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長距盒及其對上下行光的處理方法
2023-06-11 11:06:36 1
專利名稱:一種長距盒及其對上下行光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網絡系統,尤指一種適用於共存的無源光網絡(Ρ0Ν, PassiveOptical Network)系統的長距盒及其對上下行光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有線寬帶接入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低成本需求,促進了採用光纖逐步取代現有的銅線(有線)系統的發展,即光進銅退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同時,無源光網絡最寬最快以及最環保的特性,以及長距無源光網絡對於扁平化和簡化網絡的結構以及適應距離較長的網絡結構和減少投資成本等特點,正在被絕大多數運營商所接受並開始或準備部署,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信用戶以及更快速和更好的服務需求。長距PON是一種點對多點的光纖接入技術。圖1為現有長距無源光網絡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光線路終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網絡單元(0NU, Optical Network Unit)以及光分配網絡(ODN,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通常,一個OLT通過ODN的光延長盒(也稱為長距盒)以及光功率分離器(簡稱分光器)連接多個 ONU而構成的點到多點結構,圖1所示為一個OLT連接多個0NU。為了減少投資成本以及ODN的復用,在無源光網絡中會存在幾個PON系統共用一個ODN的情況(簡稱為共存的PON系統)。見圖2所示,由於不同的PON系統一般會有不同的上下行波長,比如千兆PON(EPON)與萬兆PON(10G-EP0N)兩種PON共存的PON系統,其中,EPON的下行波長是1480nm 1500nm,上行波長是1260nm 1360nm,而10G-EP0N的下行波長是1575nm 1580nm,上行波長是1260nm 1280nm。對於這種共存的PON系統,需要有一個波分復用濾波器,把它們耦合在一起,如圖2所示,因此長距盒也需要一個長距合成盒才能滿足這種共存的PON系統的需求,但現有長距盒主要是針對單個PON系統設計的, 它不能簡單組合成一個長距合成盒。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長距盒及其對上下行光的處理方法, 能夠可靠地適用於多個不同的PON系統在同一個ODN中運行的情況。。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長距盒,應用於不同無源光網絡PON系統共存的PON系統,主要包括光雙訊器 (Optical diplexer)、波分復用濾波器、時分復用TDM分離器、合波器、光電光0E0裝置,以及本地管理盒,其中,光雙訊器,將長距盒連接到主幹光纖,用於對來自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進行分流,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第一光通道傳輸,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傳輸;TDM分離器,位於第一光通道上,用於對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進行分離,使得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不同的子光通道傳輸;
合波器,位於第一光通道上,用於將來自不同子光通道的上行光合波後輸出;波分復用濾波器,位於第二光通道上,用於按照不同的波長將第二光通道分為不同的子光通道,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經不同的子光通道放大後輸出;OEO裝置,分別位於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用於放大不同的PON系統的上行光和下行光;本地管理盒,用於光線路終端OLT通過分流耦合器及本地控制器對不同的OEO裝置進行控制和管理。所述不同PON系統共存的PON系統包括第一 PON系統和第二 PON系統;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IN系統的上行光可以具有重疊波段;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IN系統的下行光具有不同的波長。所述光雙訊器包括第一光雙訊器和第二光雙訊器;所述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N系統的上行光從分支光纖、分光器,經由第二光雙訊器進入所述第一光通道;所述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N系統的下行光從主幹光纖經由第一光雙訊器進入第二光通道。所述光雙訊器有三個接口,其中,第一接口為光的輸入口,第二接口為光的輸入/ 輸出口,第三接口為光的輸出口 ;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接入所述第一光通道,第二接口接入主幹光纖,第三接口接入所述第二光通道;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接入所述第二光通道,第二接口接入與分光器相連的主幹光纖,第三接口接入所述第一光通道。所述波分復用濾波器包括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和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其中,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將來自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進入所述第二光通道的下行光分別輸出至不同的子光通道,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將來自不同的子光通道的下行光合併後輸出至所述第二光雙訊器。所述波分復用濾波器由邊帶濾波片組成,包括R接口、P接口和C接口 ;對所述第一 PON系統的下行光均反射,只通過的R接口輸入/輸出,同時對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下行光均透射,只通過P接口輸入/輸出;C 口與主幹光纖上的光環行器相連;所述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與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相連,R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通道中的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一 OEO裝置的一端相連,P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通道中的子光通道上的第二 OEO裝置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相連,R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通道中的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一 OEO裝置的另一端相連,P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通道中的另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二 OEO裝置的另一端相連。