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應用主動脈脈搏壓和流量的血流動力學管理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10:18:31 4


專利名稱::應用主動脈脈搏壓和流量的血流動力學管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理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的治療方案(treatmentalgorithm)。具體而言,可以使用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來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elastance)和心力(cardiacpower),該數值指導治療決定。背景信息心血管治療的目標在於確保組織的血流量和供氧足以滿足組織代謝的需要,而不誘發心肺併發症。心血管功能不全通常稱作循環休克,是危重疾病的主要表現。在有關循環休克的大多數臨床病症中,主要關注及治療選項與3個功能性問題相關1)若患者的血管內容積增加,到身體的血流量增加嗎?如果這樣,心血管前負荷反應多大?2)動脈血壓的任何下降是由於血管張力(vasculartone)喪失還是血流量不足?以及3)心臟能夠維持具有可接受的灌注壓力而不致缺乏的有效血流量嗎?因此,在危重疾病患者的評估及管理中,醫生立即詢問的問題在其語言上是功能性和生理性的,但在其應用上實用和具體的。以前需要高度侵入性的血流動力學監控來確定循環休克中所示特異性血流動力學特徵。由於難以在臨床(bedside)測定逐次心搏的每搏輸出量,動脈彈回率分析的應用受到限制。在食管脈衝都卜勒和加強動脈壓等高線技術出現之前,測定逐次每搏輸出量是不可能的,臨床醫生並不使用該分析作為其診斷方案的一部分。即使通過回答上述3個問題可以解決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的治療,但當前的診斷和治療規程並不直接提出這些問題。例如美國專利5,551,435公開了獲得患者預選的平均動脈壓(MAP)、心搏指數(SI)和心臟指數(CI)組合的方法。確定MAP和SI之後,可以確定患者與MAP和SI理想計算值的偏差,並給予藥物和/或擴容劑,使患者的MAP和SI值達到所希望的理想組合。美國專利5,584,298公開了使用計算機化方案計算實際的每搏輸出量和心輸出量的非侵入性方法。輸入數據包括患者的心率、血壓、性別、年齡、體重和身高。根據輸入數據,使用所述方案計算並顯示輸出受試者實際的心搏輸出量。美國專利5,865,758公開了使用通過夾在患者耳垂(lobe)的光傳感器測定而獲得的受試者血壓脈搏波,來計算每搏輸出量和心輸出量的方案。該專利並未教導或建議使用諸如PPV等變量的計算值來提供本發明所示治療方案。美國專利6,280,390公開了通過利用紅外探測器測定血管中血容量來測定血壓的非侵入性方法。上述方法均未使用脈搏壓變化和每搏輸出量變化來指導為需要即時治療的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發明概述本發明提供了根據患者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來優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的方法。根據這些測量值可以計算每搏輸出量變化、脈搏壓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用於確定符合某些標準並歸類為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的最佳療法。在另一實施方案中,該方案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只要該系統包括用於採集兩種測量值(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裝置、用於儲存測量值以及包含該方案的軟體程序、並用於計算每搏輸出量變化、脈搏壓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的微處理器裝置以及用於觀察結果的顯示裝置,可以使用硬體和軟體的任何組合來實現該方案。根據測量值和所計算的變量,將各種治療指示提供給醫生。所述治療指示包含給予血管內液體輸注、收縮性藥物或血管活性藥物。因而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根據動脈脈搏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管理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的治療方案。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使用脈搏壓變化(PPV)、每搏輸出量(SVV)、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來指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選擇的治療方案。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實現該治療系統的計算機系統並為臨床醫生提供治療指示。上述及其它目的因以下附圖、詳述、實施例和所附權利要求書變得更為顯而易見。附圖簡述本發明由以下非限制性附圖進一步說明,其中圖1是記錄受試者正壓換氣期間氣道壓力(airwaypressure)和動脈壓的條形圖,圖解說明計算心臟收縮壓變化(SPV)和脈搏壓變化(PPV)的方法。圖2是顯示10cmH2OPEEP誘導的心臟指數變化與加入PEEP前的初始PPV之間關係的現有技術圖形。圖3是顯示給予靜脈內推注500mlHES的敗血症患者的心臟指數變化與初始PPV之間關係的現有技術圖形。圖4是顯示PPV、SPV、右房壓(RAP)和肺動脈閉塞壓(PAOP)的接受者-操作者特徵的現有技術圖形,以預測響應500mlHES激發的心輸出量增加超過15%。圖5顯示動脈血管舒縮張力變化對動脈脈搏壓與每搏輸出量之間關係的作用。圖6是治療方案的流程圖。圖7顯示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方案使用。圖8顯示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方案使用。