加熱壓縮夾具10、13進行加 熱加壓,形成薄部9a和厚部%。特別是在表面平坦的加熱壓縮夾具(加壓面上具有矽橡膠 片12的下側加熱壓縮夾具1 發生彈性變形的情況下,與表面平坦的加熱壓縮夾具(加壓 面上具有矽橡膠片12的下側加熱壓縮夾具1 相對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中的位於薄部9a 的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朝向與熱熔接層7的上側相反的一側隆起。在該情況下,另一方的 外包材料4的表面中的位於薄部9a的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相當於未向熱熔接層7側凹陷。在真空絕熱材料1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一般使用鋁箔等金屬箔或鋁蒸鍍 層等金屬蒸鍍層,而對於金屬箔與金屬蒸鍍層,相比較而言,金屬箔的厚度大,在變形時容 易產生裂縫。因此,在2個外包材料4中存在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大的一方和起伏小的一 方的情況下,優選在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小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箔。並且,對於金屬箔與金屬蒸鍍層,相比較而言,金屬蒸鍍層較薄,很少因變形而引 起的阻氣性的劣化。因此,在2個外包材料4中存在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大的一方和起伏 小的一方的情況下,優選在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大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蒸 鍍層。另外,金屬蒸鍍層是形成在作為基材的樹脂薄膜的表面上的,在樹脂薄膜的表面保護層5側的表面上具有金屬蒸鍍層的情況下,與在樹脂薄膜的熱熔接層7側的表面上具 有金屬蒸鍍層的情況相比,在形成薄部9a時,不容易受到構成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 進行移動時產生的不良影響。並且,在樹脂薄膜的熱熔接層7側的表面上具有金屬蒸鍍層 的情況下,與在樹脂薄膜的表面保護層5側的表面上具有金屬蒸鍍層的情況相比,密封部 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金屬蒸鍍層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金屬蒸鍍層之間的間隔變 窄,所以,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縮小,氣體和水分的透過 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降低。由此,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 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對於金屬箔與金屬蒸鍍層,相比較而言,金屬箔的厚度大,阻氣性優良,所 以,在2個外包材料4中的至少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箔,由此,能夠長 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對於金屬箔與金屬蒸鍍層而言,金屬箔的阻氣性優良,而金屬蒸鍍層在變形 後的阻氣性的劣化小,熱很難傳遞到阻氣層。因此,可以在以下各種情況下,在2個外包材 料4中的至少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蒸鍍層,所述各種情況為希望抑制 薄部9a成為熱橋,從而抑制從真空絕熱材料1的一個傳熱面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向另一 個傳熱面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傳遞熱;被用於不需要長期保持絕熱性能的用途;將吸附 劑3與芯材2 —起減壓密封到外包材料4之間,該吸附劑3能夠吸附侵入的空氣而抑制內 壓上升。並且,也可以在2個外包材料4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箔, 在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蒸鍍層。在該情況下,與在2個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雙方中均使用金屬箔的情況相比,能 夠抑制薄部9a成為熱橋,從而抑制從真空絕熱材料1的一個傳熱面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 6向另一個傳熱面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傳遞熱量。並且,在2個外包材料4中存在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大的一方和起伏小的一方的 情況下,可以在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小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箔,在表面凹凸 形狀的起伏大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中使用金屬蒸鍍層。並且,在2個外包材料4的周圍環境存在溫度差、從而在溫度高的阻氣層6使用了 金屬蒸鍍層的外包材料4中阻氣性發生劣化的情況下,優選在溫度較高的外包材料4的阻 氣層6中使用金屬箔,在溫度較低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蒸鍍層。並且,在使真空絕熱材料1彎曲而使用的情況下,優選在因彎曲而拉伸相對較大 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蒸鍍層,在相反側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 屬箔。並且,在將真空絕熱材料1粘貼在阻氣性的壁面上的情況下,空氣從粘貼在阻氣 性的壁面上的表面侵入的可能性小,所以,優選在粘貼在阻氣性的壁面上的一側的外包材 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蒸鍍層,在相反側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中使用金屬箔。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圖2所示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圍著芯材2的密封部8中的、 外包材料4的除一邊以外的其餘邊的密封部8具有薄部9a和厚部%。對於該真空絕熱材料1,是將外包材料4的一邊作為用於插入芯材2的開口部,在 其餘邊形成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製作袋狀的外包材料4。然後,從開口部向外包材料4的袋內插入芯材2,在對外包材料4的袋內進行減壓的狀態下,將作為外包材料 4的袋的開口部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邊的周緣附近的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而進行密封,由此 得到該真空絕熱材料1。在該情況下,需要在外包材料4的袋內被減壓的狀態下、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 的開口部的一邊的密封,所以,多數情況下要在減壓空間內進行密封,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 進行的、外包材料4的除一邊以外的其餘邊的密封相比,存在制約。因此,利用以往公知的 方法來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一邊的密封部8的密封,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 進行密封的、外包材料4的除一邊以外的其餘邊的密封部8作為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 密封部8,由此,既能夠考慮到作業性、製造成本和密封用的設備,又能夠提高絕熱性能。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圖2所示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圍著芯材2的密封部8中的、 除了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以外的其餘的密封部8具有薄部9a和厚部%。對於該真空絕熱材料1,是在配置芯材2之後,最後對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 密封部8進行密封,在配置芯材2之前,除了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以外的其 餘的密封部8形成為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製作袋狀的外包材料4。然後,從 開口部向外包材料4的袋內配置芯材2,在對外包材料4的袋內進行了減壓的狀態下,將作 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未被熔接的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密封,由此 得到真空絕熱材料1。在該情況下,需要在外包材料4的袋內被減壓的狀態下、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 的開口部的、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的密封,所以,多數情況下要在減壓空間 內進行密封,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進行的、除了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以外的 其餘密封部8的密封相比,存在制約。因此,利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來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 袋的開口部的、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的密封,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進行密封 的其餘密封部8作為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由此,既能夠考慮到作業性、製造成 本和密封用的設備,又能夠提高絕熱性能。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圖5所示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 封部8圍著芯材2的整周。由此,由於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圍著芯材2的360 度的整周,所以,與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未圍著芯材2的360度的整周的情況 相比,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另外,對於圖5所示的真空絕熱材料1,是使用通常的平板夾具,在2個外包材料4 的周緣,形成了不具有薄部9a和厚部%、而由厚度大致均勻的熱熔接層構成的密封部8,之 後,利用上下的加熱壓縮夾具10、13對密封部8進行加熱壓縮,如圖5所示,在外包材料4 的周緣形成了薄部9a和厚部9b。也可以取而代之,將2個外包材料4的熱熔接層7配置成 彼此相對,利用具有加熱器的金屬制的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矽橡膠片12、以及具有加熱 器的下側加熱壓縮夾具13夾持著2個外包材料4,以這種方式進行加熱壓縮,由此,將外包 材料4的周圍的邊中的3個邊熱熔接而成為袋狀。然後,在袋內插入芯材2和吸附劑3,對 袋內部進行減壓,同時在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處形成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 8而進行密封,由此,得到真空絕熱材料1。並且,也可以僅在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處, 使用通常的平板夾具,形成不具有薄部9a和厚部%、而由厚度大致均勻的熱熔接層構成的 密封部8,之後,利用上下的加熱壓縮夾具10、13對密封部8進行加熱壓縮,如圖5所示,在外包材料4的周緣形成薄部9a和厚部%。