所述TDM分離器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相連,所述TDM分離器的中的一個輸出埠與所述第一光通道中的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三OEO裝置的一端相連, 第三OEO裝置的另一端與所述合波器的b接口相連;所述TDM分離器的中的另一個輸出埠與所述第一光通道中的另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四OEO裝置的一端相連,第四OEO裝置的另一端與所述合波器的a接口相連;所述合波器的c接口與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相連。所述本地管理盒包括本地控制器及嵌入式光網絡終端EONT組成,具體用於在主幹光纖上的分流耦合器相連,用於接收來自OLT上的信號以及反饋相關信息到OLT上,另一端通過電纜線與多個OEO重置放大器相連,用於發送相關指令來管理和控制這些放大器以及接受其反饋信息;所述嵌入式光網絡終端,由兩個光接收器和一個光反射器及一些導光器件組成, 同時接受兩個不同的OLT的指令以及對其發出相關反饋信息;所述本地控制器,用於利用來自嵌入式光網絡終端的指令,控制和管理與其相連的放大器,並將放大器的相關參數及信息傳給嵌入式光網絡終端。所述第一 PON系統的下行光,由第一 PON系統的OLT發出,經OLT側的主幹光纖到達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到位於所述第二光通道的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然後再從所述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R接口輸出至所述第一 OEO裝置,經所述第一 OEO裝置放大後輸出至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R接口, 然後再從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返回所述第二光通道並進入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最後從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返回主幹光通道,進入分光器分支光纖到達ONU ;所述第一 PON系統的上行光,由所述第一 PON系統的ONU發出,經分支光纖、分光器到達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進入所述第一光通道,通過TDM分離器進入屬於第一 PON系統的子光通道中,經位於第四子光通道上的第四OEO裝置重置放大後到達合波器的a接口,然後從合波器的c接口進入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再從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進入主幹光纖,最後傳輸到達第一 PON系統的 OLT ;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下行光,由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OLT發出,經主幹光纖到達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到達所述第二光通道的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然後再從所述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P接口進入所述第二 OEO裝置,經所述第二 OEO裝置放大後輸出至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P接口,然後再從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返回所述第二光通道並進入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最後從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返回主幹光通道,進入分光器分支光纖到達 ONU ;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上行光,由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ONU發出,經分支光纖、分光器達到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進入所述第一光通道,通過TDM分離器進入屬於第二 PON系統的子光通道中,經位於第三子光通道上的第三OEO裝置重置放大後到達合波器的b接口,然後從合波器的c 口進入第一光環行器的第一接口,再從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進入主幹光纖,最後傳輸到達第二 PON系統的 OLT。一種長距盒對上下行光的處理方法,包括對來自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進行分流,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第一光通道傳輸,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傳輸;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TDM分離,分離到不同的子光通道上,在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經過不同的光電光放大後,通過合波器將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的上行光合在上行光通道上然後輸送到各自系統的OLT ;根據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的波長,對不同波長的下行光通
