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英雄城市(英雄城市編年史)
2023-07-04 15:19:53 1
年度關鍵詞
新步伐
● 2013年,我們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共同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2014年,我們將在改革的道路上邁出新的步伐。
我們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改革是需要我們共同為之奮鬥的偉大事業,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已經創造了無數輝煌。我堅信,中國人民必將創造出新的輝煌。
● 生活總是充滿希望的,成功總是屬於積極進取、不懈追求的人們。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會遇到各種風險和挑戰。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們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共同譜寫偉大祖國發展的時代新篇章。
——國家主席二〇一四年新年賀詞
■ 3月
◎ 中法籤約建設
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
在中法兩國元首的見證下,兩國政府代表在巴黎籤署意向書,決定在武漢市建設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項目選址蔡甸區後官湖,致力於建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 4月
◎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
武漢上線
中部地區唯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在武漢上線啟動交易。
◎ 中歐(武漢)貨運班列
定班定點開出
中歐(武漢)貨運班列第一次以定班定點的方式開出貨運專列。
■ 8月
◎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先行先試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全面啟動先行先試工作。
■ 9月
◎ 武漢獲列
長江經濟帶三大航運中心
國務院發布《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武漢與上海、重慶並列為長江經濟帶三大航運中心。
◎ 首屆武網開賽
首屆武漢網球公開賽舉辦,這是繼北京中網、上海大師賽之後,中國舉辦的又一全球最高級別的網球賽事。
■ 12月
◎ 地鐵4號線二期開通
地鐵4號線二期開通運營,武漢三鎮實現地鐵連通。
◎ 鸚鵡洲長江大橋通車
鸚鵡洲長江大橋通車,為武漢市的第八座長江大橋。
◎ GDP突破萬億元
經濟總量全國第八
全年GDP達到10069.48億元,經濟總量躋身全國第八。
中歐(武漢)班列
定班開出貨運專列
2014年4月23日,「漢新歐」貨運專線常態化運營首發專列滿載著41個貨櫃,從東西湖中鐵聯集貨場出發開往波蘭羅茲。長江日報記者陳卓 攝
2014年4月23日上午10時38分,滿載41個貨櫃的DF0022次列車駛出武漢吳家山鐵路貨櫃中心站,將沿著新絲綢之路,橫穿歐亞大陸,直抵波蘭。這標誌著「漢新歐」鐵路國際貨運班列正式拉開常態化運營的序幕。
「漢新歐」班列始發自武漢, 經新疆阿拉山口邊境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直達波蘭羅茲, 行程1萬餘公裡,用時15天。
此後,「漢新歐」班列每月開行2—3班,2015年以後每周開行1—2班,形成直達東歐、輻射西歐的定點、定時、定路線、定班次、定運價常態化班列。其運費長期優於鐵路同期市場價,出口貨物可在武漢提前拿到出關「通行證」,免去了企業異地報關麻煩。
政務服務窗口
出現「紙條姐」
陳慧麗是江岸區政務服務中心國土規劃窗口的首席代表。
2004年的一天,一位老人來辦事,卻缺了一些材料。為了讓老人一次性帶全辦證所缺的材料,少跑冤枉路,陳慧麗寫了一張「辦事指南」紙條,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
從此,留紙條成了她的工作習慣。她不換號、不關機,包裡常備電池,隨時準備接群眾的電話。
「我們並不是把關的『攔路虎』。把材料不全的申請擋回去這種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是不可取的。我們的根本目的是讓群眾辦成事。」這是陳慧麗留下一張張紙條的初衷。
紙條雖小,卻相當於把工作之外的時間,都向群眾敞開。憑手機可以隨時找,隨時諮詢,群眾方便了,自己麻煩了。
陳慧麗卻不怕麻煩,這樣做了十年。
2014年3月,「紙條姐」陳慧麗被授予湖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各區政務服務中心、各入駐窗口,人人爭做「紙條姐」,不少市民收到了工作人員手寫的「辦事指南」。有一些工作人員在下班後,將辦公座機呼叫轉移到手機上,準備隨時解答群眾疑問。
88歲章開沅
辭去「資深教授」
2014年4月16日,華中師範大學為老校長章開沅舉行榮休儀式。歷經3年時間4次請辭,章開沅終於獲得學校同意,辭去「資深教授」。
由此,他也成為中國社科界辭去「院士待遇」第一人。
章開沅出生於1926年,於1985-1991年擔任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在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殺等研究領域都有開創性的學術貢獻。他的著作《辛亥革命史》是辛亥革命史第一部綜論性大型專著。