圖9顯示敗血症性休克患者的方案使用。優選實施方案詳述本發明提供了確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處理方式的方法,其包括a)獲得該患者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b)從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計算脈搏壓力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以及c)根據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提供治療方案。根據該治療方案給予患者治療。治療包含給予液體輸注、血管活性藥物或收縮性藥物。在另一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使用計算機系統以電子學方法確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方式的方法。該系統包含提供計算機化數據採集和分析裝置,包括獲得該患者動脈壓測量值的第一採集裝置、獲得該患者每搏輸出量測量值的第二採集裝置以及用於儲存所測量數據及包含治療方案的一個或多個軟體程序、並用於根據所測量數據計算每搏輸出量變化、脈搏壓變化、平均動脈壓、心力和彈回率數值的微處理器裝置。該數據採集和分析裝置還將包括用於顯示該測量值、計算值及治療指示相關信息的裝置。使用第一和第二採集裝置採集患者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測量值。按照測量方法,此處所用每搏輸出量表示每次心跳從左心室射出的血液量或每次心跳降主動脈中的按比例流量。然後使用微處理器裝置,由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數值,根據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心力和彈回率的數值選擇治療。在諸如計算機屏幕、紙等任何適當設備上顯示輸出,表明所選治療方式。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顯見,該方案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硬體或軟體系統,可以按本發明方法使用任何適當的硬體和軟體組合來實現該方案。治療指示包括給予液體輸注或給予血管活性或收縮性藥物。測定正壓呼吸期間的動脈壓變化或主動脈流量變化可使人們準確預測患者的心輸出量是否響應液體輸入而增加、或響應人工換氣支持而降低,從而允許準確給予具有潛在危險性的治療。此處所用術語″血管活性藥物″是指用於改變血壓的化合物。合適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於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腎上腺素,以及其它為本領域已知的血管舒張劑或血管收縮劑。通常需要加壓素(血管收縮劑),但在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某些情況下,會需要血管舒張劑。這些化合物的給藥方法和劑量已知,並可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能力之內決定。此處所用術語″收縮性藥物″或″收縮劑″可互換,是指為改變心臟收縮能力而給予的化合物。合適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於多巴酚丁胺、二聯吡啶酮、氨聯吡啶酮、鈣敏感劑等。這些化合物的劑量和給藥途徑同樣為本領域已知。此處所用術語″推注液體輸注″或″血管內液體輸注″可互換,可以理解為是指將液體給予需要增加血容量的患者。合適的液體包括但不限於鹽溶液、林格氏乳酸鹽溶液、膠體、血液等。這類液體的實例為本領域公知。動脈脈搏壓是最大動脈壓(心臟收縮壓)和最小動脈壓(心臟舒張壓)之差。例如,若患者血壓為120/80,則其脈搏壓為120減80、或40mmHg(實際脈搏壓在呼吸期間輕微變化)。若正常呼吸過程中的脈搏壓變化(潮氣量5-12ml/kg)超過10-15%基線脈搏壓,則心輸出量將響應血管內容量的要求而增加。已經證明脈搏壓變化隨心輸出量變化而反向變化隨血管內液體輸入相伴的心輸出量增加而下降;隨氣壓升高相伴的心輸出量降低而升高。最近研究證明,主動脈流量變化也可用於確定前負荷反應以及心輸出量響應治療的後續變化。因此,可以使用動脈脈搏壓變化或主動脈流量變化來評估前負荷反應。接受人工換氣患者的脈搏壓變化實例如圖1所示。注意,心臟收縮和舒張動脈壓均隨呼吸而變化。只測量心臟收縮壓曲解了這種效應。在換氣期間的脈搏壓百分比變化大於約10-15%的條件下,脈搏壓響應指數有效。呼吸容量影響靜脈回流變化的程度。因此,若通過人工換氣給予微弱呼吸,則最大脈搏壓變化也將下降,儘管脈搏壓的定向變化仍然準確。動脈脈搏壓變化還預測了給予增量呼氣末期正向氣道壓力(PEEP)的急性肺損傷患者所預期的心輸出量下降。這些患者的脈搏壓變化與心輸出量之間的關係如圖2所示。在嚴重敗血症性休克患者中,脈搏壓變化預測了響應血管內液體輸入而預期的心輸出量增加,如圖3所示脈搏壓變化下降時,心輸出量上升,因此脈搏壓變化的改變可用於監控血管內容量輸入對流量的作用。使用接受者-操作者特徵分析,將脈搏壓變化的預測能力與評估血流動力學狀態和前負荷反應的其它方法相比較,例如1)脈搏壓變化,2)心臟收縮壓變化,3)測量絕對右房壓以及4)肺動脈閉塞壓。由ROC分析(圖4)可見,脈搏壓變化分析優於所有其它方法,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最少。危重病人通常血壓低(低血壓),這是非常嚴重的狀態,因為它可導致通向心和腦的血流量立即下降。若低血壓較重並持續超過幾分鐘,將對心腦產生不可逆性損傷,使不可能完全恢復。血壓不僅由心輸出量而且由動脈張力決定。多種疾病導致動脈失去張力,稱作血管舒張,也形成低血壓狀態,因而低血壓起因於低心輸出量或血管舒縮張力喪失、或這兩者之結合。然而,低血壓的治療有賴於病因,如果可能,身體為保持血壓儘可能恆定而改變血管舒縮張力,這使治療更為困難。只測量血壓不能指示低血壓的病因或如何治療。即使心輸出量高於正常值,全身性低血壓會損害血流量調節以及到達全部器官的壓力依賴性血流量。因此,對血管舒縮張力及其響應血管活性治療而改變的認識也關乎決定適當療法。已經發現,正壓呼吸期間的動脈脈搏壓和主動脈流量變化的相同測量值可用於確定動脈張力,由動脈脈搏壓變化與每搏輸出量變化之比來表徵。