7過第二光通道中的不同子光通道傳輸,在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經過不同的光電光放大後輸出至各自系統的0NU。從上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對來自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進行分流,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第一光通道傳輸,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傳輸;其中,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TDM分離到不同的子光通道,並分別放大後輸出至各自系統的OLT上;根據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的波長,對不同波長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中的不同子光通道傳輸,在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經過不同的光電光重置放大後輸出至各自系統的ONU上。本發明運用了 OEO技術的長距盒,分別對上行光和下行光進行分路,均形成兩個單向的子光通道,簡化了系統的複雜性。同時,通過利用本發明的一個長距盒,為運營商解決幾個PON系統共存的長距問題提供了簡單、可靠的解決方案,對共存的PON系統的點對多點光纖接入進行處理,可靠性高,使得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均得到了有效的放大。
圖1為現有長距無源光網絡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圖2為共存長距無源光網絡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長距盒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長距盒中的本地管理盒組成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波分復用濾波器的接口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光環行器的接口示意圖;圖7為利用本發明的長距盒對上下行光的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3為本發明長距盒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發明長距盒運用了光電光 (0E0,Optical-Electronic-Optical)方式,主要包括光雙訊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光環行器來實現)、波分復用濾波器、時分復用(TDM)分離器、合波器、OEO裝置,其中,光雙訊器,將長距盒連接到主幹光纖,用於對來自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進行分流,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第一光通道(也稱為上行光通道)傳輸,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也稱為下行光通道)傳輸。包括第一光雙訊器和第二光雙訊器, 使得在第一光雙訊器和第二光雙訊器之間,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第一光通道傳輸, 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傳輸。TDM分離器,位於第一光通道上,用於對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進行分離,使得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不同的子光通道傳輸。圖3所示的長距盒以兩個PON系統共存為例,因此,上行光通道被分成兩個子光通道。TDM分離器的具體組成及實現屬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這裡不再贅述。合波器,也稱為耦合器,也可以是波分復用濾波器,它位於第一光通道上,用於將來自不同子光通道的上行光合波後輸出至第一光通道。合波器的具體組成及實現屬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這裡不再贅述。波分復用濾波器,位於第二光通道上,用於按照不同的波長將第二光通道分為不同的子光通道,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經不同的子光通道放大後輸出至光雙訊器。圖3所示的長距盒以兩個PON系統共存為例,因此,下行光通道被分成兩個子光通道,波分復用濾波器包括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和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其中,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將下行光通道分成不同的子光通道,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將來自不同的子光通道的下行光合併後輸出。OEO裝置,包括分別位於不同的上行子光通道和下行子光通道上的多個OEO裝置, 分別用於放大不同的PON系統的上行光和下行光。圖3所示的長距盒以兩個PON系統共存為例,因此,OEO裝置包括分別位於第二光通道的兩個下行子光通道上的第一 OEO裝置和第二 OEO裝置,分別位於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和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之間的兩個子光通道上,用於放大兩個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以及分別位於第一光通道的兩個上行子光通道上的第三OEO裝置和第四OEO裝置,分別位於TDM分離器和合波器之間的兩個子光通道上, 用於放大兩個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此外,本發明長距盒還包括本地管理盒,包括本地控制器(Local Controller)和嵌入式光網絡終端(EONT,Embedded 0ΝΤ),如圖4所示,用於OLT通過Tap分流耦合器及本地控制器對不同的OEO裝置進行管理和控制,其控制參數包括突發模式和時鐘同步等。這裡,本地控制器是一個控制晶片類的裝置,用於記錄,儲存,發出和接受控制命令,根據EONT的指令對長距盒進行控制。EONT是由一個光發射器Tx及兩個光接收器Rxl和Rx2以及一個光環行器和濾波器組成,詳見圖4所示,EONT可以同時接收兩個不同的OLT發出的指令,OLT的信號經分流耦合器及本地管理盒中的Ε0ΝΤ,由其光環行器的第二接口進入,第三接口輸出到達其濾波器上,根據其波長導向到相關的光接收器上,光接收器把相關的指令轉換成電信號,然後傳給本地控制器,其反饋結果由本地控制器轉給EONT的光發射器,然後發射器Tx把相應的結果,用光信號的方式通過光環行器的第一接口,由光環行器的第二接口輸出,經分流耦合器和主幹光纖到達所有的OLT上。本地控制器和EONT的實現屬於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技術,這裡不再贅述。圖5為波分復用濾波器的接口示意圖,如圖5所示,波分復用濾波器與PON系統的波長有關,如EPON和10G-EP0N共存的PON系統,波分復用濾波器可以由邊帶濾波片組成,對EPON的下行光均反射,即EPON的下行光只通過濾波器的R接口輸入/輸出,同時對 10G-EP0N的下行光均透射,即10G-EP0N的下行光只通過濾波器的P接口輸入/輸出。濾波器的C接口與主幹光纖上的光環行器相連。圖6為本發明光雙訊器,即光環行器的接口示意圖,如圖6所示,光環行器包括三個接口,分別標為1 口(第一接口),2 口(第二接口)和3 口(第三接口)。其中,1 口是光的輸入口,即光只能從1 口輸入而不能從1 口輸出,2 口是光的輸入/輸出口,即光可以從 2 口輸入或輸出,3 口是光的輸出口,即光只能從3 口輸出而不能從3 口輸入。根據光環行器的特性,光的傳輸方向只能是從1 口到2 口,或從2 口到3 口,而其它的路徑是禁止的。