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級踏板型材及梯子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8:24:56 4
專利名稱:梯級踏板型材及梯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梯子領域,涉及梯級踏板的型材構造及應用該型材的梯子。
背景技術:
已知的梯子具有主梯框和設置在兩個主梯框之間梯級,梯子的梯級構造 與梯子的承重要求有關,常見的梯子梯級構造有這樣的類型一是梯踏棍與主
梯框結合的,如已公開的中國專利"200520123440. 2 —種梯踏輥組裝構造"; 二是梯踏板與主梯框結合的,如已公開的中國專利"200720066881. 2 —種梯 子用踏板,,;三是通過面板與梯踏棍的結合形成加寬梯踏棍的踩踏面的構造, 以滿足不同梯型的承力需要,本案是對此類梯級踏板的改進。
如已公開的中國專利"2003265126. 0踏杆增寬的梯具"它包含二相對的 扶杆及複數踏杆,各踏杆又包含一管形踏杆部, 一上踏板段以及一下踏板段。 管形踏杆部具有二扣定端部,各該二扣定端部具一段特定長度,上踏板段由 該二扣定端部間,自該管形踏杆部的頂面往後傾斜且向上延伸,下踏板段自 該管形i 喬杆部的前側邊上部,往前延伸一狀似倒V形,該上i t板^敬的頂面與 該下踏板段的頂面具有同一傾斜度,且在同一傾斜面,而該二扣定端部伸入 通過二相對扶杆,且以外巻及擴孔方式將該二扣定端部固定至扶杆上,該梯 具踏杆是一體結合的結構。
又如已公開的中國專利200720008027.0 —種梯子,它包括腿管、梯蹬踏 板以及連接件,該連接件上開設有定位槽,該梯蹬踏板端部定位支撐於該定位 槽內,而且該連接件與腿管之間固接連接。該技術方案中的梯子,梯蹬踏板端 部定位支撐於該另增設連接件的定位槽內,使用過程中用戶的重力和作用力 的合力作用於定位槽底面,連接件受力面積大,從而提高產品安全性和壽命。
再如已公開的中國專利200720008306. 7 —種梯子及其梯蹬踏板。梯子至
4少包括兩腿管以及一梯蹬踏板,該梯蹬踏板包括一鋁梯蹬踏板以及一鐵件,該 鐵件支撐鋁梯蹬踏板,該鐵件固接兩腿管之間。該方案設有鐵件用以支撐鋁梯 蹬踏板,加強梯蹬踏板自身強度。
已知的技術雖然提供了在踏棍的基礎上加寬踩踏面的技術方案,但由於 梯級踏板構造的問題致使或梯體承力分擔不均,致使梯子易損、或梯踏板構 造複雜製造成本難以降低。如何使得踩踏部的受力得到很好的分解,使得梯 子整體能更好的為3採踏部分擔承受力,從而避免梯體局部承力過重,比如梯 級與主梯框之間的連接部分受力過大,形成易損部位,消除這些安全隱患是 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克服前述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 梯級踏板型材及梯子。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梯船#板型材,能較好的分解承受力;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梯子,具有前述梯級踏板型材的梯級。 本發明梯級踏板型材解決技術問題是釆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梯級踏板型材,它由梯踏杆部和梯踏板部組成,其中,所述
梯踏杆部的一條稜邊設為梯踏杆部的頂部稜邊,該梯踏杆部的頂部稜邊與梯
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 一水平面上;
本案梯組餘板型材解決技術問題還可以釆取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中,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
第一預設角度;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二預設角度,梯踏
杆部的第二側壁與第 一側壁相互垂直;
前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中,所述梯踏杆部為長度方向F任一橫截面相
同的四邊形中空通管。
前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中,所述梯踏板部由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構成,
該第 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與梯踏杆部一體成型;
前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中,所述第一踏板與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成第一預設角度;第二踏板與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成第二預設角度;
前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中,所述第一踏板具有與第一側壁相連的第一
踏板斜面和能夠與主梯框固定結合的第一踏板支撐側面,所述第一踏板斜面
與第 一踏板支撐側面之間設置第 一水平踩踏面;
前述梯^J斜反型材,其中,第一踏板斜面垂直於第一側壁,該第一踏板斜
面與第一側壁的交匯線為第一交匯線,它設置於第一側壁偏上部位置,第二