該數值允許隨著治療或時間發展而連續追蹤血管張力。對於給定的每搏輸出量而言,升高動脈張力導致動脈脈搏壓以及脈搏壓與每搏輸出量之比按比例升高。若每搏輸出量加倍,則脈搏壓也將加倍。如圖5所示,升高張力增大了壓力與流量關係的″斜率″。因此,通過測量呼吸期間的動脈脈搏壓與主動脈流量之比,可輕易得到動脈張力的準確測量值。術語″彈回率″通常用於描述時相性流動系統,此處用來表示動脈脈搏壓與每搏輸出量之比。除心輸出量和血壓之外,管理危重疾病患者需要有關心泵性能的信息。了解收縮儲備(reserve)有助於預測患者對後續壓力(例如斷絕機械換氣或手術)的反應、若升高動脈壓則患者維持足夠心輸出量的能力、以及隨後心臟對意在改進收縮性的治療的反應(缺血、多巴酚丁胺輸注期間的冠狀血管舒張)。收縮性的最佳測量值是剛好在收縮之前不受心臟大小改變而影響(心舒末期)或在收縮期間不受為產生噴射壓力所需的壓力和肌肉張力改變而影響(後負荷)的測量值。心臟收縮性測量值包括LV心縮末期彈回率(LVend-systolicelastance)、前負荷補充的搏出功(preload-recruitablestrokework)以及前負荷調節的最大心力(preload-adjustedmaximalcardiacpower)。因為需要利用高級受訓人員進行侵入性心臟導管插入術或臨床連續成像,在危重疾病患者的常規監控和管理中使用上述方法不切實際。另外,峰值動脈流量-動脈壓或每搏輸出量的乘積(product)以及動脈壓都是最大心力的極佳測量值,可由即時的每搏輸出量和動脈壓數據獲得。若心力低於某一最低水平,並且患者是前負荷反應性的,則應給定容量。若患者不是前負荷反應性的,則低心力無疑確認心臟為循環休克和危重疾病的首要原因。診斷努力及治療必須集中於改善心臟性能。在此情況下,本發明的治療方案指導醫生啟用收縮劑和/或對心臟進行更直接的診斷研究,例如插入血流導向的肺動脈導管或進行超聲心動圖研究。若需要進一步診斷研究,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能夠認識到;心肌收縮性受損可能是缺血或梗塞、低氧血症、低血糖症、體溫過低或電解質平衡的指徵。類似地,心肌泵送受損可能是心瓣病或心律失常的指徵,左心室充盈受損可能是填塞、張力性氣胸、過度充氣、心臟舒張功能障礙、肺心病(corpulmonale)或肺栓塞的指徵。同時測量的主動脈每搏輸出量和脈搏壓之間的關係及其在呼吸期間的變化提供了逐次心搏的前負荷反應、動脈張力和有效心力的準確評估,可用於快速診斷和治療大多數形式的心血管功能不全,達到了前所未見的準確度和精確度。由於全部衛生保健預算的四分之一以上應用到表現心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有效預防持續性心血管功能不全已經表明降低了死亡率和費用,並減弱了併發症,因此本簡單方法的含意深遠。該分析的一部分是測量動脈脈搏壓。若干裝置可以測量動脈壓及其脈搏壓部分。例如,可以使用插入股骨或橈骨動脈的內在動脈導管測量壓力。使用壓力傳感器將壓力轉換為電信號。也可以使用聯到指尖的光學畸變儀非侵入性地測量動脈脈搏壓。可商品化獲得商品名為Finepres的裝置用於此目的。也可以使用動脈阻抗式血壓縛帶測量動脈脈搏壓。可以由這些信號計算逐次心搏的心臟舒張壓、心臟收縮壓及平均動脈壓。此處所用術語″第一採集裝置″是指可用於測量動脈壓的任何方法或裝置,包括但不限於此處所述方法或裝置。另一數據輸入是絕對或相對每搏輸出量。若干系統可供測量該變量。可以通過經食道的脈衝都卜勒直接測量降主動脈流量。該儀器將提供流量數據,也計算每搏輸出量(流量隨時間)。也可以通過稱為脈搏等高線分析的技術從動脈壓特徵推知每搏輸出量;提供此分析的裝置可得自眾多廠商。任一上述技術均可以用於測量每搏輸出量的逐次心搏變化。儘管主動脈流量信號不等於絕對的每搏輸出量,其逐次心搏的流量變化極近似於左心室輸出量變化。可由上述信號計算逐次心搏的每搏輸出量,並與上述動脈脈搏壓數據聯合使用。此處所用術語″第二採集裝置″是指可用於直接或間接測量每搏輸出量的任何方法或裝置,包括但不限於此處所述方法或裝置。根據輸入數據可以計算若干變量,包括動脈脈搏壓(PP)=心臟收縮壓與心臟舒張壓之間的壓力差PPmax=換氣周期中的最大PPPPmin=換氣周期中的最小PP每搏輸出量(SV)=左心室(LV)每搏輸出量、每搏的降主動脈流量或脈衝等高線得出的用於估計即時LV輸出的每搏輸出量SVmax=正壓呼吸期間的最大SVSVmin=正壓呼吸期間的最小SV搏出功=每搏輸出量×心臟收縮動脈壓=SV×SAP另外的計算變量包括平均動脈壓(MAP)=心臟舒張動脈壓+PP/3平均PP=(PPmax+PPmin)/2平均SV+(SVmax+SVmin)/2壓力和流量變化被分別測量為呼吸期間平均壓力或流量的百分比動脈脈搏壓變化(PPV)=正壓換氣誘導的動脈脈搏壓變化PPV=(PPmax-PPmin)/[(PPmax+PPmin)/2]×100每搏輸出量變化(SVV)=正壓換氣誘導的每搏輸出量變化SVV=(SVmax-SVmin)/[SVmax+SVmin)/2]×100動脈彈回率(Ea)=PPV/SVV心力=SAP×峰值流量(由脈衝都卜勒方法),或MAP×SV÷心率(由脈衝等高線方法)。診斷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的一般標準包括(a)平均動脈壓低於約60mmHg和/或先前高血壓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20mmHg,以及(b)或(c)中至少一項(b)終末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的證據,例如尿輸出下降到少於20ml/小時、意識錯亂、新發心動過速、乳酸中毒和腸梗阻;以及(c)升高的交感緊張的症狀,例如激動、意識錯亂和煩亂不安。此處所用術語″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是指符合上文所列標準並需要使用本發明方法治療的患者。″患者″是處於醫生或獸醫照料之下並需要醫學治療的動物領域的任何成員,包括但不限於人。在正壓呼吸期間得到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按3次呼吸所取測量值的平均值計算心力、PPV和SVV。患者必須以正常速率呼吸(所需最小換氣設定包括換氣模式A/C,IMV≥10/min或PS>15cmH2O,潮氣量10ml/kg,頻率10-20/分鐘)。若呼吸速率和潮氣量隨時間一致,也可在自主換氣期間進行上述測量。只是在存在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時,醫生才進行該治療方案。