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圖5所示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芯材2的整周是被相連的薄 部9a包圍的。由此,與芯材2的整周被不相連的薄部9a包圍的情況相比,密封的可靠性高, 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圖2所示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外包材料4的形狀為四角形 (長方形)。由此,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被設置在外包材料4的3個邊的周緣 附近,芯材2的3側被相連的薄部9a所包圍。對於該真空絕熱材料1,是在四角形(長方形)的外包材料4的3個邊的周緣附 近,形成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製作具有開口部的袋狀的外包材料4。接著,從 開口部向外包材料4的袋內插入芯材2,在對外包材料4的袋內進行了減壓的狀態下,將作 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邊的周緣附近的熱熔接層7彼此熔接而 進行密封,由此得到該真空絕熱材料1。另外,在3個邊的周緣附近形成具有薄部9a和厚 部9b的密封部8時,是在之後、以通過相連的薄部9a將芯材2的3側包圍的方式,形成密 封部8。在該情況下,需要在外包材料4的袋內被減壓的狀態下、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 的開口部的一邊的密封,所以,多數情況下要在減壓空間內進行密封,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 進行的外包材料4的3個邊的密封相比,存在制約。因此,利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來進行作為 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一邊的密封部8的密封,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進行密封的外包 材料4的3個邊上的密封部8作為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由此,既能夠考慮到 作業性、製造成本和密封用的設備,又能提高絕熱性能。並且,由於芯材2的3側被相連的薄部9a所包圍,所以,與芯材2的3側被不相連 的薄部9a包圍的情況相比,密封的可靠性高,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本實施方式的圖2所示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薄部9a,是從與接近具有薄部 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的邊相鄰的2個邊中的一個邊連接到另一個邊。當考慮密封作業 時的密封位置的偏差等時,薄部9a從與接近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的邊相鄰的 2個邊中的一個邊連接到另一個邊的這種方式,密封可靠性高。並且,本實施方式的外包材料4的形狀為具有3個以上的角的多角形,薄部9a從 與接近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的邊相鄰的2個邊中的一個邊連接到另一個邊。 當考慮密封作業時的密封位置的偏差等時,薄部9a從與接近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 部8的邊相鄰的2個邊中的一個邊連接到另一個邊的這種方式,密封可靠性高。並且,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涉及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1 該真 空絕熱材料1是在2個外包材料4之間減壓地密封入芯材2而構成的,這2個外包材料4分 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5、在另一個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7、且在表面保護層5與 熱熔接層7之間具有阻氣層6,並且,這2個外包材料4被配置成熱熔接層7彼此相對,該真 空絕熱材料1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以圍著芯材2的整周的方式、在2個外包材料4 的周緣附近將熱熔接層7彼此熔接而形成的。在該製造方法中,對於圍著芯材2的密封部 8中的、至少外包材料4的一邊的密封部8或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從外部 對處於疊合狀態的2個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加壓,由此進行熱熔接。此時,從表面保護層5 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外包材料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 中途存在多個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壓縮幅度相對較大的部分,且外包材料 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續地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 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 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 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料4未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 7移動。由此,形成多個薄部9a,在這多個薄部9a中,密封部8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 氣層6與密封部8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比密封部 8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8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 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合計厚度薄。並且同時,在多個薄部9a中鄰 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周側和多個薄部9a 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還形成了厚部%,在該厚部9b中,一方的外包材料4 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比密封部8以外的 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8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 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並且,將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 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在通過上述製造方法製造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 密封部8,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了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 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 靠近,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續(平滑)地變化。與此同 時,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 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所以,在構成外包材料4的各個層5、6、7 中不會形成角部。並且,在薄部9a中也能夠連續(平滑)地增減熱熔接層7的厚度,從而 在熱熔接層7的薄部9a中不存在外力集中於局部的部分,所以,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6的 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 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 周靠近,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續(平滑)地變化。與此 同時,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 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能夠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窄, 與薄部9a僅為一處且薄部9a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恆定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地減小薄部 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而且,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減小薄部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 層7的厚度,在多個部位處設置有薄部9a,將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 的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由此,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 面積縮小,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降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 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一般而言,密封部8的粘接力是與熱熔接層7的厚度對應的,熱熔接層7越 厚,密封部8的粘接力越強,在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周側和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形成了厚部%,且熱熔接層7的厚度是從薄部9a 的最薄部到厚部9b的最厚部平滑地增減的。在此基礎上,由於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 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被全部熱熔接,因此,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從內 周側和外周側均難以因外力而剝離。並且,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在多個部位處設置了薄部9a,而 在薄部9a中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是連續(平滑)地增減的,由此,使得薄部9a的最薄部變 窄,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如上所述,即使在密封部8中形成了熱熔接層7的一部分較薄的薄部9a,在設置在 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的薄部9a及其附近,也極其難以引起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 裂。