踏板與第二側壁的交匯線為第二交匯線,它設置於第二側壁的偏下部位置; 前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中,由梯踏杆部的頂部稜邊到該第一交匯線的
距離佔第一側壁高度的1/4-1/3;由頂部稜邊到第二交匯線的距離佔第二側壁
高度的2/3-1/2;
前述梯級踏板型材,其中,第二踏板與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成的第二預 設角度為17° ;所述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預設角度 為73。;所述第一踏板支撐側面與第一水平踩踏面成第三預設角度為107° ;
前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中,該第一踏板支撐側面與第一側壁相互平行; 第二側壁與第 一踏板支撐側面相互垂直;
前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中所述的梯踏杆部為長度方向任一橫截面相同 的長方形,其中,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略長於第二側壁;
本案梯子解決技術問題是採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案提供一 種具有前述之一梯級踏板型材的梯子,包括主梯框和主梯框之間固定安裝的 梯級,梯級具有一體成型的梯5喬杆部和梯3皆板部,其中,所述梯3喬板部的第
一踏板支撐側面一端與主梯框的側板固定,梯踏板部的第二踏板開放端不需 固定;梯5t杆部兩端設有裝配部,梯^喬杆部通過該裝配部與主梯框的梯杆裝 配孔固定。
本發明梯子解決技術問題還可以採取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梯子,其中,所述第一踏板支撐側面寬度與第一水平踩踏面寬度 基本相當;
前述的梯子,其中,第二踏板的第二水平踩踏面寬度相當於第一踏板的第一水平踩踏面寬度的一半;前述的梯子,其中,所述梯踏板部的第二踏板為直板或略呈凹面的面板 或略呈凸面的面氺反。前述的梯子,其中,所述第一預設角度等於梯級裝配在梯框上所成的夾 角,該夾角是指梯級的踏板面與梯框的邊框所成的夾角。前述的梯子,其中,所述梯級的踏板面與梯框的邊框所成的夾角是73。。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4支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在優異的結構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優點本案梯10#板型材設置梯踏杆部的頂部稜邊A與第一、第二梯踏板部保 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使梯子的梯級承重力得到有效的分解,改善了梯踏杆 部與主梯框結合部位的受力情況,從而有效提高梯子的安全性;本案梯級踏 板型材簡單構造可有效優化製造工藝,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本案 梯級與主梯框的合理裝配方式和第一踏板支撐側面的合理配置,使梯級具有 了很好的抗彎曲能力;本案梯踏杆部位置設在踩踏面的中後部,有效提高踏板 被踩踏時的抗扭轉性能;提高梯子的整體穩定性。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l是本發明型材整體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型材A-A向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主梯框與梯級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梯級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主梯框與梯級裝配結構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
、特徵及其功 效,詳細說明如後;為了筒單和清楚的目的,下文恰當的省略了公知技術的 描述,以免那些不必要的細節影響對本技術方案的描述。參見圖1-5所示, 一種梯子,兩個主梯框之間配置數個梯級組成梯子,所述梯子的梯級由一體成型的梯級踏板型材製成,梯級踏板型材由梯踏杆部11和梯,備板部12組成;所述梯踏杆部為長度方向F任一橫截面相同的四邊形中空通管,為了表 述方便,以梯踏杆部的一條稜邊定義為梯踏杆部的頂部稜邊A;所述梯5喬杆部的頂部稜邊A與梯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圖2所示,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lla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預設角度a, 該第一預設角度a等於梯級裝配在梯框上所成的夾角a, , a,是指梯級的踏 板面m與梯框的邊框M所成的夾角,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lib與第一側壁lla 相互垂直;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llb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二預設角度b,該第二預 設角度b為17° ;梯踏板部由第一踏板121和第二踏板122構成,該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與 