該治療方案根據所計算的PPV、SVV、心力、Ea和MAP提供治療指示,為臨床醫生提供了管理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的前負荷反應、動脈張力和灌注壓以及心力的能力。根據換氣期間的脈搏壓和流量變化以及平均動脈壓和流量,將該治療方案分為兩個連續的治療分支(treatmentarm)和一個條件性治療分支。該方案的流程圖如圖6所示。此處所用術語″藥物治療滴定″表示升高或降低(如向上或向下滴定)隨時間給予的藥物量。升高的量將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和全麵條件情況。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能夠確定給予血管活性或收縮性藥物的合適劑量和時間間隔。步驟如下步驟1.測量正壓呼吸期間的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經過3次呼吸並平均。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心力和彈回率數值。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經過適當的時間間隔給予快速液體輸注(bolusfluidinfusion),再評價脈搏壓或每搏輸出量變化。以適當的時間間隔重複液體輸注,直至脈搏壓變化變成小於約10%,此時停止液體。適當的時間間隔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患者年齡、先前狀態等;確定給予另外液體的適當間隔完全處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的決定能力之內。初次液體輸注之後,若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更優選約60mmHg,或先前高血壓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更優選約20mmHg,則開始下文步驟3所述血管活性(此處為血管加壓劑)程序。步驟2.計算脈搏壓變化對每搏輸出量變化的斜率(彈回率)。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患者動脈張力升高,單獨的液體復甦應能快速提高平均動脈壓。初次液體輸注期間應禁止血管加壓劑。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患者應同時啟用血管加壓劑,並向上滴定適當的時間間隔,以升高平均動脈壓到高於約55-65mmHg。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可按醫生判斷,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當彈回率變成大於約2時,應停止進一步升高血管加壓劑輸注速率,直至給予下一次液體推注,假定脈搏壓變化保持大於約10-15%。步驟3.一旦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為小於約10-15%,若仍需要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則計算心力。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心臟性能受損。應該開始收縮性治療,按適當間隔重新評價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和彈回率。若心臟性能出現持續抑制,則按適當間隔向上滴定收縮性治療。步驟4.按另外的時間間隔測量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以監控患者隨時間的狀態。通過評價每搏輸出量和脈搏壓隨時間的變化,可以監控患者的疾病進展以及對特定幹預的反應。例如,脈搏壓和每搏輸出量均升高顯示前負荷反應、收縮性之一或兩者都升高,而PP和SV下降顯示上述測量值之一或兩者都下降。若脈搏壓升高而每搏輸出量相應下降,則動脈張力升高;若PP下降而SV相應升高,則動脈張力降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能夠確定重新評價患者狀態的合適時間間隔。此處所用術語″另外的時間間隔″用來表示由本領域技術人員確定的監控患者經過另外的時間間隔,為評價收縮性、前負荷反應和動脈張力所必需。心力的典型正常值高於約3000mmHgcm(使用由食管脈衝都卜勒測量的每搏距離)或500mgHgml(使用每搏輸出量的脈衝等高線測量)。若出現血流動力學功能不全,則使用氣囊漂浮肺動脈導管和/或超聲心動圖研究直接評價心臟功能,並根據侵入性監控結果治療患者。使用該方法,並不在復甦早期插入肺動脈導管,而是在需要心臟性能相關的特定診斷信息時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上文所示作為脈搏壓變化、彈回率、心力和平均動脈壓決策點的數值並非一成不變的數值,而是作為治療醫生的指導方針而提出。例如,當平均動脈壓略微高於60mmHg時,醫生考慮患者狀態的其它因素,可能決定給予液體輸注。此外,按治療規範實現該治療方案的醫院可能決定,根據其患者群體,最佳決策點略高或略低於此處所示。實施例以下實施例意在說明本發明,而不應認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實施例1-出血性休克一位具有成人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和輕度高血壓發作史的56歲西班牙農夫,出現在急診室,經歷兩天的腹痛、噁心,過去的一天半帶有柏油樣糞。從當天早晨開始,他感覺特別頭昏目眩,在試圖站起時幾乎跌到。檢查時,他很煩亂,BP為100/30,平均58mmHg,心率110,坐下時HR升高到135,BP平均值下降到45mmHg。進行診斷性評價以鑑定問題起因時,使用該治療方案建立內在動脈導管的動脈脈搏壓測量值以及食管脈衝都卜勒監控儀的每搏輸出量測量值。初次測量值顯示在對面的面板上,指示醫生給出容量,並於15分鐘後重新評價。15分鐘時重複測量表明,血壓在升高而心率在下降,但患者仍然心搏過速伴有體位特徵,故該治療方案指示患者接受另外的如圖7所示的液體治療。與升高的動脈張力下降相一致,PPV/SVV斜率在下降,並且低心力也在如期改善,推斷血容量不足正被適當治療。15分鐘後需要重複測量。