本發明運用了 OEO技術的長距盒,分別對上行光和下行光進行分路,均形成兩個單向的子光通道,簡化了系統的複雜性。同時,通過利用本發明的一個長距盒,為運營商解決幾個PON系統共存的長距問題提供了簡單、可靠的解決方案。下面結合圖3、圖4,圖5和圖6,以第一 PON系統和第二 PON系統共存的PON系統為例,對本發明長距盒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描述。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N系統的上行光可以具有重疊波段;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N系統的下行光一般具有不同的波長。 如圖3所示,通過第一光雙訊器和第二光雙訊器,構成第一光通道(單向)和第二光通道(單向),在第一光通道上設置有一個TDM分離器,對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採用TDM 的方式分離,形成了兩個子光通道,第三子光通道上設置有第三OEO裝置(也稱為OEO收發器),第三OEO裝置屬於第三子光通道的上行光即第一 PON系統的上行光進行OEO式的重置放大;第四子光通道上設置有第四OEO裝置,第四OEO裝置對屬於第四子光通道上的上行光即第二 PON系統的上行光進行OEO式的重置放大,然後再通過合波器合回第一光通道上。 第二光通道通過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和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形成兩個子光通道,第一子光通道上設置有第一 OEO裝置(也稱為OEO收發器),第一 OEO裝置只對第一 PON系統的下行光進行OEO式的放大,第二子光通道上設置有另一波長的第二 OEO裝置,第二 OEO裝置只對第二 PON系統的下行光進行OEO式的放大。這裡,TDM分離是根據時間,把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分在不同的子光通道上,不同子光通道的OEO裝置是不同的,不能互換,OEO裝置與上行光的波長有關,而且一旦確定是什麼光的OEO裝置就不能改變。所以,什麼OEO裝置屬於什麼通道是一一對應的。 OLT通過Tap分流耦合器及本地管理盒對不同的OEO裝置進行管理和控制,其控制參數包括突發模式和時鐘同步等。OLT的控制信號經分流耦合器及本地管理盒中的Ε0ΝΤ,由其光環行器的第二接口進入,第三接口輸出到達其濾波器上,根據其波長導向到相關的光接收器上,光接收器把相關的指令轉換成電信號,然後傳給本地控制器,其反饋結果由本地控制器轉給EONT的光發射器,然後發射器Tx把相應的結果,用光信號的方式通過光環行器的第一接口,由光環行器的第二接口輸出,經分流耦合器和主幹光纖到達所有的OLT上。第一 PON系統的下行光,由第一 PON系統的OLT發出,經OLT側的主幹光纖到達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第一光雙訊器的第3接口輸出到位於第二光通道的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然後再從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R接口輸出至第一 OEO裝置,經第一 OEO裝置放大後輸出至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R接口,然後再從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返回第二光通道並進入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最後從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返回主幹光通道,進入分光器分支光纖到達0NU。第一 PON系統的上行光,由第一 PON系統的ONU發出,經分支光纖、分光器到達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進入第一光通道,通過TDM分離器進入屬於第一 PON系統的子光通道中,如圖2所示,假設經位於第四子光通道上的第四 OEO裝置重置放大後到達合波器的a接口,然後從合波器的c接口進入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再從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進入主幹光纖,最後傳輸到達第一 PON系統的 OLT。第二 PON系統的下行光,由第二 PON系統的OLT發出,經主幹光纖到達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到達第二光通道的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 C接口,然後再從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P接口進入第二 OEO裝置,經第二 OEO裝置放大後輸出至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P接口,然後再從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返回第二光通道並進入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最後從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返回主幹光通道,進入分光器分支光纖到達0NU。
第二 PON系統的上行光,由第二 PON系統的ONU發出,經分支光纖、分光器達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進入第一光通道,通過TDM分離器進入屬於第二 PON系統的子光通道中,如圖2所示,假設經位於第三子光通道上的第三 OEO裝置重置放大後到達合波器的b接口,然後從合波器的c 口進入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再從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進入主幹光纖,最後傳輸到達第二 PON系統的0LT。。對於圖3所示的EPON和10GEP0N共存的PON系統,上述第一 PON系統就是ΕΡ0Ν,第二 PON系統是1OGEPON。由於EPON的上行光(1260_1360nm)與10GEP0N的上行光(1260 1280nm)波段是重疊的,如果採用一般的OEO的方式,實現比較麻煩,而本發明上行採用TDM 分離的方式簡單地實現了上行具有重疊波段的共存的PON系統的上行光的傳輸方法。圖7為利用本發明的長距盒對上下行光的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如圖7所示,包括以下步驟步驟700 對來自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進行分流,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第一光通道傳輸,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傳輸。