梯踏杆部一體形成;第一踏板121與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lla成第一預設角度a;該第一踏板 121具有與第一側壁相連的第一^t板斜面1211和能夠與主梯框固定結合的第 一踏板支撐側面1212,所述第一踏板斜面與第一踏板支撐側面之間設置第一 水平踩踏面1210;該第一踏板斜面垂直於第一側壁lla,該第一踏板斜面與第一側壁的交匯 線g為第一交匯線,它設置於第一側壁偏上部位置,較好的是由梯踏杆部的 頂部稜邊A到該第一交匯線的距離s佔第一側壁高度S的1/4-1/3;第一踏板 支撐側面1212通過緊固件與主梯框定位安裝,緊固件包括但不限於鉚釘、螺 釘、銷釘等;第二踏板122與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lib成第二預設角度b,所述的第二 預設角度b為17° ,第二踏板122與第二側壁lib的交匯線為第二交匯線G 設置於第二側壁的偏下部位置,較好的是由頂部稜邊A到第二交匯線G的距 離z佔第二側壁高度Z的2/3-1/2;第二側壁lib與第一踏板支撐側面1212 相互垂直;由上述合理配置的梯級構造,梯踏杆部設置為四邊形中空通管,梯踏杆部的頂部稜邊A與第一、第二梯踏-板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至此梯級的岸義重力得到有效的分解,特別是梯踏杆部頂部稜邊的受力由第一側壁、第二側 壁有效分擔,使得梯踏杆部與主梯框的結合部位受力得到很好的分解,從而可有效降低這個部位的壞損機率;由於上述構造的改進,主梯框與梯5奢杆部 位的結合處受力情況得到改善;進一步措施帶來的效果是梯踏板部與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 成更合理的預設角度,更有利於使梯級踩踏部的承受力分解到主梯框,達到 讓梯子整體能夠更均布、更有效的分擔來自梯級踏板的承受力;進一步,梯踏板部設置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該第二踏板可以為直板,它與第二 側壁的合理構造使第二踏板能夠得到梯踏杆部第二側壁有力支持,從而可有 效的減少第二3t板的壞損率;第一踏板斜面的合理配置與第一踏板支撐側面形成較好的構造關係,使 幕一踏板的第 一水平踩踏面能夠得到梯踏杆部第 一側壁和第 一踏板支撐側面 的有力支持,本案設置由第一踏板、梯踏杆部的頂部稜邊A和第二踏板共同 構成的梯級的踩踏平面可以藉由梯踏杆部和梯;睹板部的合理構造設計有效的 分解踩踏力;從而主梯框與梯踏杆部位的結合處受力情況得到改善;本案第一踏板斜面與第一側壁的交匯線g和第二踏板與第二側壁的交匯 線G的合理位置設置,使得梯踏杆部受力得以較好的平衡;所述的梯踏杆部尤以長度方向F任一橫截面相同的接近於正方形的長方 形中空通管更好;即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lla略長於第二側壁llb,因由第一 側壁與第一踏板的支撐側面平行,又該第一踏板支撐側面與主梯框固裝,故 本設置可更好的克服踏板與主梯框之間的扭轉力,因此相對於梯子的承重能 力、抗扭轉能力與材料消耗的性價比更好;所述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預設角度a為73° ;所述梯級的踏板面m與梯框的邊框M所成的夾角a,是73° ;9所述第一踏板支撐側面1212與第一水平踩踏面1210成第三預設角度c 為107° ;該第一踏板支撐側面1212與第一側壁lla相互平行;由此上述角度配置,更適合梯子在使用過程中的承力分解;所述第 一踏叔支撐側面寬度h與第 一水平踩踏面寬度H基本相當,使梯 級具有了很好的抗彎曲能力;由此更有利於梯級與主梯框的工裝配合,提高生產效率;第二踏板的第二水平踩踏面寬度H,相當於第一踏板的第一水平踩踏面 寬度H的一半;由此梯踏杆部位置設在踩踏面的中後部,以此設計更符合人 體踩踏時施予重力習慣,使得踩踏部位的承重部位設置更合理,有效提高踏 板被踩踏時的的抗扭轉性能;第二踏板122還可以略呈凹面或略呈凸面,以使踩踏者很容易發現踏板 的邊緣所在,提高梯子的安全性能。所述梯踏板部設置第二踏板不設踏板支撐側面或踏板斜面,僅有一個踏 板踩踏面,結構筒單使製造工藝有效優化;梯級1與主梯框2的裝配方式為梯踏-板部的第一^t板支撐側面一端通過 緊固件3藉由該支撐側面上的裝配孔13與主梯框的側板21固定,梯踏杆部 11兩端的裝配部111、 111,分別與主梯框的梯杆裝配孔20通過已知的翻邊 鉚合方式固定,梯踏板部的第二踏板開放端不需固定,由此可有效避免現有 技術中梯踏板與主梯框裝配容易出現矯形的問題。在詳細說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後,熟悉該項技術人士可清楚的了解,在不 脫離下述申請專利範圍與精神下可進行各種變化與^^改,且本發明亦不受限 於說明書中所舉實施例的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梯級踏板型材,它由梯踏杆部(11)和梯踏板部(12)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梯踏杆部(11)的一條稜邊設為梯踏杆部的頂部稜邊A,該梯踏杆部的頂部稜邊A與梯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11a)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預設角度a;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11b)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二預設角度b,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11b)與第一側壁(11a)相互垂直;所述梯踏杆部為長度方向任一橫截面相同的四邊形中空通管。