現在第二組重複測量值顯示平均動脈壓處於可接受範圍內,現在心率正常,動脈張力和心力均正常。該治療方案指示醫生不作復甦,並於另一15分鐘後重新評價。當該復甦按順序進行時,同時進行適當的診斷程序。插入鼻胃管,顯示只有極少的咖啡殘渣物,經鹽水灌洗迅速清除。進行緊急內窺鏡檢查,在十二指腸第二段鑑定出活躍出血的一塊2×1.5cm大小的潰瘍並燒灼掉。實驗室研究顯示血紅蛋白7gm%、血細胞比容23%。受試者輸注兩單位壓積紅細胞,並送往病房進一步觀察。次日他隨後出院回家進行抗潰瘍治療。實施例2-心源性休克一位具有25包年(pack-year)吸菸史、社交性酗酒以及冠狀動脈病陽性家族史的64歲退休秘書,被其婦科醫生發現出血斑點,子宮頸抹片及鑽取活組織檢查發現宮頸癌。她的其它主訴為踝關節腫脹,過去幾個月裡顯著增大。她被留院,在否定形成轉移後成功進行了陰道子宮切除術。她起初很好,直到術後第二天,她抱怨嚴重的胸痛、深度呼吸不足並幾乎發作昏厥。檢查時,她明顯呼吸窘迫,嚴重紫紺,心率105。呼叫應急反應小組,進行氣管插管,並立即將她轉到外科加護病房。當時發現她低血壓、心搏過速,但FiO2為0.5時SpO2>98%。將她置於機械換氣支持中,插入動脈導管監控其壓力,插入食管脈衝都卜勒評價其降主動脈流量。這些測量的初始數據顯示在對面的面板上。注意到儘管她低血壓並且動脈張力增加,但她的PPV和SVV均<10%,因而不是前負荷反應。根據該治療方案,指示醫生啟用收縮劑(此處為多巴酚丁胺),並於15分鐘後重新評價她。如圖8所示。15分鐘後,她血壓升高,動脈張力下降,心力增加。但她仍不在正常範圍內,故該方案指示醫生進一步增加多巴酚丁胺,15分鐘後再次重新評價。如圖8C所示,多巴酚丁胺的進一步增加導致患者心血管狀態復原。在該穩定化方案進行中,患者啟用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PA),顯著減低疼痛並使其ECG恢復正常。由於持續胸痛和ST段壓低,進行心臟導管插入術,將兩個stint置於顯示高度狹窄的右冠狀動脈和左前降動脈。導管插入術後第二天,患者斷掉多巴酚丁胺並下地。心臟酶證明有小的心肌梗塞。患者繼續從手術和心臟stint中簡單復原,在第15個住院日出院回家。實施例3敗血症性休克一位22歲男性患脆弱性糖尿病的高加索人大學生將3天發燒、不適和咳嗽病史提交給他的PCP。咳嗽起初是非嚴重性的,但伴有胸膜痛和彌散性肌痛。胸部放射照相顯示無浸潤,尿為2+葡萄糖陽性、酮類陰性。利用IV液體和頭孢菌素治療以後,將他送回家,指示他若症狀惡化則返回。次日他變成嚴重性咳嗽,黃至褐色血絲痰,仍然發燒。他延遲返回PCP,當晚變得更加煩躁、激動。他的室友把他帶到醫院急診科,在那裡發現他糖尿病性酮酸中毒和低血壓、發熱(39.3℃)、氣促和低血壓。他的糖尿病治療包括開始5單位/小時的胰島素輸注和液體復甦。因變得無反應性而對他的氣道隨意插管,將他置於機械換氣中並緊急轉到醫療加護病房。在獲得血液、尿和痰的適當培養物之後給予廣譜抗生素,除此以外插入動脈導管和食管脈衝都卜勒,以評價血流動力學狀態。初始數據如圖9A所示。他低血壓、心搏過速,伴有與低動脈張力和前負荷反應相一致的寬SVV和最小PVV。他的心力也下降了。由於動脈張力下降,即使患者具有明顯的前負荷反應性,規程也要求血管加壓劑治療。該方案的邏輯在於,即使心輸出量將隨液體復甦而增加,動脈壓也不會同樣增加,以致於器官灌注壓力仍然不可接受地低。因此啟用液體和加壓劑,並指示健康看護小組15分鐘後重新評價。圖9B所示的後續血流動力學數據組證明,起初的治療使情況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但未達到足夠灌注壓力的終端目標。具體而言,動脈張力、平均動脈壓和心力均增加,但仍低於正常值。因此該規程指示醫生重複液體輸注,並且增加血管加壓劑。進一步增加血管加壓劑和液體以後,最終評價顯示持續性的前負荷反應,但如今動脈張力、平均動脈壓和心功正常了。因此,該方案指示醫生在繼續給予進一步液體輸注時,按照使平均動脈壓處於當前水平所需維持血管加壓劑輸注。這表明液體和血管加壓劑治療的獨立性。酮酸中毒和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的消除使患者迅速穩定。隨後血清學鑑定出肺炎支原體(Myoplasmapneunomae)是敗血症的致病生物,患者出院回家。以上實施例證明該規程的邏輯在同時處理複雜血流動力學過程中的強效性(robustness)。上文為說明目的描述了本發明的特定實施方案,但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可能對本發明的細節進行很多變化,而不背離所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本
發明內容。(按照條約第19條的修改)1.確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方式的方法,其包括(a)獲得所述患者的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b)由該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以及(c)根據所述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提供治療方案。2.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另外包括根據所述治療方案給予該患者治療。3.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該患者輸液。4.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該患者血管作用性藥物。5.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該患者收縮性藥物。6.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b)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7.權利要求6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初次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任選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8.權利要求6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9.