並且,能夠提供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1 該真空絕熱材料1容易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 薄,並且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不容易因外力而剝離,受熱橋的影響小,能夠長期保持優 良的絕熱性能。並且,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涉及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1 該真 空絕熱材料1是在2個外包材料4之間減壓地密封入芯材2而構成的,這2個外包材料4 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5、在另一個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7、且在表面保護層5 與熱熔接層7之間具有阻氣層6,並且,這2個外包材料4被配置成熱熔接層7彼此相對, 該真空絕熱材料1具有密封部8,該密封部8是以圍著芯材2的整周的方式、在2個外包材 料4的周緣附近將熱熔接層7彼此熔接而形成的。在該製造方法中,對於圍著芯材2的密 封部8中的、至少外包材料4的一邊的密封部8或位於芯材2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8,從 外部對處於疊合狀態的2個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加壓,由此進行熱熔接。此時,從表面保護 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外包材料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 4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續地變 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 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加壓力相對較 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鄰接的 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由此,形成多個薄部9a,在該多個薄部9a中,密封部8中 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8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 熔接層7的厚度比密封部8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8以外 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合計厚度薄。並且 同時,在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 9a的內周側和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還形成了厚部%,在該厚 部9b中,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 7的厚度比密封部8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8以外的部分 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並且,將多 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對於通過上述製造方法製造的真空絕熱材料1,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 封部8,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了加壓,使得在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 4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續(平 滑)地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所以,在構成外包材料 4的各個層5、6、7中不會形成角部。並且,在薄部9a中也能夠連續(平滑)地增減熱熔接 層7的厚度,在熱熔接層7的薄部9a中不存在外力集中於局部的部分,所以,極其難以引起 阻氣層6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 材料4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 續(平滑)地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 被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能夠 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窄,與薄部9a僅為一處且薄部9a中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恆定的情況 相比,能夠容易地減小薄部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減小薄部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7 的厚度,在多個部位處設置有薄部9a,將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 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由此,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 縮小,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降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 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一般而言,密封部8的粘接力是與熱熔接層7的厚度對應的,熱熔接層7越 厚,密封部8的粘接力越強,在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 周側和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形成了厚部%。因此,熱熔接層7的厚度是從薄部 9a的最薄部到厚部9b的最厚部平滑地增減的。並且,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 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被全部熱熔接。由此,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從內周側和外 周側均難以因外力而剝離。並且,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在多個部位處設置了薄部9a,而 在薄部9a中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是連續(平滑)地增減的,由此,使得薄部9a的最薄部變 窄,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如上所述,即使在密封部8中形成了熱熔接層7的一部分較薄的薄部9a,在設置在 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的薄部9a及其附近,也極其難以引起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 裂。並且,能夠提供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1 該真空絕熱材料1容易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 薄,並且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不容易因外力而剝離,受熱橋的影響小,能夠長期保持優 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中,對於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 有表面保護層5、在另一個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7、且在表面保護層5與熱熔接層7之間具 有阻氣層6的四角形(長方形)的2個外包材料4,以使熱熔接層7彼此相對的方式將這2 個外包材料4疊合,將2個外包材料4的3個邊的周緣附近的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製作3側 被密封住的外包材料4的袋。然後,從由外包材料4的袋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個邊構成的 開口部向外包材料4的袋內放入芯材2,在對外包材料4的袋內進行了減壓的狀態下,將作 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個邊的周緣附近的熱熔接層7彼此熔接, 從而進行密封。對於製作外包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或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 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中任意一個密封或這兩個密封,從外部對2個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加 壓,由此進行熱熔接。並且,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外包材料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隨著 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近,中途存在多個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 縮的壓縮幅度相對較大的部分,且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 續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 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外包材料 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料4未在 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由此,形成多個薄部9a,在該多個薄部 9a中,密封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 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比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 6與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 合計厚度薄。並且同時,在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多個薄部9a中位 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周側和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形成了 厚部%,在該厚部9b中,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 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比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 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合計厚度 厚。並且,將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在通過上述製造方法製造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 密封部8,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直的 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靠 近,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續(平滑)地變化。