在我國高校,教授一般60歲退休,博士生導師一般65歲退休。卸任校長當年,已經65歲的章開沅投身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其間有多部研究成果出版。
長期以來,我國人文社科學者與院士無緣,建樹很高的學者,在津貼、住房等方面都與院士存在較大差距。教育部後來發文,「鼓勵高校從實際出發設立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崗位,並給予與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院士相應的待遇」。歷史學家章開沅和語言學家邢福義都被華中師大評為「資深教授」,每人每年有10萬元津貼。
隨著年歲漸長,章開沅幾次有意辭去「資深教授」頭銜。剛開始校方是猶豫的,是捨不得的,是想挽留的。後來,章開沅再三提及,言辭懇切:「年邁退休,應屬當然;榮譽可能終身,工作自有了時。」後經黨委常委會和校長辦公會討論,學校決定同意他榮休。
2014年5月,章開沅開始領取退休工資。
2021年5月28日,章開沅在武漢辭世,享年95歲。
32座公園
有了「市民園長」
2014年7月30日,武漢市園林局嘗試為32座公園公開選聘「市民園長」,協助管理公園裡的不文明行為。
118名市民報了名。
9月1日,首屆「市民園長」上崗儀式在中山公園舉行,28名「市民園長」經選聘上任。
76歲的劉智修當選了江岸區寶島公園市民園長。寶島公園裡有很大一片湖,此前,她曾是該公園選聘的民間「湖長」。
寶島公園是個被居民樓四面圍合的公園。居民要晨練,卻又要飽受噪音之苦。劉智修成立銀髮護湖隊,巡湖護湖,也勸阻不文明行為,附近多位退休老人加入了護湖隊。劉智修將3人排班為一組,不準音響入園,阻止採摘樹枝,嚴禁向湖面丟垃圾,提醒湖邊的兒童和老人注意安全……
2014年,寶島公園已經成了全市公園的文明典範,銀髮護湖隊發展到了上百人。
9月1日的「市民園長」上崗儀式現場,劉智修向其他市民園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這一年,「市民園長」上任3個月,提了142條意見和建議,有134條都被公園採納落實。
這是全國第一次有了公開選聘的「市民園長」。
首屆武網
現全明星陣容
2014年9月21日,武漢網球公開賽在光谷國際網球中心開幕。 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WTA超五巡迴賽」是由國際女子職業網球聯合會主辦(WTA)的世界頂級網球賽事。
2012年,東京辦賽合約將於2013年到期時,武漢提出辦賽申請。
參與競爭的城市不少,東京方面極力挽留這項賽事,國內也面臨強勁的競爭對手。與對手們相比,武漢最大的短板在於無場館。按照WTA的場館標準,舉辦地要有一個7500座的網球場、一個5000座的露天網球場和一定數量的室外訓練比賽場地。武漢向WTA承諾,到2014年開賽時,將有一個5000座的場館,2015年再新增一個7500座的場館。
最終,武漢勝出,接替東京成為2014年至2028年「WTA超五巡迴賽」的舉辦城市。
2013年7月,5000座的場館動工,僅一年就建成了。一年後,1.5萬座的另一球館開館,被命名為「旋風球場」。武漢兩年建好了兩座球館。
2014年9月,首屆武網開賽,迎來了世界排名前20球員中的19位。
7.5萬名觀眾到現場觀賽。2890小時的全球電視轉播,將首屆武網推向海內外4200多萬觀眾。
長江救援志願隊
一年救起200多人
2014年10月25日,晚上8時左右,3名外地青年來到長江、漢江交匯處,慕長江之名,下水遊泳。長江表面看似平靜,但下面波濤洶湧。下水不久三人遇險,開始呼救。
正在王家巷碼頭值守的陳忠貴,立即跳下水施救。他和兩名隊友,一左一右將一名青年架住,推到躉船邊;然後再次下水,一團順江疾衝下來的水葫蘆將他兜頭蓋住……
陳忠貴不見了,越來越多同伴趕來了。幾道手電筒的光束在江面交錯,卻照不見他的身影。「陳哥,你在哪?」呼喊聲此起彼伏。
4天後,陳忠貴的遺體在15公裡外的天興洲被找到。
陳忠貴是長江救援志願隊的一員。
武漢是座跨兩條大江的城市,又有166座湖泊,水上危情多發。為了救人,活躍在兩江及中心湖泊的22支冬泳隊自發組織起來,2010年成立了長江救援志願隊。
陳忠貴的犧牲,讓人們知曉了武漢這支用生命守護生命的隊伍。居住在全國各地的一個個被救者,向媒體深情地講起當年被救的故事。
陳忠貴犧牲後一個月,長江救援志願隊沒有一個隊員退出,隊伍反而從144人,攀升至1150人。
陳忠貴被評為「全國見義勇為模範」,武漢長江救援志願隊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僅2014這一年,他們就從洶湧的波濤中救起了200多人。
地鐵隧道越江
700位地鐵人冒死搶險
2014年6月,地鐵4號線二期穿越過江,隧道建設緊鑼密鼓。
6月7日晚,越江左線隧道內的盾構機準備出洞時,洞口出現大量湧水,建設者搶險了一整夜,化險為夷。搶險工人們和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總經理王金峰為此在現場守了兩天兩夜。
7月1日下午3時,復興路車站施工基坑內,左線洞門底部又出現湧水。武漢地鐵集團副總經理林文書,當場下令施工人員抬水泥反壓湧水點。晚7時,湧水越來越大,水柱直徑有二三十釐米,還帶著沙。建設總部多位副總都趕到了現場:溫裕春負責地面注漿;王金峰負責底部堵漏;胡恆初負責降水,並組織調配相應人力和物資。
5日凌晨2時,第三波險情突至。一旦地下水倒灌,身處地下20多米的現場人員都將不保。建設總部副總盛永清和項目經理倪正茂現場指揮工人加固隧道,調用方木,搭起塔狀支撐,撐住管片。險情排除了,隧道保住了。
12月28日,地鐵4號線二期如期開通。結束了漢陽地區無地鐵的歷史,三鎮全面進入地鐵時代。
此時人們愈加感念建設者的大智大勇。
三次險情,計有700多名地鐵人冒著生命危險奮戰一線;險情發生後,倪正茂在工地旁住了3個月,林文書七天七夜沒回家。
(長江日報見習記者樊友寒)
【編輯:張靖】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