以電子學方法確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方式的方法,其包括(a)提供計算機化數據採集和分析裝置,包括用於獲得所述患者動脈壓測量值的第一採集裝置,用於獲得所述患者每搏輸出量測量值的第二採集裝置,用於儲存所述測量值及包括所述治療方式的軟體程序、並根據所述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數值的微處理器,以及顯示至少一種所述測量值、所述計算值及所述治療方式相關信息的裝置;(b)使用所述第一採集裝置採集所述患者的動脈壓測量值;(c)使用所述第二採集裝置採集所述患者的每搏輸出量測量值;(d)使用所述微處理器裝置,從所述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數值;(e)使用所述處理方式,根據所述測量值及所述計算值選擇治療;以及(f)提供顯示所選治療方式的輸出。10.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另外包括根據所選治療方式給予所述患者治療。11.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輸液。12.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血管作用性藥物。13.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收縮性藥物。14.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b)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15.權利要求14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初次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任選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16.權利要求14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17.用於提供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的治療方案,所述方案包括下列步驟(a)獲得所述患者的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b)由該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c)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d)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18.權利要求17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任選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19.權利要求17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20.按程序為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的治療提供治療方案的微處理器,所述治療方案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b)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21.權利要求20的微處理器,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初次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任選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22.權利要求20的微處理器,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23.權利要求17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在另外的時間間隔從所述患者獲得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以及(b)根據所述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評價收縮性、動脈張力和前負荷反應。24.權利要求20的微處理器,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在另外的時間間隔從所述患者獲得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以及(b)根據所述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評價收縮性、動脈張力和前負荷反應。25.確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方式的方法,包括(a)獲得所述患者的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b)由該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以及(c)根據所述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提供治療方案,所述治療方案包括步驟(1)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2)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26.權利要求25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初次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任選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27.