與此同時, 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 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所以,在構成外包材料4的各個層5、6、7中未 形成角部。並且,在薄部9a中也能夠連續(平滑)地增減熱熔接層7的厚度,在熱熔接層7 的薄部9a中不存在外力集中於局部的部分,所以,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6的裂縫產生和密 封部8的破裂。並且,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最近的周緣垂 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參照圖1或圖3)時,隨著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 周靠近,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壓縮幅度連續(平滑)地變化。與此 同時,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 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能夠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窄, 與薄部9a僅為一處且薄部9a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恆定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地減小薄部 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而且,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減小薄部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 層7的厚度,在多個部位設置有薄部9a,將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 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由此,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 積縮小,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降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 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一般而言,密封部8的粘接力是與熱熔接層7的厚度對應的,熱熔接層7越 厚,密封部8的粘接力越強,在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周側和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形成了厚部%,且熱熔接層7的厚度是從薄部9a 的最薄部到厚部9b的最厚部平滑地增減的。並且,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 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被全部熱熔接。由此,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從內周側和外周 側均難以因外力而剝離。並且,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在多個部位處設置了薄部9a,而 在薄部9a中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是連續(平滑)地增減的,由此,使得薄部9a的最薄部變 窄,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如上所述,即使在密封部8中形成了熱熔接層7的一部分較薄的薄部9a,在設置在 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的薄部9a及其附近,也極其難以引起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 裂。並且,能夠提供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1 該真空絕熱材料1容易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 薄,並且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不容易因外力而剝離,受熱橋的影響小,能夠長期保持優 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如圖5所示的例子那樣,製作外包 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以及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這雙方 均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需要在外包材料4的袋內被減壓的狀態下、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 部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所以,多數情況下要在減壓空間內進行密封,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 進行的、製作外包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相比,存在制約。因此,利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來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進行的、 製作外包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作為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由此,既能夠 考慮到作業性、製造成本和密封用的設備,又能提高絕熱性能。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中,對於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 有表面保護層5、在另一個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7、且在表面保護層5與熱熔接層7之間具 有阻氣層6的四角形(長方形)的2個外包材料4,以使熱熔接層7彼此相對的方式將這2 個外包材料4疊合,將2個外包材料4的3個邊的周緣附近的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製作3側 被密封的外包材料4的袋。然後,從由外包材料4的袋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個邊構成的開 口部向外包材料4的袋內放入芯材2,在對外包材料4的袋內進行了減壓的狀態下,將作為 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個邊的周緣附近的熱熔接層7彼此熔接,從 而進行密封。並且,對於製作外包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或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 口部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中任意一個密封或這兩個密封,從外部對2個外包材料4進行加 熱加壓,由此進行熱熔接。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外包材料 4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4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壓時的加壓 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續地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加壓的部分的 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 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 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由此,形成多個薄 部9a,在該多個薄部9a中,密封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分中的另 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比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 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合計厚度薄。並且同時,在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 及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周側和多個薄部9a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 9a的外周側,形成了厚部%,在該厚部9b中,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 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比密封部8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 4的阻氣層6與密封8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熱熔接層7 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並且,將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 7彼此全部熱熔接。在通過上述製造方法製造的真空絕熱材料1中,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 密封部8,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材料 4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續(平 滑)地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 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在構成外包材 料4的各個層5、6、7中不會形成角部。並且,在薄部9a中也能夠連續(平滑)地增減熱熔 接層7的厚度,在熱熔接層7的薄部9a中不存在外力集中於局部的部分,所以,極其難以引 起阻氣層6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最近的周緣朝向外包 材料4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加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加壓力連 續(平滑)變化。與此同時,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 熱至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不發生熔融而熱熔接層7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能夠使薄 部9a的最薄部變窄,與薄部9a僅為一處且薄部9a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恆定的情況相比, 能夠容易地減小薄部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而且,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減小薄部9a的最薄部處的熱熔接 層7的厚度,在多個部位設置有薄部9a,將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 熱熔接層7彼此全部熱熔接。