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梯踏板部由第 一踏板(121)和第二踏板(122)構成,該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與梯踏杆部一體 成型;所述第一踏板(121)與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lla)成第一預設角度a;第 二踏板(122)與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llb)成第二預設角度b。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梯IOf板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踏-板(121) 具有與第一側壁相連的第一踏板斜面(1211)和能夠與主梯框固定結合的第一 踏板支撐側面(1212),所述第一踏板斜面與第一踏板支撐側面之間設置第一 水平踩踏面(1210);所述第一踏板斜面垂直於第一側壁(lla),該第一踏板斜 面與第一側壁的交匯線g為第一交匯線,它設置於第一側壁偏上部位置,第 二踏板(122)與第二側壁(llb)的交匯線為第二交匯線G,它設置於第二側壁的 偏下部位置。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梯船齊板型材,其特徵在於,由梯i t杆部的頂部 稜邊A到該第一交匯線的距離s佔第一側壁高度S的1/4-1/3;由頂部稜邊A 到第二交匯線G的距離z佔第二側壁高度Z的2/3-1/2。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踏板(122) 與梯3喬杆部的第二側壁(llb)成的第二預設角度b為17° ;所述梯3餘杆部的第 一側壁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預設角度a為73° ;所述第一踏板支撐側面 (1212)與第一水平踩踏面(1210)成第三預設角度c為107° 。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梯級踏板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踏板支撐側面(1212)與第一側壁(lla)相互平行;第二側壁(lib)與第一踏板支撐側面 (1212)相互垂直;所述的梯踏杆部為長度方向任一橫截面相同的長方形,其 中,梯踏4幹部的第一側壁略長於第二側壁。
7. —種具有1-6之一梯級3發板型材的梯子,包括主梯框和主梯框之間固 定安裝的梯級,梯級具有一體成型的梯踏杆部(11)和梯踏板部(12),其特徵 在於,所述梯踏板部的第一踏板支撐側面一端與主梯框的側板(21)固定,梯 踏板部的第二踏板開放端不需固定。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梯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踏板支撐側面寬度h 與第一水平踩踏面寬度H基本相當;第二踏板的第二水平踩踏面寬度H,相當 於第一踏板的第一水平踩踏面寬度H的一半;所述第一預設角度a等於梯級 裝配在梯框上所成的夾角a,,該夾角a,是指梯級的踏板面m與梯框的邊框 M所成的夾角。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梯子,其特徵在於,所述梯踏板部的第二踏板為 直板或略呈凹面的面板或略呈凸面的面板。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梯子,其特徵在於,梯踏杆部(ll)兩端設有裝配 部(lll、 111,),梯踏杆部通過該裝配部與主梯框的梯杆裝配孔固定;所述 梯級的踏板面m與梯框的邊框M所成的夾角a'是73° 。
全文摘要
一種梯級踏板型材,其中,所述梯踏杆部的一條稜邊設為頂部稜邊,該頂部稜邊與梯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梯踏杆部的第一側壁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預設角度,該第一預設角度與梯級的踏板面與梯框的長度邊框所成的夾角相等,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與第一側壁相互垂直;梯踏杆部的第二側壁與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二預設角度;所述梯踏杆部為長度方向任一橫截面相同的四邊形中空通管。本案有效改善了梯踏杆部與主梯框結合部位的受力情況;本案梯級與主梯框的裝配方式和梯級踏板第一踏板支撐側面的合理配置,使梯級具有了很好的抗彎曲能力;本案梯踏杆部位置設在踩踏面的中後部,有效提高踏板被踩踏時的抗扭轉性能;提高梯子的整體穩定性。
文檔編號E06C7/00GK101649720SQ20091007024
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6日
發明者周明遠, 宋萬年, 陳廷毅 申請人:天津市金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