權利要求25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28.以電子學方法確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方式的方法,其包括(a)提供計算機化數據採集和分析裝置,包括用於獲得所述患者動脈壓測量值的第一採集裝置,用於獲得所述患者每搏輸出量測量值的第二採集裝置,用於儲存所述測量值及包括所述治療方式的軟體程序、並根據所述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數值的微處理器,以及顯示至少一種所述測量值、所述計算值及所述治療方案相關信息的裝置;(b)使用所述第一採集裝置採集所述患者的動脈壓測量值;(c)使用所述第二採集裝置採集所述患者的每搏輸出量測量值;(d)使用所述微處理器裝置,從所述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數值;(e)使用所述處理方式,根據所述測量值及所述計算值選擇治療;以及(f)提供顯示所選治療方式的輸出,其中所述治療方式包括以下步驟(1)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2)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29.權利要求28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初次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任選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30.權利要求28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31.按程序為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的治療提供治療方案的微處理器,所述治療方案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b)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另外包括以下步驟(1)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2)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初次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3)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可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任選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32.權利要求31的微處理器,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33.權利要求31的微處理器,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在另外的時間間隔從所述患者獲得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以及根據所述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評價收縮性、動脈張力和前負荷反應。權利要求1.確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方式的方法,其包括a)獲得所述患者的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b)從該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以及c)根據所述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提供治療方案。2.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另外包括根據所述治療方案給予該患者給予治療。3.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該患者輸液。4.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該患者血管作用性藥物。5.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該患者收縮性藥物。6.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b)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7.權利要求6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應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初次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可選擇給予初次血管加壓藥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8.權利要求6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9.以電子學方法確定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方式的方法,其包括a)提供計算機化數據採集和分析裝置,包括獲得所述患者動脈壓測量值的第一採集裝置,獲得所述患者每搏輸出量測量值的第二採集裝置,用於儲存所述測量值及包含所述治療方式的軟體程序、並根據所述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數值的微處理器,以及顯示與至少一種所述測量值、所述計算值及所述治療方式相關的信息的裝置;b)使用所述第一採集裝置採集所述患者的動脈壓測量值;c)使用所述第二採集裝置採集所述患者的每搏輸出量測量值;d)使用所述微處理器裝置,從所述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值;e)使用所述治療方案,根據所述測量值及所述計算值選擇治療;以及f)提供顯示所選治療方式的輸出。