由此,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 積縮小,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阻力增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降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 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一般而言,密封部8的粘接力是與熱熔接層7的厚度對應的,熱熔接層7越 厚,密封部8的粘接力越強,在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以及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 周側和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形成了厚部%,且熱熔接層7的厚度是從薄部9a 的最薄部到厚部9b的最厚部平滑地增減的。並且,多個薄部9a中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 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被全部熱熔接。由此,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從內周側和外周 側均難以因外力而剝離。並且,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在多個部位處設置了薄部9a,而 在薄部9a中熱熔接層7的厚度也是連續(平滑)地增減的,由此,使得薄部9a的最薄部變 窄,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如上所述,即使在密封部8中形成了熱熔接層7的一部分較薄的薄部9a,在設置在 密封部8中的熱熔接層7的薄部9a及其附近,也極其難以引起裂縫的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 裂。並且,能夠提供這樣的真空絕熱材料1 該真空絕熱材料1容易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 薄,並且設置有薄部9a的密封部8不容易因外力而剝離,受熱橋的影響小,能夠長期保持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對於形成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製作外包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 密封與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這雙方均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 絕熱性能。並且,需要在外包材料4的袋內被減壓的狀態下、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 部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所以,多數情況下要在減壓空間內進行密封,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 進行的、製作外包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相比,存在制約。因此,利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來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進行的、 製作外包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作為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由此,既能夠 考慮到作業性、製造成本和密封用的設備,又能提高絕熱性能。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圖2所示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中,僅在製作外包材 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中,進行形成薄部9a和厚部9b的熱熔接。由於需要在外包材料4的袋內被減壓的狀態下、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 部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所以,多數情況下要在減壓空間內進行密封,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 進行的、製作外包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相比,存在制約。因此,利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來進行作為外包材料4的袋的開口部的剩餘一個邊的密封,將能夠在常壓環境下進行的、 製作外包材料4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作為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由此,既能夠 考慮到作業性、製造成本和密封用的設備,又能夠提高絕熱性能。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中,薄部9a形成為薄部9a從 與接近以下部分的周緣相鄰的2個周緣中的一個周緣連接到另一個周緣,所述部分是要進 行形成薄部9a和厚部9b的熱熔接的部分。此時,當考慮到密封作業時的密封位置的偏差 等時,對於薄部9a形成為從與接近於進行形成薄部9a和厚部9b的熱熔接的部分的周緣相 鄰的2個周緣中的一個周緣連接到另一個周緣的這種方式,密封的可靠性高。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中,在進行形成薄部9a和厚部 9b的熱熔接時,作為加熱壓縮夾具,使用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進行加熱加壓,該上側加熱 壓縮夾具10被加熱至不使表面保護層5和阻氣層6熔融而使熱熔接層7熔融所需的規定 溫度。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具有多個突起部11,該多個突起部11彼此隔開規定間隔而平 行地突出,從表面保護層5側向熱熔接層7側對外包材料4進行加壓,突起部11中的加壓 時與外包材料4接觸的面由平滑曲面構成,突起部11的突出高度比厚部9b的最厚部的厚 度與薄部9a的最薄部的厚度之差大。而且,在位於多個突起部11中鄰接的2個突起部11 之間的部分以及加壓時與外包材料4接觸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以非接觸的方 式對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使用被加熱至規定溫度的上述結構的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對 外包材料4的應該熱熔接的部分進行加熱加壓,由此,能夠容易地進行形成薄部9a和厚部 9b的熱熔接。並且,突起部11中的加壓時與外包材料4接觸的面由平滑曲面構成,所以,在利用 該突起部11對外包材料4進行加壓時,不容易對外包材料4造成損傷,在加熱加壓後,密封 部8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密封部8中的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 間的間隔是連續變化的。並且,在位於多個突起部11中鄰接的2個突起部11之間的部分以 及加壓時與外包材料4接觸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以非接觸的方式對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由此,如果具有用於使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成為規定溫度的高溫的單元,則不 需要額外設置用於在規定範圍內對外包材料4中的被突起部11壓縮的部分的附近進行加 熱的單元。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中,在用與突起部11的突出方 向平行且與多個突起部11排列的方向平行的平面將作為加熱壓縮夾具的上側加熱壓縮夾 具10的突起部11切斷的情況下,對於此時的突起部11的末端部分的截面(參照圖4),隨 著離最突出的部分的距離變遠,突出量的減小幅度增大。使用被加熱至規定溫度的上述結構的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對外包材料4的應該 熱熔接的部分進行加熱加壓,由此,能夠容易地使構成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 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料4未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 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換言之,能夠容易地使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 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 移動。由此,容易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薄。而且,薄部9a的最薄部越薄,從外包材料4周 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越小,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阻力越大,氣體和水分的 透過速度越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體和水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 熱性能。並且,突起部11中的加壓時與外包材料4接觸的面由平滑曲面構成,在用與突起 部11的突出方向平行且與多個突起部11排列的方向平行的平面將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 的突起部11切斷的情況下,對於此時的突起部11的末端部分的截面(參照圖4),隨著離最 突出的部分的距離變遠,突出量的減小幅度增大。因此,在加熱加壓時,外力不會集中於局 部,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6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當突起部11中的最突出的部分的寬度變窄時,薄部9a的最薄部變窄,能夠 減小熱橋的影響。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中,在用與突起部11的突出方 向平行且與多個突起部11排列的方向平行的平面將作為加熱壓縮夾具的上側加熱壓縮夾 具10的突起部11切斷的情況下,此時的突起部11的末端部分的截面(參照圖4)為向突 出方向凸出的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當使用被加熱至規定溫度的上述結構的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對外包材料4的應 該熱熔接的部分進行加熱加壓時,在薄部9a中的熱熔接層7的厚度最薄的部分附近,隨著 接近熱熔接層7的厚度最薄的部分,熱熔接層7的厚度的減小幅度變小,能夠容易地使構成 外包材料4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外包材 料4未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換言之,能夠容易地使構成加 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 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熱熔接層7移動。由此,容易使薄部9a的最薄部變薄。而且, 薄部9a的最薄部越薄,從外包材料4周緣的端面侵入的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面積越小,氣體 和水分的透過阻力越大,氣體和水分的透過速度越低,所以,抑制了隨時間經過而透過的氣 體和水分的量,能夠長期發揮優良的絕熱性能。