本步驟將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進行分流,以便對上行光和下行光分別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步驟701 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TDM分離,分離到不同的子光通道上,在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經過不同的光電光放大後,通過合波處理將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的上行光輸出至各自系統的0LT;根據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的波長,對不同波長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中的不同子光通道傳輸,在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經過不同的光電光放大後輸出至各自系統的ONU。本步驟中,對於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EPON和10GEP0N共存的PON系統,存在波段重疊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本發明方法中採用TDM分離的方式簡單地實現了上行具有重疊波段的共存的PON系統的上行光的傳輸方法。而對於具有不同波長的下行光,通過反射或透射,分別採用對應的光電光收發器進行放大處理。從圖7所示的本發明方法可見,本發明方法運用了 OEO技術的長距盒,對共存的 PON系統的點對多點光纖接入進行處理,可靠性高,使得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均得到了有效的放大。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長距盒,應用於不同無源光網絡PON系統共存的PON系統,其特徵在於,主要包括光雙訊器(Optical diplexer)、波分復用濾波器、時分復用TDM分離器、合波器、光電光 OEO裝置,以及本地管理盒,其中,光雙訊器,將長距盒連接到主幹光纖,用於對來自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進行分流, 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第一光通道傳輸,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傳輸;TDM分離器,位於第一光通道上,用於對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進行分離,使得不同PON 系統的上行光通過不同的子光通道傳輸;合波器,位於第一光通道上,用於將來自不同子光通道的上行光合波後輸出;波分復用濾波器,位於第二光通道上,用於按照不同的波長將第二光通道分為不同的子光通道,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經不同的子光通道放大後輸出;OEO裝置,分別位於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用於放大不同的PON系統的上行光和下行光;本地管理盒,用於光線路終端OLT通過分流耦合器及本地控制器對不同的OEO裝置進行控制和管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距盒,其特徵在於,所述不同PON系統共存的PON系統包括第一 PON系統和第二 PON系統;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IN系統的上行光可以具有重疊波段;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IN 系統的下行光具有不同的波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長距盒,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雙訊器包括第一光雙訊器和第二光雙訊器;所述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N系統的上行光從分支光纖、分光器,經由第二光雙訊器進入所述第一光通道;所述第一 PON系統與第二 PON系統的下行光從主幹光纖經由第一光雙訊器進入第二光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長距盒,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雙訊器有三個接口,其中,第一接口為光的輸入口,第二接口為光的輸入/輸出口,第三接口為光的輸出口 ;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接入所述第一光通道,第二接口接入主幹光纖,第三接口接入所述第二光通道;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接入所述第二光通道,第二接口接入與分光器相連的主幹光纖,第三接口接入所述第一光通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長距盒,其特徵在於,所述波分復用濾波器包括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和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其中,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將來自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進入所述第二光通道的下行光分別輸出至不同的子光通道,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將來自不同的子光通道的下行光合併後輸出至所述第二光雙訊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長距盒,其特徵在於,所述波分復用濾波器由邊帶濾波片組成,包括R接口、P接口和C接口 ;對所述第一 PON系統的下行光均反射,只通過的R接口輸入/輸出,同時對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下行光均透射,只通過P接口輸入/輸出;C 口與主幹光纖上的光環行器相連;所述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與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相連,R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通道中的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一 OEO裝置的一端相連,P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通道中的子光通道上的第二 OEO裝置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相連,R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通道中的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一 OEO裝置的另一端相連,P接口與所述第二光通道中的另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二 