10.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另外包括根據所選治療方式給予所述患者治療。11.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輸液。12.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血管作用性藥物。13.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包括給予收縮性藥物。14.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療方案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b)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15.權利要求14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應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初次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可選擇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16.權利要求14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17.用於提供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治療的治療方案,所述方案包括下列步驟a)獲得所述患者的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b)從該測量值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c)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d)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18.權利要求17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應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可選擇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19.權利要求17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20.按程序為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的治療提供治療方案的微處理器,所述治療方案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大於約10%-15%,則給予初次輸液及重複輸液,直至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以及(b)若所述初次輸液後,平均動脈壓保持低於約55-65mmHg,或者先前血壓過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約15-25mmHg,則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21.權利要求20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彈回率大於約1.2,則所述初次輸液期間應禁止血管作用性治療;(b)若彈回率小於約0.8,則在所述初次輸液的同時開始血管作用性治療,並逐步加強血管作用性治療,直至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以及(c)若彈回率小於約1.2、但大於約0.8,可選擇給予初次血管加壓劑治療,以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22.權利要求20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若脈搏壓變化或每搏輸出量變化變成小於約10%-15%,並且仍需血管作用性治療來保持平均動脈壓高於約55-65mmHg,若心力不在正常範圍內,則開始收縮性治療;以及(b)若心力保持低於正常值,則逐步加強收縮性治療。23.權利要求17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在另外的時間間隔從所述患者獲得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以及(b)根據所述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評價收縮性、動脈張力和前負荷反應。24.權利要求20的治療方案,其另外包括下列步驟(a)在另外的時間間隔從所述患者獲得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以及(b)根據所述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彈回率和心力的計算值,評價收縮性、動脈張力和前負荷反應。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了管理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患者的治療方案。具體而言,可以使用動脈壓和每搏輸出量的測量值來計算脈搏壓變化、每搏輸出量變化、平均動脈壓、彈回率和心力,該數值指導處理決定,並使得可以最恰當處理危重疾病患者。在另一實施方案中,提供了實現該治療方案的計算機系統。文檔編號A61B5/022GK1652718SQ03806080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申請日期2003年3月13日優先權日2002年3月15日發明者M·R·賓斯基申請人:匹茲堡大學高等教育聯邦體系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