並且,在用與突起部11的突出方向平行且與多個突起部11排列的方向平行的平 面將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的突起部11切斷的情況下,如果此時的突起部11的前端部分的截面(參照圖4)為向突出方向凸出的圓弧狀(這裡,包含大致圓弧狀),則具有薄部9a和 厚部9b的密封部8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 之間的間隔的變化變得平滑。由此,外力不會集中於局部,極其難以引起阻氣層6的裂縫產 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薄部9a的最薄部變窄,所以,能夠減小熱橋的影響。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中,在進行形成薄部9a和厚部 9b的熱熔接時,除了作為加熱壓縮夾具的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以外,還使用了加熱面能彈 性變形且在未施加外力的狀態下加熱面是平坦的面狀發熱體(加壓面上具有矽橡膠片12 的下側加熱壓縮夾具13),通過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和面狀發熱體夾持著外包材料4進行 加熱加壓。通過該製造方法製造的真空絕熱材料1是如下的真空絕熱材料1 在具有薄部9a 和厚部9b的密封部8中,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的凹凸形狀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 面的凹凸形狀不同,在薄部9a中,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中的位於薄部9a的最薄的部分 處的部分向熱熔接層7側凹陷,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表面中的位於薄部9a的最薄的部分 處的部分不向熱熔接層7側凹陷。在該真空絕熱材料1中,構成為這樣的形式通過外包材 料4的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小的外包材料4來彌補外包材料4的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大的 外包材料4的強度劣化,從而難以引起阻氣層6的裂縫產生和密封部8的破裂。並且,在利用2個加熱壓縮夾具10夾持外包材料4而進行加熱加壓的情況下,要 求高精度地進行2個加熱壓縮夾具10的位置對準,需要防止2個加熱壓縮夾具10的位置偏 移。但是,在利用上述結構的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和面狀發熱體夾持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 加壓的情況下,與利用2個加熱壓縮夾具10夾持外包材料4來進行加熱加壓的情況相比, 不要求高精度地進行位置對準。並且,在利用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和面狀發熱體夾持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加壓的 情況下,可用金屬材質形成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將面狀發熱體形成為橡膠片加熱器。即 使在來自面狀發熱體的加熱溫度低於來自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的加熱溫度的情況下,只 要來自面狀發熱體的加熱溫度不過低,就能夠進行外包材料4的熱熔接。並且,在將外包材 料4載置在面狀發熱體上、利用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從其上方進行加壓的情況下,即使加 壓時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向下方的移動幅度存在一些偏差,也能夠利用面狀發熱體的彈 性變形來吸收該偏差,能夠將真空絕熱材料1的質量偏差抑制得較小。並且,在利用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和面狀發熱體夾持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加壓的 情況下,與利用2個加熱壓縮夾具10夾持外包材料4來進行加熱加壓的情況相比,隨著加 壓的進行,能夠增大加熱壓縮夾具10的突起部11與外包材料4相接觸的面積所增加的比 例。由此,容易分散外力,外包材料4的損傷少,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中的一 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間隔變化容易變得平 滑,容易形成薄部9a和厚部%。 並且,在利用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和面狀發熱體夾持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加壓的 情況下,隨著由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實現的加壓的進行,來自面狀發熱體的應力使得未與 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的突起部11接觸的部分的外包材料4接近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由 此,在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0中的位於多個突起部11中鄰接的2個突起部11之間的部分以 及加壓時與外包材料4接觸的部分的附近,容易以非接觸的方式對外包材料4進行加熱。
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製造方法中,在作為加熱壓縮夾具的上 側加熱壓縮夾具10中,多個突起部11各自的突出部分的長度比接近於以下部分的周緣的 長度長,所述部分是進行形成薄部9a和厚部9b的熱熔接的部分。由此,即使密封作業時的 密封位置存在一些偏差,成功製造出薄部9a從與接近具有薄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的 邊相鄰的2個邊中的一個邊連接到另一個邊的真空絕熱材料1的可能性也很高。而且,當考慮到密封作業時的密封位置的偏差等時,對於薄部9a從與接近具有薄 部9a和厚部9b的密封部8的邊相鄰的2個邊中的一個邊連接到另一個邊的真空絕熱材料 1,與薄部9a未從一個邊連接到另一個邊的真空絕熱材料相比,密封可靠性高。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本發明的真空絕熱材料具有能夠經受長期使用的絕熱性能,能夠應用於冷藏庫用 絕熱材料、自動售貨機、建築物用絕熱材料、汽車用絕熱材料以及保溫箱等。標號說明1 真空絕熱材料;2 芯材;3 吸附劑;4 外包材料;5 表面保護層;6 :阻氣層;7 熱熔接層;8 密封部;9a 薄部;9b 厚部;10 上側加熱壓縮夾具;11 突起部;12 矽橡膠 片;13:下側加熱壓縮夾具。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絕熱材料,該真空絕熱材料具有2個外包材料,它們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 有表面保護層、在另一個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且在所述表面保護層與所述熱熔接層之間 具有阻氣層;以及芯材,其被減壓地密封在以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相對的方式配置的2個所 述外包材料之間,該真空絕熱材料具有密封部,該密封部是以圍著所述芯材的整周的方式、 在2個所述外包材料的周緣附近將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而形成的,其中,圍著所述芯材的所述密封部中至少所述外包材料的一邊的密封部或位於所述芯材的 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從外部被加熱加壓至所述表面保護層和所述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所 述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使得構成特定部位的所述熱熔接層的樹脂的一部分在接近所 述外包材料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的方向上,向與所述特定部位的所述熱熔接層鄰接的所述 熱熔接層移動,或者,在與所述接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與所述特定部位的所述熱熔接 層鄰接的所述熱熔接層移動,由此,在觀察用與所述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 截面時,隨著從所述最近的周緣朝向所述外包材料的內周靠近,所述密封部中的一方的所 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 間隔連續地變化,在所述密封部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中的 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間隔發生變化的部分中,具有厚部和多個薄 部,在該多個薄部中,所述密封部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中 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比所述熱熔接層彼此 未被熱熔接的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熱熔接層彼此未被熱熔 接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 度薄,所述厚部處於所述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所述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內 周側的薄部的內周側和所述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並且在該厚部中, 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 熔接層的厚度比所述熱熔接層彼此未被熱熔接的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 氣層與所述熱熔接層彼此未被熱熔接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 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所述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所 述熱熔接層彼此被全部熱熔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在圍著所述芯材的所述密封部中至少所述外包材料的一邊的密封部或位於所述芯材 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中,被加壓成,在觀察用與所述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 的截面時,隨著從所述最近的周緣朝向所述外包材料的內周靠近,存在多個所述外包材料 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壓縮幅度相對較大的部分,且所述外包材料的在厚度方向上受到 壓縮的部分的所述壓縮幅度連續變化,並且,不僅是通過所述加熱加壓而受到壓縮的部分, 而且在受到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被加熱至所述表面保護層和所述阻氣層 不發生熔融而所述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構成所述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受到 壓縮的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所述外包材料未在厚度方向上受 到壓縮的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在圍著所述芯材的所述密封部中至少所述外包材料的一邊的密封部或位於所述芯材 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中,被加壓成,在從所述最近的周緣朝向所述外包材料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所述加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所述加壓力連續變化,並 且,不僅是所述加熱加壓時被加壓的部分,而且在被加壓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被 加熱至所述表面保護層和所述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所述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 使得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 部分或與被加壓部分鄰接的未被加壓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在所述薄部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最薄的部分附近,隨著接近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 最薄的部分,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的減小幅度變小。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在所述薄部中,在觀察用與所述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時,一方的 所述外包材料的表面中的位於所述薄部的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向所述熱熔接層側呈圓弧 狀凹陷。