OEO裝置的另一端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長距盒,其特徵在於,所述TDM分離器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相連,所述TDM分離器的中的一個輸出埠與所述第一光通道中的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三OEO裝置的一端相連,第三OEO裝置的另一端與所述合波器的b接口相連;所述TDM分離器的中的另一個輸出埠與所述第一光通道中的另一個子光通道上的第四OEO裝置的一端相連,第四OEO裝置的另一端與所述合波器的a接口相連;所述合波器的c接口與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1 7任一項所述的長距盒,其特徵在於,所述本地管理盒包括本地控制器及嵌入式光網絡終端EONT組成,具體用於在主幹光纖上的分流耦合器相連,用於接收來自OLT上的信號以及反饋相關信息到OLT上,另一端通過電纜線與多個OEO重置放大器相連,用於發送相關指令來管理和控制這些放大器以及接受其反饋信息;所述嵌入式光網絡終端,由兩個光接收器和一個光反射器及一些導光器件組成,同時接受兩個不同的OLT的指令以及對其發出相關反饋信息;所述本地控制器,用於利用來自嵌入式光網絡終端的指令,控制和管理與其相連的放大器,並將放大器的相關參數及信息傳給嵌入式光網絡終端。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長距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 PON系統的下行光,由第一 PON系統的OLT發出,經OLT側的主幹光纖到達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到位於所述第二光通道的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然後再從所述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R接口輸出至所述第一 OEO裝置,經所述第一 OEO裝置放大後輸出至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R接口,然後再從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返回所述第二光通道並進入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最後從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返回主幹光通道,進入分光器分支光纖到達ONU ;所述第一 PON系統的上行光,由所述第一 PON系統的ONU發出,經分支光纖、分光器到達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進入所述第一光通道,通過TDM分離器進入屬於第一 PON系統的子光通道中,經位於第四子光通道上的第四 OEO裝置重置放大後到達合波器的a接口,然後從合波器的c接口進入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再從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進入主幹光纖,最後傳輸到達第一 PON系統的 OLT ;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下行光,由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OLT發出,經主幹光纖到達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所述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到達所述第二光通道的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然後再從所述第一波分復用濾波器的P接口進入所述第二 OEO 裝置,經所述第二 OEO裝置放大後輸出至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P接口,然後再從所述第二波分復用濾波器的C接口返回所述第二光通道並進入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一接口,最後從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返回主幹光通道,進入分光器分支光纖到達ONU ;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上行光,由所述第二 PON系統的ONU發出,經分支光纖、分光器達到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從所述第二光雙訊器的第三接口輸出進入所述第一光通道,通過TDM分離器進入屬於第二 PON系統的子光通道中,經位於第三子光通道上的第三 OEO裝置重置放大後到達合波器的b接口,然後從合波器的c 口進入第一光環行器的第一接口,再從第一光雙訊器的第二接口輸出進入主幹光纖,最後傳輸到達第二 PON系統的0LT。
10. 一種長距盒對上下行光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對來自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進行分流,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第一光通道傳輸,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傳輸;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TDM分離,分離到不同的子光通道上,在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經過不同的光電光放大後,通過合波器將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的上行光合在上行光通道上然後輸送到各自系統的OLT ;根據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的波長,對不同波長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中的不同子光通道傳輸,在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經過不同的光電光放大後輸出至各自系統的0NU。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長距盒及其對上下行光的處理方法,對來自不同PON系統的上下行光進行分路;其中,不同PON系統的上行光通過TDM分離到不同的子光通道,並分別OEO放大後輸出至各自系統的OLT上;根據不同PON系統的下行光的波長,對不同波長的下行光通過第二光通道中的不同子光通道傳輸,在不同的子光通道上經過不同的OEO放大後輸出至各自系統的ONU上。本發明運用了OEO技術的長距盒,分別對上行光和下行光進行分路,均形成兩個單向的子光通道,簡化了系統的複雜性。同時,通過利用本發明的一個長距盒,為運營商解決幾個PON系統共存的長距問題提供了簡單、可靠的解決方案。
文檔編號H04Q11/00GK102238440SQ20101017438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日
發明者張德智, 徐繼東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