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式快速蓋樓創新構築體件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15:26:41 3

本發明涉及樓房建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式快速蓋樓創新構築體件。
背景技術:
裝配式集成樓已成為現代和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向。綠色建築、生態建築不僅要求建築物節能、環保、舒適、健康,還要求高質高效、低耗材、標準化、工廠化、普遍實用性和科學合理性。目前,傳統的集成房大致分為:1超輕鋼龍骨型:以市售多層板材敷面面填無機棉或塑料泡沫;2輕鋼鋼構:泡沫水泥夾芯板鑲嵌式,然後用方格布加內外牆抹灰;3鋼網、無機棉或鋼網塑料泡沫加抹灰等幾種結構和施工形式。雖然各有優點,但也存在著很多局限性:工藝複雜、安裝繁瑣、造價高、人力手工率高或施工不環保、質量差、施工效率低、受氣候影響等諸多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構築體件裝配式技術,提供了一種節能減排、堅固抗震的新式快速蓋樓創新構築體件。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快速蓋樓創新構築體件,包括有由立柱和橫柱組成的房屋框架,框架內固定有牆體,牆體是由牆板通過搭積木式交會對接裝配而成的。
牆板包括有外牆板、內牆板以及設置於內、外牆板間的支撐件,內、外牆板間還具有預埋於內、外牆板的連接構件ⅰ,內、外牆板的上、下端分別形成有可對接固定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交會對接的兩牆板有在對接面上設置的砂漿層以及穿於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連接構件ⅱ;所述內牆板或外牆板上具有位於支撐件上方以用於向內外牆板間空腔填充加氣混凝土的充漿通孔以及位於支撐件下方的排氣通孔。
牆體與立柱、橫柱間通過連接件交會對接裝配。
牆板採用廢棄磚石粉子配比自然作件。
本發明中快速蓋樓創新構築體件可由廠地一次性做好後運到施工地,通過吊裝方式實現搭積木式裝配建造,按各部位體件裝配。牆板、頂柱、橫柱交會對接取代澆注而成,已設計的窗口和門口留出。本發明的構築體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計合理,節能減排,堅固抗震,有助於節約人力,節省資源,適於廣泛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裝配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中牆體交會對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立柱,2橫柱,3牆板,4窗口,5門口,6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如附圖1、2所示,該實施例包括有由立柱1和橫柱2組成的房屋框架,框架內固定有牆體3,牆體上留有窗口4和門口5,牆體與立柱、橫柱間通過連接件6交會對接裝配,牆體是由牆板通過搭積木式交會對接裝配而成的,牆板採用廢棄磚石粉子配比自然作件。
牆板包括有外牆板3-1、內牆板3-2以及設置於內、外牆板間的支撐件3-3,內、外牆板間還具有預埋於內、外牆板的連接構件ⅰ3-4,內、外牆板的上、下端分別形成有可對接固定的第一卡接部3-5和第二卡接部3-6;交會對接的兩牆板有在對接面上設置的砂漿層3-7以及穿於第一卡接部3-5和第二卡接部3-6的連接構件ⅱ3-8;內牆板上具有位於支撐件上方以用於向內外牆板間空腔填充加氣混凝土的充漿通孔3-9以及位於支撐件下方的排氣通孔3-10。該實施例中,待兩牆板交會對接後,將連接構件ⅱ穿於相配合卡接的第一卡接部3-5和第二卡接部3-6,之後通過充漿通孔向內外牆板間空腔填充加氣混凝土,使對接的兩牆板成為一體結構。
本發明的優勢體現在:
1.又好又快:一次性做好構築件,淘汰原傳統的落後舊工藝,吊件組建快捷整齊漂亮;
2.節能降耗:吊車吊件構築體用原法的三分之一人數掌握角度和垂直線扣合,減去原法的大量人力物力浪費;
3.堅固抗震:創新法構築成固體,整體一個勁,穩重如山,抗擊中、強震,克服原法的支柱上頭壓力,腳輕頭重經不起震的難題;
4.利廢再生:對城鎮改建和建新農村需要大量建料,要消耗大量資源,要社會付出代價,利廢就地取材,廢棄磚石粉子配比自然料作件,節省大量資源和財力;
5.節能減排:原建法主料用大量的燒制磚,要毀多些土地和排汙,新建法利廢作件,節省土地,無排放。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式快速蓋樓創新構築體件,包括有由立柱和橫柱組成的房屋框架,框架內固定有牆體,牆體是由牆板通過搭積木式交會對接裝配而成的,牆板包括有外牆板、內牆板以及設置於內、外牆板間的支撐件,內、外牆板間還具有預埋於內、外牆板的連接構件Ⅰ,內、外牆板的上、下端分別形成有可對接固定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交會對接的兩牆板有穿於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連接構件Ⅱ;內牆板或外牆板上具有位於支撐件上方的充漿通孔以及位於支撐件下方的排氣通孔。本發明的構築體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計合理,節能減排,堅固抗震,有助於節約人力,節省資源,適於廣泛推廣應用。
技術研發人員:陳振洪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陳振洪
技術研發日:2017.05.02
技術公布日: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