6.根據權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在具有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的所述密封部中,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表面凹凸形狀與 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表面凹凸形狀不同。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在所述薄部中,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表面中的位於所述薄部的最薄的部分處的部分 向所述熱熔接層側凹陷,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表面中的位於所述薄部的最薄的部分處 的部分不向所述熱熔接層側凹陷。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2個所述外包材料中的、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小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使用了金屬箔。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2個所述外包材料中的、表面凹凸形狀的起伏大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使用了金屬蒸鍍層。
10.根據權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2個所述外包材料中至少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使用了金屬箔。
11.根據權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2個所述外包材料中至少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使用了金屬蒸鍍層。
12.根據權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2個所述外包材料中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使用了金屬箔,另一方的所述 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使用了金屬蒸鍍層。
13.根據權利要求1 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圍著所述芯材的所述密封部中的、所述外包材料的除一邊以外的其餘邊的密封部具有 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
14.根據權利要求1 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圍著所述芯材的所述密封部中的、除位於所述芯材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以外的其餘 的密封部具有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
15.根據權利要求1 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具有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的所述密封部圍著所述芯材的整周。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所述芯材的整周被相連的所述薄部包圍。
17.根據權利要求1 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所述外包材料的形狀為四角形,具有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的所述密封部設置在所述外 包材料的3個邊的周緣附近,所述芯材的3側被相連的所述薄部包圍。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所述薄部從與接近具有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的所述密封部的邊相鄰的2個邊中的一 個邊連接到另一個邊。
19.根據權利要求1 1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其中,所述外包材料的形狀為具有3個以上的角的多角形,所述薄部從與接近具有所述薄部 和所述厚部的所述密封部的邊相鄰的2個邊中的一個邊連接到另一個邊。
20.一種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該真空絕熱材料是在2個外包材料之間減壓地密 封入芯材而構成的,所述2個外包材料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在另一個表面 上具有熱熔接層、且在所述表面保護層與所述熱熔接層之間具有阻氣層,所述2個外包材 料被配置成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相對,該真空絕熱材料具有密封部,該密封部是以圍著所述 芯材的整周的方式、在2個所述外包材料的周緣附近將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而形成的, 在該製造方法中,對於圍著所述芯材的所述密封部中至少所述外包材料的一邊的密封部或位於所述芯 材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從外部對處於疊合狀態的2個所述外包材料進行加熱加壓,由 此進行熱熔接,其中,從所述表面保護層側向所述熱熔接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用與所 述外包材料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時,隨著從所述最近的周緣 朝向所述外包材料的內周靠近,中途存在多個所述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壓縮 幅度相對較大的部分,且所述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所述壓縮幅度連續 變化,並且,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所述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所述表 面保護層和所述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所述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所述 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的所述 外包材料未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移動,形成厚部和多個薄部, 在該多個薄部中,所述密封部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中的另 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比所述密封部以外的部分 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 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薄,所述厚部處於所述多個薄部 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所述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的內周側和所述多個薄 部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並且在該厚部中,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 與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比所述密封部以外的 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 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將所述多個薄部中鄰接 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所述熱熔接層彼此全部熱熔接。
21.一種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該真空絕熱材料是在2個外包材料之間減壓地密封入芯材而構成的,所述2個外包材料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在另一個表面 上具有熱熔接層、且在所述表面保護層與所述熱熔接層之間具有阻氣層,所述2個外包材 料被配置成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相對,該真空絕熱材料具有密封部,該密封部是以圍著所述 芯材的整周的方式、在2個所述外包材料的周緣附近將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而形成的, 在該製造方法中,對於圍著所述芯材的所述密封部中至少所述外包材料的一邊的密封部或位於所述芯 材的一個方向上的密封部,從外部對處於疊合狀態的2個所述外包材料進行加熱加壓,由 此進行熱熔接,其中,從所述表面保護層側向所述熱熔接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所述外包 材料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朝向所述外包材料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所述加熱加壓 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所述加壓力連續變化,並且,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加壓的 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所述表面保護層和所述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所述熱 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的樹脂 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移 動,形成厚部和多個薄部,在該多個薄部中,所述密封部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 氣層與所述密封部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 比所述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以外的部 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薄,所 述厚部處於所述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所述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 部的內周側和所述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並且在該厚部中,一方的所 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 厚度比所述密封部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以外 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 厚,將所述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所述熱熔接層彼此全部熱熔接。
22. —種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對於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在另一個 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且在所述表面保護層與所述熱熔接層之間具有阻氣層的四角形的2 個外包材料,以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相對的方式將2個所述外包材料疊合,將2個所述外包材 料的3個邊的周緣附近的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製作3側被密封的所述外包材料的袋,從 由所述外包材料的袋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個邊構成的開口部向所述外包材料的袋內放入 芯材,在對所述外包材料的袋內進行了減壓的狀態下,將作為所述外包材料的袋的開口部 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個邊的周緣附近的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熔接,進行密封,在該製造方法 中,對於製作所述外包材料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或作為所述外包材料的袋的開口部的剩 餘一個邊的密封中任意一個密封或這兩個密封,從外部對2個所述外包材料進行加熱加 壓,由此進行熱熔接,其中,從所述表面保護層側向所述熱熔接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觀察 用與所述外包材料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垂直的平面進行切斷後的截面時,隨著從所述最近 的周緣朝向所述外包材料的內周靠近,中途存在多個所述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 的壓縮幅度相對較大的部分,且所述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的所述壓縮幅 度連續變化,並且,不僅是壓縮的部分,在所述壓縮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 所述表面保護層和所述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所述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所述外包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的樹脂的一部分向相鄰 的所述外包材料未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壓縮的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移動,形成厚部和多個 薄部,在該多個薄部中,密封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分 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比所述密封部分以 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 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薄,所述厚部處於所 述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所述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的內周側和 所述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且在該厚部中,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 述阻氣層與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比所述密封 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 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將所述多 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所述熱熔接層彼此全部熱熔接。
23. 一種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對於分別在一個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在另一個 表面上具有熱熔接層、且在所述表面保護層與所述熱熔接層之間具有阻氣層的四角形的2 個外包材料,以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相對的方式將2個所述外包材料疊合,將2個所述外包材 料的3個邊的周緣附近的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熔接,製作3側被密封的所述外包材料的袋,從 由所述外包材料的袋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個邊構成的開口部向所述外包材料的袋內放入 芯材,在對所述外包材料的袋內進行了減壓的狀態下,將作為所述外包材料的袋的開口部 的、未被熔接的剩餘一個邊的周緣附近的所述熱熔接層彼此熔接,進行密封,在該製造方法 中,對於製作所述外包材料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或作為所述外包材料的袋的開口部的剩 餘一個邊的密封中任意一個密封或這兩個密封,從外部對2個所述外包材料進行加熱加 壓,由此進行熱熔接,其中,從所述表面保護層側向所述熱熔接層側進行加壓,使得在從所 述外包材料的周緣中最近的周緣朝向所述外包材料的內周的方向上,中途存在多個所述加 熱加壓時的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且所述加壓力連續變化,並且,不僅是加壓的部分,在 加壓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加熱至所述表面保護層和所述阻氣層不發生熔融而 所述熱熔接層發生熔融的溫度,由此,使得構成加壓力相對較強的部分中的所述熱熔接層 的樹脂的一部分向加壓力相對較弱的部分或與加壓部分鄰接的未加壓部分中的所述熱熔 接層移動,形成厚部和多個薄部,在該多個薄部中,所述密封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 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封部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 接層的厚度比所述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所述密 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的厚度 的合計厚度薄,所述厚部處於所述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以及所述多個薄部中 位於最內周側的薄部的內周側和所述多個薄部中位於最外周側的薄部的外周側,且在該厚 部中,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 述熱熔接層的厚度比所述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與 所述密封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外包材料的所述阻氣層之間的所述熱熔接層 的厚度的合計厚度厚,將所述多個薄部中鄰接的2個薄部之間的相對的所述熱熔接層彼此 全部熱熔接。
24.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僅針對製作所述外包材料的袋時3個邊的密封,進行形成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的所述 熱熔接。
25.根據權利要求20 M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以所述薄部從與接近以下部分的周緣相鄰的2個周緣中的一個周緣連接到另一個周 緣的方式,形成所述薄部,所述部分是進行形成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的所述熱熔接的部分。
26.根據權利要求20 2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進行形成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的所述熱熔接時,使用加熱壓縮夾具進行加熱加壓, 該加熱壓縮夾具被加熱至不使所述表面保護層和所述阻氣層發生熔融而使所述熱熔接層 發生熔融所需的規定溫度,所述加熱壓縮夾具具有多個突起部,該多個突起部彼此隔開規定間隔地平行突出,並 從所述表面保護層側向所述熱熔接層側對所述外包材料進行加壓,所述突起部中的加壓時 與所述外包材料接觸的面由平滑曲面構成,所述突起部的突出高度比所述厚部的最厚部的 厚度與所述薄部的最薄部的厚度之差大,在位於多個所述突起部中鄰接的2個所述突起部 之間的部分和加壓時與所述外包材料接觸的部分的附近,也在規定範圍內,以非接觸的方 式對所述外包材料進行加熱。
27.根據權利要求沈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用與所述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平行且與所述多個所述突起部排列的方向平行的平面 將所述加熱壓縮夾具的所述突起部切斷的情況下,對於此時所述突起部的末端部分的截 面,隨著離最突出的部分的距離變遠,突出量的減小幅度增大。
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用與所述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平行且與所述多個所述突起部排列的方向平行的平面 將所述加熱壓縮夾具的所述突起部切斷的情況下,此時的所述突起部的末端部分的截面為 向突出方向凸出的圓弧狀。
29.根據權利要求沈 觀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進行形成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的所述熱熔接時,除了所述加熱壓縮夾具以外,還使 用加熱面能彈性變形且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狀態下所述加熱面平坦的面狀發熱體,通過所述 加熱壓縮夾具和所述面狀發熱體夾持所述外包材料進行加熱加壓。
30.根據權利要求沈 四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真空絕熱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熱壓縮夾具中,多個所述突起部各自的突出部分的長度比接近如下部分的周 緣的長度長,所述部分是進行形成所述薄部和所述厚部的所述熱熔接的部分。
全文摘要
在密封部(8)中的一方的外包材料(4)與另一方的外包材料(4)的阻氣層(6)之間的間隔連續變化的部分中,形成熱熔接層(7)的多個薄部(9a)。在鄰接的薄部(9a)之間、以及最內周側的薄部(9a)的內周側和最外周側的薄部(9a)的外周側,形成熱熔接層(7)的厚部(9b)。鄰接的2個薄部(9a)之間的相對的熱熔接層(7)彼此被全部熱熔接,由此,長期具有優良的絕熱性能。
文檔編號F16L59/06GK102105735SQ20098012928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0日
發明者堀端文枝, 天良智尚, 小島真彌, 小林俊夫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